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高氣揚的皇宮太監,拂塵一甩,手捧黃綾,當眾高喊一聲:「接旨!」眾人皆惶恐,莫不立刻跪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畢恭畢敬地聽來使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現在的古裝劇,可以沒有糾結的宮斗情節、可以沒有纏綿的愛情故事、甚至可以沒有女主角……但是絕對不能沒有以上情節。


聖旨,往往成為古裝劇情節高潮迭起的一大原因,它可以讓主角下一秒淪為階下囚,也可以讓主角下一秒成為他人夫,當編劇編不下去的時候,皇帝聖旨一頒,好的,又可以演個二十集了。

但或許就是因為存在感太高,觀眾們往往對聖旨有了固有化的概念,一想起聖旨,便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便是金光閃閃的錦緞配上秀雅的毛筆字,便是小太監照本宣科的朗誦,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這一句話,便存在三個誤區。


第一:這八個字的讀法,並不是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意思是:天派下來的皇帝在發言。在書寫上,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第一行寫「奉」,第二行頂格寫「天承運」,「皇帝詔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運」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明崇禎三年敕命聖旨局部(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第二:並不是所有聖旨都以這八個字開頭。比如唐代便一般由「門下」開頭,因為當時的聖旨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發,《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聖旨,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元代則因為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長生天,所以開頭有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


到明太祖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力宣傳皇權受命於天觀念,以昭示其統治的合法性,明太祖朱元璋的詔書開頭首次出現「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從此成為定製,被廣泛使用,因此明代之前的電視劇如果出現這八個字打頭的聖旨,那明顯是穿越了。


第三:並不都是「詔曰」。皇帝的聖旨,根據內容不同,措辭也會有所不同,主要有「制曰」、「詔曰」、「敕曰」。


「制」主要用於科舉殿試、封官受爵這類文書,類似嘉獎令。


「詔」就是「告」的意思,是頒布全國使之家喻戶曉,主要用於朝廷大典、皇帝嗣位、太子繼位等國家大事。

「敕」、「諭」可合稱為「敕諭」,加官進爵的同時也蘊含告誡之意。


所以電視劇里向官員頒發而非昭告天下的聖旨,用「詔曰」顯然也是不對的。


明崇禎三年敕命聖旨局部(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開頭為「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聖旨都是黃底黑字的嗎?


以現存古代聖旨中的一大類:誥命和敕命,來作分析。


誥命用於封贈一至五品官員或世襲罔替之爵位的人,由紅、藍、黃、白、青五色相兼的綾錦製成,兩端有軸。當然,雖然說是五種顏色,但不一定全用,有三色 、五色不同組合。一般來講,顏色越多,代表受封人等級越高。


敕命則用於封贈六品及以下官員,因其封贈官員的品級較低,顏色只有一種,即為白色。但不管是誥命還是敕命,也不論幾色,聖旨中必有一段黃色絲緞,表示君威浩蕩。


比如這件隆慶六年敕命聖旨,受封人六品以下,所以為白底黑字搭配黃色絲緞。


隆慶六年敕命聖旨(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這或許也是後來許多人誤以為聖旨就該是黃色的一大原因。


除了顏色,誥命還有底紋之分,頒給二至五品官員的聖旨採用祥雲作為底紋,一品高官則為仙鶴,明清兩代皆是如此。


比如這件明崇禎四年(1631年) ,誥封戶部尚書畢自嚴之祖父母的誥命。因為封贈的是一品高官,所以顏色達五色之多,且以仙鶴為底紋。


明崇禎四年誥命聖旨(明清聖旨博物館藏)


另外,聖旨兩端軸頭的材質也有區別,一般來講一品官用玉軸,二品用黑犀牛角軸,三品用貼金軸,四、五品官為黑牛角軸,六至九品官則用木質軸頭。


文字上,清乾隆前,各朝代誥命均用墨寫。乾隆起,改用五色書寫,即硃砂赤、孔雀藍、膽石綠、松墨黑、赭石褐分段搭配。


明朝聖旨只用一種漢文書寫,清代聖旨則用漢滿雙文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然後合於中幅而書日期,並鈐蓋「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


五色綾錦及清朝這種用五色墨、雙語書寫聖旨的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偽的作用,並沿用到了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二年大總統令(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可見,現代簡單認為「聖旨都是黃底黑字」的觀念也是不準確的。


聖旨都是很嚴肅很正經的嗎?


聖旨,聖指的是皇上,也就是皇上的旨意,代表的是皇家氣度,亦是帝王權力的載體和象徵,因而給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莊重、嚴肅。


其實明初對於聖旨內容、格式的要求並不嚴格,但後來隨著封贈制度的完善和社會風氣的變化,聖旨也開始追求華麗,文風開始往浮誇冗長的方向發展。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隆慶六年敕命聖旨局部(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到清朝時期,開始對字數有了明確規定,比如順治十二年時,清朝便明確規定了各品級誥敕的字數,一到三品官員,開頭和結尾都是六句,中間事實分別為十四句、十二句、十句。四五品官員,起始四句,中間八句。六七品,起始四句,中間六句。八九品官員,起始二句,中間四句。


因此後來演變為索性統一撰寫文字並印刷成草本,使用時直接填寫名字就可以了,與現在的獎狀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現存的一些誥命敕命聖旨,如果是同一品級的,文字大多千篇一律,只在姓名、日期、職銜等細節上有差別。


所以說它嚴肅、正經,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也並非所有聖旨都是如此,在歷史的長河裡,往往就有一些帝王,喜歡頒一些特別的聖旨。


比如《長春真人西遊記》附錄中記載的1223年十一月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聖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么?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么?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么?下頭百姓得來么?你身起心裡好么?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


類似這種接近白話文形式的聖旨,在元明時期十分常見。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便是這種文風的兩大扛把子。


比如永樂十年的一道聖旨中就有一句:「恁官員官民人等,好生遵守著我的言語,勤謹用工,不許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故諭。」


聖旨丟了會怎樣?


影視劇一般會在「皇宮太監把聖旨贈予主角,主角起身歡送」的場景處戛然而止,之後主角如何處理聖旨,便99%不會提及。


其實在古代,聖旨這種聖物並不是頒發完就結束了,保存的不好,受封人很有可能導致牢獄之災。


《大明律·吏律》:「遺失制書、聖旨、符驗、印信、巡牌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書,杖七十;事干軍機、錢糧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


《大清律例·吏律》對此的規定,與《大明律》類似。


到了康熙十四年,則規定,對於誥命和敕命的保存,均由受封人珍藏。如偶遇水災、火災等損壞,可以由本部門或本地方官上奏請旨,然後由吏部按原封贈文底繕文補發。但是如因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傷或潮濕破壞污染者,要罰俸六個月。如果把聖旨典當或者丟失,則要革去官職。


另外,當遇到以下情況時,以誥命和敕命為首的聖旨,朝廷有權收繳:一是授封者死後無子嗣承襲;二是受封人犯案;三是誥命敕命夫人改嫁。


所以一些聖旨,常伴有雕龍刻鳳、防霉防蛀的聖旨匣。也有受封官員會將聖旨內容雕成匾額或者刻成石碑,以彰顯家族榮耀。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奉旨誥封匾(徐州聖旨博物館藏)


古代聖旨流傳到現在,雖然已經失去了其原本的政治功能,但每一道聖旨中,都蘊含著鮮活的歷史信息,成為當代人研究歷史變遷和人物生平的第一手資料,可謂意義非凡。


電視雖好看,可不要當真哦!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關於聖旨,你可能一直存在這些誤區……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王蒙的這幅畫,憑什麼成為迄今為止拍賣價格最高的中國古畫?
你知道嗎,在古埃及,虐貓那可是要殺頭的啊!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傢具珍品
拍出3億天價的《五王醉歸圖卷》,其作者究竟何許人也?
「金婚——林添福:56民族半世紀愛情鏡像」攝影展昨日在北京開幕

TAG:博物館看展覽 |

您可能感興趣

吃蔬菜的時候,總存在一些錯誤的食用方法導致事倍功半,你也存在這些誤區嗎?
還沒懷上?你可能走進了這些誤區!
同樣是補血,為什麼你卻一直沒有效果,看看是不是走入了這些誤區
這些誤區,是一直讓你難開女人雙腿的原因!
這些健身誤區,可能已經困擾你很久了吧
關於粉刺你應該要知道的事,這些誤區你卻都在做!
健康早餐究竟怎麼吃?你是不是也一直有這3種誤區
這些蘆薈膠使用誤區!許多人都搞錯了,難怪皮膚一直都不白
艾灸沒效果?是因為你有這些誤區!
這些關於「喝牛奶」的誤區,我們卻還不知道
久備不孕?你可能走進這幾個誤區了
你給孩子做的「正確選擇」,可能陷入了這3個誤區!家長應該這麼做……
鍛煉減重沒效果?這些誤區,你是不是也中槍了呢?
瑜伽可以減肥,但這是誤區……還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瑜伽誤區
這些是糖尿病的誤區,你還在相信嗎?
慢跑無法瘦下來,那是你有這些誤區!
誤食這個東西可能會要命!還有這些夏季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你還在相信這些誤區嗎?
多久一次便便好?這些便秘誤區,你不能一錯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