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有的孕媽也是磨難多哦~

一位懷孕七個半月的孕媽說:自己從懷孕四個月開始就出現流產跡象,就一直保胎,躺在床上三個多月了,最近又見紅了,宮頸很松,隨時可能早產,自己真的非常擔心,婆婆說:七活八不活,趕緊生了吧。可是醫生說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到底聽誰的呢?


很多人估計都聽說過:七活八不活,這也是民間廣泛流傳著的一種說法。意思是認為懷孕一旦早產,7個月分娩的早產新生兒能活,而8個月的早產新生兒反而不易活。 那麼,這種說法科學嗎?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孕七月和孕八月,胎兒的發育分別是怎樣的?


七個月:身長為35-38厘米,體重為l000克,臉也像人了,儘管這麼說,但由於皺紋很多,相貌卻象個老人似的。頭髮已長出5厘米左右,全身被毫毛覆蓋著,眼瞼的分界清楚地出現,眼睛能睜開了。外生殖器中,男孩子的睾丸還沒有降下來,但女孩子的小陰唇,陰核已清楚地突起。吸乳的力量還不充分,氣管和肺部還不發達。為此,如在這個時期早產、儘管胎兒有淺淺的呼吸和哭泣,但很難存活。但是,隨著未成熟兒醫學的發展,胎兒存活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此外,這時腦的發育也有發展。


八個月:身長為40-44厘米,體重達1500克左右。從這時起,羊水量不再象以前那樣增加了。迅速成長的胎兒身體,緊靠著子宮。一直自由轉動的胎兒,到了這個時期,位置也固定了,由於頭重,一般頭部自然朝下。胎兒對外界的強烈影響也有反應。假如在這個時期早產,如慎重保育,胎兒可以存活,肺等內臟器官和腦,神經系統都發育到了一定程度。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胎兒七個月,無論是現代醫學的演算法28周,還是以往民間的演算法大約30周,肯定都是不如孕32-34周後胎兒生命力強,也更適於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僅從孕周≤34周的早產胎兒需要糖皮質激素促進胎肺成熟,而>34周早產的胎兒無需促進胎肺成熟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哪個孕周的胎兒出生更易於生存。因為出生後的這個小生命,面對的第一個風險,就是能不能順暢的呼吸!(文獻來源:《中華婦產科學》第三版,主編曹澤毅)


如何理解「七活八不活」內在的道理性,要站在古人的角度來理解!民諺主要來自樸素的觀察法,七月嬰兒未長皮下脂肪,全身血紅帶紫,四肢瘦小,與足月嬰兒外表相差很大,一看就是帶不活的,實際上七月嬰兒有部分奇蹟般地存活下來。八月嬰兒與足月嬰兒外表相似,只是個子小了點,看上去很容易帶活,實際上八月嬰兒的存活率比足月嬰兒低得多了!

現在醫院中孕婦有問題不能足月分娩的,能拖到八月以後分娩的,醫生不會讓其在7月分娩,這也側面說明了8月嬰兒比七月嬰兒更易於存活。當然了,胎兒足月最好。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早產兒需過三道關:


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出生體重低於2500g的孩子均被稱為「早產兒」。

早產兒由於全身各個器官都未發育成熟,難以適應子宮外環境的驟然變化,易發生各種併發症甚至死亡。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楊傑說,一般來說,在醫護人員和父母的幫助下,早產兒必須要闖三關。


第一道關:保暖


早產兒在一出生的時候,基本上都要進暖箱。因為早產,寶寶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只能給他(她)一個溫暖的環境,保證其始終處於適中溫度。在此溫度下,身體耗氧量最少,蒸發散熱量最少,新陳代謝最低。等到孩子的體重達標,能夠適應外界的溫度才能出溫箱。


楊傑說,但是不少早產兒出院之後,回到家裡,經常因為保暖措施做得不好,導致受涼感冒、發燒來就診。

專家建議:由於早產兒對溫度十分敏感,在出院之後,爸媽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體溫及室內的溫度適宜,不能過冷或過熱,在夏季,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在冬季則室內溫度保持在24℃左右為宜。這樣的溫度不僅有利於早產寶寶「追趕」生長,同時也能減少其感染的機會。


第二道關:清潔


早產兒回家之後,即便沒有出汗最好也天天洗澡。但是很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感冒,不大敢給孩子洗澡。所以,經常可以發現不注意清潔的早產兒,脖子、大腿等皮膚皺褶的地方出現糜爛的現象。


楊傑認為,早產兒本身皮膚髮育不成熟,很容易感染,給他洗澡不僅是簡單的衛生問題,更是預防寶寶皮膚感染的重要手段。


專家建議:給寶寶洗澡,最好在餵奶後一個小時。洗澡的時候室內溫度要適宜,特別在冬季,室內溫度一般要保持在26-28℃之間。水溫控制在40℃左右,媽媽可以用自己的手腕內側測試水溫,以不燙為宜。洗澡的時候,注意別把寶寶的肚臍部位弄濕了,如果弄濕了要用酒精消毒,再用棉簽擦乾,保持臍部清潔乾燥,以免引起感染。

聽說過胎兒「七活八不活」諺語嗎?有沒有道理的?



第三道關:餵養


由於早產兒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易引起嗆奶而窒息,加上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也較差。所以,出院回家之後,科學餵養很重要。家長在沖調配方奶的時候,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溫度也要適中,媽媽可以把沖調好的奶汁滴在手背上以不燙為標準。餵奶速度要慢,避免寶寶吃得太急而導致嗆奶。


專家建議:奶瓶應定期煮沸消毒,居室定期開窗換氣,保證空氣新鮮。由於孩子的免疫力低下,避免腸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這是提高早產兒生存率的關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媽媽課堂 的精彩文章:

同事害我差點流產,宮斗劇竟然現實上演!
章子怡帶娃跑了,竟然是因為……
孕期超聲檢查十大要點!
孩子稍微有點不舒服 公婆就給孩子吃藥

TAG:愛媽媽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服來辯!這些諺語,就算你再有文化,也未必全聽過
總是聽那些老釣友在你耳邊講諺語 你真的知道這些諺語的意思嗎?
「天要下雨」和「娘要嫁人」有什麼關係?這句諺語從何而來?
牢記這些諺語,種好油用牡丹不是難事兒!
經典地道諺語翻譯,讓你的口語更上一個台階,你準備好接收了么!
「請了姚國美,死了也不悔」的諺語是怎麼來的?
俗話說得好的地理諺語
這麼多木工諺語,你知道幾個?
給哭泣的孩子吃辣椒?日語中那些奇怪的諺語
夏至吃啥最補?諺語里都告訴你了!
舊時流傳很廣的這九句風水諺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韓語】如何提升自己的韓語水準?這60個韓國常用諺語你不能不知道!
學會了這些花卉諺語,你離高手真的不遠了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的諺語到底該不該遵從?
看完這些西班牙負能量的諺語,整個人都精神了!
大暑諺語里的藏有天氣預報,你都知道嗎?
學會了這些花卉諺語,你離高手真的不遠了 上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珍貴的飲食諺語,您都知道嗎?
相信「李子樹下埋死人」的諺語,我們錯失不僅僅是一種美味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