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密教咒語的基本方法。為何念咒、佛經不能得利益、感應?
密宗的持咒
咒是密宗所用的修行方法,梵語叫陀羅尼,譯為總持,有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意思包含在裡面。
佛法沒有到中國以前,本有一種禁咒法,能發神驗、除災患;傳布密教的番僧,有時持誦陀羅尼,也能發神驗除災患,和禁咒法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翻譯為 咒。大智度論卷五云:『陀羅尼者,秦言(這論是姚秦時鳴摩羅什所譯,故稱華言為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 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這是說持咒的力量,可以進善止惡;止惡作善的功夫,是修行下手最 重要的。佛地論卷五云:『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這是說持咒最後可以成佛的功用:念是念頭,慧是智慧,持咒必定一念註定咒 語,持誦既久,能發生智慧,所以增上念慧是增加正念和正慧;念慧既然增加,就能擔任保持無量佛法,令心中永久,就不致忘記遺失,最後就可以成佛了。
密宗的持咒,對於身、口、意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矩:每一咒,都有用手指結印的方式,名曰手印,是為身密;口中誦咒文,句句分明,毫無錯誤,是為口密;每一咒,都有佛菩薩的對象,心中觀彼菩薩的種子字,(以佛菩薩名字的第一個字母,代表佛菩薩的本體,叫種子字,如大日如來的種子,為阿字之類。)是為意密。
因為修行的人身、口、意三方面,同入於秘密的境界,妄念自然可以不起,功夫久久純熟,就可以即身成佛的;這是密教修行和顯教不同的地方。然而顯教的 經典中,附有咒語的也很多,如普通所念的大悲咒、往生咒等等,它的功用,和密宗沒有兩樣;不過顯教修行,是拿持咒做助力的,密宗是拿持咒做主體的;並且密 宗的咒有手印,有觀相,必定要阿者梨(軌範師)親口傳授,方有效力;顯教持咒,不必一定用手印觀相,可以隨便傳授,這是顯密兩教持咒方法不同的地方。
密宗的持咒方法
密宗的持咒很有要求:「若但口誦真言而不思唯其義,雖世間義利不可成,豈得成就金剛體性」(《大日經疏》卷七)。因此儘管咒語是達到總持 (全息)的一種方便,如果不配合以觀想這修持法門,也是不能成就金剛體悟的。 據《大日經》、《金剛頂經》、《密宗道次第論》等經典記述,密宗誦咒的方法主要有 :
一、計數念誦: 誦一遍記1次數,從一數到十或百、千、萬,主要是抑制心不散,或每日規定必須誦滿的遍數,掐念珠計算。計數念誦對於初學修鍊的人最為有利,能幫助雜念的排除,意念的集中,儘快地進入完全虛靜的狀態。
二、蓮花念誦: 出聲念誦,兩耳專註地傾聽自己聲音。聲音的大小以僅能自聞為宜。誦時須不急不緩,《妙臂菩薩所問經》說:「念誦不應太急緩,聲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語非散亂,非缺伊烏暗阿等。」此種念誦是通過自己專心聽念誦聲,排除雜念,集中意念,屬強制性入靜。
三、唇吻念誦: 二唇微動,半出聲,這已是入靜的狀態。四、全剛念誦: 誦時唇齒合而不動,唯舌尖動,不出聲。
五、光明念誦: 口誦咒時,觀想從口中放出光明。或觀想吐出的一個個字音如同蓮花,或觀想這些字音是紅、黃、藍、白、綠等色的金剛。
六、隨息念誦: 誦咒時,注意呼吸的人,住入出,並與之和諧。
七、有聲念誦: 於自心間觀想有月輪,月輪中有一蓮花,蓮花上觀想一白海螺,白海螺發出的咒聲,有如搖鈴。並在觀想中輔以兩耳專註傾聽其聲。
八、心意念誦: 默誦,不出聲。此種念誦如果不是定力十分強的人不容易把握住,容易引起昏沉。
九、 真實念誦: 誦咒時,心中思惟咒的含義,令自心與「真實」相應。一行的《大日經疏》卷七說:「若但口誦真言,而不思惟其義,只可成就世間義利,豈可成就金剛體性乎?」 大意是誰如果口誦真言,而不思維其義,只可能個人有所受益,但不能有上乘的成就。強調了誦咒時必須思維真言的意思,有了理解,才會有功能的大長。
十、三摩地念誦: 先觀想自己的心間有一月輪,月輪上排列著本尊咒語和種字,這被稱為「咒輪」。觀想咒字,同時在心中默誦。事部瑜珈先觀本尊的對面,本尊的心中有月輪,月輪上有咒字,觀想其咒輪誦咒。無上瑜珈觀自身為本尊,在自己的脈輪上觀想咒輪而誦咒。
☆ 嗡阿吽班雜咕嚕貝瑪悉地吽 唵嘛呢唄美吽
修持密教咒語的基本方法
在佛教中,僧侶們靜坐時一般都會持咒,除非是達到很高境界的僧侶。佛教中,有「六根」:即耳、眼、鼻、舌、身、意 前四個我想不用解釋,後兩個分別是指身體的感覺和意識活動。在修行時必須想辦法「攝」住這六根,讓其寧靜安詳。所以,在靜坐時,一般會持咒。因為持咒可以 「攝」住最難控制的兩根:耳、意根因此,持咒的正確方法就是「金剛持」。
什麼是金剛持呢? 就是持咒時,嘴巴微動,在心裡念咒,耳朵要聽的請清楚楚。出聲念會傷氣。
藏密護身咒修法
口密、身密、意密是修密宗氣功的主要內容。口密是三密中最重要的秘密。
口密所誦咒語中,唵 ( 讀嗡 ) 、阿、吽 ( 讀哄 ) 是根本咒,統領所有咒語,稱「三字明」或「金鋼頌」。
藏密護身咒的修法:在相對靜態中將「唵、阿、吽」默念三遍,爾後,再誦護身咒。 zangmi金剛護身咒為:唵、嘛哈嘎啦,格哩吽啪。 ( 讀音為:嗡,麻哈哥拉,格里哄拍 )
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的特殊作用
咒語在印度婆羅門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羅門教的「阿達摩吠陀」中, 它作為人和神溝通的一種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詛咒,以此達到願望的滿足。但在早期佛教的阿含經典中,對咒語基本是持否定態度。直到大乘經典中,咒語才有 了它的一席之地,如《楞嚴經》和《藥師經》,都有關於咒語的內容。我們現在看到的咒語,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前面是佛菩薩和護法神的名字,後面則是咒語所 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咒語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那幺,除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內容之外,咒語在藏傳佛教中還有什幺特殊作用?或者說, 藏傳佛教所使用的咒語,和傳統的婆羅門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語有什幺不同?
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無論在家或出家,人們手中的念珠都是用來為持咒計數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時間精進持誦咒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早已將本尊心咒念誦過十億遍以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與其咒語無二無別之正見,相 對於別的民族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罕有的品性與特質。就我接觸到的很多別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來說,其中有些人也會手纏念珠,或胸前掛一串很大的佛 珠。但仔細一看才發覺,原來很多人是把念珠當成一種擺設,或單純的消災避邪的護身符。這種種背離念珠本來功用的做法,總讓人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
其實持誦咒語並非是藏地百姓的獨特發明,這種行為原本就符合佛陀宣示的教義與制定的修行規則。《文殊勇士一成續》云:「天尊現示密咒相,賜予一切諸悉地,密咒行者修彼者,若成彼者則成就。」《妙臂請問經》則云:「遍知諸業異熟者,隨順一切諸有情,是以密咒相攝之,頂禮密咒導師尊。」《首楞嚴經》也說:「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觀音密藏經》又云:「若有受持神咒者,凡有所作,必得成就,唯必深信,不得生疑。」《光明經》則明確指出:「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而《小般若經》中則詳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心咒的殊勝功德:「依此咒之力,釋尊得成佛,觀世音證為菩薩,僅聞此咒,亦得無量福德,併除一切業障。」
由此觀之,咒語實實在在具備不可思議之功德及加持力,究其原因,則正如全知麥彭教授師所言:「於勝義中,一切諸法皆為等凈**身界中無偏袒;於世俗中,聖尊之真身與密咒二者,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許,了知彼二無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也。」換句話說,一切聖者的究竟身相大智慧,由其大悲誓願力加持而顯現為各種密咒手印等相,這就好比受習氣熏染力所致,自心可現為外境及身體等。所以,這類密咒手印實與獲得智身之聖尊無有絲毫差別。密咒既是如來之幻變,則它定能成辦如來之事業,賜予如來之果位,並因此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持誦必要性。
不僅持誦咒語能帶來如此巨大之利益,甚至僅僅見聞咒語都能給當事人帶來無窮功德。《文殊根本續》云:「稱誦善逝之密咒,如是諸咒具實義,眾生側眼視密咒,如來亦能攝受彼。」咒語的功德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因它根本就不是某位法師在其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臆造的那樣:「密咒之能產生效驗,那是無可置疑的,若言觀誦真言而能即身成佛,此所成之佛,是何等性質之佛?則尚有考察的餘地。」如果連咒語的功用也要懷疑一番,那「眾生本具佛性」這樣的大乘教義也應該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觀誦真言時,我們就是把咒語觀為本尊;同時我們心裡也非常清楚,這一切並非是讓我們牢牢實執一個外在的本尊,或其咒語。大家心中都很清楚,密 咒者,也即善逝之智慧幻變,而我們的心性本體與諸佛菩薩之智慧並無任何本質上的差別。故而隨著蒙蔽在自心上的虛幻不實的垢染愈益清凈,我們所能見到的如來 之幻變加持等,亦愈發明顯。最後當一切垢染都得以清凈,並現前實相之時,一切諸佛即是自己,自己即為一切諸佛,修行者就這樣獲得與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之 法性智慧身。如果對本尊、咒語、自己本具之佛性缺乏堅定的信解;對諸佛菩薩的加持融入自己心相續中,自己最終與佛菩薩們無二無別的正見妄加懷疑,則這樣的修行人、法師能否證得佛果倒是很值得人們考察考察了。
藏傳佛教中不僅有諸佛菩薩、諸聖者之咒語,為利益無邊眾生,zangmi中還有能令持咒者發財、長壽、健康等滿其種種世間暫時利益之咒語,亦有專用於超度、攝受、勾 招等各種用途的咒語。在密宗經典中,特別是在《大藏經》的續部經典中還有專門的咒語彙集,幾乎所有的密法咒語都收錄於其中。翻開《大藏經》我們就會發現,密宗中有關息、增、懷、誅等四事業法的咒語全部來自此佛陀教典的彙集中。
關於咒語還有一點要特別予以說明,即咒語一般都是音譯,它的意義常常不翻譯。因按顯密公認的道理來看,咒語本體即具有四成:法性本性而成立、有法自性而成 立、以加持而成立、從能力加持而成立。故各大譯師基本上都不翻譯咒語,以免把飽含諸佛菩薩無量密意之咒語錯解或簡單化、庸俗化。因此,我們看到的《心經》 等經典中的咒語都沒被意譯過來。
以上所講的有關密咒之深意豈是外道咒語或婆羅門咒語所能擁有?若僅從文字來看,一般很難區分它們的差別,因而最主要的判斷方法是看它們各自的見解。外道也有 很多咒語是用來懺罪、消業或求福報的,他們也強調為行善而持咒等觀點。如果只從表面來分析,則外道與佛教的持咒有十一處相同之處。但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佛 教讓人誦咒的出發點、目的、持咒方法及最終的得果都與外道有著本質不同,上文所述的從最究竟觀點衡量的持咒原則,你在任何一個外道的法門中都找不到一絲一 毫的對應之處。因而我們怎能說佛教的咒語就像無中生有似的,來源於從中根本找不到佛教安身立命之處的外道呢? 若細論之,則可按見、修、行、果等幾個方面對佛教與外道的持咒加以區分,特別是見解,這才是判斷婆羅門等一切外道與佛教之差別的最主要的判斷準繩。一對比持咒前皈依、發心之不同;持咒中觀想及有無空性見指導之不同;最後得果之不同,佛教與外道的持咒之差別就已涇渭分明。
其實外道法門中也有布施一說,難道因佛教中也有布施就得把佛教再次歸在外道門下?文字上的相似實在不足為奇,更不足為判定之依據,重要的是看內在本質與神 髓。認為佛教的持咒修法來源自婆羅門教的觀點由來已久,持這些觀點的大多是一些像《印度佛教史》的作者那樣,名氣雖大,實則對密法的研究、修持幾無真正心 得體會的人。以訛傳訛,人們對密法的誤解便越來越加深了。如果這種僅從表面文字入手,或從死的歷史資料入手,而不是從切身的修行入手,不從嚴謹的深入經藏 入手的研究方法、思路、作風再不加以改變的話,後人會不會一看到《藥師經》中有咒語就誤以為這是一部外道典籍?而《大藏經》中有二十多函都是有關續部的內 容,這當中的很多典籍都講到了咒語;顯宗經論中也有多處地方涉及到咒語。如果認為凡是咒語都來源自外道,那這些經典豈不更要被當成外道鴉片?這種做法到底 是在弘揚佛法,還是以無知和偏見在剿滅佛法,有智之人理應深思。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記載道,佛陀曾親口對除蓋障菩薩說過,為求得「嗡嘛呢叭咪吽」這 一六字真言,佛於無量時日中供養了萬千俱胝如來都未求到,後來在承侍供養勝蓮如來後方才得到,而勝蓮如來也是在供養了無量數如來後才得到此真言的。且不說 六字真言所具有的凈除業障、究竟六度的功德,單單看佛陀為得到它而付出的無數時日的代價,我們還能對此咒語,以及所有的密咒再貶低、不屑、甚或將之打入外 道之列而大肆懷疑、妄下評判嗎?
好好珍愛我們有可能萬劫不復的人身,一如應好好珍愛那與諸佛菩薩的本體無二無別的咒語。
咒語的讀音和常見字發音
由於漢語系佛教、蒙語系佛教、藏語系佛教譯音差異很大;漢語系佛教各地的方音又不同,再加上古今音有別,又因多音字較多,還有傳錯的,還有讀別字的. 因此,讀音不一致,在所難免. 常見的不同讀法,舉例如下,供讀者參考.
怛:dá答、dān丹.
伽:qié茄、xié斜.
阿:ā啊、ē婀、wō窩、ōu歐.
啰:là辣、là拉、lá拉(陽平聲).
訶:hē呵、hū呼、hōu吼(讀陰平聲).
他:tuō拖、tā她.
瑟:sè澀、shǎi曬(上聲)、shí石.
釤:shān山、sǎn散.
地:dì帝、shòu受、zhài寨、sài賽.
那:nuǒ娜、nuó挪、nuò諾、nú奴、nù怒、nà納.
闍:shé蛇、sà薩.
曳:yì義、yè夜.
叱:qī七、chì斥.
儜:níng寧、lín林.
剎:chà岔、shā殺.
奢:shē賒、chē車.
雍:yōng擁、yìn印.
嗔:chēn抻、zhēn真.
縛(嚩):pó婆、wá娃、wā蛙、mó模.
堙:yān煙、yīn陰.
醯:xī西、shī詩.
咄:duō多、dū都.
斂:liǎn臉、niàn念.
瓮:wèng瓮(去聲)、yìn印.
羯:jié潔、jī基、jí吉.
爍:shuò朔、shǔ楚.
罰:fá伐、huà化.
數:shù術、tāo滔.
寫:xiè瀉、xià夏、shè舍.
悉:xī西、shī詩.
室:shì市、shī詩、shǐ始.
佛:fó、hù戶、huó活、fāi、ān安.
楞:léng棱、líng靈、lèng愣.
輸:shū書、sī司.
朋:péng棚、pìn聘.
孕:yùn運、yìn印.
穆:mù木、máo毛.
嘇:shěn審、shēn深、shēng生、sēng僧、cān餐.
謹:jǐn僅、jiān堅.
皤:pó婆、bó博、pín貧、pān攀、bō波.
嘮:lào澇、láo勞.
跢:duō多、duò跺.
拏:nú奴、ná拿.
剌:là辣、lá拉(陽平聲).
訖:qì氣、qí其.
囊:nǎng攮、láng郎.
曷:hé***、gé格.
禰:nǐ你、mí迷、nǚ女.
廁:cè側、cì次.
磨:mó摩、mò末、wǒ我.
唵:ōng嗡、ǎn俺.
吒:zhà乍、zhā扎.
佉:qié茄、qiè切. ……
咒語中的「娑婆訶」「唵」的涵義
佛教咒語中,無論哪種咒語都常見「唵」「娑婆訶」。「唵」,有的寫作「嗡」,應該都讀作「ōng」。「娑婆訶」,有的寫作「梭訶」。下面就根據大悲咒來分別介紹他們
《大悲咒》之「娑婆訶」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下列六種意思:
一、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心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二、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必須要真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你 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 麽事情,譬如父親有病,希望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沒有見了,希望見這個好朋友。你誦這 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希望有個好朋友。那麽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 得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三、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槃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若我念念這個咒「娑婆訶……娑婆訶……」啊!就圓寂 了,念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麽意思?我知道人人都不願意死的。所以不是死了,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德無不寂」,你的功是圓滿的,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 所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四、息災:災難休息了,就沒有災難了。
五、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六、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麽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麽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 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所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以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 瞋心上、痴心上、慢心上、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麽降伏?就用寶劍手眼。你可以這樣講:你 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瞋心的魔嗎?我把瞋心的魔給斬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知慧劍,把這些 天魔外道都降伏了。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自己的妄想。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 來,也沒有辦法。
《大悲咒》之「唵」
「唵」字十種意義
你念《大悲咒》一念到「唵」字時,一切鬼神都要合起掌來,恭恭敬敬地來聽你誦。「唵」字譯為「本母」,本是根本,母就是母親。本母也就是「咒母」,咒母就是「佛母」,佛母就是「眾生的心母」。因為眾生的心,具足本母的這種智慧。由這咒的力量,能生出來十種法門。
一、字。
二、句。就是經典或者咒---一句一句的。
三、觀。觀看-----你用觀察來修行。
四、智。智慧---以智慧劍斬斷一切的煩惱。「智」是般若波羅密門,「觀」是禪波羅密門。
五、行。修行---依照這地來修行。
六、願。你要發願依照這個法修行。
七、依教修行。依照佛教來修行。若不依照佛教來修行,你就修行像塵沙那麽多的劫,也像煮沙成飯-----煮沙子想要成飯,這無有是處。可是想依教修行,你必須明白教理。
八、理。道理---你若合科佛法的妙理,才是明白。若不合乎佛法的妙理,你盲修瞎練,修到什麽時候,也是無有是處,不能成功的。
九、因。你又必須要種好因、種過善因、種過勝因、種過清淨因,將來才能結一個如果。十、果。結一個妙果、結一個聖果、結一個究竟的覺果由 這一個「唵」字,生出十種妙的法門來。所以你念《大悲咒》一念到「唵」子時,一切鬼神都要合起掌來,恭恭敬敬的,一點也不敢懈怠,一點也不敢馬虎,來孤你 誦《大悲咒》。因此你誦《大悲咒》時,到這一個「唵」字,無論是惡神、惡鬼並惡風什麽的,都要守規矩了,就有這麽大的力量。
意業、語業與咒語的傳承秘密(陶貴堂居士)
咒語的持誦,所強調與發揮的是語業的作用。語業,就是言語音聲的影響力或者感染力。語業的力量,是以意業的力量為基礎的。它隨著各人意業(脾氣性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意業清凈的人,語業也相對清凈,反之亦然。
同樣是一句話,不同的人去說,其影響力會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緒下說出,其影響力也會不同。而構成這種不同的關鍵,就在於語言背後所包含的意業和語業。這種差別,就象政治領袖與無業游民的言論影響力有所不同一樣。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意業的轉變,是非常困難的。對此,很多宗教都束手無策,惟有佛教方法相對出色。尤其是來自成就古德的妙觀察智慧力的加持,對於學人意業的轉變,具有不可思議的影響。
根據佛教相關理論,只有人我執斷除,妙觀察智成熟,才能清凈意業。只有法我執斷除,平等性智成熟,才能清凈語業。只有已然清凈自己的意業和語業的人,才具有能夠幫助他人清凈意業和語業的能力。
相反,如果人我、法我二執未能得到斷除,也就沒有力量讓自己或者他人的意業和語業清凈。不僅如此,我執習氣深重的人,如果與他人結緣,甚至有可能給他人帶來相應的意業和語業障礙。尤其是長期依外道見解強執我見追求境界的修行人,其意業和語業對於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和障礙,如果沒有極為清凈廣大的菩提心愿力將很難清凈。
所以,在佛法尤其是密法修行中,古今大德都非常強調經文與咒語的傳承問題。許多人對此不明所以,誤認為這是對佛法的壟斷,這實際上是曲解了大德們積極對眾生負責的苦心。
那幺,如果所持的咒語沒有傳承或者傳承不夠清凈,能否採取補救令所持咒語的意業和語業得到清凈呢?答案是肯定的,其最為簡易可行的方式,就是祈求成就大德的妙觀察智慧力的介入,——只要請他進入禪定傾聽幾遍你的念誦,其觀照智慧將自然與你的咒力相合并促使語業轉變。
如果你所持誦的咒語,有幸與真正大德的觀智相合,此後持誦咒語所形成的覺受將自然發生轉變。因為你咒語背後的世間護法已經被大德悄然超度,取而代之的是由大德智慧願力感召的出世間護神。
心無雜念,持咒必靈
持咒的時候,應該先「心清靜」,「心咒一如」,如此持咒必然靈驗。後達到「凈念相繼」,與佛相應。「心咒一如」就是除去念咒的這唯一的念頭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念頭了。其他的念咒都被稱為「雜念」。功夫純屬後,咒從心出,不持自持,時時刻刻如此,叫做「念咒三昧」,此狀態下,所念之咒的功德無比巨大。
為何念咒、佛經不能得利益、感應?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每一法門都是無上法門,所謂法門平等,殊途同歸,無有高下,也就是說三 世一切諸佛修行正果,都靠三福為基礎,就好像要蓋大樓先要打地基,這三福就是地基 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大乘經典上所謂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一、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做到第一條是人道,天道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
做到前面二條是小乘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
三條全做到了才是大乘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
是否我們在讀經時時常想要感應道交,卻是都沒有,學了一輩子佛,唸了一輩子經,咒,懺,什麽也沒有得到,甚至還怪佛騙我們,那佛真的是冤枉,為什麽 我們得不到如同經上的所講的利益,因為我們都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每天還為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再努力奮鬥,最後還是一句話,法門平等,無有 高下,只要選擇適合自已的法門,依教奉行,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圓滿,就能感應到佛涇上所說的一點都不假。希望各位都能成為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怎樣念咒才能感應?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修行的時候老是打妄想,修的時候稀里糊塗,最後結束的時候也是稀里糊塗,完了以後就說怎麼還沒有什麼驗像呢?很多人念經反而升起了更大的煩惱心,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了解修行的儀軌,特別是念誦密咒時候的注意事項。
當然我們修行不是求一個外在的驗像,最關鍵的驗像就是我們內心的煩惱減少了,出離心菩提心般若智慧增加了,對於這個內驗像的追求,乃至成佛之前都不用遣除。
【會義雲。密部有三。一。佛部。二。菩薩部。三。鬼神部。各論上中下三品。成就增益。名上品法。禳災攝召。名中品法。降伏。名下品法】:成 就、增益這兩種法是上品的法門。禳災、攝召是中品的法門。攝召即鉤召,即緝拿法。悉災即你有什麼災難,誦咒便可消除。但是你還要消去心裡的災。如果你只是 念咒,心裡還盡打一些不幹凈的念頭,雜念和慾念充塞。則根本的災沒有消除。念什麼咒也沒有用。因此想要息災先要心裡清凈,把心收拾乾淨了,那才是真息災。 若心裡裝滿了貪嗔痴,念什麼咒都不靈。因此心裡是最重要的。心一定要慈悲良善,願意幫助人,存一種好心。這是增益悉災法。攝召即鉤召法,就好像警察捉犯人 一樣,妖魔gui guai做了壞事,令人生病,生災難,你一誦咒就把妖魔gui guai抓起來。但抓是抓來,有里還是不服,必須用種種方法教化他。單降伏是下等法。上等法不用 任何勢力壓迫任何人,和任何妖魔gui guai。不可和他們爭。不要學阿修羅那樣的鬥爭堅固,自己明明有力量可以降伏他,也不要用。要用德行來教化、感化他。
【上法又三。謂行儀。觀法。嚴禁。三品法也。通以無上菩提道心為主】:無論修什麼法都要以菩提道心為主,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可用道力來壓迫任何人和任何妖魔鬼怪。
【一。妙臂菩薩所問經雲。行人若欲持誦。速得悉地。義利成就者。所有議法。不得纖毫缺犯。使者魔障而得其便。是故行人。當心持誦。長時無 間。使觀想真言字種。一一精熟。事事相應。方成瑜伽無作妙行】:行人若希望修法很快得到咒的利益和成就。所有修行的方法不得纖毫缺犯。不可以不守規矩,毀 壞戒律。所以各位,你們修這個法一定要守規矩。不可盡想去欺騙人,去占人的便宜是不行的。那樣不但一點感應也沒有,而且有奇禍。若盡炫耀自己的功德便有了 漏洞,魔便得其便。就像你有了財寶,不把它放在保險箱里而放在門口,一定會被人偷去。持咒要像穿衣、吃飯、睡覺一樣,一天都不可以少的,要長時無間。觀想 梵字一一精熟,事事相應。每一種事都要如法才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才能成就瑜伽無作妙行。
【又持誦者。不得心緣異境。與人雜語。誦若間斷。悉地不成】:不要心裡總打妄想,想入非非,異想天開,或者與人說話。你誦咒若間斷了悉地即不成。悉地即三昧。
【又持誦不依儀法。或不持戒。或不清凈。非惟法不成就。亦當招損】:若你不守規矩,不守戒律,或心裡盡打染污的妄想,不單修法不能成就,還 會有奇禍。所以修楞嚴法要特別注意,要身口意三業清凈才可相應。不可隨隨便便講是非、挑撥離間,或令大家在道場住得不安樂。這都是不可以的。一定要管束自 己的行為,行住坐卧不離家。不可盡替旁人洗衣服,要好好照顧自己。
【彼部主明王。皆佛菩薩。終不嗔害。所有侍從天龍。猛毒鬼神。見其過故。便即損害】:佛部、蓮華部、金剛部、寶部、羯摩部部主皆是明王,即佛或菩薩。他們有大慈悲心,不會損害眾生。但是那些護法、天龍、猛毒鬼神都有很大的脾氣。猛鬼惡神見到修法的人有過錯,便給他一點災害,讓他不自在,或者給他很大的麻煩。
【二。金剛頂瑜伽念誦經雲。凡修瑜伽教者。須具智慧。明了三昧。及真言法。住菩薩戒。修菩提心。如是功德。許入念誦】:凡修這個咒的人應該 具有智慧,明了一切的定及咒里嚴密之法。咒里的言語法則也要知道。一定要守梵網經中的菩薩戒,發菩提心。如此,有持戒的功德,又有發菩提心的功德,才許可 你修這個法。
【三。菩薩善戒經雲。受持神咒。五不得為。一。食肉。二。飲酒。三。五辛。四。淫事。五。在不凈家飲食。具此五戒。能大利益眾生。能治惡神毒病】: 受持一切神咒有五種是不可以犯的。五辛即蔥、蒜、韭、興渠。不凈家即妓女之家或總作染污形的家庭。若能守持這五戒再修法一定得到大的利益,並且能利益眾 生。若守這五戒吃了毒菇也會好的。所以蕭居士吃了毒蘑菇,我們給他一求,觀音菩薩便顯神通醫好了。這都是證明。
【四。法苑雲。道俗誦持。無功效者。自無志誠。謗言無征。或文字訛替。或音韻不典。或飲酒啖肉。或雜食葷辛。或觸手污穢。或浪談俗語。或衣服不凈。或處所不嚴。八種法戒。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法 苑珠林上說為什麼出家人及在家人誦持經咒沒有功效呢?因為沒有志誠懇切的心。修一修覺得沒什麼靈感就開始毀謗。說沒有什麼證明,沒有什麼了,或飲酒食肉, 或吃了五辛,或去廁所大小便手也不洗,就拿著咒的本子,或說些世俗,不守規矩的話,什麼張家長李家短。或穿的衣服不幹凈,或住的地方不嚴凈。犯了上面所說 的這八種法戒,會令鬼神都不恭敬。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了過錯。
【五。顯密圓通雲。金剛頂。蘇悉地。准提經等。皆說行者。用功持誦。或夢見諸佛。則須策發三業。加功唪念。不得宣說咒中境界。衒賣與人。惟同道者。不為名利敬贊。放得說之】:在 顯密圓通上說在你用功持咒時,或夢見自己拜佛,夢見佛放光明,夢見佛來摩頂,夢見佛為你講經說法,或夢見菩薩、緣覺、聲聞聖僧、或天上的天將,或種種不同 的、非常出奇的異相。或夢見自己騰身虛空、會飛了,或騎馬、渡江,或見種種祥瑞的香光,這些都是好境界。若得到這種應驗,更應該很小心地修身口意三業,令 其清凈,發大菩提心,更加用功來念咒。不可宣說咒中的境界。不可以對人說有什麼感應了,叫人相信你,對你有好感,或叫人恭敬你、讚歎你,這些都是不可以 的。只有對同修的人,不為恭敬或讚歎,才可以說的。
【六.大悲經雲。若人緊切念時。或逢種種魔障。或忽然怕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舌難持誦。或見諸異相。或於咒疑心。或多分別想。或無明著有。若對治者。應觀梵書[口*藍]字。或觀眾阿字彼諧境想。自然消滅。當知因緣法本空也】:大 悲經上說,若人緊切念的時候遇到種種魔障,或忽然恐怖起來,身心不安,或脾氣大,或愛睡覺,或舌頭不會念,或見到一些妖魔gui guai異相。這裡所說的異相和前邊 所說的異相不同。這裡是壞的異相。或者對楞嚴咒生出疑心,分別心,或起無明執著諸有,你看什麼樣業障的人都有,現在你能好好念這個咒是很難得的。若有上面 這些不吉祥的境界應該觀想梵書字[口*藍]就能令你清凈,或觀想阿字,那麼前邊那些可笑的境界就會自然消滅。應該知道因緣法本是空的。
【上誡禁說。今經全具。惟恐忽略。故重詳引】:上邊所說誡勸行者的話,經上都已經說過了。惟恐你們各位忽略,所以再引來詳細說說。
【如 意寶經中。妙住菩薩問。持此總持王章句。何因不見三世諸佛。佛言。以往業故】:以往昔所造的定業太重了。
【疑未斷故】:懷疑沒有斷的緣故。
【有為心故】: 用一種貪心來求法之故。
【無方便故】:念得不如法。
【若能心無疑惑。決定專註。是名真實持者】:若能心裡沒有疑惑,一心專註於梵字或梵音,這就是真實的修 咒法的人。
【又妙臂菩薩問。持誦真言。不能成果。為法力無能耶】:是法沒有這能力嗎?
【所作非時耶】:所作的法不對時候嗎?
【種性非性耶】:或者沒有佛的 種性嗎?
【真言缺利耶】:咒沒有利益嗎?是假的嗎?
【修持輕慢耶】:對咒不恭敬嗎?
【供養不具耶】:供養咒神不圓滿嗎?
【金剛手菩薩答。修真言行。求成就 者。應當離諸煩惱。起於深信。發菩提心。重佛法眾】:對一切佛、法、僧都要尊重。
【遠十惡業】:身要戒離殺盜淫,意要戒除貪嗔痴,口裡要沒有妄語、惡口、 綺語、兩舌。
【離邪見網】:要存正知正見,不要有邪見。
【行十善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入大曼 拏】:入大的道場。
【依阿闍黎】:規範師、依止師。
【決志勇進】:有果決之志。
【懺悔宿障】:懺悔宿世的業障。
【助伴同行】:幫助同修的伴侶。
【供養虔 潔】:所供養的齋菜水果每天都要乾淨的。
【真言無訛】:念得也要正確。
【今不如法】:現在你所修不如法。
【豈應驗耶】:就沒應驗了。
總之,我們要修行念咒的話一定要先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格,遠離10不善業,戒律清凈,具足信心,發無上菩提心,做到三殊勝,這樣去精進的念,肯定會得到內在的驗像,這是我與大家共勉的。
念咒三昧
念咒三昧即是誦持三昧。念咒要念到咒從心中念出,咒又能回心裡。咒心、心咒、咒和心聲連在一起,不會分離,念而不忘,不念而念。即不想念還要念,隨 時隨地都在念,只有念咒之心,沒有其他的雜念妄想,好像流水和波浪一樣,源源而來,浪浪不斷。所謂「水流風動演摩訶」,能這樣念就能得到持咒三昧,得佛菩 薩加持,善神保護,消除宿業,速證菩提。
三昧(梵言Samādhi),譯為正定,即善心住於一處,寂然不動。
咒音修持最深密意
目前社會上的氣功,傳授咒音的相當多,這裡面以zang mi系統的咒音居多,也有一些道家功法修持中的咒音。然而,什麼是咒音?念誦咒音在修持中的作用是什 么?應當如何修持咒音?這些東西,真正搞明白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真正獲得咒音大成就的,更是鳳毛麟角,以至於大家對咒音的理解,不是流於迷信荒誕,便 是曲解經典,謬種流傳。
曾經有一個同志問我:「南雲老師,我學了很多的咒語,我也很誠心的念誦,但何以念來念去卻沒有什麼靈驗?」我問他:「你平時都修持哪些咒音?」他的 回答令我大吃一驚,原來他一天要念幾十個咒語,有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蓮花生心咒,藥師佛心咒,文殊五字明,凈心神咒,金光咒,玄蘊神咒。。。。。真 正是道家,顯宗,mi zong哪一家都不得罪,輪番念過去。可是,每天念這樣多咒,卻一點靈驗也沒有,大悲咒人家念了可化凈水治病,他念了不管用;金光咒人家念了 就能放金光,他念了一團漆黑,真正是越忙越亂。這位同志求我:「南運老師,是不是這些咒音都是普傳咒,是共法,所以不靈光。你能不能傳我密門咒,不共法。 」原來,他懂得倒也不少,竟然知道普傳與密門,共法與不共法。我對他講,密門與普傳並不是絕對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你是否搞明白什麼是咒音?是否真正依法修持?
什麼是咒音?
咒音是借音頻激發心頻,以心頻帶動光頻。進而相續光明的一種修持語音方法,為什麼要修持咒音,就是要讓音轉化為光,就是要內明發光,進而進入到光明大定中去。咒音不是為召神請鬼而設,它是一種光音的修持。這是咒音真正的密意,這就是咒音的密門心傳,不共法。
我修持的第一咒音是六字大明咒,而教我這個咒音的,也是華山派的披霞道長。原來華山派的陳摶祖師,根本沒有門戶之見, 他於呂洞賓,譚峭等仙人,最早將佛家修鍊與道家融合為一了。那麼,披霞道長教我這個咒音,不要以為另有什麼秘密的耳傳心授,那根本是沒有的,簡單到不能再 簡單,就是坐在那裡念,站在那裡念,走在那裡念,大聲念,小聲念,不出聲念,心念(默念)。不去思維它的意義,也沒有觀想與手印,只是全心全意,反覆不斷 的念誦。這樣糊裡糊塗念了有三十餘天,一直念到我昏天黑地,不辨東西。我那時練功好似著魔一般,只要是師父教的一個法門。便整天整日,一心一意時時刻刻去 修持。所以念這個咒音,念到三十多天的時候,因為過於投入,我感到身,心都非常的疲累,全身好象連一點力氣都沒有了,而聽覺也似乎出了毛病,聽到汽車鳴笛 也覺得是嗡嘛呢叭咪轟;聽到流水潺潺,也覺得是嗡嘛呢叭咪轟。甚至有一回,街上有兩個人在吵架,破口大罵,竟也覺得他們是在念嗡嘛呢叭咪轟。。。。。。! 一直到有一天,我嘗到了咒音的法味。那是一天深夜,我從睡夢中突然醒來。我睡覺一向都是依華山本門的五龍盤體式。我躺在那裡,有些恍恍惚惚,卻又心地清 明,渾身的肌肉骨骼柔軟如棉,好似躺在雲端一般,飄飄忽忽的。就在此時,不自覺的從我的心裡不由自主的湧出一句又一句的六字大明咒音」嗡嘛呢叭咪轟,嗡嘛 呢叭咪轟。」這一句一句的咒音,完全是自動化地從我的心裡而流淌出來,不是我在念它,更好象是它在念我,而這咒音竟然象波浪一樣,一波一波地從頭到腳地在 我體內來回振動,好象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因此在輕輕的顫動,那種美妙的滋味實在是很難形容的,只感到一種「水」的感覺,「波浪」的感覺,「流動」的感覺。
後來讀了一些經典與書籍,才知道六字大明咒哪一個咒音在哪一個部位振動都有講究。在我實際的體驗中,確實感覺這些咒音真是從某些部位發射出來的,但 卻不是很具體明確,忽而在頭,忽而在足,不斷流轉與波動。慢慢的,好象失去了自己,只感覺到那麼一個咒音在大氣當中不斷地流動。許久許久,從這個境界中醒 過來,只覺得心地異常清明,異常寧靜,異常安詳;前些日子的疲乏,幻覺都一掃而光。這番心境,就好象深秋的碧空,蔚藍無涯。這還只是咒音的第一重境界,音頻激發心頻。
第二重境界,是在第五天之後,又是一次從夜半醒來,咒音再次自動修持。這次的感覺不是振動,而是一波一波的光明隨著咒音的頻率,從我的身體裡面噴射 出來。事實上,此時已聽不到咒音,而是感覺到咒音如白色的光明,隨著一個個咒音的流動,在身體內部流來流去,猶如一片光海,而這光明在不斷的擴展,延伸。 悠地,從腳底一道弧形的光明直升上天頂,頓時,四周大放光明,猶如白晝一般。我與光明融會為一體,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而咒音忽而在內,忽而在 外,搞不清內外與左右。呵,這才是咒音的真正密意:咒即是光,光即是咒,光咒不二。而光明不斷的持續,直到一念咒,便能即刻融入光明,持續光明,這就是光 音境界,後來我才知道這便是佛家經典裡面的二禪光音天,道家經典里的竺落皇笳天。
以後,我還學習了很多的咒音。有道家的,有zang mi的,有顯宗。這許許多多的咒音,我學來不費吹灰之力,只要稍稍凝神定意,便能與咒音相應,因為我已經 證得了光音天,一法成,萬法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已經明了萬法歸宗,歸結於光明。我已經證得了咒音的真正密義。所以,我常常奉勸我的學生們,咒音的 修習萬萬不可貪多務得,切切不能好高鶩遠。最重要的是一門深入,將全副的精神都投入這咒音中去,皈依它,融入它,如饑似渴咬住不放,才能真正與咒音相應, 才會有大靈驗。一法修成再修余法則如順風行船,甚至一經聽聞便能立證光明快速成就。從形式上講,道家的咒語與佛家的咒音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講,道家的咒語 大多數由漢字組成,有明白通曉的意義,比如凈心神咒:「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綁魅,保命護身,智慧明凈。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而佛家的咒 音大多是梵音,在我們看來,好象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其實這是誤解。道,佛咒音其形是二,其質是一,比如六字大明咒,在古梵文里的意思是:「敬禮蓮花寶。」 只是在翻譯到漢地時,譯經師譯經不譯咒。從這一點來看譯經師已真正徹悟了咒音的真正密意,因為真正的念咒並不在於思維咒音的意義,而是要有口無心,心死神 活,是要借咒音直入光明境界。那麼從了義諦的角度講凈土宗的阿彌陀佛是不是也就是持咒呢?
咒音念誦的竅門,除了專一,深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誠懇,恭敬與信仰的心來念誦,發自內心的誠,敬,信。若是稍有迷惑,稍有疑惑,便絕對不可能相應的,若能誠,敬,信的修持,縱使不能入光音天,也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
比如我將我的相應心咒:嗡,南雲速靈速樂悉地轟,傳給我的學生,所謂心咒就是我本心裡流傳來,具有我的願力與根本識音的咒音。那麼同樣是學到我這個咒音的學員,有的用起來不大靈光,有的用起來卻神驗非常,這其間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專一,是否誠,信,敬。
象河北衡水張治國父子兩人,1995年6月學到心咒,認真修持。7月的一天,張治國在麥場里打麥,突然烏雲密布,雷聲陣陣,他看著場上尚未收好的麥 子,十分焦急。因為,一經魚淋,便收不上了,於是他誠敬地念起相應心咒,只聽見周圍嘩嘩雨聲,但落到麥場中的只是寥寥幾滴,一直到張治國完全將麥收完。事 後才知道,以張治國打麥場為圓心,周圍一里地只下了零星小雨剛剛沾濕地面,而除此之外的周圍廣大地區則下了一場瓢潑大雨。如果說這是巧合的話,張治國的父 親,6月13日在鄭州32路車站(無侯車亭),等候兒子時,天氣突變,降下大雨,張父想去避雨卻怕與兒子失去聯絡,於是站在雨里念誦相應心咒,奇蹟出現 了,雨下了十幾分鐘,他的身上竟然只落了幾滴雨,還是乾乾的,一直到兒子歸來。
天津的一位女軍官,學了心咒以後,回去教給她的女兒,誠心持念,她女兒原先因體力弱,800米一直跑不下來,次次只得40分。但有心咒之後,再次考 試,她一邊念誦咒音,一邊跑步,結果800米輕輕鬆鬆跑下來,得了84分,還心不慌,腿不軟。老師都十分驚奇,這些都是真真確確的,可以找當事人證實的, 也有書面材料。
所以我常常對我的學生們講,不要總想著讓老師傳一個密門咒,一念就成,關鍵在於你是否真正的修持,依法念誦,這正是:咒音本無密,密在光音天。
咒語的「金剛持念法」
上等的念咒法是「金剛念誦」。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一口氣一口氣念」,另一個是「唇齒不動」。要達到唇齒不動,首先,要練習一口氣一口氣念。持咒時一口氣 一口氣配合呼吸的氣來念,一句連一句的,中間不要呼吸,只用舌頭和嘴巴發音,這樣無形中身體內部也在呼吸。一口氣能念幾句就念幾句,念到這一口氣實在接不 上了,小腹都完全癟下去了,這時就讓它鬆弛下來,把嘴巴閉起來不要吸氣;讓它自己吸氣。就像以尼龍奶瓶餵奶一般,裡面的奶吸光了,沒有空氣,奶瓶不是都癟 了嗎?而當你嘴巴一放鬆,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了,這就是最自然的氣功,但雖然要換氣,而念上卻清清明明,咒語是不間斷的,一個字一個字在心裡念得很清楚。 這樣,我們的身體也就自然調整好了。此時一點妄念都沒有了,因為呼吸都來不及,還有時間亂想嗎?等吸氣充滿了再開始念,如此周而復始,一口氣一口氣的,慢 慢從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來越增強,經常這樣練,就會達到「氣滿不思食」,當然這並不是胃腸有毛病。懂得這個方法,對身體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 的。
「金剛念誦」在轉化「四大」,攝心調氣上有很大的功用。一般念佛念到最後,喉嚨都會沙啞,這是念佛的方法錯了。正確念佛的方法是念茲在茲,輕鬆自如的,金剛念誦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無相、無我」的境界里,然後「唇齒不動」,只有舌頭在彈動。初步的功力還不到時,嘴唇微微動也無妨。慢慢讓 你達到「心氣合一,能所雙亡」,所以金剛念誦就是道道地地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發揮到最極點了。可以成就無上功德!
按:常有非佛門中的親朋好友詢問,普通大眾能否念咒來消災去病獲益,經請教一些師兄並查看資料,特介紹一些(包括持咒法)以利益一切有緣 ——但持者最好能有善知識指導,因在具體修法上,在修前祈請、修持當中、修後迴向以及其它注意事項上,還是有不少的講究的。另外,念咒時觀想和不觀想,功 德大為不同,但要觀想,若非具德法師親傳,則不可為。普通大眾,以金剛持念頌,效果最佳。
金剛念誦,必須唇齒不動,舌尖在裡面動,氣不漏出來,越念氣就越長了。一口氣當中,念念念…所有的妄念都跑光了,就是專一,就是定。定到以後,沒有氣了,氣停掉了以後,色身的呼吸、氣息自然回來,中間一個雜念也沒有,就是圓滿清凈的現狀,所以學得快,身體越來越壯碩。
關於自學咒語
諾那祖師關於自學咒語的開示
問:有人聞其友人云,凡修mi zong者,無論持誦何咒,必須經阿闍黎親行傳授與灌頂後方可持誦,否則為盜法,不但無功,且為有過,不知是何理由,叩求開示。
答:凡經法師傳授之咒,行者持誦,功德甚大,如未經法師傳授而自行持誦之咒,則功德較小,其差別只在功德之大小,任何經典亦未言有盜法之罪,蓋十方諸佛均 普度眾生故。再者經法師所傳之咒,行者可轉傳他人,未經法師傳授之咒,只可自誦自修,不能轉傳於人,若偽說已蒙法師傳授而轉傳於人,則有妄語之罪。行者如 欲持誦某佛之咒,但又苦於無阿闍黎師傳時,可在壇中供一某尊佛像,供養禮拜,至誠懺悔後,即叩求某佛親口傳我某咒,再自誦三遍,並默想本尊親授於我,一切 功德均已賜給於我,如此作法,所得之咒與阿闍黎所傳者功德相等,但只能自修,仍不能轉傳於人。 如果據此就認為修學密法可以沒有法師,那就大錯特錯了。
註: 提問者將密咒和一般咒語混淆,而諾那祖師的答覆是針對一般咒語的,所以這個答覆不能當作無法師修mi法的依據。
密法之殊勝在於,以法師為橋樑,諸佛菩薩對 學人進行一對一的加持與教導,故而,修學密法,一定要經法師的許可後,才能灌頂授法。未經法師許可,密法絕對無法修成。比如米勒日巴大師求法時,在向瑪爾 巴大師求法不成,轉而向瑪爾巴大師的大弟子金剛阿闍梨俄巴lama求法,俄巴lama給大師進行了大灌頂並傳授了口訣,但是米勒日巴努力修學卻沒有任何結果。其原 因就是沒有得到瑪爾巴大師的許可。 一般咒語則是諸佛菩薩以慈悲願力,留在世間普度眾生的引子。是普適法門,故而要求不高。 修學密咒與一般密咒的區別就好像學生學習,密咒修持是教師一對一的輔導,嚴厲而嚴格,學人的成就取決與教師的水平。一般咒語則是滿滿一教室人上大課,教師 給所有的人教授同樣的內容,而學人吸收多少,成績如何則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總之,一句話,修mi咒無法師絕對不能成就。
※不邪淫的人有福
※白娘子聶小倩美人遲暮可她們依然高貴優雅
※湯唯發哥鄧紫棋,仙靚夫婦坐高鐵也不好追啊
※最新膝蓋使用說明書,不收藏太虧啦!
TAG:修鍊探索 |
※練習太極拳的基本方法,以及所謂不傳外的短期練出功夫的「絕密」方法!
※修鍊楊氏太極拳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技術要求。對初學者和沒什麼「功夫」的習練者而言,還是應該先練好「形」,力求姿勢正確為好
※哪些最基本的佛法必須守護好?
※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基本處方一覽表,難得的好文!(必須收藏)
※這些和書法相關的成語,練習的人應該基本知道!
※護膚的基本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大家知道嗎?
※成為模特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功,你了解嗎?
※凈空老法師:基本的常識都沒有,念佛去了地獄,冤不冤枉!
※讀心的基本方法
※中醫解讀不同類型骨折的基本情況、手法治療及護理方法
※受用終生的推桿基本要素和練習方法
※基本處方一覽表,難得的好文!
※楷書真的是書法的基本功嗎?
※楷書真的是書法的基本功嗎?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麼?
※關於收益和利率你知道多少?來了解一些收益和利率的基本知識
※再炫酷的訓練法,你也得遵循一些基本法
※什麼才是書法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