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自打我國建國以來,就一直對空軍的建設下了很大的力度,尤其在戰機的研製方面。而戰機的發動機更是我國航空事業中關鍵中的關鍵。然而,自打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渦扇六發動機開始研發到後來八十年代中期這個項目的終止,前後二十年的時間裡,這台發動機最終並沒有被成功的開發出來。在此期間,這個項目多次叫停,又多次啟動。先後多次轉移研發基地。儘管研發小組也曾先後產出了共計十台試驗機,並對發動機上的關鍵零部件模擬了上百次的實驗。但最終這個項目的失敗,使中國在航天發動機技術研發水平上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越來越大。而這二十年之間,我們國家在這個項目上所收穫的經驗與成果,也與二十餘年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不成正比。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那麼,這個項目為什麼沒能取得成功呢?總結起來,這是由於我國在建國初期,對航空事業的戰略方向定位出現了偏差。具體分析如下首先: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在建國初期的六十年代,正是我國處於最落後,最貧窮的時代。當時的國人吃飽飯都很成問題,因此在當時國內有限的資源均被用來發展經濟建設了。在國防科技的研究上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即使到了八十年代這個項目終止之時,其全部投入也不過僅有六千萬美元。相比之下,同期美國研製的航空發動機投入資金高達十一億美元,已經比中國高出了兩個數量級。而歐洲英法等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發投入上也都十分巨大。資金匱乏是我國這個航空發動機項目最終沒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其次,當時我國由於相關主責部門對航空發動機的認識和我們國家當時的研發能力判斷出現偏差,對我國科研人員和發動機性能要求過高,而且隨著國外媒體曝光其他國家相關研究的進展,而不斷對當時的科研團隊提出新的要求,更甚者,前後之間的要求在研發方向上是相背離的。這種好高騖遠的研發目標,直接使得我們的研發人員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從哪方面下手,在新的任務下達後,發現之前的實驗與結果完全白費,這種情況多次出現。這對我國本就薄弱的研發能力來說嗎,簡直是雪上加霜,也最終導致了整個項目的失敗。



好高騖遠的思想,使國產發動機研究總是歷經坎坷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通過這二十年的奮鬥,我們還是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對航空發動機研究上的一些技術難點的攻關也頗有價值。這些都為我國現在的航空發動機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骨軍事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士兵訓練時左手被「釘上」40毫米槍榴彈
美軍高層為何痛斥F35不切實際?造價高成本已失控
曾轟炸過中國大使館的飛機就是它
建造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有些國家永遠都造不出!

TAG:鐵骨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可喜可賀!航空發動機的皇冠裝備再獲突破,中國研製高性能發動機難題解決,多國感興趣
高檔數控機床為發動機國產化帶來希望:他能解決中國心臟病嗎?
我國產的航空發動機與國外先進發動機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中國戰鬥機進口俄羅斯發動機的真相,沒想的那麼簡單
中國將徹底治好發動機心臟病比核彈還重要
中國飛機的心臟病要治好了?中國高超音速發動機試車成功!
中國能造出航母和核潛艇,為何偏偏造不出發動機?真相令人心酸
不要再說國產發動機差了!連俄羅斯都進口中國發動機
研製軍用航空發動機究竟有多困難?舉國之力不一定能成功
中國連航母都能造出來,為什麼卻造不出發動機?真相令人感到心酸
國產發動機要走的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
發動機!還是發動機!中國戰機「心臟病」何時能治好?
為什麼國產發動機一直造不好?發動機到底多難造?
中國大飛機的心臟病終於治好了!國產發動機已試車
國產化發動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得到認可,這些國家已經想合作
強大空軍需要自己的心臟:國產最強發動機多久能問世
中國為啥要在非洲撒錢?原來是能治好發動機心臟病
中國最想獲得的俄羅斯技術是什麼?這款發動機到現在中方尚造不好
中國坦克心臟病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以前無國產發動機痛失出口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