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代中國畫圖式語言的價值追問

代中國畫圖式語言的價值追問

關鍵詞:中國畫、圖式語言、創新


在紛繁複雜的當代中國畫壇,圖式語言的創新幾乎成為困擾每一位創作者的命題。在高揚個性解放,獨立價值理念的當代藝術界,五花八門的風格樣式看得人眼花繚亂。尤其是70、80後的年輕藝術創作群體的崛起,他們前衛的思維方式,新奇的表現手法,另類的題材內容,使中國畫在圖式語言的創新上大大超過了前代。每個創作者都試圖創造出一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圖式語言,藉此在這繁蕪的中國畫界露臉、亮相以至立足,就積極的態度來看,這確實給原本按部就班的中國畫界注入了新鮮血液。從這一點來看,困擾眾多創作者的創新問題似乎正在得到解決。但冷靜的想一想,情況真的如此樂觀嗎?這是一個值得商榷並丞待解決的命題。


從古至今,中國畫的面貌革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圖式語言的創新。歷代畫家都非常重視圖式語言的確立。「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皇家富貴,徐熙野逸」就很生動的反映了古代畫家對獨立圖式語言的追求與探索。一提起黃賓虹,我們會想到渾厚華滋的筆墨;一提起齊白石,我們會先想到工蟲意草。這些獨立的圖式語言的創新是推動中國畫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提倡有價值的圖式語言創新,而那些單純為了與眾不同,獨一無二而進行的「創新」,我們謹持質疑的態度。

創作者探索實踐去尋求自己的藝術符號,這有利於中國畫圖式語言的多元化發展,客觀上,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當下,許多創作者在創新的大旗下,脫離中國畫的現實存在,搞出一些怪異的,讓人看不懂的符號。再把這些所謂的「作品」配一個玄而又玄,虛無飄渺的名字,就自鳴得意,自以為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擺幾個幾何形就說有構成美,畫的亂麻一團就說有神秘感。或者只是一味強調技術製作,幾乎不受繪畫的哲學觀、美學觀所左右。把繪畫的技法表現作為目的,而非手段,技法已不是為繪畫服務,「炫技」成為創作者的追求,使中國畫掉入製作誤區。傅雷曾這樣說道:「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都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只注重手段的人,必然會忘記他們的目的。」這種本末倒置的創作方向促使中國畫逐漸失去其獨有的藝術特徵,同時走向了特技表演的把戲舞台。使得畫中國畫成為「孤芳自賞」的自我陶醉,還美其名曰:「不被世俗理解!」大有「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照筆者看來,不免有欺世盜名,混淆視聽之嫌。捫心自問,其中有價值的東西究竟有多少呢?也只有其本人才曉得了!這種所謂的「創新」讓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和前途模糊不清。所以如何進行中國畫圖式語言的創新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中國畫的圖式語言創新首先是放在中國當代文化的大背景里,這當然不是說要排斥傳統或者一刀切反對西方文化的影響。對傳統的繼承和對西畫的借鑒都是我們對中國畫圖式創新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真正的圖式語言創新,它離不開對中國哲學、美學的深層思考,結合時代特徵,不斷糅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民族本色的基礎上大膽引進、創造個性,既尊重自身的獨立價值,又要考慮到民族心理和民族審美習慣,創立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精神的中國畫圖式語言,只有這樣的探索才是有價值的,才經得住歷史考驗,以至留存後代。周韶華先生對此看得透徹:「要在古代和現代之間找到一個連接點,以便創造出一種既有飽滿的東方文化色澤,又有現代風采的新型山水畫。」在當代中國畫壇,還是有很多畫家的圖式語言的確立是成功而有意義的。賈又福透過點、線、面不同皴法所表現出來的形與色,賦予山水以靈魂、情感和個性,他所形成的視覺語言已經大大突破了傳統山水畫的視域,藉自然山水的符號表現一種宇宙心像,拓展了山水畫概念的外延。彭先誠「加膠」的沒骨法注重直覺和偶得的水墨關係,創造出的意象人物畫清雅、明麗、單純、拙樸,且靈氣迫人,高古而具有現代精神。江宏偉的畫中洗、擦、拓的技法運用將花鳥畫賦予了深厚的人文內涵。劉國松創造性地發明了紙筋法,別出心裁地表現岩石,視覺語言的變化效果充分顯現。


圖式語言的建立無論對於藝術家本人的風格形成,還是推動藝術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圖式語言的建立和形成是一個滴水穿石的不斷積累以至水到渠成的過程。而絕非急功近利,單純為了與眾不同而進行的盲目「創新」。而這種盲目「創新」,對於中國畫的創作者,特別是年青的創作者和正在求學的學生而言,負面影響是大為嚴重的,致使許多人不再潛心於埋頭鑽研,置藝術學習歸律和藝術創作規律以不顧,忙著去搞自己的「發明創造」,使盡渾身解數,別造新花樣以求吸引人們的眼球。當然我們鼓勵創作者去創新,沒有創新中國畫就不能向前發展,但要看這種創造發明是在什麼基礎上的發明創造,如果沒有藝術創作規律和獨立思想作後盾,而是單獨為了炫耀特技,那麼無論此種創造發明多麼具有獨創精神,在技術上多麼讓人難以企及,最終都是蒼白無力的。有價值的圖式語言的建立是建立在對自身清醒認識的基礎上,加之對自然,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前代藝術價值之所以能夠為後世所師法,是經過幾十年乃至一生的不懈努力實踐與探索才形成自己的獨立語言,獨特樣式。絕非一朝一夕的突發奇想所產生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闡釋的正是這個道理。


觀當代畫壇,樣式風格已經「足夠繁多」,不可謂不繁榮,關鍵在於缺少站得穩,立得住,經得起時間檢驗和推敲的樣式風格。單純地追求淺表圖式語言的製作表演,這與中國畫所追求的學術價值是完全不相符的,如果讓這股浮躁之風繼續蔓延,很多畫家不再執著於體格的探索和精神的訴求,繪畫將只流於淺薄的形式,同時失去了中國畫作為東方美學的獨立價值,中國畫的未來發展將走向非健康之路。所以中國畫的創作者在當代人文環境中,應該用更大的身心投入來感悟新的時代,必須用現代思維、現代視角面對現實,經過艱苦實踐建立新型的圖式語言體系。邵洛羊在《中國畫應該姓中》一書中所提到的「源不可忘、流不可斷、繼承有序、發展有律、借鑒有度、出新有據」可謂是技法語言革新的前提和原則。於中國畫創作群體而言,作為參與其中的一份子,有幸忝其名,借用胡適先生的話奉勸各位一句:還是「多研究些學問,少談些主義」吧!

作者:深圳大學師範學院美術系   陳文文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論當代中國畫文化標準及語言標準的定位問題
「線」是中國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繪畫語言
對新時代工筆畫繪畫語言的思考
論中國畫的筆墨語言與寫生
中國的語言文字在歷史上的作用
R語言會成為大數據時代下的現象級編程語言嗎?
新媒體時代 如何發揮報紙版面「語言」優勢
喜歡畫美女的龐茂琨,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代文化情境的表達與呈現
C語言實現的 繪畫程序
版式設計中的視覺「造型語言」!
畫中舞者隱藏在靈魂中的語言
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夏俊娜
范曾:中國語言文字駢儷之美
桑火堯:用傳統中國畫筆墨語言創造現代審美
形象 編程語言中的超級英雄們
「中國語言文學類不是中國語言文學」……「奇葩招錄」背後,更要追問「類奇葩證明」
道教是怎麼影響中國人的語言表達及說話方式的
數字與語言,語言在數字中的作用
閱讀與欣賞《紅樓夢》語言藝術漫話-關於人物語言的動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