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由失憶到空域:解讀黃興國雕塑

由失憶到空域:解讀黃興國雕塑

作者:冀少峰 來源:中國雕塑網


作為河北當代雕塑界的領軍人物,黃興國以自我的精神追求和頗具令人激賞又極富象徵性的視覺描述,不僅在當代雕塑界留下了自我深深的探索足跡,更以特立獨行的品行和極富個性化的視覺探求,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探索黃興國的視覺表達行跡,不難發現,至少有來自四個方面的元素構成了其視覺表達特質:一、身體敘事成為其視覺敘事主線;二、刪繁就簡去形象化;三、壞畫是一種境界;四、走出雕塑。沿著這四個方面去體察閱讀黃興國,你才能真正走近他的雕塑,去洞悉並分享他那多彩而又激情的藝術人生。

一、身體敘事成為其視覺敘事主線


從黃興國不同時段的視覺表達來看,他並沒有多餘的題材,有的只是圍繞身體而進行的視覺表達,身體的純粹、直白似乎和黃興國的性格有著多重吻合。生活中的黃興國為人熱情、大方豪爽,做人做事講究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他把這種性格帶入他的藝術中,才使閱讀者得以一睹他的真情與流動、他的思想與才情、他的交遊與師承。無論是《失憶》、《隱跡》,還是《遁形》與《空域》,他都把自我的哲思與思考貫穿其間。從這幾個不同系列的表達間,閱讀者不僅能隨著黃興國的視覺思維轉換而轉換,而且能夠伴隨著這個中國當代雕塑的親歷者、參與者體察到中國當代雕塑的發展進程,從中不難發現,在中國當代社會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當代雕塑不可避免地能游離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之外,它必須置身其間去改變自身的狀況以適應急變的社會和急變的現實。自此,黃興國有著清醒的思考,他既沒有深陷題材決定論的迷局中,又能遠離意識形態的紛擾,難能可貴的是他又自覺與市場保持著一種疏離。由此,才能留下如此之多的關於身體的雕塑,而對身體的表達,不僅更能彰顯一個雕塑家的手頭「活」的高下,而黃興國並未陶醉在「技」的酷炫中,而是以一種對當代社會和藝術人生的敏銳判斷去彰顯一個視覺知識分子的文化立場。這才讓閱讀者能認識並激賞到他那獨立的精神,自由的表達境遇和神情與真情的流動。由此,閱讀者亦可感知到他的《失憶》和《空域》所帶來的那種不苟同,不隨波逐流,及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情韻和生命的本真狀態。


二、刪繁就簡去形象化


從黃興國的《失憶》系列始,一個頗耐人尋味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黃興國的雕塑都是有形體,但沒有具體形象,特別是頭部和面部特徵。這從《隱跡》和《遁形》系列中仍帶有這種有形體無具體五官特徵的特點,直至《空域》,頭部完全去掉,有的只是包裹身體的材料和身體軀幹。其實黃興國在走的是一條刪繁就簡,逐漸去形象的藝術之路。熟悉黃興國的人都知道,黃興國的藝術基本功不可謂不紮實,但在最能體現其基本功的五官部分,他卻有意隱藏起那種超酷炫、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因為頭部五官具象的描述,會消弱閱讀者對身體的關注,而身體、軀幹、及身體軀幹所散發出的那種質樸與生動,才是其刻意為之,或欲調動觀者觀看的慾望潛能。而隱去頭部五官特徵的雕像又有著一種不可名狀的神秘與離奇,甚至又充滿著種種禪意和空靈與虛空。因為生活中的確存在看清又看不清,是又不是的人和事及是是非非。但看清與看不清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回歸身體,黃興國才可以真正放飛想像,奔放激情,釋放思考,也只有回歸身體,他才得以和這個紛紜變幻的社會現實保持一種疏離。因為透過身體的表達,我們看到一種人性的掙扎,看到一種邊緣人群的痛苦與迷茫,看到一種力求掙脫束縛困境的努力與希望。黃興國的雕塑藝術發展之路恰恰如他的《失憶》、《空域》一般,他一方面亟需逃離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羈絆,掙與扎,束縛與解脫,剛硬與柔和的對抗,都折射出黃興國的一種生存困境。當其終於得以從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枷鎖中逃離時,不期然,後現代主義、當代藝術又撲面而來,使其面對突如其來的當代藝術之迅猛思潮,猝不及防,焦慮、困惑、無聊、無奈的境遇不可避免地會折射在他的雕塑間。至此,《空域》階段,黃興國似乎並沒有尋找到有效的表達方式,但孤寂的情懷,熾熱的追求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必然會為其開啟藝術新的航程。

三、壞畫是一種境界


近期的《隱跡》和水墨系列,讓閱讀者清晰地洞悉到黃興國的一種「策略」。雖說黃興國大學期間是學國畫專業的,但其水墨和《隱跡》卻沒有時下流行的國畫范兒,有的只是一種粗率的表達,奔放的用筆與用墨。這其實牽涉到當代藝術的一個問題,即「壞畫」。「壞畫」並不是真正的畫不好,或不會畫,而是有意把技術去掉,回到學藝術的初始階段,放棄基本功技巧。這其實既是一種「陰謀」,又是一種境界,這無疑為黃興國的藝術賦予了當代藝術的特質。僅從材料上,黃興國依然沒有選擇國畫所慣常用的宣紙,視覺表達上依然延續身體敘事。但報紙的選擇,卻又加強了其視覺表達的觀念性。比如,有張水墨上面的字依稀可以辨識得很清楚:「建築方案評審潛規則」、「中國可能成為最大的建築浪費」。其實黃興國畫什麼、怎麼畫、畫的是好是壞都變得不重要,但報紙上的依稀可辨的字跡卻有著一種無聲的力量。它是聲討,又是質疑,更是凸顯了一個視覺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使命和文化擔當。很顯然,如果是在宣紙上進行表達,必然導致你會對他的用筆、用墨進行品評,依據也會是慣常的認知,它就不會產生這種批判的鋒芒與力量。所以這既是「壞畫」帶來的一種思考,更是黃興國嘗試進入當代藝術領域的努力,這也為他日後從雕塑中出走而走向多元的表達路徑提供了基礎支撐。


四、走出雕塑


如果說黃興國只是個雕塑家似乎略顯偏執,因為黃興國的確不僅僅只做雕塑,絲網印、水墨都帶給人們一種不一樣的黃興國。其實藝術之路走到這個階段的黃興國,已經不再被單一材料和單一的敘事模式所困擾。多年的藝術實踐及藝術在場的歷練,也使黃興國更少了些青春時期的激憤,有的只是隨年齡增長閱歷豐富而來的智慧與圓融。他有著一種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才情,他以旺盛的創作激情投入到當代藝術的探索與實驗中。如果說《失憶》時期是其風格初始階段,那麼透過《遁形》、《隱跡》直至《空域》,我們看到了黃興國視覺思考不斷聚焦的歷程。他把身體敘事作為和社會相碰撞相融合的視覺利器,正是這些身體軀幹,才散發出其思想的光斑。在其碎片化的表達中,閱讀者透過黃興國多元的視覺敘事路徑,看到黃興國一步步擺脫生活與藝術的困境,逐漸建構起自我的思想結構。可以說,他的藝術是自我精神深度的耕耘,走出雕塑的黃興國將會為閱讀者帶來更多的視覺的驚奇與期盼!


我們期待著……

原標題:由失憶到空域 ——讀黃興國的雕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古代文人學士崇拜的吉祥物:魁星
萬曆青花燒造不如永宣時期恢弘大氣
成化綠釉黃彩刻蓋罐是明代的唐三彩
武則天有關平定吐蕃之碑刻原石證唐統治西域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復興航空失事,資深機長如何解讀?
馬克龍「重塑歐洲」解讀二:法國的雄心
國畫大家李可染對山水畫意境的解讀
斯特海外醫療解讀:出國看病對國人意味著什麼?
綠松石高瓷藍雕件「無相佛」解讀
隔空喊話 ,回聲激越 ——解讀楊佴旻由千年水墨交融色墨「基因」嬗變的過程
渤海國文化的滿語解讀
南柯一夢,人類歷史就是這樣,最深刻的解讀英國脫歐
地名解讀?「紗丁刻印社」的興衰
《解讀中國之中國南海》第8集:美國介入南海目的何在?
沃興華解讀蔡邕《九勢》
解讀《葬書》:風水學中描述山勢的專業辭彙及其解釋之二
軍事解讀中國對朝底線:污染了東北,中國滅你!
中國對朝鮮問題底線 ——軍事解讀:污染了東北,華夏滅你!
黃麗萍:解讀花語
專訪《悟空傳》導演郭子健另類解讀:或許是最黑暗的西遊故事
蒙古是中國文明的破壞者嗎?耐人尋味的解讀
琚翠薇解讀:深受明星喜愛的美國藍松石有多美
解讀石頭的語言——碎屑岩之火山集塊岩、凝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