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審判》 (奧)弗蘭茨 ·卡夫卡 著 姬健梅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04-27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審判》 (奧)弗蘭茨 ·卡夫卡 著 柳如菲 譯 新世界出版社 2012-11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審判》 (奧)弗蘭茨 ·卡夫卡 著 2016-01-01 中國法制出版社



對於卡夫卡,只需要讀他就好了



  《審判》 (奧)弗蘭茨 ·卡夫卡 著 徐逸林 譯 安徽師範大學 出版社 2013-04-01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


  卡夫卡,這是一個對中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審判》作為一部在全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作品,為解讀卡夫卡提供了一條極重要的途徑。最近,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審判》,根據德文原始手稿全新翻譯,首次將卡夫卡未完成的多篇遺稿,翻譯成中文出版,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甫一出版,受到許多讀者的關注。究竟最新版的《審判》有何特點?新收入的幾篇遺稿是否有助於推動卡夫卡研究?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該書責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法律事業部副編審白麗麗。

  直接翻譯自卡夫卡的德文原始手稿


  作為卡夫卡最為著名的長篇代表作,《審判》書寫了西方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腐朽,以及普通人生存之中無處逃避的荒誕與恐懼,展示的是一個夢魘般的世界,被稱為「後世無法逾越,必讀不可的小說經典」。那麼,北大出版社此次出版的《審判》具有哪些特點?這是眾多讀者非常好奇的問題。「此譯本直接翻譯自卡夫卡的德文原始手稿。而其他不少譯本是從英文或其他版本翻譯來的。」白麗麗向本報記者介紹,德文原始手稿與卡夫卡的作品歷程密不可分。卡夫卡把他的所有作品留給好友馬克斯·布羅德,並且要求在他去世時,務必摧毀這些作品。布羅德違背了卡夫卡的遺囑,保留手稿,1939年離開歐洲逃至巴勒斯坦時,儘管許多手稿留在英國牛津的博德安圖書館,但他仍然保有大量手稿,並將這些手稿遺贈給他的秘書兼終身伴侶艾絲特·霍夫。


  1988年,《審判》手稿通過蘇富比拍賣以180萬歐元的罕見高價賣給德國文學檔案館,創下現代文學作品手稿的最高拍賣紀錄。2008年艾絲特·霍夫以101歲高齡過世,以色列政府開始爭取卡夫卡手稿,對霍夫的兩個女兒展開訴訟,2010年法院最終將卡夫卡手稿判給以色列政府,就在這兩位老太太面前打開銀行保險箱取走手稿,整起事件充滿了卡夫卡式的荒謬。


  「此次北大出版社推出的版本,是引進的台灣譯本,正是翻譯自卡夫卡的原始手稿,直接從德文譯本翻譯過來,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系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更接近卡夫卡原文表達。」白麗麗表示,此次版本,還原了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以及卡夫卡未完成的殘稿,還有勘誤的地方,版本更為完善。「卡夫卡是法學博士畢業,《審判》一書又充滿了濃厚的法律色彩,所以我們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法學院開設《法律與文學》課程的趙曉力老師作了全書的導讀推薦,除了文學性,我們還強調文學背後的力量。」

  首次收入卡夫卡未完成殘稿


  記者看到,最新版的《審判》收入了卡夫卡未完成的殘稿:《檢察官》《那棟房子》《搭車去看母親》《去找艾爾莎》《與副行長對抗》《布斯特娜小姐的女友》,成為該書一大亮點。


  白麗麗認為,卡夫卡寫作《審判》的方式對他來說非屬典型:卡夫卡在寫下開頭一章的同時也寫下了結尾那一章;原本終點已經確定,故事應該筆直地通往終點。可是,在主角被捕和遭到處決之間的故事中,卡夫卡也沒有真正「以直線方式」來發展,而是把一連串的個別篇章或這些篇章的開頭連接在一起,作為銀行職員約瑟夫·K飽受折磨的那一年當中所經過的種種階段,而且這連接往往相當鬆散。「這些篇章的寫作順序也未必符合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相反的,卡夫卡寫這本小說時一再從不同的地方切入,有時把已經起了頭的這一章繼續往下寫,有時則把另一章繼續往下寫,有時又另起一章,乃至於他手中始終同時有好幾條線在進行,而他試圖交替地把它們繼續發展下去。基本上,在小說的每一章里,他按照自己發展文本的慣用原則,採用那種向前摸索、即興式的發展方式。」


  白麗麗介紹說,這部小說是寫在十冊四開本的簿子里,卡夫卡有時也把這些簿子用來寫作其他故事或寫日記。從這些簿子里,他再把這本小說散記在各處的部分挑出來,分成個別的篇章,收集成手稿。為了保存這疊文稿,他用了兩個不同的辦法,把已經完成的篇章和尚未結束的篇章分別保存。根據作者將手稿分開的這種方式,本書中將構成《審判》的文本分成兩部分:「章」和「殘稿」。


  需要一提的是,本書收入的六篇殘稿,主要內容都是前面正式章節中提到,但是並未詳細描述的人物:K的母親、女友艾爾莎,K的好友檢察官哈斯特爾,與K鬥爭的副行長,K的鄰居布斯特娜小姐的女友蒙塔格。「特別是檢察官,在K的官司中原本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但是前面的章節中卻僅僅提了一下,殘稿中有對這個人物有細緻入微的描述。已出版的章節中,K的親戚主要是他的叔叔,在殘章中,K打算去看看自己的母親,並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了描述。這些殘章有助於讀者更全面地了解書中的人物和K的完整經歷。」


  20世紀作家幾乎都無法擺脫其影響


  在不少讀者眼中,《審判》是卡夫卡「最難讀、最難懂」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之於卡夫卡有何重要意義?「《審判》中的約瑟夫·K被一個想像中的法院控告,在整篇小說中,他努力想找出歸咎於他的罪過。由於他反抗加諸在他身上的罪過,企圖逃避,並且尋求幫助,反而更加深了此一罪過。這部寫於100年前的小說,彷彿預示著現代人的絕望與困境。」白麗麗表示,該書出版之後,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也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衰。卡夫卡的研究專家認為,《審判》最高的藝術成就是,卡夫卡為這些人類語言無法捉摸、無法敘述的事物找到了適當的表達形式、某種物質上的替代品,並且在裡面打造出這些事物的結構,甚至連最微小的地方都巨細無遺。


  《審判》自1925年出版面世以後,迅速成為經典。此後的20世紀作家幾乎都無法擺脫其影響。卡夫卡摯友、奧地利作家布羅德稱《審判》是卡夫卡最偉大的作品。法國作家加繆對《審判》一書如此評價:「這是命運,而或許《審判》的偉大在於它提供了一切可能,卻未證實什麼。卡夫卡的完整藝術是迫使讀者一再地以不同觀點去閱讀其作品。」而米蘭·昆德拉更直接聲稱:「我們無法比卡夫卡的《審判》寫得更深入了,他為一個極無詩意的世界創造了極有詩意的意象。」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作家受到卡夫卡的影響。比如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他寫故事,是抱著極大的野心成為卡夫卡去寫的,雖然自己認為成效甚微。他的一篇名為《巴別塔圖書館》的作品,還有其他一些篇章,都是他試圖成為卡夫卡的習作。


  卡夫卡的影響是世界公認的,也是穿越時代的。英國詩人奧登認為:「如果要舉出一位生於我們這時代的作家,卻可以和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媲美,那麼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卡夫卡。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成為全世界不可忽視的文學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卡夫卡在全世界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文學符號」。為何卡夫卡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白麗麗坦言,借用被稱為「波蘭的卡夫卡」的布魯諾·舒茲為《審判》波蘭文版所作的「跋」中的一段話解釋,即是:「卡夫卡在書中渴望向讀者傳遞的這些發現、洞見和剖析,其實並不只是他個人的創見,而是所有時代和國度的神秘主義者的共同遺產。他們總是用主觀、隨機、特屬於某種社團和秘密團體的語言來訴說這件事。然而這一次,卡夫卡用詩的魔法,首次創造出某種平行現實、某個詩意的實體,並且在上面展現了這些事物。雖然他沒有講到這些事物的內容,但是透過這種方式,即使是最虔誠的神秘主義者,都能感受到那來自遙遠崇高事物的吹拂,對他們來說,《審判》即是他們核心經驗的詩意體現。」這也許就是卡夫卡的魅力所在。


  至於如何讀懂卡夫卡,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卡夫卡以及別的經典作家身上,同樣適合。「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是不一樣的,甚至於每個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和心路歷程當中,讀同一本書的感悟都是不一樣。作為經典作家,對於卡夫卡,我們只需要讀就好了。」白麗麗說。


  (魏沛娜)

您可能感興趣

卡夫卡:我的性生活不是女人,而是寫作
卡夫卡日記:我又要跟自己說話了
卡夫卡:謙卑必須是徹底而持久的
精選了卡夫卡的22個名句,在他那裡,人生的答案幾乎被掏盡
卡夫卡: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
卡夫卡14句: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
卡夫卡:學會與自己對話
卡夫卡的美,一種失敗所帶來的審美意味
卡夫卡:保持謙遜,世界將會在你面前現出原形
雨果、卡夫卡、海明威都有拖延症!「病入膏肓」的不止你一人
他畫幅自畫像,不小心畫下了世界 走進卡夫卡的城堡
朝霧卡夫卡的創作者之魂:書是一把能劈開內心堅冰的斧頭
卡夫卡對中國情有獨鍾
卡夫卡談話錄
卡夫卡名言,卡夫卡經典語錄
《卡夫卡的冒險遊戲》配置要求介紹
失眠和噩夢:卡夫卡式的寫作利器
卡夫卡與尼采
高曉松:不讀卡夫卡,算什麼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