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人不讀書「五」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人不讀書「五」

吳悅石:國人不讀書

【老九】:現當代中國文化低俗趨勢,主要是由於國人不讀書。

【吳悅石】:像民國時期不管魯迅他們這代人政治取向如何?但文筆很好,修養很好。他起碼是章太炎的學生,章太炎踏踏實實教授《說文解字》,教小學,學生逐字作筆記,我看筆記只有周樹人的寫的最好,像錢玄同他們這些人寫的都很潦草,早前出了一本章太炎講《說文解字》里有這些學生的手稿,一看魯迅真用功,所以說根底很重要。還有這個時期的吳昌碩比他高,吳昌碩是他們的師伯,小學根底非常好,是俞曲園的學生。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人不讀書「五」

咱們是哪來的呢,咱是有父母,有祖宗,有傳承的,中國文化一脈相承,文化就是這個現象。中國文化是給人寬厚、雍容,中國文化講要事緩則圓,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站高一點看遠一點。通過時間等待事態的發展,發展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有人認識清醒過來。為什麼現在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他們的作品越來越貴,他們的修養,筆墨今天看來是崇高的,他們的讀書是從他們的詩文、題跋中表現出來,給我們新的認識。將近一百年了,我們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今天書很多,但人們已經生活在聲光電之中,離書很遠了。

吳悅石:道德 法律 信仰

【朱啟辰】:吳老師的知識太淵博了。

【吳悅石】:因為社會時代的變遷,大思想家對於中國文化是最有建樹的人,最早那時候的民風還是非常敦厚。當時治罪可以劃地為牢,抓住你有罪,畫一個圈在那不許動,自己就在裡頭待著不走,沒人看管。現在不可能了,不一樣了所以什麼都變了。說每一個時代它一定會進入時代最好的社會狀況,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能做到國家就是好。我在美國住了好長時間美國好多社區都是不鎖門的。人家是回到家拉門就進,沒有丟東西的。

【朱啟辰】:比如像毛澤東時期的時候不也是屬於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吳悅石】:對。

【朱啟辰】:而且還有一個特點我認為現在社會無論信仰誰,只要有信仰總比沒有信仰的強。那個時期我就信毛主席了,他說怎麼辦就怎麼辦,這事的話那個時期也能做到,做的也挺好。最怕的就是現在都不信。

【吳悅石】:那個時候是社會治安非常好,但是那時候刑法也特別苛刻。你是北京人你到不了天津去,你幹什麼去,得拿著單位得開的介紹信才能去,還得到糧店換全國通用糧票。單位不給開就去了,抓住了就給你收容了。

【朱啟辰】:想偷了,也沒什麼可偷的。

【吳悅石】:過去那麼嚴格,所以說物質條件決定你哪都不能去。農村也是這樣,農村社員你不能離開不能進城,離開半天都不可能。不像現在還可以進城打工。早晨一敲鐵板敲鐘社員都得集合,然後隊長分配給組長任務,幾個組各帶各的人去幹活。看太陽到12點了回家吃飯去。

【朱啟辰】:吳先生您上山下鄉過嗎?

【吳悅石】:我就是10年在農村,深有體會。

【老九】:我看過吳先生下鄉的視頻。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人不讀書「五」

【吳悅石】:文化大革命時代,早晨太陽還沒出來就要去幹活,干到7點半回來吃早餐。差不多8點左右敲鐘集合下地到12點回來,接著吃完飯1點又上班,然後到6 、7點回來吃晚飯。農忙的時候吃完晚飯還要夜戰到9、10點鐘。都這樣苦幹拚命干。那個時候口號都這樣,問問那些老知青,幹活還好能吃飽,都是你自己種多少糧食,種什麼糧食你自己吃,你種的是玉米就光吃玉米,你種的是白薯就光吃白薯。你沒種出來的你也沒有。到了秋天就是全村按人口分這些農作物。

【朱啟辰】:吳先生經歷太豐富了。

【吳悅石】:所以說現在人離開那個時代太遠了,想像不到。而且我們基本上自己有二分自留地自己種點菜,自己種什麼吃什麼,沒有菜就吃鹹菜,鹹菜吃完了就吃樹葉,拿那個鹽腌樹葉。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人不讀書「五」吳悅石,1945年生。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導師,中國國史研究編修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畫家王鑄九、董壽平入室弟子。

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國,寓居海外十餘年,2000年回國。曾在北京、南京、哈爾濱、深圳等城市和美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館、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地舉辦講座。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及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國內外多家電視媒體為其拍攝專題片;國內外報刊均有相關報道。出版有《吳悅石畫集》、《吳悅石作品集》、《快意齋論畫》、《天人之際》等作品集和專著多種。現居北京。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國畫精賞明 · 沈周《山水》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名家翰札」清 · 金農 手札
「理論」清代 笪重光《書筏》
薛紹彭的貴族氣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定義(四)
名家訪談錄|吳悅石:禮儀的重要性三
吳悅石訪談錄——畫道心得(一)
大漢君臣訪談錄 專訪名將李廣
黃勛傑作品《訪著名詩人冰虹老師》 ——詩詞之聲《詩人訪談錄》欄目特別推送
以人民的名義——海瑞訪談錄
劉慈欣訪談錄:也被《科幻世界》退過稿
篆刻大師也是人,不是神 金石君訪談錄之孫國柱
人物訪談錄 我是銷冠——朱豐華
薛慶國:用詩歌,他想超越詩歌——阿多尼斯訪談錄
石黑一雄訪談錄:日本為何選擇「集體失憶」?
劉曉林:葉淺予之女葉明明訪談錄
勵志訪談錄—熊燕
與聯結緣四十載——隴上楹聯名家艾葉訪談錄
這是90後國展入展書家劉孝龍訪談錄
中國遊戲匠人訪談錄 網易遊戲王怡:我們只對偉大的產品感興趣
王槄訪談錄:華夏收藏網CEO夏正平不忘初心
范岱年訪談錄:科學哲學家群星閃耀時
訪談錄:聽史仲文老師談關於寫作的若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