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大事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決斷!

成大事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決斷!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對裡邊說袁紹「多謀少決」這點很無法理解。覺得謀都謀出來了,決一下有啥難的。隨著年齡漸長,讀過的書和閱曆日漸豐富,愈發覺得「決」的難度其實絕不亞於「謀」,甚至猶在「謀」之上。「謀」需要的是智慧,而「決」需要的是氣魄。只有魄力而無智慧則易莽撞,只有智慧而無氣魄則易猶豫。吳起的經典名言:「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正是從無數前人的失敗中總結出的慘痛教訓。

成大事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決斷!


當你只是一介謀士時,你不用通觀全局為成敗負責,成功了別人都誇讚你智計過人,失敗了也不用你來承擔責任。則盡可以天馬行空,隨意發揮你的想像力。而當你一旦總攬全局,成為最高統帥,一言成敗身系生死命運之時,那種壓力與負擔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有很多優秀的謀士一旦成為統帥之後就會在重壓之下,變得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進退失據,昏招迭出。與身為謀士時的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相比,簡直判若兩人。這就跟很多運動員在訓練場上成績出色,但一到了國際大賽就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是同樣道理。大賽檢驗的絕不只是你的能力,更是對你的心理素質。


當初楊玄感謀反時,李密建議他襲取關中作為根本,玄感不聽而亡。等到了李密自個在瓦崗山造反,卻同樣不肯聽從下屬西去關中的建議,理由是下屬都是山東人,如果不能攻取洛陽,則無人願意跟隨他西征關中,結果只忙著和宇文化及、王世充等在中原糾纏,眼睜睜看著李淵輕而易舉奪取關中。李密所說的理由當然不無其道理,但是當年楊玄感不肯奪取關中就沒有其難處嗎?作為謀士時只想著思謀奇計以博取上司賞識,完全不必考慮其具體執行上的各種障礙,等到自個拍板做決斷之時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各種現實難處了。


春申君黃歇當初遊說秦昭王,瓦解秦國與韓魏共伐楚國之謀,及讓楚太子化裝逃歸之時,何其智之明也!後來不聽朱英之言,而死於一介小人李園之手,又何其愚蠢。太史公在史記中說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評價可真是恰當萬分。


當年韓信滅趙亡齊,縱橫天下,是何等意氣風發,最後卻不聽蒯通之言,被劉邦用一力士就擒住,身死族滅,又何等昏聵?蒯通勸韓信之言「計誠知之,而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躉之致毒;孟賁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貴能行之也。」同樣說出了決斷之難。

成大事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決斷!


南朝劉宋大臣謝晦謀反,宋文帝派大將檀道濟征討謝晦前問策與他,道濟說:「臣昔與謝晦同從北征,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練,殆難與敵;然未嘗孤軍決勝,戎事恐非其長。」後來謝晦與檀道濟一交手,果然兵敗如山,被檀一鼓成擒。檀道濟的話同樣形象的說明了給別人當謀士獻策與自己親自決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當年謝晦等四輔政大臣共謀廢除宋少帝時,檀道濟本來是堅決反對的,後來見無法說服其他三人,才只好附和。在將實行廢立的前夜,檀道濟到謝晦家中住宿。這一夜謝晦轉輾不能入睡,而檀道濟則上床便睡著。顯然檀道濟也許智謀不如謝晦,但卻更有從容不迫的氣度。就像黑田如水對豐臣秀吉說過的:要做天下人,就要有天下人的氣度!


房玄齡和杜如晦有「房謀杜斷」之稱,杜如晦本來到李世民身邊晚於房玄齡,後來又是因為房玄齡的進言才得以留在秦府,但是杜如晦卻後來居上,位列秦府十八學士之首,雖然他在貞觀四年就早死,但是後來卻在凌煙閣中位列第三,僅次於與李世民有親屬關係的長孫無忌與李孝恭。即使在其死後多年,唐太宗一提到他的名字也總痛哭流涕,不忘給其家人以賞賜。而在杜死後為相多年的房玄齡最後卻只名列第五。唐太宗每次與房玄齡議事,總是說:「一定要杜如晦決定。」等到杜如晦來了,最後卻還是採用房玄齡的計策。為什麼唐太宗要費二遍事?顯然是光是房玄齡的謀劃還不足以說服打動唐太宗,還需要杜如晦來幫他下決心啊!


拿破崙的總參謀長貝爾蒂埃位列法蘭西帝國十八名元帥之首,在拿破崙的歷次戰役中為其屢出奇計。貝爾蒂埃對作戰的一切細節,例如各個軍的運動,部隊人數、宿營和指揮人員,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執行任務迅速,對他永遠可以信賴;他仔細認真,非常善於使用地圖,能十分銳利地判斷地形的特點,擅長以簡明的語言報告最複雜的軍事行動;他經驗豐富,十分機智,在戰鬥時知道應該向哪裡下達命令,並且能夠親自監督執行這些命令;在戰場上,他是司令官的活電報,在司令部的辦公桌旁,他是司令官的不知疲倦的自動打字機;他是總攬司令部一切高級職權的將領的一個模範參謀。他與拿破崙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被士兵們稱為拿破崙的妻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參謀長,一旦離開拿破崙的領導,他卻沒有任何決斷能力。當奧地利的卡爾大公進攻巴伐利亞時,貝爾蒂埃因為拿破崙不在而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將軍隊分散配置,犯了兵家大忌,只是因為拿破崙及時趕回才沒有鑄成大錯。遠征俄國時他被留下斷後,整天按部就班,無所事事。


而在關係到法蘭西帝國前途命運的萊比錫會戰中,貝爾蒂埃更是將自己缺乏獨當一面能力的缺陷暴露的淋漓盡致。當時拿破崙曾口頭指示,要在艾爾斯特河上增架橋樑,以確保法軍的退路。但是,貝爾蒂埃的辦事方針是:沒有拿破崙的書面命令便不能貿然行事,因此,他並未積極落實拿破崙的架橋指示。結果造成法軍在撤退時只有一座石橋可通,而這唯一的一座石橋又因為負責炸橋的工兵班長心情緊張,誤以為追兵來臨而提前炸毀。造成留在河對岸的兩萬八千名法軍後衛悉數被俘、法軍元帥波蘭親王波尼亞托夫斯基在河中淹死的慘重損失。


日俄戰爭中的俄軍統帥庫羅帕特金是優秀的參謀人才,曾在俄土戰爭和征服中亞的過程中立過眾多功勛。但是性格卻太被動和謹慎,缺乏積極和自信,萬事總求周全。然而就像一句古語說的:「世界上從無完全準備好的戰爭。」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剛剛開通,源源不斷的援軍正在被從歐洲輸送到遠東,俄軍的實力每周都在增強。所以在整個日俄戰爭中,庫羅帕特金的應對策略就是消極避戰,等到自己有絕對優勢時再跟日軍決戰。在遼陽會戰時他以16萬人對日軍12萬人,但是他稍有小挫就主動撤退,致使本已遭受重大損失的日軍得以絕處逢生。奉天會戰中他以37萬人對日軍27萬人,同樣是在秋山好古的少量騎兵部隊出現在自己的後方時就驚慌失措,倉促撤退。


最終,他在吉林終於集結起50萬大軍對抗日軍的25萬人,實現了他心目中的絕對優勢。但此時俄軍的士氣已因為連續撤退而日漸低落,士兵大量開小差逃亡。國際市場上俄國股票大跌,俄國已無法通過發行債券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取戰爭費用,相反日本債券卻大為暢銷,使日本得以度過最危急的財政緊張階段。同時因為連續戰敗導致國內民怨沸騰,革命迭起,內外交困的沙俄政府已經無力支持庫羅帕特金實現他理想中的以絕對優勢壓倒對方的決定性會戰了,最終俄國只能屈辱求和。

成大事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決斷!

顯然,從理論上庫洛巴特金無可厚非,他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在兵力和火力上的絕對優勢。但是他卻沒有意識到戰場形勢是由諸多複雜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不是像在兵棋推演上一樣只要在兵力和火力上佔優就能夠克敵制勝,你還需要將士氣等無形因素的影響考慮在內。


他的老上級斯別科列夫曾警告過他:「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一旦國家有事,但願你永遠不要擔任司令官的職務,因為你雖然會做出很好的計劃,但卻沒有堅強的毅力把它執行到底。」所以沒有堅毅的性格支撐的謀略,終究還是鏡花水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抱琴堂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拼的,不是謀略,而是智慧!
鬼谷子謀略:職場上,話有5不說,否則永遠成不了大事!
清朝最有謀略的皇帝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他
鬼谷子謀略:領導叫你做的事,不要傻兮兮的就去做!扎心了!
兵法謀略: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就看他能不能將這三個策略用好!
《鬼谷子》謀略,幹事需有恆心,也要懂得正確取捨
毛主席一生從不拿槍上戰場,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佩服其才華和謀略!
鬼谷子謀略:職場上,不要再傻兮兮的把同事當朋友,扎心了!
《鬼谷子》謀略,如何得罪人少,還能把事情辦好
都道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但此人見識與謀略不下范增!
適時而止,明哲保身最高的謀略,無欲無求,為人處世最好的手段
《鬼谷子》謀略,凡事量力而行,不追求得不到的東西
《鬼谷子》謀略,如何防止被人誤會,好事變壞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靠的是運氣、是謀略,還是必然?
此人接了諸葛亮的班,軍事謀略極高,卻生不逢時,最後不得不自殺
謀略大家第一人,並且他的「直魚鉤」是真的,到現在還有人用
朱元璋身邊的常勝將軍,不但武藝高強還善謀略,就是有一點讓人汗顏
秦始皇僅6年就統一天下,靠的不是謀略而是此物,專家都無法解釋
此人是個教書匠,名氣謀略遠勝吳用,卻成了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