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的養生:道家生活化的必由之途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的養生:道家生活化的必由之途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的養生:道家生活化的必由之途



現代科技的發達給人們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然而人的身心和諧卻未能與之同行。焦慮、抑鬱、失眠、人格分裂等現象愈演愈烈,解決身心和諧問題已成當務之急。在傳統道家(教)的智慧中,深蘊著解救世人身心困境的源頭活水。

從身體到心靈的養生之道


是身體決定心靈,還是心靈決定身體?身心之間是如何發生聯繫的?此類身心關係問題,是自古以來西方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的一大疑難,迄今未獲妥善解決。當前,現象學、醫學、生命科學已在此領域取得長足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身心之間的關係極其微妙,甚至很難嚴格劃分身心的界限。中國文化的整體思維方式,使國人沒有走上身心對立的道路。這典型地體現在道家養生上,它既推崇精神的修為,又不忽視形體的修鍊,兩者相輔相成,無一偏廢。因此,道家養生與現代科學的前沿存在相合之處,以身體作為心理的物質基礎,注重身、心間的良性互動。


人生活在身心的內外往複之間。然而除道家(教)外,以往的各家哲學或宗教常偏重心靈,而忽視、輕視甚至貶低身體的意義。梁漱溟年近不惑方曉悟,道家在人類生活中自有其真價值,並謂之「身學」:「道家為學所重在人身,趨向於此身之靈通而造乎其運用自如之境。」道家(教)的確格外看重身體,並善於從身體入手來解決身心問題。身是心的物質載體,身為本,心為上。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也是主張物質第一性,精神產生於物質,但對物質有反作用。在基礎建設(如師侶財地)不去盡心儘力完善的情況下,不宜過分強調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以避免顛倒妄想。


道家養生一貫堅守物質性身體的第一性,雖起於身體,但並非終於身體。《呂氏春秋·先己》云:「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修養身心作為世間最根本的要務,是理順一切事情的前提。據湯用彤研究,《呂氏春秋》中,治身與養身、養生、養性都包括人在肉體方面的保養。這類問題不僅是一個如何保養身體的醫學問題,而且涉及身體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形和神(物和心)的關係,以及治國平天下的方法問題。《呂氏春秋》的治身觀融會了道家身國同構、內聖外王的理論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貫通了儒道兩家思想,具有極為豐厚的文化內涵。事業是身體的延伸,事業成敗常與身體盛衰直接相關。馬王堆醫書《十問》載大禹治水屢敗,病患纏身,家中大亂。師癸告誡他「凡治政之紀,必自身始」,即治國綱紀,要先從調理自己的身體開始。於是大禹治神氣、練筋骨,百脈充盈,精神煥發,家國皆復祥和。因此,若不能打好身體和諧這一基石,就會精神狀態失衡。若不自量力企圖跳出這一自然規律,往往是折騰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但也有超常稟賦之人能突破物質的束縛,實現精神的超越。然而,畢竟世間罕見。

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這是自古以來的道家傳統智慧。《黃帝內經》指出,心理活動是由身體產生的,分屬於五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素問·宣明五氣論》),還主張臟腑是情緒活動產生的生理基礎:「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素問·天元紀大論》)。身體的生理結構及其功能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心理狀態,甚至人生命運。那些身殘志堅的人,之所以能憑藉頑強意志創造奇蹟,正是其意志所屬的臟腑核心功能健全。體若不健,心必難寧,這在生活和科學上已不斷被證實。若無好身體,無論如何開朗,也會意志消沉;再怎麼努力,終究一空。有人認為,作為腦力工作者,肢體發達與否無所謂。其實,就連教書這類似乎不用體力的活,也同樣需要健康的體魄,如此才能帶來平和的心態。任何心理問題,都有其物質或能量的基礎。例如,為什麼人們有時會閃出一些邪惡的念頭?這是因為其背後有種負面的能量,或所謂邪氣,若將邪氣清除出去,邪念自然就沒了。


當前人類所面臨的身心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激烈競爭和生存焦慮。對於這類身心疾病,西方醫學已難於應付。面對諸多心理問題,現代心理學亦頗感棘手。其實,許多心理疾病不只是由主觀因素所致,很多是由生理問題引發。像抑鬱症,就多由身體的失序而導致心緒的紊亂。因此,除了心病治心、身病治身的老路之外,心病由治身入手,身病由治心入手,或者身心同時兼治,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傳統心學養生從最高的統一原則出發,先建立一個心性形上學以提升人的境界,進而通過心力來調節身體。道家則在融攝心學的同時,注重從下向上的身學路徑,以實現由身體到心靈的升華。這兩種路徑分別適用於世上「境隨心轉」和「心隨境轉」的兩類人,但前者極其難得,後者則占絕大多數。後者的身學路徑與現代思維模式頗為一致。就現代思維與傳統思維的區別,美國哲學家丹尼特比喻是吊車型,前者是舉重機型。


心學與身學正好對應以上兩種思維模式,它們猶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儀,對立統一,互為其根,最終目標都是提升身心和諧的境界。其結果雖一致,過程卻不同——吊車型思維往往需要做過多假設,這就導致其路徑往往並不順暢;舉重機型思維則從身體的本質需求出發,由低到高地逐步推進(如精氣神依次轉化),不需要做太多假設,這就導致其技術更為牢靠,道路更為通暢。道家養生,是一種在身心和諧的基礎上,與自然、社會融洽相處的健康生活方式。它理念先進,同時兼具現代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當代呈現出新的活力。


溝通身和心的橋樑

養生是在道家修鍊方法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套使人延年益壽的學問。《老子》、《莊子》、《列子》、《呂氏春秋》、《黃帝內經》等經典,為傳統養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儒家雖強調修身,但往往不著眼於身體層面;而道家則彰顯了身體在生命中的主體意義。在道家看來,修齊治平的大學之道要以身心修鍊為本,探尋天人之際的哲學認識活動也要從身體出發。作為集傳統養生之大成的道家身學正是這樣一門修身養性、安頓生命的學問。它是以自然為宗而融貫形成的完整系統。這實際上也成為道醫乃至中醫的基本內容和特色。


在西醫體系中,與養生類似的活動稱為預防保健。其目標是避免或推遲疾病的出現。道家養生則不滿足於預防保健,還要進一步提升生命質量。西方熱衷的健身,其實宜稱作健體。它更多是在肢體等外在的層面上兜圈子,而忽視了內在精氣神的調養。鍛煉時若不能做到放鬆,就易導致筋骨受損,如此造成的傷害實過於收益。道家更注重內在身心的修為,西方文化則更看重外在體格的塑造。


經過長期的養生實踐,道家認識到身與心(即形與神)是一有機整體,並形成了精(形)、氣、神三寶一身、三位一體的系統觀。《淮南子·原道訓》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體是生命活動的基礎,精神是生命活力的主宰,而氣作為充盈周身的生命能量,是把形神結合在一起的導體。它表現在養生上,就是身心並重、性命兼修的鍊形養心法。道家養生的基本內核「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就是在調形正體的基礎上調息(氣)、調神,逐層提升:首先通過調整形體姿勢而促進氣血流動,使經絡暢通、氣血平和以築基,進而影響心情和思維,從而使身心和諧,達到金剛不壞、與道合一之境地。湯一介先生指出:「道教通過行氣導引排除內外對自己身心的干擾,這發展為氣的內循環,而有內丹學。」《莊子》的坐忘、心齋就是:「只有不執著自我的形骸與心志,否定束縛身心內外的一切,才能和『氣』一樣『虛而應物』,以達到物我兩忘的超越自我的身心內外的和諧境界。」道家素來反對「人為物役」的異化,要求「物物而不物於物」,通過天人一體的內修外煉,復歸人之天真本性,而達致身心的絕對逍遙(自由)。


道家的內在超越性特點要求在生理和諧的基礎上,也要講究心理和諧,以及這兩種和諧之間的和諧。此即精神與形體修鍊不可偏頗的性命雙修:內養心性,外鍊形體,形神俱妙,與道俱化。其道深廣,並非限於物理性層面的身體。性命雙修要求精神生命和肉體生命並重,不但要追求健壯的體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質,這兩方面都得到活潑的發展,才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性命圭旨》總結道:


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虛空之真性命也。故聖賢持戒定慧而虛其心,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保則命基永固,心虛則性體常明。性常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況死而去者,僅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則通晝夜、配天地,徹古今者,何嘗少有泯滅也哉。

在心性、神識方面的修鍊為性功,在形體、氣脈方面的修鍊為命功。心力或體力弱者宜先祛病健身,從命功入手,輔以性功。而上等根器者直接從性功入手即可成就。思想有問題者,也宜先修性功,提高追求的層次,配合葯食和鍊氣,變化心性,積功累德,定能獲得良好效驗。性功與命功因人而異,可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但其要在以生理變化心理,同時也以心理變化生理,互促共進。


總之,道家養生的基本思路是,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無論是先從調整身體出發,還是從心靈出發,最終是要通過科學方法達致身與心的和諧統一,進而使人的生活達到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這樣就能幫助現代人提高體質和智慧,從而在面對繁複和充滿慾望的生活時,能夠更加從容自在。實踐證明,道法自然的身心養生安全而高效,值得向全社會普及,並可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產業走向世界。在身心危機日益嚴重的時代,它對於解除人們的身心困擾,維持社會的和諧有序,無疑會產生良好效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太平經》中的養生思想
小雪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朱權以道養生思想簡論
看看全真道傳戒的前世今生
道家思想對書法藝術的影響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肚皮舞是身心合一的修身養性之舞,是神聖、崇高的宮廷舞
身心合一的運動——瑜伽
最養生的喝茶原則:淡茶溫飲,性情合一
湖邊瑜伽運動的女孩,氣質優雅,身心合一!
雙效合一,預防兼治療,心腦血管類良藥-麝香心腦樂片
治療假日綜合征 身心合一是良藥 原創
除了「身、心、靈」,瑜伽中還有更重要的「三合一」
仙氣隨行,做百合一樣的好運女生
8款養生、觀賞二合一的花卉,懂養生的人都在養!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無限闊大的生命境界
【居其作品】空間功能二合一,讓你心動的雙重體驗
論太極拳之一生二、二合一、三生萬物
知行合一 我受益一生的修行心法
王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讓學生品味「知行合一」的「德育大餐」
和護膚一樣護體——你的「五合一」健康小白瓶
【知行合一】無限闊大的生命境界
穿著性感的透視裝,成英國皇家衛隊成員,幽默和誘惑力結合一體
用花生和百合一起做個飲品,美容養顏又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