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卷 第十二章 藩鎮末日 1 第二次杯酒釋兵權
投稿/段海輝
···
第十一章 藩鎮末日
禁軍安全了,但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還沒有徹底改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藩鎮尾大不掉的問題。趙匡胤把手伸向了地方。
宋初節度使,跟唐後期相較,已經今非昔比了。其權力和地盤大幅縮水。
儘管如此,宋初承五代舊規,節度使除本州府外,還統領一州或數州府,稱為支郡,轄區內軍政大權,由節度使獨攬,實際上,藩鎮是個半獨立的小王國。
所以趙匡胤,要想解決睡不著覺的問題,就必須解決藩鎮和節度使問題。
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趙匡胤開始動手了。
一、第二次杯酒釋兵權
開寶二年969年,10月的一天,趙匡胤又請人吃飯。
趙匡胤請人吃飯,一般沒什麼好事兒。這次請客的對象有五個人: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楊庭章,白重贊。
他們幾個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來京述職、威望很重的大鎮節度使。
趙匡胤喜歡在酒桌上解決問題,酒酣耳熱之際,影帝趙匡胤發表了準備很久的台詞:你們都是國家的勛臣宿將,長期親自掌管大鎮政務,一直兢兢業業為國家服務,這跟我優待功臣的宗旨不合。
鳳翔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彥超,腦子轉得比較快,一下子就聽明白了皇帝的弦外之音(諭上指)。
這麼多年來,不管中央政府怎麼變,王彥超在政界軍界吃得開,從石敬瑭、石重貴,到劉知遠、劉承佑,再到郭威、柴榮,直到趙匡胤,王彥超一直都是大軍閥。少年王彥超,想要出家修行時,道士拒絕他說:你是大富大貴之人,怎麼能跑到我們這裡混飯吃(子富貴人也,安能久居此)?
王彥超一生經歷了8個皇帝,一直都是富貴之人。
他這麼受歡迎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能力突出,一直對中央大領導裝孫子外,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本事:會說話。
王彥超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後(諭上指),立即答話:臣本無勛勞,久冒榮寵,現在我也老了,希望皇帝能滿足我回家養老的願望。
皇帝對王彥超的回答很滿意。他以為其他人也會這麼懂事。
可是其他的幾位表現讓趙匡胤很不滿意,武行德等四人,居然在皇帝面前競相誇耀,自己的顯赫功勞和艱苦履歷。
皇帝對王彥超的回答很滿意。他以為其他人也會這麼懂事。
可是其他的幾位表現讓趙匡胤很不滿意,武行德等四人,居然在皇帝面前競相誇耀,自己的顯赫功勞和艱苦履歷。
大家七嘴八舌,紛紛表示:我們艱辛萬苦,混到今天,實屬不易,現在還不想退休。趙匡胤很不以為然,他很快打斷了他們的爭論,趙匡胤說道:這是哪個朝代的老黃曆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酒宴不歡而散。
第二天,趙匡胤下詔:免除參加酒宴的五位大鎮節度使的職位。一律加封為太子太傅,上將軍之類的環衛官。環衛官,不是搞環境衛生的官員,而是保護皇帝的官員。他們的服務對象不是垃圾,而是皇帝。
他們要向眾星拱月一樣圍繞在皇帝的身邊,來保衛皇帝安全,所以叫環衛官。
這些人的名頭很大:太子太傅,大將軍。這些人,品級都很高,都是二品,三品的高官。神探狄仁傑裡面的李元芳,很牛的那個,做到千牛衛中郎將,四品。如果把李元芳扎到這個人堆里,他應該是拎包的那個。
環衛官品級很高,待遇很好,俸祿優厚,吃喝不愁。但是有一點,這些個太傅、大將軍都是名譽頭銜,沒有一點軍權。他們的實際職責就是在開封好好養老。
吃一頓飯就能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不吃飯也能解決問題。
這次酒席,大家不歡而散,飯也沒吃好,酒也沒喝好,除王彥超外,大家都表示不願意退休,但是皇帝還是讓他們強制退休。
吃飯解決問題,完全給面子,讓大家主動提出辭職。既然給臉不要臉,趙匡胤就不願意再給臉了,直接下詔書宣布他們退休。
當然,退休歸退休,趙匡胤給他們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趙匡胤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的解除他們的兵權,完全是實力強大。這些節度使儘管抵觸,但是他們沒有辦法,也沒有實力違抗趙匡胤的命令。
有沒有能力滿意,取決於有沒有實力。酒宴的過程,趙匡胤不滿意,但是酒宴的結果他是滿意的。酒宴的過程,節度使們不滿意,酒宴的結果他們也不滿意。
之所以在酒宴上能解決問題,那是因為喝酒前,趙匡胤已經做好了準備。
趙匡胤在解決中央禁軍問題後,就把解決地方叫節度使的問題提上日程。
其實早在建國之初,趙匡胤一直都在對禁軍進行改革,由於之前組織過周世宗時代的的整軍工作,趙匡胤幹起來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很快取得階段性成果。
建隆三年962年11月,他在汴京西郊舉行了兩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儀式,對於自己一手打造的精壯之師,趙匡胤滿懷深情地表示:晉漢以來,歷朝的禁軍數量也不下十萬,但是可用之兵寥寥無幾,現在我一一檢閱,把老弱病殘全部剔除,又親自檢驗他們的單兵技能。現在這支武力是精銳部隊。
趙匡胤整軍的核心,是裁汰冗兵,把老弱病殘和膽小怕死的士兵從一線作戰部隊里剔除出來。這些被剔除出來的老弱,被稱為剩員。為了解決這些剩員再就業問題,趙匡胤把他們編入後勤部隊,保留軍隊編製,但是薪俸減半。
二、收其精兵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8月,趙匡胤下詔,命令地方長官選拔地方上的驍勇兵將,編製花名冊,送到開封,來填補中央禁軍的缺額。
軍中模特
為了防止地方上作弊,趙匡胤制定了統一的選拔標準。起初的選拔標準是禁軍士兵,作為兵樣,送到地方作為參考。
兵樣必須身體魁梧高大,孔武有力,都有一技之長。
但是到後來,趙匡胤感覺弄個活人到地方上太費事兒。就用木挺來取代活兵樣到地方,作為新的參考標準。這大概是最早的木雕模特。
地方節度使,按照模特的標準,把地方上的精壯之士,全部送到中央。當年9月,趙匡胤對地方精選的一萬多人,進行了規模盛大的閱兵式。並隨即宣布組建驍雄軍和雄武軍兩隻特戰隊,隸屬於侍衛司。
趙匡胤精選精壯之士,補充中央的做法。地方軍隊,成為中央禁軍的兵源地,精銳的兵馬都補充到中央,導致了守京師、備征戍的中央禁軍日漸強大;而地方部隊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地方軍隊,被抽調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這些人很少接受訓練,逐漸成為地方的雜役部隊,為地方的基礎設施做貢獻。中央禁軍得到地方源源不斷的補充,始終保持兵強馬壯,地方勢力再也無法與中央禁軍相抗衡。
地方藩鎮已經名存實亡,節度使成了實質意義上的包工頭。
趙匡胤強幹弱枝的舉措,最終形成了內重外輕的格局。
強幹弱枝在大宋初年,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一棵樹,如果樹榦太細,紙條太重,樹榦遲早要劈裂崩潰。在大宋初年,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大背景下,強幹弱枝是非常合理的。它的邏輯出發點是:枝條無法壓倒樹榦。
但是,後來,宋廷延續了強幹弱枝的做法,就不和時宜了。強幹弱枝,走到極端就是,枝條無法對樹榦形成有力的保護和牽引。
這也為後來北宋的覆亡埋下伏筆,當大宋的中央禁軍紛紛潰退時,地方軍隊也沒有力量對金人的鐵蹄進行有效的抵抗。枝條無法保護枝幹。
趙匡胤解除地方兵權,也是循序漸進的,換句話說,就是溫水煮青蛙。
首先把地方的精壯全部抽調中央,用一種溫和的辦法,有意識地削弱地方實力。每年抽掉一點,連續幾年,等地方將軍隊變成民工部隊時,趙匡胤請這幫包工頭吃了一頓飯,要求包工頭辭職。
包工頭不同意,趙匡胤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勒令他們辭職。
趙匡胤的做法很高明,如果一開始就去搶奪地方節度使的軍權,他們肯定會不滿,而且他們有實力反抗。
如果對他們來一招釜底抽薪,把他們的精兵強將全部抽調,使他們的軍隊成為庸兵弱旅,而後再解除兵權,他們就算想要反抗,也沒有這個條件了。
如果,把青蛙丟到水裡,一點一點加熱,直到燒開,青蛙就會被最終燙死。
如果,把青蛙丟到高溫的水裡,青蛙感到燙傷之痛,就會立即跳出來。
地方節度使,就是趙匡胤放到溫水裡的青蛙,等到把水燒開了。趙匡胤告訴他們,我要幹掉你們,青蛙們雖然很不爽,但是已經喪失了反抗的能力。
當然,趙匡胤對於地方藩鎮,採取了一系列多管齊下的措施,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來實現強幹弱枝的目的,最終一點點把地方藩鎮勢力連根拔起。
下期預告:
【青埂連載53】趙匡胤卷 第十二章 藩鎮末日 2 文官知州,朝官知縣
主要講述:為了地方上穩定,趙匡胤採取了那些方法,來遏制節度使的權力?
敬請期待...
※第十六章 齊楚爭霸 第二節 葵丘會盟
※中華文化洗鍊的結晶,中國人鬼神觀的歷史演變藤枝投稿
※「大三國演義」之半路殺出的阿骨打藤枝投稿
※趙匡胤卷 第七章 陳橋兵變 3 兵變:趙匡胤的賀歲大片
※第十二章 最早的霸主 第一節 鄭國崛起
TAG:袁騰飛 |
※河北的李惟岳打響了唐朝藩鎮割據的第一槍
※續命百年:唐朝如何收拾藩鎮割據?
※第137期:《藩鎮割據:毒藥還是良藥》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朝藩鎮割據和唐朝後期政治的延續
※三個藩鎮王有七十萬人馬居然打不過康熙15萬,太悲哀了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七象揭秘,藩鎮割據,吐蕃入寇中原
※藩鎮混戰百年後,唐朝終於壽終正寢
※天寶十節度使為何從大唐的邊防支柱變成了藩鎮之禍?
※藩鎮割據,中晚唐年間中央與地方的複雜平衡
※唐朝藩鎮亂象,二子奪權的結果就是弒父殺兄
※安史之亂後第一場藩鎮大亂斗,自立為王,誰來稱帝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外敵虎視眈眈,為何唐帝國仍能續國144年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他是大唐名將之後卻投靠叛軍最後成為一方藩鎮
※唐朝藩鎮割據的形成與涇原兵變
※唐代藩鎮軍閥田承嗣兵權在握卻不敢造次,只因懼怕一小小侍女?
※藩鎮割據,造就了安祿山楊貴妃的絕佳搭配
※為什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而漢朝卻在七國之亂後更加穩定繁榮
※唐末一藩鎮,為斂財竟然用泥土鑄錢,現在依然存世一千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