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道士為何相信「性」能讓人成仙?

古代道士為何相信「性」能讓人成仙?

中國古代道士們為何信「性」能讓人得道成仙據說老子是在戰亂中來到人世的,而且是在舉家逃亡的牛車上。也就是說,老子剛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就看到了人世的亂象,這對他後來在《道德經》中所闡釋的道家學說也許有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人類過多的社會活動,使人脫離了自然。社會和家庭是人為的事務,道德的善惡標準更是武斷的自以為是。換言之,人類的一切努力、奮鬥和「有為」都是在造孽,是自作自受。所以,他極力倡導人應該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應該「無為」,這樣人才能與自然和諧。之後的《莊子》與老子學說一脈相承,沿著他的論述軌跡繼續向前進了一步,並且更為詩性、神秘,成為了後世的一種美學思想和文人情趣。老子和莊子,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人士,是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古代的萌芽。

古代道士為何相信「性」能讓人成仙?


對待性事,因為崇拜自然,所以道家最初是輕視社會道德的。也因為崇拜自然,道家崇拜婦女,因為婦女的子宮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女人是母親,是一種自然力的體現。


不過,老子認為,人應該節制自己的慾望。清心寡欲或無欲才能得道,才是對自然的遵從。自然是無欲的,交合與孕育僅是自然力量而已,所以說性交並非慾望的延伸。他還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按他所說的觀點,美女成群最後只會導致性慾減退。


在老莊的哲學系統中,人的破壞力量以及慾望,被給予了高度的關注。節慾和順從自然的力量,同時矛盾地並存,並被莊子優美的散文所升華,成為人與自然既抗爭又和諧並存的哲學見證。

古代道士為何相信「性」能讓人成仙?



老子和莊子後來被證明,他們僅僅是道家的最初形態,或曰是道家的「原教旨主義者」。之後的道家只是以老莊為基本教義,繼而發展成一種通過修鍊和吃丹藥達到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純技術性操作。表面上,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道」,但實際上,通過煉丹的非自然方式,追求長生和體質的改變,正是老莊「無欲」哲學的反面。


老莊哲學豐富了哲學文獻和美學疆域,後者則對道家房中術和科技發揮了作用。關於服食丹藥得道飛升的傳說,最美不過嫦娥奔月。嫦娥在人間的丈夫是那位射日的英雄羿。羿從道士那兒得來了丹藥,但因為留戀塵世的夫妻生活而遲遲不忍獨自吞下,嫦娥偷食了本屬於羿的丹藥,衣帶飄飄地飛往了月球。女人的背叛,男人和女人永恆的孤寂自此被定格了下來。這個故事涉及的應該是人類對愛情的質疑,也是最早反映煉丹的負面後果的事件。


在道士們看來,除了丹藥,交媾也是得道成仙的一條途徑。這一點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有眾多描述,他們發明了各種在他們看來有利於攫取能量然後得道成仙的交媾技巧。當然,有的時候,「得道成仙」也成了道士們發泄淫慾的借口。或者說,這些男女既在性上得到了超乎尋常的滿足,也「得道成仙」了。

古代道士為何相信「性」能讓人成仙?



鄭穆公有個女兒,叫素娥。一日她夢見有個道士向她傳授了房中秘術,名曰「素女采戰之法」,並聲稱,可以此得道成仙。夢醒之後,少女素娥開始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行動。


她先是勾引表弟,隨後慫恿表弟和丫鬟荷花淫亂,而荷花也被她授以了秘術。所以,在這兩個深諳秘術的女人的雙重攫取下,表弟精盡人亡,她倆卻越發美麗動人了。


不久之後,素娥帶著荷花嫁給了陳靈公之子,很快,她的丈夫也精盡人亡了。於是素娥和荷花開始與陳國大臣孔寧等淫亂,後來她丈夫的父親陳靈公也加入了這一淫亂團伙。二十多年過去了,男人們全部衰老無用了,素娥與荷花則仍然美貌如初。

後來楚國伐陳,素娥和荷花被掠到了楚國宮廷,繼續淫亂。然後認識了楚國的一個名叫巫臣的大臣。巫臣是一名專擅採補術的道士。他看出素娥主僕與自己是同道中人,便趁戰亂帶著她們輾轉到了秦國。在秦國,他們不僅互相淫亂,而且不斷勾引年輕的男女加入。後來被告發,秦王大怒,派兵包圍了他們。所有其他參加淫亂的人都被官兵抓獲,只有素娥、荷花和巫臣因攫取了足夠的元氣,煉就了內丹,騰雲駕霧而去。


這個故事是明朝人的杜撰,恐怖而色情,並非史實,不過還是可以看出道家的性實驗精神。性作為得道成仙的一條途徑被誇張到如此走火入魔的地步,讓人深感恐懼。換言之,這已不是簡單的採補術,而是性榨取。


與此幾乎相反的儒家,其創始人孔子卻是老子的學生。傳說孔子曾兩次向老子執弟子禮問經求教。最後一次,他們決裂了。孔子繼續推銷他的儒家學說,老子則出關去了。這個故事在魯迅先生的小說《出關》中有形象的描述。


至於孔子的性觀念,在已有文獻中並沒有詳細記錄。老子崇拜女性的生殖能力,帶有濃厚的母權意識,孔子則要建立一套以「仁」為核心的政治學說,用以規範人倫,因此,儒家是一種適應父權制度的實用學說。濃厚的倫理色彩塗抹了孔子的學說,他廣泛地探討了社會生活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以「仁義禮智信」為其核心,疏理出一套完整嚴密的道德體系。其中對兩性關係的論述,以「食色性也」為代表。

「食色性也」,當然也能夠準確地說明孔子對人慾的一個基本態度,那就是理應表示尊重,作為本能,男女之事無可厚非。在後世,儒家思想正式被確立為統治階級的綱領,「食色性也」也被另加解釋,成為了對倫理道德的危害言論。


為了順應父權制度的確立,孔子對女人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刻薄的。他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意思是說,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難以相處和不值得信任的,你如果跟他們接近,他們就傲慢無禮,如果不理會他們,他們又會對你充滿怨恨。這句話可以說是孔子最為世人所詬病的言論,包括那些尊崇儒學的人也認為這是聖人說錯的唯一的話。


小人是相對於君子而言的,是一種基於善惡的道德判定,把女人一概而論地與小人並列,這種歧視性言論,至今仍然讓我們匪夷所思。是父母野合之後產下他違背了他的倫理標準而讓孔子感到恥辱嗎?或者是,孔子經受過女人的傷害?


猜測也許沒什麼意義,但正是這個歧視性言論使女人的地位越來越低。在後來儒學被尊為帝國政治思想之後,嚴酷父權制度下,女人完全退化為只具備生殖功能的家庭動物。她們除了生兒育女,還得服侍公婆,操持家務。她們被剝奪了參加公共事務的權利,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甚至連出門的權利也沒有。她們還被視為不潔的,甚至連她們的衣物等生活用品也不能和男人的放在一起。她們的腳步被限制在門戶之內,以家務和針線活打發漫長的一生。在性生活方面,她們沒有主動權,只能夠聽憑丈夫的興趣被「御」或被冷落,即便被冷落或丈夫死去,也必須從一而終、守身如玉。一旦逾越,她們就被指責為不貞、不守婦道,被休回娘家,或者直接被綁上石磨拉去「沉塘」。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修道有成的「女道士」
道士能成仙?縣令不信邪!悲慘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何為「道士」?
古代真實的茅山道士:茅山道士和道士有何區別?請轉發
為什麼說不怕唐代的女人當道士,就怕唐代的道士談戀愛
道士不要妄想自己成仙!
真的有道士修鍊啊,你說他們會不會成仙啊?
道士呵斥道:老野狐敢變成人樣?吳南鶴立刻就變成狐狸,非常難看
散居道士 虔誠修齋得成仙道
健身變成道士?這兩位健身者真的要成仙了
唐代四大女詩人為啥多是痴情道士?
李白是「道士」嗎?
古代湘西道士是如何趕屍行走的,背後的秘密讓人驚嘆
人們將道士等同於神漢巫婆 歸根結底是道教缺乏人才
她是中國古代最美女道士,神秘技能可讓恐龍變女神
鈞天妙樂,梵音斗科:擁有怎樣的「氣質」才能做道士?
古代最迷信的皇帝,被道士騙得終生不敢見自己的兒子
她是古代女詩聖,與老師關係不清不楚,身為道士卻喜歡玩弄男人!
道士作法請神靈 為何反被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