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天天快報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唐朝那些事兒


2016-12-08閱讀原文

藩鎮割據出現於唐代安史之亂後,該時期出現了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藩鎮可以說埋下了唐朝覆滅的最大隱患。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一.府兵制的興衰


提到藩鎮,不得不先說下府兵制,在藩鎮未出現之前,唐朝正是靠著府兵制統治著那麼廣闊的疆土的。府兵制起初是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創建,歷經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個王朝而不衰,隋朝和唐朝更是進一步改進了府兵制,把府兵制的優越性發揮到了極致,使得隋朝和唐朝的軍隊能夠橫跨大漠、高原等險惡地帶,屢敗突厥、吐谷渾等強敵,保證了隋唐兩代都能夠不斷開拓疆土。

府兵制的主要特點是兵農合一,士卒都是自備戰馬、武器、鎧甲等裝備,士兵們戰時奔赴沙場作戰,閑時則在家務農,當然這都是一般的府兵,比較強大的府兵則負責保衛京師。統領府兵的將領平時是不帶兵的,只有在戰時才統兵出戰,打完仗後,府兵各自歸家,將領就又成了光桿司令,對朝廷也不能造成威脅。


用史書上的話說,就是「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漸、絕禍亂之萌也。」


當然,一個好的制度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這個制度是會變質的。在唐高祖、太宗、高宗時期,國家戰事頻繁,正是靠著府兵制的盛行才保證了國家的戰事能夠順利進行。武則天時期是府兵制由盛轉衰的時期,武則天統治下的唐朝少有戰事,及至進入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之治」維持了近三十年,唐朝更是出現了少有的太平盛世。


國家的長期太平使得府兵制不再符合唐朝的國情,府兵因為不再作戰,平時無事可做,承擔起了諸多雜役的任務,簡直成了朝廷和權貴的廉價傭人。於是很多人以當府兵為恥,逃役者不斷,府兵的人數經常不足,種種情況的發生迫使中央對府兵制進行改革,唐玄宗在位早期曾經進行過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並不成功,一種新的制度亟待出現。


二.節度使制度的產生

在唐睿宗時期,朝廷就在邊疆嘗試了節度使制度,賀拔延嗣在景雲二年(710年)被任命為了河西節度使,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節度使。當然,這時的節度使是遠不能和後來比的,現在節度使充其量只是個軍事長官,是能夠被中央牢牢掌控的。


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一改開元時期的政策,對邊疆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為了保證戰事的順利進行,唐玄宗大膽放權,賦予了節度使們自置將帥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節度使慢慢又獲得了自留賦稅的權利,於是,節度使們擁有了軍權、政權和財權,權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節度使制度被廣泛使用後顯著提高了邊疆地區士兵的戰鬥力,節度使們經常擊敗強敵,唐玄宗開拓疆土的願望也得以實現。


與邊疆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原地區這時還在沿用著已經沒落的府兵制,現在參加府兵的人已經都是些市井之人了,他們參軍只是想佔個名額,領取俸祿,平時也不操練,只知遊玩嬉戲,府兵們毫無戰鬥力可言,與邊疆地區戰鬥力強大的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朝中雖然有人指出了這種情況一直下去的話,邊疆只會對中央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脅,但唐玄宗急於開疆拓土,也自以為能對邊疆地區掌控住,便沒有在中原採納任何改進措施,讓這種危險的局面保持了下去。


三.節度使參與政治後的影響

如果節度使們只負責在邊疆作戰,而沒有參與到朝廷中的政治鬥爭,節度使的弊端也不會那麼快出現的。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開始怠政,李林甫、楊國忠靠著皇帝的寵信不斷展開爭鬥,為了增加自己政治鬥爭獲勝的籌碼,他們各自拉攏了一批節度使,在這批參與朝廷政治鬥爭的節度使中,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脫穎而出,安祿山正是李林甫拉攏的對象,在李林甫的保駕護航下,安祿山先後兼任范陽(今北京地區)、平盧(今遼陽地區)、河東(今山西地區)三鎮節度使,在眾多節度使中是地盤最廣、勢力最大的,但李林甫頗有權術能制服安祿山,使得安祿山不敢有異心。

唐朝藩鎮是怎麼產生的?



李林甫死後,政治對手楊國忠上台,楊國忠本身並無多大才能,只是靠著楊貴妃的關係上位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大規模打擊異己,安祿山就是異己之一,楊國忠三番兩次以安祿山有謀反之心為由策劃消滅安祿山,頗有政治鬥爭經驗的安祿山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機。


在與朝廷的交往中,安祿山知道了朝廷的虛實,不甘心被楊國忠一直打壓的安祿山慢慢有了異心,暗中也布置了兵力,準備應對突變。天寶十四載(755年),楊國忠再次以安祿山要謀反為由謀劃消滅安祿山,安祿山得知情況後,最終決定發動叛變應對當前的危機。范陽兵變既是節度使做大的惡果,也是朝廷政治鬥爭的結果,從此之後,軍人干政就成了唐朝中後期政治的一大毒瘤,最終引發了唐朝的滅亡。


四.「河朔三鎮」的產生


安史之亂確實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今天就說節度使這一點。安史之亂爆發後,內地的府兵每戰必敗,朝廷為了扭轉時局,開始在內地廣泛實行節度使制度,節度使制度的實行,的確改變了內地兵弱的狀況,在戰場上屢破強敵,先是收復長安,然後收復洛陽,逼迫叛軍只能在河北一帶盤踞,到了763年,叛軍內部產生分裂,一些叛軍將領紛紛向唐軍投降,在叛軍的幫助下,唐軍終於一舉平定史朝義,結束了長達七年多的叛亂。


戰亂結束後,為了嘉獎叛軍將領的功勞,也為了儘快使朝廷進入正常軌道,朝廷承認了這些叛軍將領的地盤和地位,予以節度使的職位,因為這些節度使的地盤和兵力沒有受到削弱,他們又趁朝廷虛弱之時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對朝廷的號令也不尊從,「河朔三鎮」——成德鎮、魏博鎮、盧龍(幽州)鎮並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子不語(微信號:13714982102)


一日不讀書,你會恐慌嗎?


民國風雲


薦語:民國,曾經有那樣一個時代,曾經有那樣一批人物。他們那樣地想著,那樣地活著。他們離我們今天並不遙遠,但他們守護、在意、體現的精神、傳統、風骨,已與我們相去甚遠。最大的民國愛好者社區歡迎你!


明代大儒王陽明


薦語: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陽明為什麼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為什麼能成為曾國藩、梁啟超、蔣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一起走近大儒王陽明吧~


歐美歷史文化


薦語:最大的歐美歷史文化愛好者社區,我們打開一扇了解歐美歷史文化的窗口,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21世紀,將是中華文明與歐美文明交相輝印的世紀。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薦語:《黃帝內經》為歷代醫家尊奉的醫學聖經,它從飲食、起居、勞逸、寒溫、七情、四時氣候、晝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環境、水土風雨等各個方面,確立了疾病的診治之法。本號致力於傳揚內經養生之術,《靈樞》《素問》,一聊就懂!


道德經解讀


薦語:最大的道德經研究者和愛好者社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之美,你我共賞,道德經之道,你我共析。歡迎同仁,歡迎新朋友!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假如你是唐德宗,有可能統一藩鎮?
唐朝藩鎮亂象,二子奪權的結果就是弒父殺兄
唐朝軍力強大,宋朝軍力羸弱,原因是因為藩鎮的存在么
唐朝藩鎮割據不全是壞事,各藩鎮都能吊打異族
解毒歷史:藩鎮真的都是割據政權嗎?
河北的李惟岳打響了唐朝藩鎮割據的第一槍
唐朝藩鎮割據的形成與涇原兵變
續命百年:唐朝如何收拾藩鎮割據?
唐代藩鎮軍閥田承嗣兵權在握卻不敢造次,只因懼怕一小小侍女?
漢朝和明朝對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漢朝強力的削弱藩鎮
宋太祖的軍制改革:削弱藩鎮卻又導致宋軍的羸弱
藩鎮割據,造就了安祿山楊貴妃的絕佳搭配
實力打臉明皇的唐朝『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割據全怪節度使嗎?皇帝不管忠奸都在一勺燴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為什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而漢朝卻在七國之亂後更加穩定繁榮
安史之亂後第一場藩鎮大亂斗,自立為王,誰來稱帝
藩鎮混戰百年後,唐朝終於壽終正寢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朝藩鎮割據和唐朝後期政治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