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睡覺時學習,不再是傳說

睡覺時學習,不再是傳說

本文選自New Scientist,機器之心汪汪翻譯。


睡覺時可以做什麼呢?竟然可以改善記憶、克服恐懼症、戒掉壞習慣……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也許真的能實現。



睡覺時學習,不再是傳說


在睡覺時學習?哪怕在科幻小說里,這也是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奧爾德斯·赫胥黎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睡著的孩子們耳邊會輕聲播放宣揚階級偏見的錄音,以訓練他們早早適應以後的社會地位。儘管赫胥黎想像出來的故事結局十分邪惡,但這種「無中生有」的方法還是讓讀者們無法抗拒。隨著1932年這本書的出版,社會上掀起了一陣「睡眠學習」的高潮。然而,這是真的嗎,還是只是一個幻想呢?


195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名研究者決定一探究竟。他們招募了30名志願者,在他們的卧室里安裝了錄音機和揚聲器。每晚,當志願者們睡覺時,錄音機都會播放半小時音樂或者漢語,後者還會輔以對應的英文單詞。第二天清晨,那些聽到漢語的人,在中文測試中會得到更高的分數。於是,這兩位科學家大張旗鼓地宣布:「學習可以在睡覺時進行。」不久以後,許多人都認同了他們的結論。一個研究團隊聲稱,他們在睡覺時教會了海軍學生使用摩爾斯電碼。還有一個團隊發現,他們每晚為兒童播放6遍「我的指甲超級難吃」,連續播放54天晚上之後,這些兒童不再咬指甲。


但是,沒過多久,這些研究就受到了挑戰。參與研究的志願者並沒有被監測,所以誰也不知道播放音頻時,他們到底有沒有真的睡著。於是,1955年,科學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這一次,他們測量了參與者的腦電圖(EEG),以確保播放錄音時,參與者真的在睡覺。結果,沒有檢測到任何學習的跡象。最初的那些研究成果被撤銷。睡眠學習再次被打回了科幻小說的領域。

然而今天,在名聲臭掉半個世紀後,睡眠學習重新迎來了復甦。這一次,有精密的實驗作證,表明我們的大腦在睡覺時也可以吸收新信息——只要在正確的環境下。


無意識的活動


近些年,我們對睡眠時的大腦活動已了解甚多。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Sid Kouider說:「大約十年前,大多數人還認為睡覺時什麼也不會發生。」後來,使用EEG,科學家們發現,睡覺時,大腦並不會關閉,有一些部分甚至相當活躍。看起來,睡眠的大腦會複習和儲存記憶,並重放白天時經歷的許多時刻,以保存重要的信息。


在發現了睡眠時的記憶鞏固現象之後,一些人開始疑惑,他們是否可以操控這個過程。2007年,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Jan Born和他的同事們檢驗了這個想法。他們招募了18名志願者,讓他們在睡前玩一個記憶遊戲。每個人都會看見電腦屏幕上15對撲克牌的位置,並聞到一陣玫瑰花的味道。接下來,在他們睡覺時,研究者再次向他們散發出玫瑰花的味道。Born預計,這會提示他們關於撲克牌記憶。


研究者選擇味道作為線索,是因為味道通常不會驚醒睡夢中的人,但卻和記憶緊密相關。實際上,處理味覺的腦區與海馬體直接相連。海馬體是大腦的一部分,在記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果不出所料,當參與者睡覺時暴露在玫瑰花味道後,比起沒有味道時,能記住更多的撲克牌 。

美國西北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Ken Paller讀到了這個研究,感到十分好奇。他想知道,把味道換成聲音,是否還有同樣效果。於是他招募了志願者,讓他們記住電腦屏幕上50張圖片的位置,每張圖片輔以一段特別的聲音,比如說貓咪的喵喵叫,或者水燒開時水壺的口哨聲。接下來,志願者們開始睡覺,期間Paller的團隊會靜悄悄地播放那些聲音中的一半給他們聽。結果,醒來後,他們明顯更能記住睡覺時播放過的聲音所對應的圖片。而那些沒有播放過的聲音所對應的圖片,被記住的幾率明顯小很多。


接著,Paller還發現,如果向一個睡著的人播放某段音樂,他醒來後在遊戲《吉他英雄》里玩同一段曲子的得分會更高。


事實變得很明顯:記憶確實能在睡眠中被外界因素所影響。2011年,Born實驗室的研究者們還發現了另一個現象。如果在睡覺前讓志願者學習幾組新單詞,並告訴他們第二天早上將會對其進行測驗,他們測驗的成績會好於那些沒有被告知要進行測驗的人,也要好於那些被告知要測驗但是沒有睡覺的人。這意味著,如果一個記憶被認為將來會是重要的,將會刺激睡眠時對這個記憶的強化程度。


戒除和遺忘


在睡眠中發生的,可不止是學習。把這個點子反過來,Paller發現,聲音聯想也可以幫助人們在睡眠時清除根深蒂固的觀念——比如女性在科學上表現很糟。Paller正在和德州大學的Xiaoqing Hu團隊合作。


睡覺時學習,不再是傳說



與此同時,西北大學的Katherina Hauner發現,睡覺時可以清除不好的記憶。她向志願者展示了一些人臉照片,同時給他們輕微的電擊,並聞一種味道:薄荷、檸檬或松木。當志願者將照片與疼痛聯想起來之後,就去睡覺。與此同時,Hauner將他們暴露在之前聞過的味道中——這回不用電擊。一開始,根據皮膚上微微的汗液,他們發現這引發了焦慮,但是漸漸的,焦慮消退了。當他們醒來後,再次觀看同樣的照片,他們竟沒那麼緊張了。然而,經歷了同樣過程但沒有經歷睡眠的志願者依然緊張如昔。


認識到睡眠可以增強或減弱某一個特定的記憶,人們開始質疑從前深信不疑的一個教條:人腦在睡覺時並不能學習新信息。也許,20世紀50年代的科學家確實發現了一些東西。最近的兩個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在第一個實驗中,以色列威茲曼科學院的Anat Arzi和她的同事們嘗試在睡眠中植入一個簡單的聯想——將一種味道和聲音聯繫起來。對於不同的味道,人總會無意識地深吸入好聞的氣味,而對不喜歡的味道只會淺淺地吸入。因此,Arzi的團隊將睡眠中的志願者暴露在兩段不同的音頻聲調中,每段音頻配合不同的味道,其中一個配合一股好聞的氣味(除臭劑或洗髮水的味道)中,另一個配合難聞的氣味(腐爛的肉或魚的味道)。儘管志願者處在睡眠中,不可能對這些聲音和味道產生意識,但在他們醒來後,當他們聽到與好聞氣味配合的聲調時,會下意識地深呼吸,而聽到與難聞氣味配合的聲調時,呼吸得會淺一些——儘管此時並沒有真正聞到味道,只是聽到了聲音。Arzi說:「我們意識到,我們能在睡眠中學習到新的聯想,並在醒來後回想起這種聯想。這個研究打開了一扇門,門後是無數的可能性。」



睡覺時學習,不再是傳說



關於她的研究,一個急需回答的問題是,這種睡夢中學到的聯想是否能影響醒來後的行為。在第二個實驗中,Arzi招募了66名抽煙的志願者,邀請他們來睡眠實驗室睡一覺。在他們睡著時,她讓他們暴露在兩種氣味的混合物中:一是香煙的味道,二是腐爛的魚或蛋的味道。結果出人意料!實驗結束後的一周,這些煙民抽煙的數量竟比之前下降了30% 。正如Hauner的恐懼實驗一樣,如果志願者經歷混合味道時是清醒的,而不是在睡眠中,則不會出現之後的行為改變。這意味著,在睡眠中,確實有什麼奇怪的東西在增強我們的習得聯想,儘管我們尚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


很重要的一點是,Arzi、Hauner和其他人的實驗都發現,睡眠學習很少會發生在快速動眼階段(REM, rapid eye movement),而主要發生在慢波睡眠階段。在這個階段,腦細胞會經歷緩慢的循環過程,從激活到休眠,周而復始。對氣味誘發的記憶重激活,也是如此,比如Born最初的玫瑰花味道實驗。Arzi說,這有可能是因為腦細胞的緩慢循環過程鞏固了記憶。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是對記憶的一種保護機制,以保護記憶不會在快速動眼階段中形成,因為這個階段正是做夢的主要階段。她說:「我們可不想把夢中的事情當成現實,那太危險了。」


自從發現了睡眠大腦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聯想,科學家們決定向更複雜的級別挺進——語言信息。我們知道,在睡覺時,大腦處理聲音信息的區域是活躍的,並優先地對有意義的信息做出反應。比如說,當有人喊你的名字或者「著火了!」的時候,你很可能會醒來。而喊別人的名字,或者只是無意義的喊叫,你可能不會醒來。有了這點做基礎,Kouider決定研究一下,大腦在睡覺時能否處理有意義的語言信息。


他把志願者們連上腦電圖描記機,並讓他們對聽到的名詞進行分類,當他們聽到動物名稱時,按下右手的按鍵,而聽到物體名稱時按下左手按鍵。右手按鍵的動作會激活左腦的活動,反之亦然。接下來,Kouider讓志願者們躺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放鬆開始睡覺,同時繼續對名詞進行分類。某一時刻,他們會停止按鍵,墜入睡眠,但他們的大腦卻並沒有停止對名詞分類。與相應的按鍵相連的腦半球,持續且正確地被一次次激活。他們無意識時的大腦,依然在吸收和處理有意義的信息,儘管速度比清醒時慢很多。


「這絕對證明了,在睡覺時,你的大腦不僅可以吸收環境中聲音信息的意義,還能準備做出反應,並做出決策。」Kouider說。他說,最關鍵的發現是,大腦將睡前開始的任務持續地進行了下去。這意味著,所有能自動進行的任務(如分類詞語)都能在睡覺時持續進行,只要它們在睡前已經開始了。這還意味著,即使在睡覺時,我們的大腦也可以處理新信息,所以,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正確的方法來向睡眠中的大腦傳遞信息——不管是用聲音還是味道,那麼,睡眠學習將不再是傳說。


這個領域早期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曾在Born的實驗室工作、而現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的Susanne Diekelmann說:「你必須隨時小心,不要打擾到睡眠本身。」這是因為,睡眠對人而言是必須的,而不是一個可選項。如果缺乏睡眠,我們會變得抑鬱和健忘,並會極大增加中風、心臟病和早產兒死亡的風險。


然而,一些研究者相信,不管採用什麼巧妙的方法,睡眠學習一定有其壞處。「任何事都會付出代價,」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睡眠和記憶研究者Simon Ruch說。「如果你真的想學東西,最好是熬一點夜學習它,然後去睡覺。」


Diekelmann則很樂觀。她相信,在未來,睡眠學習能幫助人們學習音樂、語言和運動技能。其他的可能性就更吸引人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能通過睡覺來戒除根深蒂固的偏見,以及糾正壞習慣(比如抽煙),還能學習到新的聯想,比如對某些食物或事情的好感。


Paller的團隊已經在嘗試,採用聲音線索,在睡眠時選擇性地加強單詞的記憶。對要參加考試的高中生來說,這大概沒什麼壞處,所以他們很願意參加這個實驗。「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實驗,才能確切地說,睡眠究竟能改變你多少,」Paller說。「但,門已經打開了。一切皆有可能。」


擴展知識


在夢中刺激你,會發生什麼?


即使在睡覺時,你的大腦也能被外部的線索影響,比如氣味和聲音(正如正文所說)——但是,只有在慢波睡眠階段才有效果。那麼,假如我們在做夢的快速動眼階段受到了外界刺激,會發生什麼呢?


1958年,科學家們做了類似的實驗。他們向處於快速動眼階段的參與者噴水和閃光。醒來後,42%的參與者報告稱他們的夢裡出現了水,23%的人說夢境中包括閃光。在其他實驗里——放在今天也許沒法通過倫理審查——研究者發現,他們能通過電擊、搖床和輕微的疼痛來影響參與者的夢境。


清醒時經歷的刺激,同樣能影響夢境。戴一星期的紅色護目鏡,濾掉其他顏色,讓你只能看見紅色,將能誘發紅色色調的夢境。而在清醒時刻意抑制想起某個人,則會增加夢見他的可能性。


然而,操控夢境最強大的方法是在「清明夢」里控制夢的走向。在清明夢裡,你知道自己在做夢。記憶能在慢波睡眠階段被強化,但清明夢看起來也能在醒來後有好處。它與運動技能的提升有關,比如說能增加心理健康的程度。


如何在睡覺時學習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Susanne Diekelmann說,雖然看起來你並不能在睡覺時掌握一門新語言,但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一些小竅門來加強記憶。比如說下面這些:


學完睡一會兒:當你學了新東西後,睡上一小會兒是最有助於加強記憶的方法。所以,在白天睡短暫的時間能幫你加深記憶。


使用氣味:在學習時,你可以在旁邊放上特殊的氣味,比如薄荷,然後,在之後睡覺時,在床邊也放上同樣的味道,也許能加強記憶的重激活過程。


安排小測驗:對某件事重要程度的期望,能影響睡覺時對該記憶的增強程度。所以,在學習一些新東西後,為自己在次日清晨安排一個小測驗吧,大腦會幫你記得更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心 的精彩文章:

一個備受吹捧、關於所有事物的萬物理論
2016年人工智慧十大失敗:從種族主義到致命車禍
Science:實用量子計算機已近在咫尺
你是如何識別人臉的?MIT科學家用機器學習再現了其中的神經過程
好機器人是什麼樣的?為機器人評估設定統一標準

TAG:機器之心 |

您可能感興趣

看了他們這樣睡覺,我以後再也不說我那是睡覺了!
不想睡覺,也不想睡你
美女晚上睡覺時感覺有人在偷窺她,以為是眼花沒想到卻發現
睡覺時絕對不能做的三大惡習,長期如此會留下難以復原的病患,不可不知!
羨慕我的同學,它上課可以隨時睡覺,不放學還不回家
小時候,睡覺流口水媽媽說是夢到吃的了,其實真相不是這樣
人在睡覺時會無意識吞下蜘蛛?小哥試驗之後,再也不敢張嘴睡覺
男女睡覺有很多不知不覺的壞習慣,看看有幾樣你中招了
睡覺時有這些習慣的,說明你非常健康!
我是不是遇到鬼了?睡覺醒來的時候意識清醒,但卻動彈不得!
慈禧太后睡覺有很多講究,宮女苦不堪言,不僅僅是看著慈禧睡覺
睡覺吧,不想要
睡覺可以,睡覺還賣萌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睡不著覺不用難受,這五招學會教你秒睡覺不耽誤
這樣睡覺 睡得再早也不美容
心理課 學習期間睡覺不是懶!是在提高學習效率!
孩子晚上睡覺有這表現別大意,並不是說補鈣就可以解決了
睡覺時突然抖一下,看似不起眼,其實你應該注意調理健康了
「春眠不覺曉,時時想睡覺」。醒來吧,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