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縱橫家與陰陽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縱橫家與陰陽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縱橫家與陰陽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一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一)縱橫家


對於戰國時代,最樂為後人所稱道的外交活動就是所謂「合縱連橫」。韓非在「五蠹」篇中曾解釋其意義為:「從者合眾弱以攻一強,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事實上,他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合縱連橫通常都不含有攻勢的作用。強就是秦國,眾弱則為山東諸國。合縱連橫是兩種不同的結盟模式。前者是聯合諸國以對抗強秦。其目的通常僅限於嚇阻,最多也只是防禦,即使「秦甲不敢出於函谷」,雖也有諸國發兵共攻函谷的記錄,但只是一種姿態,從未產生實效。後者是秦國所使用的外交手段,其目的是離間(分化)六國,也就是孫子所謂的「伐交」,即同時爭取與國和削弱敵人,其方式即為說服個別國家與秦國建立雙邊友好關係。所以若把韓非的說法改為「從者合眾弱以抗一強,橫者分眾弱以事一強」,則似乎更較適當。


當時來往於諸國之間從事於遊說活動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即為蘇秦、張儀、公孫衍等,因為他們所持的說詞不外縱橫二端,所以也就被後人總稱之為縱橫家。嚴格說來,他們不能算是一個學派(家),因為他們並無完整而有系統的思想。他們只是利用縱橫之說來作為個人尋求利祿的工具。其態度為不問用我者為何國,而只問何國能用我,所以不僅沒有其堅持的理想,而且時常改變其立場。基於以上的分析,在戰略思想史中也正像在政治思想史中一樣,是沒有縱橫家的地位。

舊史對於合縱連橫的活動,其記載是相當混亂,甚至於互相矛盾,尤其是對於蘇秦張儀的故事更是極盡誇張之能事。錢穆先生早就批評史記「獨於晚世策士偽造蘇張縱橫之說,梶梶道之,去實遠矣」。[註:錢穆國史大綱(上冊),p.53。]最近(一九七三)大陸學者從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中發現很多新史料,並確定蘇張並不同時,而蘇秦要比張儀晚十餘年。[註:戰國史(下冊)(谷風出版社翻印本),p.417。]


概括言之,合縱連橫的活動固確有其事,但其戰略重要性則遠不如過去史書中所說的那樣重大。連橫對於秦國而言,只是一種過渡措施,等到秦國日益強大後,也自無重視連橫之必要。合縱則很難成功,而即令成功也不易持久。其主要原因為:(一)山東諸國之間彼此都有世仇宿怨,而且利害也時常衝突;(二)地理環境不一樣,對秦國威脅的感受程度也不相同;(三)各國之間實力大致相若,都不願接受他國領導;(四)同盟組織非常鬆懈,隨時都有縱散約解的危險。因此,儘管有多次的結盟活動,其實際效果則常不如理想。


縱橫家雖無有系統的戰略思想,但其合縱連橫的活動對於戰國時代國際戰略形勢的形成和演變又的確曾經產生若干影響作用,並對秦的統一大戰略也有間接的關係,這些問題將留待第六章再予以檢討。


(二)陰陽家


陰陽之說是由來已久。本來所謂陰陽者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與人事吉凶似乎並無關係,但周易中就已有「天垂象,見吉凶」的說法,[註:周易卷七繫辭上。]可以證明古人很早即已有由天象來推測人事的行為。事實上,這也並非我國所獨有的觀念,不過,很可能只有在我國古代曾經將其發展成為一種有系統的學說。

陰陽五行之說到戰國時代即已非常流行,儼然也已成一大學派。其代表人物為戰國末期的鄒衍。他是齊國人,曾游於稷下,號為「談天衍,」也曾到過趙國和燕國,大致生於公元前三〇五年,卒於公元前二四〇年[註: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他曾著有鄒子四十九篇和鄒子終始五十六篇,都已失傳。據史記所載,其要旨為「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和「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待應若茲」。[註:史記卷七十四孟子傳。]簡言之,其學說有兩大觀念:其一為「陰陽」,其次為「五德」,也就是「五行」。前者是傳統觀念,而在後者方面,鄒衍則創立了其「五德終始」的理論也就是五行相繼的循環論:「土德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註:昭明文選左思魏都賦李善注引鄒子語]而在水之後又輪到土勝了。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單純的自然哲學觀念,而把它用到人事領域中,並以其為決策的依據,則不僅是近似迷信,甚至於可說是荒謬。


儘管如此,此種理論從戰國末期開始即大行其道,而到西漢時更與儒家合流。司馬談把陰陽家列為六家之首,可以證明其在當時地位的重要。尤其是後世的兵書受其影響最為重大。據漢志記載,漢成帝命任宏對兵書分類時;「兵陰陽」即被列為第三大煩,與「權謀」、「形勢」、「技巧」,其他三人類居於平等的地位,而其家數甚至於最多,可以顯示從戰國後期起,兵家受陰陽家影響程度之嚴重。此種風氣也一直流傳下去,直到明清時代仍不少衰,在我國現存前人兵書中有許多都是如此。其後果足以使人認為一切吉凶勝敗都可以憑術數來斷定,於是也就不需要對戰略作深入的思考了。


所以,陰陽家對於我國戰略思想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純為負面的。過去有很多學者誤入歧途實在是非常可惜。


七、結語


戰國諸子在我國的文化史中可以算最寶貴的遺產,這些書都值得後人的深入研究。本章所能敘述和分析的只是一個概要而已。

就其全體而論,儒墨道法四家之中,似以荀子的戰略思想最完整而有系統,他的某些見解不僅直逼孫子,甚或猶有過之。墨子的思想也前後一貫,合乎邏輯,但不免理想多於現實,尤其不合人情。不過,其非攻之說不僅獨創一格,而且也可視為現代嚇阻戰略觀念之先驅。就本質而言,老子的思想根本不具有戰略性,但其思想中又還是有很多的觀念不僅可以應用於戰略的領域中,而且也與其他戰略思想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後世兵家受道家影響者也頗不乏人。法家最為晚出,其政治思想要比其他各家都更有系統也更合實際,但其戰略思想則不免狹隘,僅以農戰觀念為核心,並有崇尚暴力、鼓吹侵略的趨勢,實為智者所不取。


當然,諸子思想是各有短長,尤其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其中自不無落伍過時之處。不過,在兩千年前的我國即已有如此多彩多姿的發展,實在應該令我們感到驕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國防大學喬良少將:「爛醉如泥的夜晚」杜魯門下達了撤職令
國防大學喬良少將:史蒂柯夫大使要彭德懷「把敵人趕下海去」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課
國防大學喬良少將:志願軍總部作戰處副處長楊迪在橫城撿了一次「洋撈」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儒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唐朝戰略家與著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戰國時代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左傳中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姜太公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元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時代戰略思想的總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家吳起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范睢與遠交近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商鞅變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明朝開國階段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趙抗強秦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李斯完成統一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大戰略家孫子身世和時代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