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虛構的使命 封面

虛構的使命 封面

虛構的使命 封面



對孫佳騏而言,這是一個任務,一個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任務。做這些,獲得了「自己給自己虛構的使命感達成帶來的成就感」。

文 / 張弘


編輯 / 卜昌炯


洞下80米仍然不是盡頭,旁邊出現一個小洞。


那是陝西漢中一處景區里的洞穴。此時,距離孫佳騏和隊友開始探洞過去7小時,溫度零下6℃,四面皆冰。兩人腳麻,身體透支,但仍然決定往下探。洞下80米仍然不是盡頭,旁邊出現一個小洞。

「我絕對要找到洞的盡頭。」孫佳騏告訴《博客天下》,「紅玫瑰大廳,中國人去過一次,說裡面什麼都沒有。英國人說想去看看,發現裡面5萬平方米的巨大大廳。」


小洞10米深,裡面什麼都沒有。


孫母在北京的家中無法入睡,抱著被子到客廳,打開電視消磨時間,她在等著26歲的獨生子報平安。等了一天一夜,才接到兒子一個信號不好的電話:出洞了,正在回住處。兒子探洞整個過程時長43小時,她一直沒睡。


「我不讓他走,犧牲不起,就一個啊。」孫母對《博客天下》說,儘管不支持,並且阻止了好幾次,都無果。


3歲起,孫佳騏迷上了博物館。幾乎每逢周末,母親都帶他到北京的各個博物館轉悠。他能在裡面待一天,不膩煩。現在還記得的一個畫面是:他進入一間平時進不去的房間,看到被液體浸泡的人的屍體,皮被剝掉,胸腔被切開。他一點都不害怕,反倒好奇。

長大些,他讀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比如《地心遊記》《海底兩萬里》等,這給他播下了探險的種子。


到二年級,奧數取代了這方面的興趣。孫父放下手頭的生意,將全部精力花在兒子的教育上。「我們是農村考出來的,在農村出類拔萃,到城裡就什麼都不是了。要再想出類拔萃,就要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幾乎傾其所有。」孫母說。孫父則希望兒子以後從政,完成他沒有達成的志向。


自此孫父每天上學接送。孫佳騏只可能出現在兩個地方:學校和父親身邊。「小時候掐巴得比較緊,不是我吹,他一上車呼吸不勻稱我就知道有什麼問題。」孫父告訴《博客天下》。在父母的「保護」下,孫佳騏沒有遇到過危險,卻莫名地開始恐高、恐水。多年以後回看,「戰勝內心的恐懼」是孫佳騏探險的內心驅動力之一。


他不迴避北大教授錢理群為當代大學生貼上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標籤。「我就是利己主義者呀,只是可能活得不夠精緻。」他說,「利己一定是件好事,就像在極端條件下,人會優先放棄生殖系統一樣。」


孫佳騏拿到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錄取通知書時,父母鬆了一口氣。大學期間,學業佔去孫佳騏大把的時間,但他仍一直訂閱《華夏地理》雜誌,家裡書櫥堆了一排,最早的一本是2001年的。大學二年級,孫佳騏第一次有了戶外經歷,跟幾個留學生到箭扣長城露營。孫父說:「沒多久他就回來了,還說那個地方很危險,那個時候我還挺滿意。」

後來發生了一件大事,至少在父母看來是這樣。孫佳騏沒有保研到自己理想的經管系,不能做他想做的創業相關的研究。考慮了一天一夜後,他給母親打電話說,沒保上,原因你別管,你只要告訴我,希望我在北京還是香港讀。後來,他去了香港中文大學,學系統工程和工程管理。


本科畢業旅行,他去了雲南雨崩徒步,這是他大二就計劃好的事,「去最牛×的地方」。每次出去探險之前,他會做3件事:知識冗餘、技術冗餘和裝備冗餘。漢中探洞那次是2015年中定下的事,做了一年準備。


雨崩徒步時,他接到學校電話,他的第二學位法學的一門課考了58分,拿不到學位證書,只能等第二年補考。


誰也不知道這一連串的壞消息在孫佳騏心中泛起過怎樣的波瀾。按孫的說法,那些事情的影響並不大,「只能說那段時間比較動蕩,不停地處理問題」。

畢業十幾天後,他瞞著父母獨自去尼泊爾徒步,花了18天挑戰安納普爾納大環線(ACT),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探險之旅。這條路線位列全球十大徒步路線榜首,全程220公里,最高點5416米。「走ACT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是,我還去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Tilicho Lake,當時幾乎沒什麼中國人去過。」回來之後,他覺得徒步這件事玩到頭了,不會有更美的路線可以走。


「他每次去徒步都是生活中經歷了平靜,或者讓他想要尋找內心力量的時候,會通過戶外運動的方式聚集自己的能量??他那個時候比較迷茫。」孫佳騏的女友Verona告訴《博客天下》,她也一樣。


2016年年初,當時還是某戶外奢侈品牌中國區市場負責人的Verona,事業很成功,但家庭出現問題,陷入迷茫期。她開始參加鐵三比賽,「通過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方式,汲取內心的力量,有重生的感覺」。


後來,受孫佳騏影響,她到法國霞慕尼登山。下山時,她的腿在發抖,累、高反、頭暈,很想哭,「真的就直面生死了」。嚮導催促她要快,她說,不可能。嚮導說,你覺得可能就可能。後來,她安全下山,「會反思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其實不重要了,你會用另一個眼光看待了,現實里的得失沒那麼重。」回來的飛機上,Verona辭掉了工作。


孫佳騏畢業後在廣州工作,就職於國內最大的遊戲開發商,做市場工作,「過上了大家普遍認為滿意的生活,只是我不滿足於自己的狀態」。2014年(孫佳騏本命年)10月,孫佳騏決定去岡仁波齊轉山,需要請一個月假,老闆不批。孫佳騏說,那我先辭職,回來時您感覺還需要我就再招我進來。老闆不同意他辭職,這才批假。


「玩極限運動,是挑戰自己和突破自己,有的時候生活過於平淡了,我們都不太能接受,不能接受一個平庸的自己。」女友Verona說。


2014年底,孫佳騏將目標從徒步轉移到探洞和登山。他到處找人教探洞,在廣州沒有人願意教他,他遇到的人都把探洞技術視為珍寶。後來在深圳,他找到一個教學的,很敷衍。這使他更想學探洞。在孫父眼中,兒子這點很像他,有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兒」。


孫佳騏承認自己有好勝心,「好勝或者好鬥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他學法學雙學位,除了想要學習一種理工科之外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還想要「在完全沒有基礎的條件下,我能比你牛×,就只想證明這一點」。


2015年,孫佳騏連續登上海拔5430米的半脊峰和6168米的雀兒山。爬位於川西高原的雀兒山時,剛到大本營,腸痙攣發作,直到登山結束連續4天,他靠喝功能飲料保持體能,導致尿液顏色比冰紅茶顏色還濃。他極其焦慮,甚至晚上夢到自己的胃液把胃化沒了。


回到甘孜,他掉了20斤肉。「我其實是非常信奉努力就會有結果的,並且當時我的事業、探險等等都非常順利。」他擔心自己不能登頂,前功盡棄,「回來丟人」。


他還是登頂了。之後,他不打算繼續登更高的山,覺得那太沒有想像力,只是越爬越高。他的樂趣在爬技術難度。「我覺得我存在的價值是要給世界做從零到一的事情,發現未知,跟我的工作一樣。」


2015年4月,孫佳騏回到北京,就職一家專註創業公司A輪融資的風投基金。追逐風險成了生活的全部,但孫佳騏堅信:你願意賭這個風險,得到的回報就越高。


去掉吃喝拉撒睡,孫佳騏的收入全花在探險上。剛回北京,他寄了6箱裝備回家,快遞費花了一千多,箱子是60升的,裡面全是裝備,最貴的單件是一對冰鎬,一萬塊。一次,孫母問他,在廣州待了一段時間了,有帶錢回家嗎?他說,花了。過了幾天,孫母悄悄問,你是不是在廣州吸毒了?他不得不把事情告訴母親,然後打開箱子,一件件裝備穿上,展示給她看。


孫母還是擔心,不支持,孫佳騏就帶著他的裝備,搬出家,在外租房子。為了鍛煉方便,住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旁邊。自從做探索(相比於探險,他更願意稱自己做的是探索)以來,「對生活其他方面的需求在迅速下降,什麼都不想要了」。他不再關注美食,更看重裡面里的卡路里、維生素、蛋白質。


2016年大年初一凌晨4點,孫佳騏從家出發趕往成都,去雙橋溝學習攀冰。孫母一千個不願意,但他非得走。說起這件事,孫母反覆強調:「你說我這年怎麼過?」初三,雙橋溝出事故,一位攀冰者身亡。他給母親報平安,說那不是他。孫母眼裡含著淚光,聲音打顫且透著無奈:「就是不是你,你也在那條線路上啊。」


2016年6月,孫佳騏到法國高山學院學阿爾卑斯式攀登,全國僅兩人。也是這一次,母親更加理解他了。為了爭取這一名額,他需要公開演講。那次演講直播,母親號召家裡親戚一起看,兒子此時成了「吹牛的資本」。但整場看下來,母親覺得最管用的就是那句話:成功攀登的唯一標準就是安全到家。


雨果是孫佳騏一起探洞的搭檔,他跟《博客天下》這樣形容孫:外表文質彬彬,內里是狂熱的探險分子。孫是雨果開設的戶外俱樂部的A端客戶,就是高收入、高學歷的精英。到雨果俱樂部的人里,A端客戶佔60%。


「我經常說我們要有足夠多的錢才幹這件事,沒有錢你別干。」孫佳騏見過太多人用危險的辦法做極端的事情,比如用登山已經淘汰了的八字環去探洞,繩子還有過度磨損,這是孫佳騏絕對不能接受的,「我們用的裝備是全世界最好的,整個隊的裝備要統一,方便救援,我們永遠自己帶繩子過去,幾十公斤」。


2015年年中,孫佳騏、雨果和4個夥伴成立了一支地下探洞隊,其他4人的身份分別是財經主持人、產品經理、創業公司CEO、潛店老闆。


父母跟他談過,為什麼你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有份好工作,娶妻生子。他說:「我之所以變成現在這樣,一切都是拜你們所賜,我小時候你們希望把我培養成跟別人不一樣的人,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也要接受硬幣的另一面。」


孫佳騏沒有把探險當成一項運動,而是一個任務,一個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任務。做這些,給他帶來的是「自己給自己虛構的使命感達成帶來的成就感」。


漢中探洞那次,孫佳騏稱他們發現了一個永久性冰洞。「就像追一姑娘追了一年,她同意了,巨大目標達成。」


文章首發於《博客天下》第232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虛構的使命 封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客天下 的精彩文章:

老有所依 映像志
重新發現廣場舞
「動次打次」的廣場舞跳出千萬美元生意
聶樹斌案和推動它的人們

TAG:博客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使命召喚:二戰》多人模式更加虛構 可定製種族和性別改寫歷史
在虛構和非虛構間尋找歷史真相
除了賣「絕命」、「生死」題材IP,非虛構寫作者還有別的出路嗎?
質疑飛奪瀘定橋的請閉嘴,炮火中鐵索衝鋒一口氣滅三個連不是虛構
程咬金的武器是三式板斧純屬虛構?
帶你認識個新妞,好像是動漫里虛構的身材
「非虛構」是靈魂作品的根源
公安廳靈異檔案——虛構的世界
精靈與吸血鬼真的存在?是虛構還是現實!
金庸虛構出來的「歷史」
虛構的真實:《漂流者》設定考證白土晴一談動漫中的「虛實」
三國里虛構出來的一些人物,歷史上貂蟬並不存在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奇怪的動物,你會認為這是虛構的
三國赤壁之戰竟為虛構事件?
「虛構的故事」和「史上最大騙局」
虛構的武裝直升機,躺在裡面進行操縱,可以說是一架極其完美的直升機!
這不是一堂寫作課,而是非虛構的啟蒙
那些被虛構出來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