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地文章》自序

《大地文章》自序

《大地文章》自序



《大地文章》

自序


李零


現在,我們都住在水泥樓群中,家的概念已發生很大變化。山西人說的「家」,不僅是父母兄弟姐妹,也指他們住的房子。


我的父母來自鄉土社會。即使住在城裡,也與老家保持著密切往來。小時候,家裡常有老家的人來串,爸爸家的親戚剛走,媽媽家的親戚又來。我自己呢,是在大院里長大,眼瞅著身邊的叔叔阿姨一天天老去,不聲不響,差不多全都死光了。突然間,我才發現,我自己也老了。現在,鄉土社會正到處解體,大院文化也日漸衰微。我們的下一代,不是隨父母換工作走哪兒算哪兒,就是漂洋過海出了國。大家都像浮萍,根本沒有根。

老家還有意義嗎?出生地又能說明什麼?換工作,三天兩頭搬家,那不是家常便飯?哪兒不是打工掙錢吃飯。對某些人來說,就連自己算哪國人都不重要。他們說,他們是世界公民。


這個集子中的文章多半跟行走有關,話題集中在北方三省,一是山西,二是陝西,三是甘肅。《黃河大合唱》:「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裡?」我的家在山西,跟張老三一個省,但不在黃河以東二百里,而在太行山下的漳河流域。


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寫太行八陘。太行山,大S形,從華北平原上台階,這是第一個台階。南邊的山把山西跟河南分開,東邊的山把河北和山西分開,北邊的山把東北、內蒙古跟山西隔開。2010年,應《華夏地理》之邀,分兩次,我跑過太行山的這八個門戶和通道,風景真美。

《大地文章》自序


太行山的內側,有個自古奪天下炙手可熱的地方,古人叫上黨。蘇東坡說,「上黨從來天下脊」。上黨是天下的脊樑。解放戰爭的第一仗就叫上黨戰役。我的老家就在上黨盆地的北邊,一個叫武鄉的地方。抗日戰爭,這裡曾是八路軍總部。關於山西,關於上黨,特別是武鄉,我寫的比較多。這些都跟尋根問祖有關,我戲稱「家鄉考古學」。


山東出聖人,山西出祖宗。有人說,山西有兩大優勢,一是挖煤,二是尋根。山西廟最多,堯、舜、禹,這些老祖宗的老祖宗,據說全在山西。我說的不是這種根。


山西是個胡騎南下的大通道,胡風從大同吹進來,有八個出口吹出去。我的家鄉就在太原到洛陽的官道上,離太行八陘的滏口陘最近。這裡有個北朝寺廟群。我挖出一塊北朝殘碑,赫然可見「梁侯寺」三字,這才恍然大悟,我們村的名字(北良侯村)就來自這個寺廟群。廟上還有一塊元朝的地震碑,碑已碎成好幾塊,我試做復原。原來我們是那次大地震從附近山裡遷來的災民。

《大地文章》自序


李零


老師與隨行人員考察梁侯寺碑文


陝西,關中平原的北部是黃土高原,它的東側是黃河。我去陝西多少回,就是沒有去過陝北。去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請我做報告,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安排,榆林文物保護研究所的喬建軍所長陪同,總算一償心愿。我從陝西回來,把沿途見聞和書本記載對過一遍。我發現,上郡這麼重要的郡,原來是一筆糊塗賬,學者就連上郡的郡治在哪兒都搞不清。《中國歷史地圖集》把圁水當禿尾河,造成一系列地名搬家。現在靠出土發現,我們才知道,圁水就是無定河。西河郡跟太行山相似,黃河上有很多渡口,八路軍東渡黃河,毛澤東去西柏坡,都是從這些渡口過。


我這個集子,涉及上黨、上郡、西河三郡,每個郡都從水道入手,《地理志》和《水經注》是放在一塊兒讀。

最近的訪古,是參加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牛津大學組織的中英聯合絲綢之路考察團,起點敦煌,終點寶雞。上個學期講《禹貢》,對雍州倍感興趣,一是山川形勢,二是遺址文物。甘肅是三大邊疆的交會點,自古就是中國與西域商貿往來的大走廊,也是個民族大熔爐。我的興奮點是周、秦、戎的關係。


我發現,走路不光是埋頭走路,還得讀書,出發前要做功課,路上要記日記,回來還要整理核對。


我這個人,平常不記日記,覺得太累,影響生活,只有在外訪古才記日記。現在,記憶力崩潰,眼前的事頂多保存24小時,第二天就自動刪除,不記不行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馬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杨绛文集》自序
《巨流河》自序
王輝斌:《中國樂府詩批評史》自序
《未君白描花卉》自序
南懷瑾老師:《禪海蠡測》初版自序
南懷瑾老師:《禪海蠡測》再版自序
《關中長歌》自序
《石開書畫印》自序:我的鬻藝之路
品讀 《未君白描花卉》自序
閻安詩集《玩具城》授權英譯——附:旁觀者的承擔——《玩具城》自序
郁土:《貓腳集》《布袋集》自序
鐵保書法欣賞:行書《自序詩稿冊》
清代鐵保《書自序詩稿冊》
清代書法家鐵保《自序詩稿》
《走向善治》——俞可平新書自序
江曉原:《新科學史:科幻研究》自序
《寰行中國2:風從西邊來》自序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之自序
經典到底在說什麼?暨《透視經典》系列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