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的關門弟子:高振宇的紫砂壺之技與道
──────────
日刻 · 直播看大家
看顧景舟關門弟子的紫砂技與藝
中國匠人第一季|紫砂壺@高振宇
──────────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預約,看直播
─────────
紫砂壺是為茶而生的器物。
過多的紫砂壺投資,妨礙我們看到它的本質,但是顧景舟先生的關門弟子,高振宇和他的太太徐徐,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看到了紫砂壺的真正價值:為茶而生的古老的中國匠人的手工作品,體現著製造者本人的精神與修養。
紫砂壺最重要的,不在表面的泥料好壞,不在技術上有多麼完整,而在於工匠的精氣神,在器物中的完整展現。
18歲就和紫砂大師顧景舟學手藝的高振宇夫婦,保存了最古老,最傳統的手工技藝,而保留這種技藝,只有一個質樸的原因,這樣泡出來的茶,更加好喝。
匠人精神,藏在每一個細節中。
直 播 時 間
2016年11月09日(周三)下午 15:00-17:00
直 播 地 點
北 京
直 播 平 台
騰訊新聞APP
觀 看 方 法
日刻Relook ·中 國匠 人
關 於 高 振 宇
1960年代出生的高振宇家世不凡,他的父親高海庚,母親周桂珍,都是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弟子,他的岳父是徐秀棠,也是著名的紫砂大師,這種家世,在中國著名的紫砂之鄉宜興,是可遇不可求的,母親懷孕的時候,也在紫砂台前拍打,這種節奏一定帶給他某種感受,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按照一般的邏輯,18歲就被顧景舟收為關門小弟子的高振宇已經是天之驕子,應該一輩子在宜興做壺,這樣的壺早就可以賣出天價,他自己該有的榮譽也都能拿到,可是高振宇並沒有走這條既定的道路,他在接受了嚴格的訓練後,開始不斷地出走,去南京藝術工藝美術系學習,後來又去日本留學,在日本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最後沒有選擇宜興去生活,而是在北京郊區的一個農家小院設立了自己的不大的工作室,開始在那裡進行自己的陶瓷創作。
他的手藝生涯,不僅僅局限於紫砂,在日本學習的陶瓷製作,使他的作品有多個系列:青瓷,陶藝,黑釉和彩繪,打通陶器與紫砂,瓷器多個領域,這充分地說明:一個傳統手工匠人,在21世紀,可以毫無限制地進入藝術家領域。
在北京生活的他,避開了熱鬧的紫砂圈,而是像一個隱士一樣的生活。
...
————————壹————————
紫砂壺是為茶而生的器物
18歲的時候,高振宇就師從當代中國紫砂壺的泰斗顧景舟先生,當時先生對高振宇和徐徐師兄妹二人的訓練非常嚴格,不管當時已經發明的紫砂製作的機器,一切都需要手工製作,從最初的煉泥,到後面的捶打,成型,包括每一個細節,比如捶打泥板,只許不多不少的13下,否則泥門會松,高振宇當時還不理解,現在明白,這種最嚴格的要求,給今天的他,帶來巨大的積累。
日刻本期嘉賓:高振宇
手工製造紫砂壺,包括製造紫砂壺的一切工具,使得他們夫妻製造的紫砂壺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高振宇特別欣賞古人製造的陶瓷,全部帶有工匠自身的氣息,所以,他的壺,一點點細節,都是自己的手藝和修養的體現,面對這把壺,恍惚在與製造者不斷對話。
除了這個因素,高振宇還明確提出,紫砂壺就是為了茶而生的器物,所以,他堅持手工做紫砂,因為手工製作的紫砂更能讓茶表現好,從紫砂結構,到製作的過程,最後到耐心地做明光針,這些精心修鍊的工藝,無一不是為了讓茶湯更美好——這也是紫砂壺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依然保持手工製作的重要性。
因為紫砂壺為茶而生,所以高振宇也愛茶,現在他的最大樂趣,就是在忙碌而繁忙的紫砂壺製造過程中,來到自己的茶台前,喝一杯自己和夫人徐徐在宜興老家種植採摘的野化紅茶,這是他特別的人生享受。
在我們的直播中,我們將看到高振宇老師用自己製作的紫砂壺泡茶的過程,包括他近年新作的很多茶杯,這些現在只能在拍賣會上見到的作品,在高老師手中,卻都是平常物,因為在他看來,不管多貴的壺,都是要用的。
...
————————貳————————
中日器物的同與不同
中國明末清初的隱元和尚東渡去日本,帶去了中國的煎茶飲用方式,繁榮了日本的煎茶道,高振宇在去日本留學期間,看到隱元和尚帶去的那把時大彬帶去的紫砂壺,特別的感動,最後自己做了一把紫砂壺,名為隱元,送給了大師當年所在萬福寺。
在我們看來,他對隱元的仰慕,不止於茶,更在於道,尤其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中那些對陶瓷器物的認知,一切器物,都不能脫離使用,也不能脫離器物本身,所以,他所做的器物,絕對不是陳設。
很多人不理解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異同,籠統的認為,比較質樸的器物,包括釉色,都是日本來的,可是高振宇的學術背景和生活經歷,使他打通了這一區隔,他既能製造中國最傳統最精美的紫砂壺,也能製造出非常樸拙的茶器,花器,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順應泥土的本性而為,並沒有什麼不同。
因為有了這一觀念,所以在他看來,古今中外值得學習的器物眾多,但是如何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更為重要,這也是他能走出宜興,甘於在北京郊區做自己作品的原因。
...
————————叄————————
生活,不需要你有廣大的空間,而是遵循一定的尺度
走進高振宇在通州的小空間,常常會覺得舒服,但是也奇怪,很多像他這種名聲的藝術家,往往擁有佔地廣闊的大院子,可是高振宇並不需要:他要自己的柴窯和煤窯,自己的儲存紫砂礦泥的地窖,自己的工作台,自己的紫砂製作的小桌椅,都密密麻麻在一起,隨時可以周遊行走,一共幾百平方米的空間,是他自己圓滿的小天地。
空間的廣大只是外相,自己的內心充足才更重要,明白這個道理的藝術家不多,在這次的直播中,我們將帶領你細細參觀高振宇的工作室,一個個紫砂壺的有價值的作品,就是在這麼平凡的工作室誕生的。
※致小朋友們:爸媽愛你,也會殘忍地對待你
※古琴在御 莫不靜好——古琴是一種孤僻的樂器嗎?
TAG:日刻 |
※紫砂之道
※鳴彩藝術:近代紫砂大師,顧景舟紫砂壺
※在傳統與創新中感悟紫砂之道(下)——庄麗珍和她的紫砂壺藝術
※鳴彩藝術:紫砂七老之一,朱可心款紫砂壺
※康熙喜歡的紫砂壺:炫彩的紫砂琺琅器
※顧氏李脈的弘揚者,制壺藝人的紫砂心
※紫砂匠人沈斌:手腕上的紫砂藝術
※紫砂壺與茶的魚水之歡
※蘇東坡與紫砂壺的故事
※問道紫砂:尋找紫砂中的經典器
※紫砂壺——壺裡乾坤
※鳴彩藝術:紫砂工藝精品,陳鳴遠款紫砂壺
※水、茶葉和紫砂壺
※紫砂藝術與茶道
※紫砂問題集錦:壺友最關心的十個紫砂壺問題
※紫砂壺的四個美麗傳說及玩紫砂壺的境界
※紫砂壺——茶與紫砂壺的纏綿茶話
※小馬談紫砂——紫砂壺的款識
※王福君:紫砂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