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北京泓道醫學研究院/編輯整理


編者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現代人非常重視自我保健,並提出了許多養生保健措施。其實,古代人的養生意識並不比現代人淡薄,他們也不斷探求養生之道,並總結歸納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即使在今天仍被廣泛應用。據資料顯示,古人有以下養生法:


靜神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古人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遊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葯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路」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皇帝內經》經脈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房事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需求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一點通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法
中醫養生法之脾胃養生
七夕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中關於五穀養五髒的說法
中醫養生之情緒療法
中醫養生:中老年人養生之十五「常」
中醫養生的博大精髓
老中醫養生小秘訣: 五穀養生粥的做法大全(上篇)
中醫養生的尤物——姜的養生法
中醫養生——大暑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九大穴位 讓你百病不生
中醫養生 讓你延年益壽中醫養生法
中醫養生的4大妙方
中醫養生:臟腑養生按摩療法
中醫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四季養生之夏季篇
養生方法、中醫淺談中醫養生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腳底按摩養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