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藝術 真假倫勃朗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名畫真偽疑案(4)


19世紀晚期是歐洲倫勃朗仿作的生產高峰期。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贗品,《倫勃朗之子提圖斯》,約1880年,布面油畫,美國底特律藝術館


2011年,美國底特律藝術館(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舉辦了關於館藏贗品的展覽,其中一幅曾被認為是倫勃朗原作的《倫勃朗之子提圖斯》(圖1)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光從畫面來分析的話,這是典型的倫勃朗中後期風格畫作:強烈的明暗對比、瀟洒自如的筆觸、到位的人物表情刻畫、統一的構圖和塊面結構,因此傳統的風格學鑒定法很難辨別其真偽。藝術館的科技保養部門在對畫作進行科學檢測的時候,發現這幅油畫所使用的畫布編織紋理過於細膩,這和倫勃朗時代的手工編織帆布有很大出入。於是,有關專家對其繪畫材料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材料都在19世紀晚期才出現,因此可以判定這是1880年代繪製的偽作。


圖2:倫勃朗社交圈內的某位畫家,《金盔男子像》,約1650年,布面油畫,德國國家畫廊

藝術 真假倫勃朗



事實上,倫勃朗的仿作在全世界有著相當大的保有量,很多仿作也曾以假亂真。比如,德國國家畫廊典藏之作的《金盔男子像》(圖2),就一直被認為是倫勃朗最出色的肖像畫之一,更有藝術史家把畫中的主人公推斷為倫勃朗的兄弟。結果到了1980年代,同樣在科學檢測後,發現畫像所用的敷彩的方法與同時期倫勃朗的手法有很大不同:人像面部過於陰暗;金盔所用的顏料過於厚重和明亮。通過與帶有畫家簽名的、可被確認是倫勃朗原作的《盔甲男子像》(圖3)對比就可以發現,倫勃朗雖然習慣較為戲劇性的明暗對比,但是他筆下的人物面部很少整個採用朦朧式的暗調子。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3:倫勃朗,《盔甲男子像》(也許是亞歷山大大帝像),1655年,布面油畫,137.5 x 104.5 cm,格拉斯哥美術館群藏


由此,再對比底特律的那幅贗品《倫勃朗之子提圖斯》就會發現,提圖斯的面部表現和倫勃朗本人的手法並不吻合。


一個有趣的新問題產生了:既然從風格學的角度就可以看出上面提及的兩幅肖像畫與倫勃朗的繪畫習慣不符,那麼之前那些專家們怎麼會出現誤判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老一輩的風格學專家都認為面部暗調子是倫勃朗某一時期的風格。而這種錯誤的風格學印象的出現,則與倫勃朗藝術大師地位的塑造歷史息息相關。


1

倫勃朗的造神運動


倫勃朗(1606-1669)現在是無可爭議的古典主義大師,但在法國大革命之前,他在歐洲藝術史中的地位不過是二流藝術家。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4:倫勃朗,《畫架旁的自畫像》,1660年,布面油畫,111 x 90 cm, 盧浮宮


法國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後,通過與義大利的頻繁交流接觸,繼承了藝術的衣缽。特別是在與美第奇家族聯姻之後,法國王室與藝術的聯繫更為緊密,成為歐洲藝術最重要的贊助人之一。路易十四年幼登基後不久,法國就成立了皇家藝術學院,是當時歐洲最為系統的藝術研究機構。之後,該研究院出現了崇尚古典造型平衡的「普桑派」與追求色彩戲劇性的「魯本斯派」的對立。拉斐爾是當時學院派公認的頂級大師,其後才是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普桑、魯本斯(1577-1640)等人。在法國,魯本斯才是低地國家(後來的比利時和荷蘭)的繪畫大師,而倫勃朗作為他的晚輩,雖然曾在荷蘭藝壇顯赫一時,但由於晚年的窮困潦倒,其聲名不過爾爾。約1671年,法國王室才購入一幅倫勃朗的畫作《畫架旁的自畫像》(圖4),到大革命前夕,法國王室共有8幅倫勃朗的畫作,遠遠不及藏品中的同時代義大利畫家的作品數量。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5:華托,《喜劇演員》,約1717-1719年,布面油畫,184 x 149 cm, 盧浮宮


路易十四時代的歐陸爭霸主要是與荷蘭作戰,雖然荷蘭當時處於黃金時代,海上軍事實力很強,但畢竟國小民寡,常常處於劣勢,被迫割地賠款。比如,法國魯本斯派的代表,洛可可風格的奠基者華托(圖5)就出身於割讓給法國的原荷屬城鎮,被稱為來自尼德蘭的畫家(或魯本斯的同鄉)。有趣的是,魯本斯曾在義大利學習繪畫,深受義大利各大畫派的影響,甚至本人的簽名也用義大利文,其獨特的國際巴洛克風格(圖6)很難被認為是純北方或荷蘭畫風。倒是倫勃朗,一直堅持在本國創作,他的藝術贊助人也基本是荷蘭的權貴,他的繪畫對象和題材都來自荷蘭,相對來說才是正宗的荷蘭畫派代表人物。但倫勃朗中後期理財不善,其經濟靠山妻子病故,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歷了破產以及畫作和家產變賣,因此在他去世的時候,並沒有人把他當作大師看待。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6:魯本斯,《瑪麗?美第奇抵達馬賽》,約1622-1625年,布面油畫,394 x 295 cm,盧浮宮


法國大革命時期,皇家藝術學院的題材出現平民化傾向,於是本來並不突出的荷蘭風俗畫成了學院追捧的目標。隨著拿破崙的擴張,低地國家為拿破崙征服,奉拿破崙兄弟路易?波拿巴為國王,更多的倫勃朗畫作藉此進入向公民開放的盧浮宮博物館。法國的畫家和評論家們開始為倫勃朗著書立傳,倫勃朗的畫集以及「倫勃朗畫派」(School of Rembrandt)這樣的詞眼才開始出現。19世紀初,倫勃朗在法國藝壇的排名已經僅次於拉斐爾、普桑和被譽為「法國的拉斐爾」的厄斯塔仕·勒敘克(Eustache Le Sueur),被認為是荷蘭畫派的重要奠基者。


到了19世紀中期,伴隨著1848年民族之春的歐洲革命運動的高漲,歐洲貴族體製得到了巨大的衝擊,資產階級和平民階層的意識形態影響了當時的歐洲藝術史觀。荷蘭作為歐洲反抗封建專制的共和民族革命的先驅,成了理想國度的象徵。而倫勃朗的民俗畫、肖像、自畫像以及大量的版畫,在法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反對學院陳舊體制的藝術家們,則把倫勃朗當作不屈於權貴而窮困潦倒的英雄,倫勃朗的光影效果深深吸引著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傾向的藝術家們。倫勃朗被認為是創新的、自由的、離經叛道的、現實主義的畫家。於是19世紀,倫勃朗在法國成了畫家們炙手可熱的模仿對象。庫爾貝、德拉克洛瓦、莫奈等藝術大師都曾繪製過數量相當可觀的倫勃朗仿作。歐洲後輩藝術家會根據自己對倫勃朗的解讀(或誤讀)而再創作,於是本來不是倫勃朗的技法,在那些仿作出現後,也被藝術鑒定家誤認為是倫勃朗。19世紀晚期是歐洲倫勃朗仿作的生產高峰期。底特律的那幅贗品應該就是這一時期大量倫勃朗仿作中的一幅。


倫勃朗留下的油畫作品曾被統計有600幅,而現在去除大量的仿作後,估計不到300幅。


2


畫家的兒子提圖斯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7:倫勃朗,《趴在桌上的提圖斯》,1655年,布面油畫,77 x 63 cm, 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帶有倫勃朗簽名和日期


提圖斯?凡?萊因(Titus van Rijn, 1641-1668),倫勃朗(1606-1669)唯一的兒子,是後世畫家競相模仿倫勃朗畫作的被描繪者。在19世紀的倫勃朗造神運動中,倫勃朗的生平被放大。提圖斯是倫勃朗與第一任合法妻子留下的唯一男性子嗣。倫勃朗的妻子來自顯赫的律師家庭,是倫勃朗的經濟依靠,在妻子早逝後,提圖斯便成了其妻子家族遺產的繼承人。因此提圖斯不僅是倫勃朗的血脈繼承人,也是倫勃朗的經濟支柱。倫勃朗之後與提圖斯的奶娘有染,但提圖斯外公家為了確定提圖斯是唯一的合法家族繼承人,迫使倫勃朗與他的情人並不能合法完婚。體弱多病的提圖斯(圖7)後來把倫勃朗列為遺產繼承人。在倫勃朗破產後,提圖斯與倫勃朗的情人成立公司,而倫勃朗則是他們兩人的僱員。提圖斯在倫勃朗的生命中有著複雜和多重的身份,倫勃朗筆下的兒子總是帶著一種特有的憂鬱(圖8)。這種特殊的情感,也許深深吸引著後世畫家競相模仿。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8:倫勃朗,《提圖斯肖像》,約1656年,蝕刻版畫,9.9 x 7 cm,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9: 倫勃朗畫風,《倫勃朗之子提圖斯》,約17世紀或更晚,布面油畫,79.1 x 59.1 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提圖斯存世畫像很多,光底特律藝術館就擁有不止一幅傳為倫勃朗所畫的提圖斯。另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9)、加州諾頓?西門博物館(Norton Simon Museum)、倫敦華萊士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巴黎盧浮宮(圖10)、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圖11)都收藏著提圖斯的油畫肖像。其中只有華萊士典藏館的可以被毫無異義地認為是倫勃朗的原作(圖12),其他的提圖斯畫像至今也無法完全確認是否為倫勃朗本人所繪。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0: 倫勃朗或其工作室,《提圖斯?凡?萊因畫像》,約1662年,布面油畫,72 x 56 cm,法國盧浮宮


圖11:倫勃朗,《提圖斯,畫家之子,讀書像》,約1656-1657,布面油畫,71.5 x 64.5cm,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藝術 真假倫勃朗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2: 倫勃朗,《提圖斯,畫家之子》,約1657年,布面油畫,68.5 x 57.3cm, 帶有倫勃朗簽名,倫敦華萊士典藏館


3


天價《男孩像》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3: 倫勃朗,《男孩像》,1655-1660,布面油畫,64.8 x 55.9cm,加州諾頓?西門博物館


諾頓?西門收藏的提圖斯畫像(圖13)曾引發藝術頭條新聞,使得提圖斯成為當時的話題人物。1957年這幅畫作的估價為33萬5千美金,而到了1963年,這幅畫的估價已經漲到了154萬美金。美國財閥諾頓?西門(1907-1993)自1957年起就開始密切關注這幅畫作了,但他認為估價過高,再三猶豫,結果畫價竟然直線上升。1963年時,倫敦的畫商打算私底下以140萬美金的價格轉賣給他,結果同樣因為價格問題,沒有談攏。1965年,英國即將出台新的高資產稅收政策,為了避稅,畫商把畫作送到佳士得公開拍賣,估價為150萬美金。此時諾頓?西門終於下定決心把這幅神往許久的畫作收入囊中。在拍賣場中,這幅作品被一再競標,價格飆升至210萬美金。諾頓?西門與拍賣師彼得?錢斯(Peter Chance)在之前有過溝通,定下規矩:如果西門一直坐著,那麼就表示他還在競標,如果他站了起來,則說明他放棄競標。結果當另一競標者把價格抬至210萬美金的時候,西門坐在位子上,卻沒有舉牌競標,錢斯被搞糊塗了,不知道西門是否會還繼續加價。接著,錢斯一錘定音,把畫作拍給了別人。這是,西門一躍而起,怒目圓睜,向錢斯抗議,這讓錢斯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站起來不是放棄競標了嗎?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4: 諾頓?西門在1965年3月19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現場對拍賣師提出抗議


一時間,拍賣現場一片嘩然,新聞記者聞風而動(圖14)。佳士得領導在短時間商量後決定,競標再開,結果西門以220萬美金的價格購入了倫勃朗的畫作。這是截止當時史上第二貴的藝術作品交易價格。

藝術 真假倫勃朗



圖15: 倫勃朗,《提圖斯扮裝修道士像》,1660,布面油畫,79.5 x 67.7 cm,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這幅畫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提圖斯,現在也只不過是一種猜測。雖然提圖斯的畫像眾多,人物表情總是那麼多愁善感(圖15),而西門收藏的那幅男孩像的五官神奇都與提圖斯接近,於是就被假定為提圖斯的肖像。由於這幅作品本來就是倫勃朗新聞的一大焦點,在並無疑議出現之前,業界對畫中主人公的身份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即便如此,倫勃朗的遺產和提圖斯系列畫像的真偽將始終是藝術史的一大議題,也許有一天,人們會發現《男孩像》和《金盔男子像》一樣,不過是與倫勃朗畫風接近的匿名畫家所畫,但其藝術價值和影響力也許並不會由於畫家身份的存疑而受到質疑。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簡主義」

藝術 真假倫勃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松果生活2016好生活推薦榜
每天只要工作4個小時的5個理由
節氣 冬至
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
新知+C2H6O酒精:以紅色之名,舉旗暢飲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孔斯特藝術蕾絲
美女藝術寫真
蔬菜的藝術寫真
這算印象派科幻畫吧,莫斯科畫家真是很藝術呀
以假亂真的食物木雕藝術
靚麗的內衣模特,藝術寫真
貝斯曼的普遍藝術
淺析顏真卿楷書的藝術內涵
美體衣藝術寫真,復古摩登女郎
對莫蘭迪藝術的反思
性感俄羅斯美女芭蕾舞 唯美動人藝術寫真
惟妙惟肖,精美絕倫的木雕藝術品
精美絕倫的剪紙藝術
佛教 犍陀羅藝術
在真藝術和偽藝術之間徘徊踱步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視界尚旅·弧度」弗朗西斯卡·密特朗&大衛·畢加索國際藝術和建築設計展
亦真亦假的水晶石藝術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藝術天才鮑勃·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