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林舊聞》:與晚清學人的「散步」心得

《學林舊聞》:與晚清學人的「散步」心得

摘要周維強的這冊《學林舊聞》實質上算是一部讀書筆記,主要記錄的是晚清以來的學林舊事。形象一點說,這是作者在書林間的散步心得。維強涉筆於此,顯然不是率性而行,其中自有若干原委。



作者 陳星



晚清而下,及至民國,伴隨著社會變革與新文化運動的如期而至,中國知識群體中的文化人忽而吶喊、奔走,可謂勇猛精進;忽而沉默、冥想,猶如韜光養晦……各式人等現出多元多樣的文化訴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形態。誠然,如此狀況自然會延續至新中國成立以後,只不過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又增添了新的色彩而已。對於此等訴求和形態,大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和文化界曾有過無數或直白或委婉的評判,但基於被中國學人十分看重的文人性情和文化趣味,對其則相對關注較少。就筆者視野而言,在當今的學人中,幾乎用了多半的學術精力和瀟洒筆墨涉及於此並傾注無限人文關懷的,大概要數這部隨筆《學林舊聞》的作者周維強先生了。

這冊《學林舊聞》實質上算是一部讀書筆記,主要記錄的是晚清以來的學林舊事。形象一點說,這是作者在書林間的散步心得。維強涉筆於此,顯然不是率性而行,其中自有若干原委。學術界的各式人等,有的熱衷於思潮、流派、熱點——當然有其自身的價值,但也些人,卻喜歡選擇另一種文化站位,靜處一個對學術文化的體察審視角度——這或許更有一番理想主義的藉慰之情。這樣的選擇,表面上難以看出其在學術文化上的宏圖大略,但其注重文人的情懷,有的時候,投諸於此,取勢也大。筆者以為,維強正是這樣的一位「體察審視」者,他選擇的這種學術態度,顯然是注重人文,抒發情懷的一路,他以一種現代意識和淡定的學術眼光觀照文化,以才情接會前人,汲引近世文明以開啟新智。



《學林舊聞》:與晚清學人的「散步」心得


周維強


維強自述此著系「爰仿傳統的筆記體,輯錄整理,總名『學林舊聞』,或許可添諸君宴飲清談之興會,抑或稍可溫故以知新,見微而知著。」筆記體文字自古有之,明清愈見發達。維強喜於晉人《世說新語》的文採風流,以為雅為國人所喜,又羨日人將其視為枕邊秘籍。於是他平時閑讀雜書,每見書中所載學林人物嘉言懿行,或趣味盎然,或可見世故人情,或稍具史識,或有意義存焉,可喜之餘,遂記於片斷,樂己愉人,啟心勵志,而又存哲人之想。其實,現代人如鄭逸梅等就鍾情於此道,看似娓娓言說,實則意趣無窮。


近十數年來,維強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此種文字數十萬字,其中不乏產生影響者,結集出版的就有《薊門黃昏:元史隨筆》《書林意境》《尚未遠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與杭州》和《史思與文心》等。筆者亦曾好於文史小品,尤對筆記偏愛有加。然近年來學思日漸枯竭,鮮有靈感,孜孜於考據,自感已跟不上時代,大有隱匿之想。而維強居然還開寫博客,如果讀者有意即時了解他在這方面的心得,盡可以在他的博客上見到。相比之下,不能不羨維強為幸福者也。 維強從事文化教育傳媒工作將近30年,編過報紙、雜誌,曾主持創辦《教師周刊》併兼任主編,主持總編辦工作……先後獲得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出版界別)、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業務類)等榮譽。維強的這些文化教育傳媒專業工作,實際上是有他的厚實的人文素養作底子,以他的開闊的文化視野作依憑的。所以我還想說,做文化傳媒工作,不可不重視自身文化的積累,不可不注意自己的眼界的開闊。而閱讀是一條很好的途徑。維強或許可以作為這方面的一個有意義的例子。



《學林舊聞》:與晚清學人的「散步」心得


(《學林舊聞》,周維強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全民閱讀書香文叢」)


您可能感興趣

龍昇:日本的文學碑和文學散步
湘雲文學原創:在七月的早晨散步
《巴黎文學散步地圖》
哲學之道,京都最適合散步的道路,也是觀看秋季紅葉的最佳之地
科學的晚上散步,要記得這四條(謹記)
科學的晚上散步,要記得這四條!(謹記)
日本散聞(三):神保町散步
科學的晚上散步,要記得這四條!(收藏)
旅遊/修學/移民?先來一份城市文學散步地圖吧
我,在大學路上的散步
科學的晚上散步,要記得這四條!
《郊外散步》《多變的秋》《藍》
科學的晚上散步,要記得這四條
李小鵬與奧莉牽著弟弟散步,奧利奧蹣跚學步甚是可愛!
一隻喜歡散步的喵星人:朕就愛微服私訪,看朕的江山
豆瓣日記:跟著日劇散步東京,想住的地方不止吉祥寺(上)
霸王龍在街上散步 《明日傳奇》新預告公開
在野庵讀書(3):肆意散步的某一天
雨夜散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