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測序免費將成市場趨勢 純測序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基因測序免費將成市場趨勢 純測序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近日,媒體獨家專訪了河南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河南省腫瘤研究院基礎研究所所長,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科主任郭永軍教授。力圖從一位精準醫療的研究者、實施者的眼中,看到我國精準醫療的真實現狀。

基因測序免費將成市場趨勢 純測序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2014年,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科宣布成立,郭永軍教授成為「掌門人」。在美國期間及歸國後,郭永軍教授一直從事癌症的易感基因及癌症早期干預的研究。2010年底歸國後,郭永軍教授帶領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室在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常見腫瘤的精確檢測和靶向治療等方面開展工作,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分子病理科、第一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全省一個獨立生物信息分析科室。


媒體:精準醫學在過去兩年一直是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您認為是什麼造成了精準醫學的持續火爆?


郭永軍: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1月20日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精準醫學這個概念就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甚至可以說是火爆。我認為這種火爆的出現其實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首先是基礎研究的突破。2001年,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果,「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發表,實現了對整個人類基因組的解碼。2005年,NGS(二代測序)的技術問題解決了之後,測序成本直線下降,現在已經進入了「千元時代」。這些前期的工作為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經濟原因,精準醫學能夠帶來一個巨大產業的變革。過去FDA批准一個新葯非常困難,但現在可以看到美國現在對新葯、靶向葯的審批速度正在明顯加快,因為一個新葯的審批通過就意味著一年150億美元的產值。

我國目前也正在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並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各個行業的創業者。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10月13日,全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召開,總的目的都是要鼓勵創新。創新靠什麼?靠的是技術,在醫學中尤其如此。


此外,我國對精準醫學很早就有關注。美國針對戰勝腫瘤其實前前後後提了三個計劃。第一個就是1971年尼克松提出的「向腫瘤宣戰計劃」。1972年,尼克松到中國來訪問,中國政府就很感興趣,也採取了相應的行動。當然,那個時候我們更多的還是跟跑。到1991年,柯林頓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時候,中國開始意識到需要參與進去,並承擔了其中的一部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國家成立了華大這樣的巨無霸基因檢測公司,同時也培育了我國基因檢測市場。


所以,精準醫療計劃提出之後,中國希望能夠並跑,甚至是領跑,實現彎道超車。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第一次把健康加了進來,而且七大常委全部都參加,顯示出了對於健康產業的重視。


媒體:精準醫療如此火爆,也引發了一些不同觀點的討論,比如最近一篇來自《科學網》博主韓健研究員發表的題為《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的博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您認為精準醫療是否存在泡沫?


郭永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精準醫療計劃主要是針對腫瘤的,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精準醫學啟動計劃」(PMI,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2016年度財政預算中有約2.15美元億的科研經費投入。而到了我們國家,「精準醫療」這個概念被放大了,放大到幾乎囊括了醫療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幾乎所有常見病種。其實美國的精準醫療計劃跟我們的不太一樣,他們主要就是針對腫瘤。包括今年1月份的國情咨文又提出「抗癌登月計劃」,也是針對腫瘤。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基因檢測應用最好的就是在腫瘤領域,未來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也會是腫瘤。目前基本上研究的最先進的技術都是在腫瘤上,像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疾病,可能反而沒有研究這麼透。所以我覺得有人說精準醫療「過熱」「有泡沫」,更多指的是被放大的精準醫療。


媒體:如您所說,國內「精準醫療」的概念存在被放大的現象,那麼您理解的精準醫療是什麼樣的?


郭永軍:我們過去從經驗醫學、詢證醫學,一直發展到現在的精準醫學。其實我認為他們之間重要的差別之一其實是數據量的差別。


過去老中醫看病,對某個病人開一個方子,發現有效,就會繼續用這個方子去治療其他病人,產生的樣本量很小。到循證醫學的時候,就要求數百例、數千例的試驗,數據就增長了一個量級。而現在精準醫學則要求更大的、更海量的數據,數量級達到了10萬甚至百萬級,在此基礎上來尋找規律性的結論。所以我認為精準醫學實際上就是「大數據基礎上的個體化醫療」。也就是巨量的數據基礎上,得出一些經驗性的東西,總結出一些臨床路徑。具體到每個患者身上,通過基因分析,就可以到這個大數據中去對應,實現個體化的診治。

基因測序免費將成市場趨勢 純測序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媒體:您認為未來精準醫學會朝什麼方向發展,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最應該注意什麼?


郭永軍:未來精準醫療會怎麼走?我不好下判斷。此前我曾看到英特爾公司提出了「All in one day by 2020」的口號,就是到2020年,能夠在1天之內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並生成分析報告。


這告訴了我們一個趨勢,未來的基因測序價格可能會非常低,甚至免費。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我們醫生,必須現在就開始考慮到這個趨勢。其實,現在阻止精準醫療快速發展的很大一個原因是測序的成本仍然很高。如果未來基因檢測能夠像血常規一樣普及,那精準醫療將會得到巨大的發展。基因測序成本降低了之後什麼最重要?信息分析人員最重要。目前我國的信息分析人員在我國還很少,並且都是做生物信息分析、基因信息分析。而我指的信息分析人員則是一種複合型人才。首先你需要精通醫學,懂得大量的臨床醫學知識、分子生物學知識、遺傳學知識,此外還得懂心理學,這是醫患溝通所要求的。

因此我的觀點是,做純基因檢測的公司好景不會太長。尤其是未來突破性技術出來之後,測序價格會進一步降低,達到幾十塊錢甚至不要錢,如果只是做檢測就會非常被動。


同時,現在的精準醫療創業者們必須要切記一點:創新一定要與臨床的需求相結合。因為技術歸根到底是要給臨床用,給患者用。比如我們過去也做過肺癌48個基因的panel(註:將若干基因對應的探針設計到同一張捕獲晶元上以捕獲目標DNA並用於後續的基因測序),但實際上目前的臨床醫生並不需要,因為很多基因突變並沒有對應的靶向葯。並且在精準醫療,尤其是基因檢測火爆的現在,某些基因檢測公司的路子已經開始有點走彎了,比如天賦基因這樣的檢測,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可。


媒體:作為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科的掌門人,您認為分子病理對於精準醫學有何意義?


郭永軍:分子病理是相對於傳統病理而言的。人體器官由細胞組成,傳統的病理科是對細胞的形態進行分析,而細胞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病理就是對組成細胞的分子進行檢測分析,比細胞更進一步,更為精準,某些情況下也是對傳統病理的更好補充。


我講課的時候經常用兩個幻燈片。一個是我們照的X光片,就是過去傳統醫學看片子,另一張幻燈片里也是一張X光片,但照出來的都是雙螺旋結構,代表了分子病理。這意味著在未來,從臨床病理向分子病理的逐漸轉變應該是一個趨勢。


我們最初做分子病理規劃的時候也缺乏經驗,當時主要考慮了三個方面。第一是臨床檢測,因為我們是在醫院,所以第一點必須要滿足臨床需求。第二是腫瘤的遺傳諮詢。這是針對高危人群,一邊是治療,另一邊的預防也必須接上。同時,也可以通過腫瘤諮詢的門診,建立一定量的遺傳諮詢樣本庫,希望通過追蹤觀察這些病人,發現到底哪些基因改變導致了腫瘤的發生,建立關聯和對比。第三塊是做科研,建立實驗室。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我們與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合作建立了實驗室,主要做腫瘤基礎研究。


現在可以明確知道,分子層面的改變要早於細胞形態的改變,因此分子病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檢測的精準程度,也符合當前腫瘤早診早治、早預防的要求。


(原文標題:腫瘤專家郭永軍:基因測序或將免費,純測序公司面臨挑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化工儀器網 的精彩文章:

高效毛細管電泳色譜儀檢測技術
全球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微生物產業仍是一片藍海
解讀生命密碼:基因檢測與精準化健康管理
南洋理工大學成就國際科研儀器創新「溫床」
芥菜基因組測序分析 挖掘優異基因

TAG:中國化工儀器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華大基因蔣慧:測序儀「規模化量產」是順應市場需求
市場熱點能否切換成為未來市場方向的關鍵因素
成品油本周預測:利好消息匱乏 市場成交或整體偏淡
嬰兒基因組測序已進入中國市場
市場進入有序循環階段市場進入有序循環階段
運政稽查嚴查「黑車」整治客運市場秩序
世界上最貴的基因葯即將下架,基因療法市場受挫
服務機器人市場容量激增,專利戰推動行業深度洗牌
這款車因質量服務問題遇冷 導致市場銷售慘淡
手游已成世界主方向 索尼針對性計劃力求進入手機遊戲市場
中報披露臨近重點關注漲價因素!短期市場核心仍是價值輪動!
補貼政策攪動新能源車市場 政策進入調整期
全球手勢控制市場淺析
伊之密注射成型自動化方案解決市場難題
電化學檢測勘查漸趨成熟 行業市場待開發
索尼電視將堅持打高端市場 稱目前市面上沒對手
分子診斷行業政策利好、市場廣闊,將面臨高速發展
爆款APP不斷湧現測試市場成藍海?
畜禽市場價格逐漸企穩 原料市場依舊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