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為何武力不振?

明朝為何武力不振?

文/胡丹


明代武力不振,皆因將多(總、副、參、游),又以文臣、宦官撓將權,事權不一,相互掣肘,故損將士敢戰之氣。


這樣的分權,看起來誤事、繁瑣,影響行政效率和軍事機器的運轉力,然而它正體現了明代軍事制度的根本特點。

明朝為何武力不振?


明代的體制,除了基層府、州、縣設官較為簡單,官員職數也不甚多,而在「省」——布政司、都司(軍區)——一級,基本上都是四套班子:文官(巡撫都御史)、宦官(鎮守、分守內官)、武官與監察官(巡按御史)。這四部人馬,除了武臣大將,其他三家,都具有監察者的特點:文官都系北京都察院都御史銜;鎮守、監軍等宦官,沒說的,是天上來的人,是天子放出去的眼線和耳目,無所不在其監視之下,他不單打小報告、寫密疏,就是飛章彈人,也是杠杠的;還有那官微而權重的御史,更是專職的紀檢監察人員。這三家,除了巡按御史一年一輪差,其他的都是長期在地方任職,實為地方軍政長官,但全無例外地系「欽差」銜,就像中央官員在地方掛職似的。


一口小池塘里,一時垂下如許鋼鉤,看哪個敢造反!


粗勇武夫,若有任何異心,撩起頭盔一看,只見四周尖錐環布,頓時渾身篩糠,他還敢冒頭嗎?

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就能做好的事——比如打仗,冠軍將軍往前沖就好了,為啥要給他配那麼些監軍、提督或贊理軍務、督理糧草、紀功官員?這些人是能打還是能殺?尤其不通的是,科舉出來的秀才,本是做八股文的行家,來到軍中,卻攜一本孫子兵法,竟也裝起孫子,指點大將用兵,彷彿他才是天生的名將!道理何在呢?好像說不通啊!


其實,自古以來的朝廷,耗百姓膏血養那許多套班底人馬,不是白養的,它就像一張密密編織的大網,從天而落,大鱉小魚皆不可逃!


這張網的作用可不單是為了防止武夫跋扈造反,實有令其互相攀咬,互為牽制、互相掣肘之意——不為辦好事,就為不出事。我曾著文,稱之為「螃蟹效應」(《朱元璋治權秘術:螃蟹效應》,刊於《看歷史》2015年第2期),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維- 穩觀。


朝廷穩定了,只可惜了,官兒們的洪水就兜不住了,


決堤了

泛濫了


從此十羊九牧,羊還沒得話說!


明朝為何武力不振?


為什麼朱棣之後,明軍打仗硬是不行了呢?主要還不是人才不行了,而是領兵的官太多了,大家七嘴八舌,互相不服,動輒就要拿大罪參人,誰還敢拿主意、有擔當呢?


好比萬曆朝鮮之役,初戰不錯,可自佔領平壤,為啥就越打越萎靡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統軍的文臣與大將不合,兩股繩根本扭不到一起去。幸虧那時已經撤了宦官,不然再加一個太監,後果就更沒法想像呢!

打仗、治民,都需要專業人才。過去的體制,卻是找許多外行來領導,結果就壞了事。


作者簡介:胡丹,網名「皇帝不稱朕」,學者、歷史作家,著有「揭秘大明」三部曲《大明王朝家裡事兒》《大明後宮有戰事》《大明那些九千歲》。微信公眾號:皇帝不稱朕(hdshuoshi),歡迎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帝說史 的精彩文章:

1740年印尼屠殺華人事件
這位皇帝不容易!記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一日的生活
孔家求特恩不剃頭,清廷為何不準?因為髮型與衣冠同為文明的標誌
那些羞於啟齒的名字。。。名字取錯了真要命?
原來明朝這麼民主!皇帝打離婚官司,還要大臣們一起商量
您可能感興趣

唐朝郭太后為何死因不明?唐朝郭太后為何傳奇?
為什麼說大奸臣魏忠賢不死,大明朝不滅?這是為何?
明朝洪武之治 明朝為何未出現洪武之治?
明明汲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為何宋朝比唐朝還慘
大明王朝崇禎皇帝為何寧死不南遷?
明朝為何沒有「元寶」?
漢武帝為何敵不過政治手腕高明的竇太后!
為何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 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嗎?
呼延灼為何沒把家眷接上山,真實武力又如何?
林朝英武功蓋世聰明絕頂!她倒追王重陽為何卻慘敗?
面對寡婦樊氏,趙雲明明心動了,可為何就是不娶她?
為何明朝可以抵禦日本侵略而清朝卻不能?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批駁!明史中明朝皇帝們那麼差勁,為何明王朝還能夠延續如此之久
明朝土木堡之變真相,新皇帝為何沒殺明英宗朱祁鎮?
清朝為何能夠打敗大明朝從而建立自己的政權?
為何諸葛亮力排眾議堅持北伐?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遠謀
大明王朝的騎兵為何走向沒落?
閔孝琳為尋求幫助與劉炳才見面 卻為何嘆氣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