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蘇-27戰鬥機(又稱為蘇-27殲擊機,簡稱蘇-27,讀作「蘇二十七,俄語:Cy-27,英文:Sukhoi Su-27,拉丁字母轉寫 Su-27)是在前蘇聯時期由蘇霍伊設計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重型戰鬥機。其北約命名稱為側衛(Flanker)。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蘇凱系列戰機中的巔峰之作。它獨特的氣動布局帶來的強大機動性,極大的飛行速度和高度,以及寬廣的作戰半徑,當時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流線型氣動設計的機身,稱得上最漂亮的飛機


蘇-27由前蘇聯研製,設計目的是為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主要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蘇-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在戰機世代上,為第四代戰機。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研發背景


20世紀60年代的飛機設計師們認為:最大的飛行速度、最高的飛行高度是戰鬥機取勝的法寶,在未來的空戰中,遠程導彈的使用將使近距離格鬥成為歷史。但在越南戰場上,具備這些特點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卻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擊落。美國開始反思這種設計思想,並於1965年開始設計遠距離截擊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15,從1965年開始相繼開始了YF-15重型戰鬥機(發展成F-15)計劃和YF-16(後來的F-16)輕型戰鬥機計劃,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海軍也有了從YF-17衍生出的主力艦載機F/A-18「大黃蜂」(Hornet)。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Su-27的主要對手F-15鷹式戰鬥機


蘇聯一直在關注著美國的研究。作為回應,前蘇聯於1969年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PFI(Perspektywnyi Frontowoy Istryebytyel/Perspective Frontal Fighter,PFI)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其主要目標就是要超越F-15,所以此計劃也簡稱為「反F-15」(Anti—F-15)。PFI的任務需求包括:


1.取代舊型的攔截機,這些機種有圖-128、蘇-15以及雅克-28P等三款。


2.擔任長程攻擊任務,像是蘇-24的護航機。

3.執行長程入侵任務,攻擊敵人的空中目標,像是空中預警機或是空中加油機。


在性能的要求上則有:


1.靈活的機動性。


2.最大平飛速度約2500千米/時(高空)。

3.作戰半徑高高度時為1700公里,低高度時為500公里。


4.實用升限18300米(60000英尺)。


5.可以在前線空軍的第三級機場(跑道短於1200米)操作。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蘇聯在1969-1970 年間將設計任務下達給蘇霍伊、米高揚和雅克夫列夫三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1971年,蘇聯國防部要求未來先進戰鬥機(PFI)的性能必須相當於美國的F-15,軍方對PFI 的設計指標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飛機的最大馬赫數在2.35 以上;在11000 米的最大速度為2000千米/小時;海平面最大速度為1400-1500千米/小時;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為300-350米/秒;實用升限在21000-22000米之間;海平面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1000千米;高度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2500千米;使用過載8-9G;從600千米/小時加速到1100千米/小時的時間在12-14 秒;從1100千米/小時加速到1300千米/小時的時間為6-7秒:起飛推重比為1.1-1.2。另外,PFI項目還提出了詳細的任務與武器要求。總之,未來的新型戰鬥機將在性能上達到美國F-15和尚在設計的F-16的水平。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蘇-27和米格-29輕重搭配


後續的評估顯示為了需求數量的單座戰機,想要同時達到運動性與航程的要求過於困難,在米格設計局的總裁Artem Mikoyan的要求下,這個PFI計劃被一分為二,LPFI(Lyogkyi PFI,輕型PFI)及TPFI(Tyazholyi PFI,重型PFI),和美國F-15、F-16設計中以纏鬥能力分離不同,蘇聯偏向制空權防衛的戰略是以航程防禦圈做分別,後來蘇-27和米格-29都擁有相當優秀的機動設計也是因為如此的理念所致。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乍看上去和Su-27很像的米格-29


參與此項目的有雅克福列夫設計局的雅克-45(Yak-45)、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29(MiG-29)以及蘇霍伊設計局的T-10(蘇-27的原型機,蘇霍伊設計局內部編號,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蘇霍伊設計局的第十種三角翼飛機)。雅克設計局在初期就退出競標,轉為發展垂直起降的Yak-41戰鬥機。經過一番競爭後,當局決定發展較輕的米格-29以對抗F-16、發展重型的蘇-27以對抗F-15。而落選的雅克福列夫設計局則只能繼續獨自研製垂直/短距起落飛機系列。


最初的原型機 T-10-1


蘇霍伊設計局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在1971年早期時候提出了T-10(蘇霍伊內部編號,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蘇霍伊設計局的第十種三角翼飛機)方案,設計編號為蘇-27。不過這一編號在當時是嚴格保密的。鑒於T-10的方案採用了較為獨特的腹部進氣式布局。為了減小風險,蘇霍伊設計局同時還提出了「備份」版的T-10方案,該方案的側面非常類似美國的F-14,原來的T-10被稱為T-10-1。蘇霍伊設計局認為T-10-1的氣動性能潛力非常大,因此把它作為重點發展項目,總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親自領導該方案的選型與發展。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Su-27的原型機T-10-1


T-10-1是蘇-27系列的第一架原型機。T-10-1的機翼採用了固定式後掠翼,後掠角為45度。從俯視圖上看,整個機翼象是鯊魚的背鰭。預計兩種T-10的起飛重量都在18000千克左右,而且已決定採用雙發布局,如果要讓起飛推重比達到1.15,推力必須達到20600-20800千克之間,即單發最大推力至少達到10300-10400千克之間。當時能達到這種推力的發動機有三種:AL-31F,D-30F-9 和R59F-300,由於飛機的結構設計還未完成,具體的發動機型號將在以後決定。


原型機的設計結構


發動機


蘇-27的Lyulka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比較好的安全性,以及進氣道無間斷的氣流。同時在高迎角時幫助維持發動機氣流。在進氣道中有過濾網防止起飛時異物被吸入引擎。它的結構採用了約30%大量的鈦,比例比任何當時的飛機都高。沒有採用複合材料。後掠翼的前沿延伸融入機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裝置導彈或電子反制設備。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


經過研究,設計人員們決定採用3級低壓、9 級高壓和高、低壓渦輪各1級的結構(「3 +9+1+1」方案),渦輪要進行抗熱增強設計(與AL-21F-3相比,工作溫度要高350-400度),最後決定採用單晶結構的轉子葉片。但在1970 年初,蘇聯獲得了F-15的F100-PW-100發動機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決定在AL-31F上採用4級風扇、12 級高壓和高、低壓渦輪各2級的基本結構。新結構的AL-31F發動機在1974 年8月完成了第一台,但在測試中發現它還存在結構缺陷。留里卡發動機設計局只能再次考慮原來的「3+9+1+1」方案,但4 級風扇已經設計完畢,於是也被加在了這個「3+9+1+1」方案上,這樣,AL-31F發動機的壓縮機機構部分就有些類似另一種著名的發動機——為米格-29研製的RD-33。從製造單晶渦輪轉子的蘇聯航空材料製造廠傳來了一個壞消息,該葉片在進行熱實驗時發現無法滿足熱強度要求,假如要冷卻的話就只能從壓縮機中引氣。那樣做既降低了發動機的推力,又增加了油耗。這樣,AL-31F就趕不上T-10-1的試飛了。一直到T-10-3、T-10-4製造出來的時候,AL-31F才滿足了性能要求,正式成為蘇-27的動力系統。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國產的AL-31F發動機


外形設計


根據國防部的命令,蘇霍伊設計局開始了T-10原型機方案的起草工作。在1970-1976 年間,蘇霍伊設計局挑選了大量的模型,以試圖找到起落架和進氣道的最佳結構。最後採用了一種三輪車式的起落架結構,這種設計很穩固,起接架的各個系統全部由液壓系統來控制。進氣道和發動機艙的組合也很讓人頭疼,經過大量的試驗和計算,還是採用了將二波系進氣道分開布置在機身邊條翼下的布局。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總體結構


到了1975年,蘇-27的初期設計工作終於結束了,空氣動力結構、機體設計已經完成,基本設計思路也已經找到,是製造原型機的時候了。在長長的挑鼻內是雷達艙。座艙及風擋內1977年初T-10原型機出廠可以看到360度全向視野,另外還有一個後設備艙。前起落架被安裝在座艙下、紅外感測瞄準系統安裝在座艙正前方的機身下沿中軸線上。兩台發動機被安裝在機身下沿中軸線對稱布置的發動機艙內,發動機艙之間的空間可以用來掛載空對空導彈。為了能讓發動機在各種速度和高度上都能在最好的狀態下工作,進氣道被裝在機翼邊條翼下,並安有進氣導流板,以控制在各種角度上的進氣量。飛機總共有8個武器掛架:機身下發動機艙之間有2個、進氣道下各有1個,每邊主翼下各有2個,除了主翼下最外側的掛架只能攜帶100千克級的近距格鬥導彈外,其他掛架都可以掛載250-300千克級的遠程空空導彈。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以千破萬,帝國強軍之北齊百保鮮卑
從戰國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中篇
仿製前蘇聯米格-21戰鬥機生產的噴氣式戰鬥機:中國殲-7
美國出口F-35戰鬥機,F-22戰鬥機卻是黑科技
巴黎航展上的F-35A戰鬥機
P-40戰鷹式戰鬥機
F-16XL戰隼戰鬥機
Ki-84疾風-四式戰鬥機
中國雄鷹,殲-31戰鬥機
中國殲-7戰鬥機為什麼被稱為「空中的AK-47」
颱風戰鬥機,達索陣風戰鬥機,JAS-39戰鬥機並稱為歐洲三雄
蘇聯——La-11戰鬥機
Ki-61飛燕-三式戰鬥機
中巴聯合研製的JF-17「梟龍」戰鬥機
Ki-44鍾馗-2式單座戰鬥機
波濤上空的「戰隼」,美國海軍的F-16戰鬥機
美國:F-15SE沉默鷹式戰鬥機
蘇聯——拉-7戰鬥機
P1Y2-S-極光夜間戰鬥機
蘇聯——拉-5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