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米其林三星閃辭,在北京開了家只營業7天的餐廳,他只有25歲卻登上《紐約時報》,讓全世界的吃貨都高潮了

從米其林三星閃辭,在北京開了家只營業7天的餐廳,他只有25歲卻登上《紐約時報》,讓全世界的吃貨都高潮了



你做過最離譜的事情是什麼?


說實在的,

司馬目前還沒有見過誰做了


比James Sharman更瘋狂的事。




25歲的James開了一間餐廳,沒有固定的開業地點,每個月也只開門一個星期。




想吃飯?你得時時刻刻關注他的社交網站,因為你並不知道他會藏在居民樓還是高級會所,因為位置有限,分分鐘就會被搶光......






這家餐廳叫一星家宴(One Star House Party),5個月前,曾出現在北京(你也錯過了對嗎,握爪......)。




「2年的時間」,他說,「我要進行一場誰都沒有過的冒險。」



這場冒險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彼此這個「瘋子」辭去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Noma的工作,幾乎將北歐米其林江湖攪得風起雲湧——因為他走的時候,帶走了3位和他年齡相仿的優秀廚師。



James和朋友們




Kevin McCrae,曾在Tom Aikens 和 Soho House等頂級餐廳任職;Trisha McCrae & Joseph Lidgerwood,同為米其林餐廳廚師。




綜上,這不是一場簡單的離別,而是一次有預謀的叛逃。



拿的居然是丹麥護照..._(:зゝ∠)_




有人說這些年輕人「生在福中不知福」,米其林三星餐廳唉,幾乎就可以看見人生那個巔峰了好么......而且才25歲。




知不知福說不清楚,我只知道從Noma離職的時候,James曾過一句話。




他說,「雖然我是米其林餐廳的廚師,但我並不願意在高級餐廳中度過餘生。」





在香港




15歲,James就搬離了父母家,開始在英國家鄉一家餐廳的後廚打雜。之後又來到倫敦,加入著名的餐廳Tom Aikens。




但是彼時他並不是什麼厲害的廚師,只是個打雜的。




從基本的洗碗端盤做起,最潦倒的時候,James甚至曾睡在餐廳後廚里。但他勝在年輕,聰敏好學,手藝越來越好,所以被大廚賞識,外派去了香港的Aikens擔任主廚。




後來,James應聘到Noma,這家世界排名第一的傳奇餐廳,米其林的封號倒是其次,連許多普通食客也紛紛致以敬意,將之稱為「一家此生不得不去的餐廳」。



Noma外景






Noma菜品




好吧,在這樣一家匯聚了世界頂尖廚師的餐廳,James這個初生牛犢卻撂下一句話,「Noma並不能滿足我。」(講真,這句話特別想在翹課的時候,對老師說..._(:зゝ∠)_




在Noma工作的時候,他經常在星期六晚上完成工作後,乘坐最近的一班飛機,從哥本哈根直飛香港,為一場十幾人的晚餐烹飪。




在宴會結束後,又趕最近的一班飛機,直飛丹麥開始新一周的工作。




「沒有人知道我走了。」





James根本就不在乎Noma這個標籤,他頻繁往返於歐亞間,也並非為了掙錢。




「你想太多了(這是他一貫的開場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標籤——米其林三星,Noma,Aikens,10年的廚房經歷,最高榮譽。至於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說不清楚了。」(同理,我們只是有很多標籤。如果沒有985,211,沒有一本二本三本,我們本身牛不牛,就說不清楚了)




如果拋開身份,沒有米其林的那一套規則擺盤,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簡單——想怎麼煮就怎麼煮。



好壞,單憑食客此時此刻下口的判斷


這是James選擇廚師這一職業最原初的動力,他一直以來想做的,就是保持創作的活力與興奮,這要求他要學會拋開既有的知識與經驗——這是James預謀「全球快閃計劃」的初衷。。




另一方面,感覺他可以被稱為「美食屆的人類學家」。




他正在做的事情,其實是以食物為文本,闡釋與記錄當地的文化生活。因為團隊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會先用3個星期的時間研究一份晚宴菜單,然後再隨機在當地選擇一個地方(之前甚至用過Airbnb的房子),開門迎客。





至於研究的方式么,就是玩呀。




就是徹徹底底丟掉自己原有對食物的偏見,心甘情願沉浸於當地的日常。




好比,去菜場和大媽大叔交流一下經驗.....








嘻嘻,這些照片是不是有種爸媽的攝影style




他們記錄下食物的剖面,


被加工的方式,


乃至在當地的菜場攤位,


被呈現的方式。









甚至追本溯源,


帶了某種「求是創新」的精神,


上山下海,


去到食材最初誕生的地方......







就像James說的,「我喜歡根據我自己的實際體驗創作菜單。(I love building menu from an experience)」。




「在互聯網時代,你待在家裡就可以買到香港的XO醬、泰國的香茅,可以研發出好多菜單,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去到當地你就知道了,你以為你了解很多嗎?那是種幻覺。」















所以......請隨時準備好1050美刀的存款,因為接下來的2年時間,James和3個小夥伴可能隨時出現在你家門口。




北京,何志明,曼谷,目前James他們已經走過了3座城市,但相同的是,每個月的旅行結束,他們都會回到香港——這裡有他們的大本營,一星家廚(One Star House Party)。




他們會把新的菜單,帶回到這裡。





一星家廚這處小房子位於香港上環,並不起眼,它的前身是一家歷史感滿滿的印刷廠。




「它就像香港,舊的建築與新的建築融為一體,我們很喜歡這個地方。」




大家將這房子租了下來,屋內一個大大的開放式廚房,七八張餐桌。舊傢具和裝修都還在,甚至裝餐具的鐵櫃之前還是印刷廠用來裝印刷工具的。牆上還寫著印刷號碼、中文名字,掛著已經過期的滅火器,一切都留了下來。





James愛極了香港,因為「這裡的人很特別」。




James說:〝他們對不同國家的食物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每次呈上我的菜式,都是一種挑戰。〞




相應的,每一次得到客人誇獎的時候,這個大男孩就會格外開心。(喜歡挑戰挑剔的食客吼,看穿你了)







一家餐廳的靈魂,既在用餐,也在待人。




這麼說起來,人們與這幾位年輕的廚師之間還真是有一種不成文的默契與尊重。因為餐廳營業時間屬於「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型,每個月菜單也都變啊變,你根本吃不準去了會遇見什麼。




即便如此,James他們也是每一次賺夠了旅費就開拔——出發去往新的城市。










自然不少人語氣酸酸——「還不是因為有錢」。




厲害死你,你能看穿別人有沒有錢吼。你不願意離開混吃等死的工作崗位、看似光鮮的月薪上萬,不代表他人沒有。




James他們能持續這個計劃,其實僅僅是因為他們最看重的並不是錢,那不是他們的慾望所在,經驗與經歷才是。




所以他們其實不接受任何人的資助,因為一旦有第三方介入,很容易會被任務裹挾,對食物的體驗也就不再單純了。




對於他們來說,「收入只要夠支持下一個旅程就夠了。」




綠皮火車老司機




講到這裡,來深呼吸,司馬想和朋友們一起捶胸頓足——今年9月24日至9月30日,James一行曾經出現在北京,而且是他們的第一次Pop-up。




榆舍餐廳的地下室,他們將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體驗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翻譯。老北京的麵皮、酸奶,多了幾分Fusion的味道,看得人一愣一愣,甚至忘掉端起手機拍照。









錯過了有點可惜對不對,沒關係(拍肩),下一次晚宴的時間就在12月10日,而且地點就在隔壁的尼泊爾。




不過......餐廳會在那個世界最高峰「啊~~珠穆朗瑪~~」上.......只接受15個席位的預定.....(反正我是不會去的...






James大神對這一次餐廳位置的選擇似乎很滿意,並且玩high了,所以表示會做更多與自然接軌的嘗試。




好比明年的第一次Pop-up,他們可能會選擇一輛開過茶田的印度小火車。





西方有一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一個人對食物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反應了這個人本身。




下一句話是——So, don"t be fast, cheap, easy or fake. 所以不要吃得太快,不要吃得太便宜,不要吃速食,又或者一些假冒偽劣的東西。




Your choice,自己選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十萬種可能(ID:pianhang01)




完成夢想最最直接的一步,


馬上開始行動。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17歲出家,一生未嫁,59歲的她做出讓米其林三星名廚震驚的素食,還登上紐約時報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59歲做的素食,讓米其林三星名廚震驚,還登上紐約時報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卻做出了讓世界名廚震驚的素食,登上紐約時報…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用43年讓5000萬人吃素,震驚了米其林名廚,還登上紐約時報。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用43年讓5000萬人吃素,震驚了米其林名廚,還登上紐約時報
這個香港菲佣,只用一張照片就擊敗了全世界60000+攝影師,上了《紐約時報》
她17歲離家出走,躲進深山,一生未嫁,卻帶著一顆母愛的心做出感動5000萬人的食物,《紐約時報》都贊她站上了世界料理之巔
紐約時報廣場上有個展覽,一網打盡 50 個國家和 300 個地標
半裸的他一句話都沒說,就惹1600萬人瘋狂。《紐約時報》也跟來了
她17歲離家出走躲進深山,一生未嫁卻帶著一顆母愛的心做出感動5000萬人的食物,《紐約時報》都贊她站上了世界料理之巔
6天15億,吳京卻說沒有她就沒有《戰狼2》。拿過11次影后,被《紐約時報》封為鞏俐、章子怡的接班人,但只有1%的觀眾知道她的名字
這個香港菲佣,只用一張照片就擊敗了全世界60000+攝影師,上了《紐約時報》,獲得馬格南金獎
3天點擊近3億,這個路邊拾野花的姑娘用鮮花拯救了一座老宅竟然紅了!《紐約時報》這些大牌媒體都上門報道
回到1942年,看看當年的《紐約時報》如何從無到有
他家的豬圈土到爆,卻驚動了BBC和《紐約時報》。現在這個90後,把碧山裝進酒瓶,想讓9w+人品嘗他的生活【開始眾籌*故事877】
紐約時報+國家地理2016最美照片出爐 | 這世界最棒的美景都在這裡了
她17歲出家一生未嫁,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的最高境界,登上紐約時報…
每天跑5分鐘,能多活3年?《紐約時報》這麼說
他賣掉房子,只為建個豬圈,因太美竟然上了《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