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觚雖不觚,忠恕不已

觚雖不觚,忠恕不已

    演出結束,已近晚上十點,天不作美多日的魔都雨勢又起。


    張宗子曾說,「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似是風光旖旎之作,才適合在雨夜中消磨。


   《孔子入衛銘》並不是這樣的作品。

    新編崑劇,我本是做好被雷的準備的——比如袁國良的《南柯記》——然而最終並沒有。不得不說,編劇真的很重要。


    編劇羅周,我更喜歡稱呼她為「文子君」,自loli時期便心生仰慕的作家。一直好奇她是個什麼樣的女生,直到《春江花月夜》的演出,看到她的新聞照,內心釋然,果然是一個史宅該有的模樣!


    時過境遷,如今欣賞的作品,已不再是《故國神遊》這樣彷彿初戀的穿越小說。如果說《故》是少女的理想,那《春》和《孔》便已成長為學者的理想。


    《孔子入衛銘》自然不是那種纏綿穠麗的生旦戲,崑曲並不只有言情的生旦戲。

    帶有先秦古拙感的布景素雅純凈,以及古琴、編鐘的配樂,瞬間讓人穿越回那個年代。加之曲笛的婉轉悠揚(另外我似乎聽到有西洋樂器的伴奏,不對勿拍),正是做到了「文質彬彬」。


    布景乃寫意中的極致,已將天地融於舞台之方寸間。尤其是開場孔子見到已成為漁夫的彌子瑕,僅用一線墨跡示意遠處江岸。而餘韻中,幕布上只新月一輪,彷彿世間已無他物,唯夫子之道而已。


    服裝,尤其是孔子的服裝大讚,遊歷了十數年、再次回到衛國的孔子一襲白衣,一頭白髮,一縷白髯,米色的披風,柱杖而行,他已是老人,又是遺世獨立的智者,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所以,潔身自好的白色,再合適不過。而回到十六年前初見衛公,夫子方年盛之時,不過一身米白色的衣裳而已,洒脫、沉穩、內心充滿希望,亦有機智與風趣。腳步輕盈的他可穿行於諸多宮女之間而無觸碰。子見南子,藍色深衣,筵席之上,紅色矚目,射禮之時,則是沉重的玄端。顏色越發深邃,現實越發擊碎理想。直至最後又回到起初的場景,不惹一絲塵埃的白色,即便夫子已垂垂老矣,但精神尚存,永為北辰。


    南子的服飾也頗為細緻,公開場合顏色穩重,而私服卻是桃紅,加之新設計的身段步伐,極其符合人設,妖冶而毒辣。不過要插一句,南子的美貌名動天下,又言衛國之政不在鬚眉在蛾眉,她或許有才氣有心計,但她並不是一個有決斷的女人,因此她希望孔子能為她做出選擇。


    劇中對於人物心理的表現既用了傳統的戲曲程式化動作,借鑒了現代戲劇的手法(特別是燈光),但並不違和。尤其當孔子發現衛國並非是他理想中的「君臣父子」秩序時,他雙手抱圓,似是撞鐘一般,配合著背景燈光閃爍和銅鑼之聲,即是警醒自己,亦是警醒世人。此處好評!

    世事並非孔子所想,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雖則蒯聵不子不臣,仍勸說衛公恪守為父之道,將其流放而已。十六年後,他殺回衛都,靈公、南子皆死,看似秩序被破壞,但劇中亦交代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去而復返,為守禮而死。這便是夫子精神所在,不論世風符合,首先自己要恪守自己的原則。所以,見南子之時,他會選擇自己吃下毒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點忘了這是一出崑劇呢,笑ing。畢竟是現代人的作品,仿照明清文人的手法,帶著現代人的寄託。原本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被淡化,而以幾件暗藏殺機的小事(小事??!!)來表現孔子的堅持。這就足夠了,短短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無需上演一出史詩巨制,能帶給我們這些正能量真的就足夠了。


    所以,還是要說,好的編劇真的很重要。唱詞中只記住一句「剎那芳華扼碎英雄腕」,多少還是帶了點現代氣息,「哀猿」、「玄碧」以及「壽眉」,亦是虛構,但並不中二……


    如此等等,總之是一部好劇。


    可惜座位靠後了,看不到演員的表情細節。

    很久沒寫那麼多文字,胡言亂語而已,笑ing。


    以上。

您可能感興趣

中庸之道: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
什麼是情懷?有一種情懷是修齊治平,慈孝忠恕,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
中國文化的「忠恕之道」與「和而不同」
孔子說:待人忠恕 心中要有他人
儒家的忠恕:堅守本心 待人如己
一塊餅乾引發的「忠恕」大討論
鄭爽與韓星李忠恕合作成顏值巔峰之作!比流星雨美10倍,如果播出肯定會刷屏!
展示真正的技術——倫孔孟忠恕之道
《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賞析
郭忠恕精通古文道術高超 校訂《陰符經》尤精
界畫神品 郭忠恕 雪霽江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