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完奶就吐,也許不是你眼中的小毛病
圓圓快滿6個月了,體重卻只有5公斤,身體各項發育指標都不達標。原來,圓圓從出生後不久到現在一直有吃奶後就嘔吐的毛病。圓圓的父母說,家裡老人都說小寶寶吃奶之後有溢奶、有嘔吐是正常現象,長大些自然就好了。現在圓圓的身高體重都明顯低於同齡孩子,嘔吐的現象不僅沒有隨年齡增長減輕,反而越來越加重了,圓圓父母這才帶著孩子來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
醫生給圓圓做了腹部B超,診斷為幽門肥厚性狹窄,普外一科尹強主任及其團隊為圓圓施行了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術後圓圓很快就開始進食,進食後沒有嘔吐,體重也增加了,身體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圓圓的父母非常後悔沒有早點來醫院看病,讓孩子吃了這麼長時間的苦。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
由於幽門肌層不明原因的異常增厚導致幽門管腔狹窄,胃內容物通過不暢,從而出現頻繁嘔吐。大多數患兒是在出生後2周~4周出現嘔吐癥狀,極少數在出生一周內或生後四五個月後才發生,表現為吃奶後半小時即有嘔吐,開始為少量的溢奶,逐漸轉為大口噴射樣的嘔吐,嘔吐物為奶汁或奶塊,少數可因胃黏膜出血帶有咖啡樣嘔吐物。嘔吐後患兒飢餓感強,食慾好,但每食必吐。細心的家長還可以發現,孩子上腹部有能蠕動的「大包」,即為胃出口梗阻造成的胃型和蠕動波。長期的嘔吐,使得患兒大小便減少,體重不升、消瘦、營養不良,嘔吐物嗆入呼吸道可導致吸入性肺炎,嚴重嘔吐者可合并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結合查體時在上腹部劍突下捫到橄欖樣的包塊,就能對此病進行初步診斷。超聲檢查是無創、便捷和準確的輔助檢查,準確率可達95%以上。一旦確診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宜儘早行幽門環肌切開術。此手術時間短,術後患兒能很快進食,逐漸恢復到正常餵養奶量。
文/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一科 楊紅梅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健康報 |
※寶寶一哭你就給他含著奶頭吃奶?不,寶寶吃奶也要有好習慣
※寶寶吃奶只吃一邊?也許他是生病啦!
※母乳太少不夠寶寶吃?做對這三件事,你會嫌母乳太多寶寶吃不完
※雞蛋雖然營養高,但是不能這樣給寶寶吃,許多媽媽都做錯了!
※輔食不是隨便加的,這些蔬菜不焯水,給寶寶吃就是害他!
※蠶寶寶吃的樹葉我們也能吃,不僅營養,還香得很
※寶寶一歲之前不能吃那些水果,別讓寶寶吃錯了,寶媽們收藏起來吧!
※產後奶水不足,寶媽只要掌握這幾點就不愁寶寶吃不飽
※母乳越來越少寶寶吃不飽?寶媽看看是不是犯了這幾個錯誤
※奶奶給寶寶吃了它,一歲寶寶說沒就沒了,這種錯媽媽們別再犯
※這狗瘦的怪可憐給了一塊雞腿,它都不捨得吃竟然留給它的寶寶吃
※很多准媽媽都傻傻不知道,原來這些食物不可以讓寶寶吃
※三歲寶寶永遠閉上眼睛,只因媽媽給寶寶吃這種水果,媽媽們注意!
※寶寶吃不足奶,這應該是許多哺乳期媽媽都碰著過的艱難吧!
※寶寶感冒咳嗽發燒不用吃藥,把這些東西做給寶寶吃,幾次就好
※寶寶咳嗽老不好,媽媽們不要再給寶寶吃藥啦!
※姥姥給寶寶吃了它,兩歲寶寶說沒就沒了,這種錯媽媽們不要再犯!
※寶寶咳嗽睡不好,別光顧著給寶寶吃藥,這種食療也重要
※不滿一歲寶寶吃奶粉住院,卻要截掉小腸,寶媽們不能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