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我煮的米飯不好吃?不都是放進電飯鍋摁個開關嗎?

為什麼我煮的米飯不好吃?不都是放進電飯鍋摁個開關嗎?


題圖來源:Yestone.com 版權圖片庫




你真的會煮米飯嗎?



知友 | 黃微




中國有句古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現今,更多的情況是很多從小在父母溺愛之下成長的「大朋友」們即使有米也不會炊。



煮一鍋米飯難不難?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會說「不難」,不就是把米一淘,水一加,打開電飯鍋等時間一到就好了么?



其實我也覺得不難,煮飯動作大家都是一樣的,也都會像機器似的去操作,但為什麼有些人煮的飯讓人不禁想多吃,而有些人煮的不是焦糊了就是夾生了呢?




看來,煮好一鍋米飯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煮不好米飯最重要的一點,你沒有選好米。



在挑大米的時候,它的一些理化指標如水分含量、蛋白含量、直鏈澱粉含量等對米飯的口感是至關重要的,但普通消費者卻不能用肉眼和觸覺去判斷它們,只是憑經驗做出一些粗略的判斷。那如何才能選好米呢?




首先一點,要學會區分大米種類。



因為不同種類的大米,口感相差比較大。區分它們是比較簡單的,正常人基本上都能辨別。




根據大小、形狀、口感不同,大米分為秈米粳米糯米三種,而糯米又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




秈米、秈糯米細長,而粳米、粳糯米則粗短。秈米和粳米是透明的,而糯米則是蠟白色的。






從外觀上懂得區分不同種類的大米了,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來進行選擇。




糯米軟糯粘滑,所以主要用來做年糕、粽子等小吃。秈米和粳米才是我們日常食用的主要大米。




那麼秈米和粳米吃起來口感有什麼區別呢?




目前能比較科學客觀地描述大米的品質特性是 RVA 譜,它是用粘度速測儀(Rapid Visco Analyser)檢測得到的曲線圖。




下圖就是比較常見的 RVA 圖譜,其中實線部分是粘度隨時間的變化,虛線部分是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實驗開始時,把穀物粉末和水放入 RVA 儀,因加熱和冷卻所發生粘度的變化而繪製成曲線。






由圖中能得到的信息有:




1. 糊化溫度(pasting temperature),即圖中曲線開始上升時的溫度;


2. 峰值粘度(peak viscosity),即圖中出現峰值的粘度大小;


3. 熱漿粘度(holding viscosity),即峰谷粘度的大小;


4. 最終粘度(final viscosity),即 RVA 儀結束後的粘度大小;


5. 崩解值(breakdown),即峰值粘度減去熱漿粘度得到的數值);


6. 消減值(Setback),即最終粘度減去峰值粘度得到的數值;


7. 回復值(consistence),即最終粘度減去熱漿粘度得到的數值。




介紹完這幾個生僻的名詞,重點來了。一般而言,米飯的質地與 RVA 譜以及上述幾個名詞存在密切關係。




比如崩解值越小,消減值越大,米飯越硬;消減值越大,回復值越大,米飯粘性越小。




味道較好的米飯,崩解值大多在 100RVU 以上,消減值在 25RVU 以下,且多數為負值;反之,味道較差的米飯,崩解值低於 36RVU,消減值高於 80RVA。消減值小的米飯一般比較軟糯粘口,消減值太大的米飯則又硬又糙。




大米的直鏈澱粉含量又與消減值和回復值正相關,即直鏈澱粉含量越高,消減值和回復值越大,反之亦然。




由下圖可以看出,直鏈澱粉含量(AC)小於 2%時,RVA 曲線在經過峰值粘度後比較平滑,其消減值和回復值都很低,且消減值為負值;而直鏈澱粉含量大於 12% 以後,消解值和回復值明顯提高了。






總而言之,說了這麼多,大家需要記住的就是,大米直鏈澱粉越低,米飯越軟糯,至於軟點好吃還是硬點好吃,就看不同人的口味了。




目前比較能達成一致的觀點是,炒米飯用直鏈澱粉高一些的稻米,而平常吃米飯則選直鏈澱粉含量稍低一些的稻米,這樣最符合大眾口味。




有了這個結論,對大米的選擇就變得簡單多了。




農業標準《NY/T 594-2013 食用粳米》以及《NY/T 595-2013 食用秈米》對秈米、粳米、糯米的直鏈澱粉含量要求如下表:






由此可見,秈米的直鏈澱粉含量稍微要比粳米高一些,因此也會比粳米糙硬一些。




除此之外,秈米和粳米的區別還有蛋白質含量不同。一般來說,秈米的蛋白含量要比粳米高出 2% 左右,而蛋白質含量往往影響米粒的吸水性。




蛋白質含量高,米粒結構緊密,澱粉粒間的空隙少,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少,因此大米蒸煮時間長,澱粉不能充分糊化,米飯黏度低,較鬆散,米飯質地較硬。




其次,查看大米的外觀特性,包括堊白粒率、黃米粒率、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




堊白指的是大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如下圖),堊白米的堊白面積總和占試樣米粒面積總和的百分比叫堊白度,含有堊白的米粒佔總米粒數的百分率就叫堊白粒率。






堊白的形成是由於稻米胚乳的澱粉及蛋白質積累不夠而導致的,對米飯的口感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大米的外觀品質,且使米粒容易破碎。




堊白粒率的檢驗比較簡單,根據國標方法,即隨機從大米中抽取 100 粒,揀出有堊白的米粒,然後比上總粒數就得到了。堊白度的檢驗則可以藉助實驗儀器來進行,如下圖。






不過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沒有必要這麼精確的計算出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其實在超市買米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隨機抓上一把米,看一看堊白米多不多,知道個大概就可以了。堊白米越少,說明大米的等級越高,質量越好。




黃粒米是指大米胚乳呈黃色,與正常米粒顏色明顯不同的米粒。不完善米粒則是一些未成熟的、蟲蝕的、病斑的、生霉的、未完全脫皮的但尚有食用價值的米粒。




碎米是指米粒長度小於同批米粒平均長度四分之三、留存 1.0mm 圓孔篩上的不完整米粒,即殘缺米。






上述的這幾個指標在國標里都有具體的限定規定,它們對米飯的口感和味道是有一定影響的。




在市場挑選大米的時候,要仔細查看米粒的外觀狀況,確保米里不要出現過多的黃粒米、碎米以及不完善米粒。




煮不好米飯的另外一點,你沒有掌握好蒸煮條件。




米飯的蒸煮,目的就是把米變成飯,使米的含水量從 15%左右達到 65%左右,這個過程水和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熱量的控制不需要我們去擔心,因為現在都有電飯鍋,加水量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因素。




問題來了,加多少水才是最合適的?




加水量能夠影響米飯的硬度和粘性,加水量不足時,飯香不濃,粘彈性不足;加水量過多,米飯口感過軟,沒有嚼勁;適當的加水量能使飯粒有嚼勁、軟硬適宜,口感好。




在張玉榮等人的研究中,蒸煮秈米時,最適加水量為米重的 1.6-1.7 倍,蒸煮粳米時,最適加水量則是米重的 1.3-1.4 倍(如下圖)。煮陳米時需要的加水量要稍微多一些。






確定好了加水量,就要考慮米的浸泡問題了。




煮米前對米進行浸泡,目的是使大米吸水膨脹,其胚乳細胞中的澱粉顆粒就會出現細小的裂縫,有利於水分進入澱粉顆粒內部,使澱粉糊化均勻。




吸水不勻的米粒,加熱後澱粉顆粒表層糊化後妨礙中心部分對水的吸收以及熱的傳導,從而導致米飯煮僵。






大米浸泡前、浸泡後、蒸煮後的掃描電鏡圖:浸泡前澱粉粒排列緊密、形狀規則, 清晰可見;浸泡後可以看到少許裂縫和空隙;蒸煮後澱粉粒形態發生改變, 糊化形成絮狀或小塊狀的蓬鬆物質, 輪廓變得不清晰。




可以這麼說,再優質的大米,如果糊化不完全,就不可能獲得味道好的米飯。由此可見,對米的浸泡是很重要的。




一般來說,不管是粳米還是秈米,浸泡時間在 30min 左右最好。時間過短或者不泡米,煮出的米飯內部干硬,外部粘稠;時間過長,米飯彈性小,口感稍差。




經過浸泡後的大米就可以放入鍋中開始煮了,煮好後最好不要立即起蓋,讓其悶制至鍋內氣壓回到室內氣壓,亦即能正常打開電飯鍋之時。悶制的過程能使米飯中的澱粉繼續糊化,這段時間大約需要 10 分鐘左右。




總結:




至此,正確的煮米飯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的(由於現在家庭都有電飯鍋,加熱過程都是自動化的,所以本文沒有寫蒸煮時間對米飯口感的影響):




1. 根據口味和需要挑選米的品種。粳米直鏈澱粉含量比秈米稍低,因此口感上會更軟糯一些。




2. 淘米前把黃米粒、不完整米粒挑出,以防影響米飯整體味道。




3. 淘米後根據大米品種加水,秈米加水量為米重的 1.6-1.7 倍,粳米加水量為米重的 1.3-1.4 倍,陳米則稍微多加些水。




4. 浸泡半小時後開始蒸煮。




5. 蒸熟後的米飯悶制約 10 分鐘左右。




補充:家裡的自來水也會影響米飯的味道,有條件的話建議用純凈水或者過濾後的自來水。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侵聯刪。




參考資料:


1.NY/T 594-2013 食用粳米


2.NY/T 595-2013 食用秈米


3.杜雙奎, 楊紅丹, 於修燭等. 商品粳米、秈米、糯米品質特性和糊化特性比較研究[J]. 食品科學, 2010, 31(05).


4.朱滿山, 湯述翥, 顧銘洪等. RVA 譜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質評價及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05, 21(8).


5.D.Cozzolino. The use of the rapid visco analyser(RVA) in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cereals[J].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6, 70.


6.Wang Xin-qi, Yin Lin-qing, Shen Ge-zhi, etc. Determin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VA Profile Within Genetically Similar Cultivar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8).


7.張玉榮, 周顯青, 張秀華等. 大米蒸煮條件及蒸煮過程中米粒形態結構變化的研究[J]. 糧食與飼料工業, 2008, 10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食安小屋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知乎日報 App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電飯煲蒸飯老是粘鍋容易壞?別急,教你一絕招,米飯好吃還不粘鍋
電飯鍋糊鍋、飯不熟提前跳閘、不加熱怎麼辦?照著做自己就能修!
你吃過用電飯鍋做的蛋糕嗎?味道比蛋糕店裡的一點也不差!
電飯煲煮飯粘鍋太難清洗?煮飯時加點它,不但不粘鍋米飯還特香
選好電飯煲吃出好身體,什麼樣的電飯煲做飯最好吃呢
什麼?只用電飯煲就可以做蛋糕了?
電飯鍋鍋底總粘鍋,手把手教你幾個蒸飯小技巧,不粘鍋飯也更好吃
電飯煲蒸飯粘鍋難清洗?只要注意這幾點,煮的飯不粘鍋還香
電飯煲蒸飯總是粘鍋?聰明主婦教你一招,米飯更香更好吃還不粘鍋
沒烤箱怎麼了?教你用電飯鍋做蛋糕!
不用烤箱,電飯鍋也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蛋糕,你get到了嗎?
電飯鍋不僅可以煮飯,還能做蛋糕,感覺家裡的烤箱可以扔了
牛肉乾的家常做法,直接扔進電飯鍋,好吃又過癮!
電飯鍋就能鹵牛肉,好吃到停不下來!
電飯煲里的燜飯,比飯店的都要好吃,有幾種你感興趣的?
只要一個電飯鍋就能做出一桌的肉!超方便!
電飯鍋煮飯總粘鍋?別急著換,教你一小妙招,讓米飯更香還不粘鍋
不需要買日本電飯鍋就能煮出來的好吃大米,據說還是皇室御用的!
真正的豆角燜飯,只需要一個電飯煲,吃了一碗忍不住想來第二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