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紅樓夢》里的鬼故事

《紅樓夢》里的鬼故事

《紅樓夢》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荒唐」的情節,就是這些看似荒唐的情節,卻往往是點睛之筆,其中「鬼故事」就是其中一種。整部作品中的 「鬼故事」並不多,「秦鯨卿夭逝黃泉路」則是最為精彩的一個。


賈寶玉的好友秦鍾 (秦鯨卿)因病將逝,賈寶玉前去探望。此時,秦鍾「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餘氣在胸,正見許多鬼判持牌提索來捉他。」秦鍾因還有銀子和女人惦記於心,「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吒秦鍾道:『虧你還是讀過書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正在這時,忽聽「寶玉來了」,「都判官聽了,先就唬慌起來,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在都判邊罵邊說的情況下,眾鬼「只得將秦魂放回」。

在秦鍾病逝的描寫中,出人意料地插入這樣一個「鬼故事」,情節短小,筆法簡潔,發笑之餘,不由得感嘆其涵義深刻,意味深長,可謂神來之筆。故事借鬼判形象,譏諷了世間趨炎附勢之人。


面對秦鐘的求告,小鬼們本來是鐵面無私的。但在聽到「寶玉」二字時,小鬼的上司都判官「先唬慌起來」,都判官不僅「喝罵」小鬼,還把不放回秦鍾魂魄的責任推了個一乾二淨;這就難怪小鬼們抱怨他們的上司「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卻「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


據記載,「趨炎附勢」一詞最早出自《宋史·李垂傳》。宋真宗時,聊城人李垂在朝為官。他為人正直,對官場中拍馬屁的行為深惡痛絕,因指責宰相丁謂而被貶。直到丁謂遭貶,李垂才被召回京城。這時,人們勸他去拜見新宰相,他卻說自己「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後演變為「勢」),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意思是說,我見有些大臣處事不公,常常想當面指責他們,怎麼能去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看他們的眼色行事,藉以此來換取他們的薦引和提攜呢?


古往今來,也確實有一部分人利用一切手段,鑽營拍馬,巴結逢迎,從權貴者那裡分享到一些殘羹冷炙。周圍的一些人羨慕他們得到的「好處」,也開始趨炎附勢起來,於是就在社會中形成趨炎附勢的風氣。這也正是曹雪芹筆鋒一轉,借「鬼故事」諷刺世情的緣故。

曹雪芹對「趨炎附勢」者描寫的精彩之處,在於都判官前後態度的急劇變化和急於擺脫責任的那副嘴臉。想來都判官在沒有聽到「寶玉」二字時,也是趾高氣揚、橫眉立目的一副鐵面無私模樣,但當聽到「寶玉來了」時,自己「先就唬慌起來」,此時他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忙喝罵鬼使」,並推卸責任。


都判官的這種形象,一下子會使我們想起生活中許多這樣的人,在百姓面前,或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他們頤指氣使,似乎鐵面無私,但當見到「運旺時盛的人」或聽到其指令時,立即彎腰點頭、笑容可掬,那「雷霆電雹」的形象和態度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當受到指責或責備時,其第一反應必然也是「我說……,他們斷不依我……」的句式,一副「全不怪我」的無奈或委屈模樣。無怪乎脂硯齋對這個情節批註道:「大鬼小鬼論勢利興衰,罵盡攢炎附勢之輩。」一個「罵盡」,貫通古今!


「都判官」作為「鬼判」的首領,其趨炎附勢並非只涉及到他的個人品性和交往態度,更會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帶來較為嚴重的後果。首先,「都判官」前倨後恭的態度轉變,使得屬下牢騷滿腹,無所適從,會對上司處理問題的「原則性」產生質疑,進而減弱「都判官」們的領導力,從此後,恐怕無論「都判官」們如何「雷霆電雹」,也難以喚回「小鬼」們的信服和遵從。


更為嚴重的是,它還嚴重破壞了「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的制度嚴肅性,從此,「小鬼」們做事,恐怕也開始變得「瞻情顧意」,添了「許多的關礙」,這樣的話,徇私也就開始成為一種風氣,風氣漸成,則非下苦力難改矣。

曹雪芹巨筆如椽,卻善於在細微處描繪人生百態。一個意料之外的「鬼故事」,卻道盡人間真世情。



聯繫作者:2531731255@qq.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十三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紅樓夢》里的「審計故事」
《紅樓夢》是誰家故事?
最偉大的小說《紅樓夢》背後的故事
《紅樓夢賞析》 ——與《紅樓夢》愛好者和業餘研究者共話紅樓
《紅樓夢》里的那些洋貨
《紅樓夢》里話「痴」人
《紅樓夢》里那些關於銀子的事
原子彈與《紅樓夢》
《紅樓夢》里的同性戀
《紅樓夢》中的佛心道情
《紅樓夢》里的「鳳凰」們……
《紅樓夢》里的陶淵明之一
我的《紅樓夢》情結之二
我知道的曹雪芹和《紅樓夢》
《紅樓夢》與「明史案」
淺談《紅樓夢》中的改革
《紅樓夢》中的禮與情
《紅樓夢》之掰謊記,細看紅樓
《紅樓夢》講的都是「地球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