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瑜伽師地論》

善、不善十種業(12)


法相安立業的差別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善、不善十種業:十二、法相安立業的差別

《瑜伽師地論》卷八


法相差別建立


複次法相差別建立者,謂即殺生、離殺生等。


前面的文章「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是約補特伽羅說的,約人說的。這底下約法相來說,說這善法、不善法的差別相。「法相差別」,法相上的不同安立。不同的安立,是說什麼的呢?「謂即殺生離殺生等」,「殺生」是黑品,惡法,「遠離殺生」,就是白品,這是善法。一個是惡法,一個是善法。善法有善法的相貌,惡法有惡法的相貌,這叫做「法相差別建立」。


《瑜伽論記》卷第二:「法相差別中,初標後釋,釋中初不善後善。」

黑品


一、殺生


云何殺生?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瑜伽論記》卷第二:「景云:文中於他眾生者,他者則簡自殺不成業道,眾生者簡殺草木不成業道,欲樂者故起殺心簡誤殺也。


「云何殺生?」怎麼叫做殺生呢?「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這就是「謂於他眾生」,這個意思呢?這個「他」簡別是:不是自殺,不是自己殺自己;是另一個人去殺害另一個眾生。這個「眾生」呢?表示是有情的眾生,不是無情物,要殺草木那不算是殺生。這個「他」和「眾生」有這樣的簡別。如果是自殺,如果是殺害草木那不在此例。現在是說「於他」此眾生,殺害彼有情「眾生」,是這樣的意思。這是兩個緣:一個他,一個眾生,兩個緣。

「起殺欲樂」,這是第三個緣。第三個緣是什麼呢?就是發起殺害那個眾生的想法。「欲樂」,就是內心的想法,內心歡喜這樣做。心裏面明明了了的現出來這樣的想法,那麼叫做是起殺想,律上說這「想」的意思。這個「想」,是殺某甲就不是殺某乙,簡別誤殺。就是在所要殺的境界上,起殺的想法,這個叫「起殺欲樂」。


《瑜伽論記》卷第二:「起染心者簡菩薩大悲行殺非是染心亦非業道等,乃至已下皆言起染心者悉簡菩薩。菩薩為利眾生具示行十惡等行但非染污。


「起染污心」,或者是因為貪心而殺,或者是瞋心,或者是邪知邪見,各式各樣的煩惱。因為這樣的煩惱染污了他的清凈心,染污了他的無記的心,那麼他去做這個罪過的事情。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這又有什麼簡別呢?譬如說大菩薩他也可能有因緣要殺害眾生,但不是染污心,那是大悲心,是離一切相的無分別心,那就不是染污心,那又不同了。


「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這又是說這件事。假設這個人,他發動了殺的想,有殺想,由煩惱來發動這件事。這個時候他都準備好了,他就對彼眾生髮動,發出來殺的行動,叫做「方便」。「方便」是行為,行為的意思,以行為為方便,來成就、來滿足他的願望。


「及即於彼殺究竟」,他開始了殺的行動,最後對這個殺的這件事,完全做完了。「究竟」,就是這件事做圓滿了。「所有身業」,一開始到最後,他表現在身體上的行動,這就叫做「殺」,這個殺罪成立了。


前面說「於他眾生起殺意樂及染污心」,這都屬於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這是由內心發動出來了行動,由身口的行動,來進行這件事,最後成功了。彼「眾生」因此而死,或者當時沒死,過後因此而死,那麼這個罪過成立了,這就叫做「殺」。


《瑜伽論記》卷第二:「基又解云:五十九說:十惡業道有五相差別。一、事。二、想。對法說為加行。三、欲樂。四、煩惱。五、究竟。如此殺生等於他眾生者名事。自殺及殺非情非業道故。起殺欲樂者名想。起害眾生想故。能生欲樂想從果名。起染污心者名欲樂。依此想故作如是心。我當害生起欲樂故。起殺方便者名煩惱。貪嗔痴等為方便故。殺究竟中雲所有身業者名究竟。或無間或後時死。或可此中,一、事。二、欲樂。三、煩惱。四、方便則想,對法論說為加行故。五、究竟。或方便者。加行業道。略無其想。因便說方便。方便非業道。餘九業准此應知。」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複次,若廣建立十惡業道自性差別,復由五相。何等為五?一、事;二、想;三、欲樂;四、煩惱;五、方便究竟。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殺生業道,以有情數眾生為事。若能害者,於眾生所作眾生想,起害生欲,此想即名於彼眾生名不顛倒想。依此想故,作如是心:我當害生,如是名為殺生欲樂。此能害者,或貪所蔽,或瞋所蔽,或痴所蔽;或二所蔽;或三所蔽,而起作心是名煩惱。彼由欲樂及染污心,或自或他發起方便加害眾生。若害無間彼便命終,即此方便,當於爾時,說名成就究竟業道。若於後時彼方捨命,由此方便彼命終時,乃名成就究竟業道。」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二、不與取


云何不與取?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不與取業道,事者:謂他所攝物。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劫盜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起方便移離本處。」


「云何不與取?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這就是對於另外一個有情的所有權的財物,「起盜欲樂」,發起盜的想。知道是某某人所有的東西,不是我的,我現在要把它搶過來、偷過來,心裏面有這樣的明明了了的這樣的想法,起了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就是行動,「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就是舉離本處了。偷包括不與取有情物和無情物,這是盜業。


三、欲邪行


云何欲邪行?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欲邪行業道,事者:謂女所不應行,設所應行非支、非處、非時、非量。若不應理一切男及不男。想者: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行之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兩兩交會。


「云何欲邪行」呢?。「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或者這個如果說是女人的話,就是她沒有嫁,或者已經嫁了,這兩方面兩類的人,都不應該去行「欲邪行」。


「非道、非處、非時」,數數的和那個人接觸,「起習近欲樂」,「欲樂」就是想,先有動機,也就是有這種想,「起」了「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欲邪行」的行動「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的「身業」。「欲邪行」這樣解釋。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四、妄語


云何妄語?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瑜伽論記》卷第二:「妄語中偽證者,謂所見聞覺知中偽證為不見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妄語業道,事者:謂見、聞、覺、知,不見、不聞、不覺、不知。想者:謂於見等或翻彼想。欲樂者:謂覆藏想樂說之欲。煩惱者:謂貪瞋痴,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時眾及對論者領解。


「云何妄語?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覆想」,就是心裏面明明白白的是這樣的意思,但是把它隱藏起來,隱藏起來用另一個意思去表達,就是說謊話了。為什麼要同人說謊話,他就是有動機,或者是貪心、或者是瞋心、或者是各式各樣的邪知邪見,「起染污心」。先是有這樣明明了了的想法,要欺騙他,心裏面這樣打主意,起了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妄語就是虛偽的一種方便,發動了偽證的方便,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


「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的「語業」,這就是說出來了,聽的那個人聽懂了,那麼這個妄語的罪過就成就了,不管是成功、沒成功,但是只要有這樣的想法,這樣子把這話說出去對方聽懂了,這罪就成立了。


五、離間語


云何離間語?謂於他有情,起破壞的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離間語業道,事者:謂諸有情或和不和。想者:謂俱於彼若合若離,隨起一想。欲樂者:謂樂彼乖離,若不和合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所破領解。


「云何離間語?」怎麼叫做「離間語」呢?「謂於他有情,起破壞的欲樂」,心裏面明明了了的,打主意要破壞他們的感情,為什麼要破壞呢?因為「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破壞的方便」,開始進行這件事。「及於破壞究竟中」,這件事有始有終的做完了,那麼所有的語業,所有的「離間語」,這個罪過就成立了。


這裡面就是內心裏面明明白白的,說出來的語言去發動這件事情,去破壞,對方明了,明了所說的話,要對方要明白,那麼這個罪過也就成立了。若是說謊話,說虛妄語也好,說離間語也好,說話沒有說明白,對方沒有聽懂,沒有能發生妄語、離間語,那不算數。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六、麤惡語


云何麤惡語?謂於他有情,起麤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麤語方便,及於麤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瑜伽論記》卷第二:「麁惡語業道中。謂於他有情者,此據增上殊勝者語。對法等說但發惡言則成業道故,或對有情方成業道,非情不對並非業道。第六十說,麁語業道有情處起,此文亦說於有情故。然五十九及對法中說麁惡語染方發毀訾,故說發言名為究竟,非皆業道。」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麤惡語業道,事者:謂諸有情能為違損。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麤言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呵罵彼。」


怎麼叫做「麤惡語」呢?「謂於他有情」,對一個人起「麤語」的「欲樂」,也是心裏面打這個主意,或者是要罵他、要毀辱他、陷害他,怎麼、怎麼地,起了「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麤語方便」行動,「及於麤語究竟中」,計劃想要罵的這個語言都說出來了,「所有」的「語業」,那麼這個麤惡語的罪過就成立了。


七、綺語


云何綺語?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綺語業道,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說之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纔發言。」


「云何綺語?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這也是這樣意思。


「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前面有「邪舉罪」、「邪說法」。「邪舉罪」有五種,說的都不對,「邪說法」的時候有六種,也都是不相應,都是不對。用那樣的話去說,那就是「綺語」。所以「即於彼起不相應」的語的方便,也就是把這種語說出來。


「即於不相應語究竟中」,究竟都說出來了,所有的語業那就綺語了。邪舉罪時、邪說法時,還有一個舞樂、戲笑、俳說等的語言,這都是綺語。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八、貪慾


云何貪慾?謂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貪慾業道,事者:謂屬他財產。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於彼事定期屬己。」


怎麼叫做「貪慾」呢?「謂於他所有」,他人所有的財物,「起己有欲樂」,發起這樣的想法,將對方的東西變成屬於我的。「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只是內心還沒採取行動,內心決定是這樣子要想了,「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決定希望他人所有的財物屬於我,這麼計劃,那麼這就決定了,這叫做「貪慾」。


九、瞋恚


云何瞋恚?謂於他,起害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瞋恚業道,事之與。想:如麤惡語說。欲樂者:謂損害等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損害等期心決定。」


「云何瞋恚?謂於他起害欲樂」,對於另外一個有情,想要傷害他,有這樣的噁心,「起染污心」。


「若於他起欲樂決定方便」,最初發起乃至到「及於彼究竟中」,這種「欲樂」、這種瞋恨心,要傷害他人的心情,也是逐漸、逐漸的成就的,所以最後這個心情決定,計劃要殺害他,那麼所有的意業,就叫做「瞋恚」。


十、邪見


云何邪見?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污心,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邪見業道,事者:謂實有義。想者:謂於有非有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誹謗決定。」


「云何邪見?」這是第十個。「謂起誹謗欲樂」,這是發起誹謗,撥無因果這些事情。這個人邪知邪見,多數是屬於無明,起了染污心,「起染污心」。


這前面是黑品法相的差別,這底下是說白品的法相差別。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白品


一、舉離殺生


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什麼叫做「殺生」呢?什麼叫做「離殺生」,這不殺生呢?於殺生這件事,起「過患」的想法,要知道這是有罪過的。若殺害生命的話,能自害、能他害,能自他俱害;能生現法罪、能生後法罪、能生現法後法罪,會受到種種的身心的憂苦,這就是「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


「起勝善心」,對於不殺生這件事起殊勝的、最良好的心情,就是無貪,無瞋、無痴,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叫「起勝善心」。若想要殺生,還是有原因的,原因不會超過貪、瞋、痴,不是貪心殺生,就是瞋心殺生,再不然就是邪知邪見殺生。現在「起勝善心」,沒有貪瞋痴,當然是沒有殺生這件事的。「若於彼起靜息方便」,這個人起了勝善心,發起了對於殺生有過患想,他就「於彼起靜息」的「方便」,就是在三寶所受不殺生戒,這是停止殺生的一個最好的行動。


「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靜息方便中,最初發心受戒,乃至到受戒的儀式完全圓滿了,持守盡形壽不殺害眾生,那麼不殺生的功德成就了。


按照佛法的意思,不殺生是要受戒才算是好,才算是圓滿。


二、例離不與取等


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


「如遠離殺生」是這樣子,「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其餘的九種善業也是「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業的差別



此中差別者,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


「此中差別者」,這裡面說「遠離殺生」這樣子,「不與取乃至邪見」也這樣子,但是這裡面的差別相是什麼樣子?還是要說一說。


「謂於不與取起過患」的「欲解」。「不與取」也是會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現法後法罪,也會受到很多很多的身心憂苦,所以「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邪見」呢?也起這個過患的欲解,「起勝善心」,就是自己要學習無貪、無瞋、無痴,學習這三種善法。


「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那麼就是受十善法的戒,受十善法的戒,也和受五戒那樣,先懺悔發願,然後受三皈,然後受十善戒這樣子,「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那麼這時候十善業的功德就是成就了!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善業道中一一皆有五緣,如理應知。下結成三業如文。」


如是十種略為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如是十種略為三種」,這是「結略義」,「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就是從這三方面,能把握住善,無貪、無瞋、無痴、十善業就圓滿了。


「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從這「身業」的妙行,「語業」的妙行,「意業」妙行;妙的身業、妙語業、妙意業,就「廣開」為「十種」善法,就是這樣子,「應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暨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圓滿閉幕
廬山海會寺可不是一般的釘子戶!——佛教叢林,應以道取
檢察院這則有關「釋紹凈」的通告讓微博佛友拍手稱快
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法藏法師大會總結髮言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孜孜不倦地熬夜,矜矜業業地護膚
兢兢業業,不甘平庸努力工作的星座女
她依然在用心的演出,兢兢業業的態度讓人佩服之至!
兢兢業業,節儉勤奮,亡國真的不能怪他
雲時代 企業業務敏捷性有哪三條定律?
十二師:企業業務人員學習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相關政策
兢兢業業地護膚 孜孜不倦地熬夜 熬夜護膚小貼士
中醫稱它為「木饅頭」,它為補腎兢兢業業!
譚小周——兢兢業業的禁毒使者
兢兢業業,僅憑努力工作也能富貴有餘的四大生肖
中藥行業業績分化 康美葯業最能賺錢
辛辛苦苦的原創,被惡意投訴違規,兢兢業業的原創怎麼辦?
兢兢業業一生獻身科研 亦師亦友桃李芬芳滿園
石家莊商業業態大起底,哪些品牌是招商的熱門選擇?
顏值逆天的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兢兢業業
大夫:我治理阿城兢兢業業,百姓豐衣足食,國君:扔開水鍋給烹了
激發企業業務潛能 看戴爾勾勒的智能物聯網世界
優秀共產黨員趙因:立足崗位兢兢業業,勇於創新敢為人先
古代官員遲到不僅會扣工資,更有性命之憂!怪不得這麼兢兢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