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禮儀之邦說茶禮

禮儀之邦說茶禮

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現代人一提起「禮」,便想起封建禮教,三綱五常。其實,儒家思想中的禮,不都是壞的。比如敬老愛幼,兄弟禮讓,尊師愛徒,便沒有什麼不好。人類社會是—架複雜無比的大機器,先轉哪個把手、哪個輪子,總要有個次序。中國人主張禮儀,便是主張互相節制、有秩序。茶使人清醒,所以在中國茶道中也吸收了「禮」的精神。南北朝時茶已經用於祭禮,唐以後歷代朝廷皆以茶薦社稷、祭宗廟,以至朝廷進退應對之盛事,皆有茶禮。

禮儀之邦說茶禮


宋代宮廷茶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儀,朝廷春秋大宴皆有茶儀。徽宗趙佶作有《文會圖》,無論從徽宗本身的地位或這幅畫表現的場景、內容來看,都不可能是一般文人的閑常茶會。圖的下方有四名侍者分侍茶酒,茶在左,酒在右,看來茶的地位還在酒之上。巨大的方案可環坐十二個位次。宴桌上有珍饈、果品及六瓶插花,樹後石桌上有香爐與琴。整個宴會環境是在闊大的廳園之中,決不似同時期書齋捧茶,或劉松年《盧仝烹茶圖》、錢選《玉川烹茶圖》那樣自在閑適。可見,這是禮儀性茶宴。當然,圖繪茶宴比朝廷正式正儀要靈活、自然,而較一般茗飲拘謹得多。由此可見,文人以茶為聚會儀式,或朝廷親自主持文士茶會已是經常舉動。所以,在《宋史·禮志》、《遼史·禮志》中,到處可見「行茶」記載。《宋史》卷一百一十五《禮志》載,宋代諸王納妃,稱納彩禮為「敲門」,其禮品除羊、酒、彩帛之類外,還有「茗百斤」。這不是一種隨意的行為,而是必行的禮儀。


自此以後,朝廷會試有茶禮,寺院有茶宴,民間結婚有茶禮,居家茗飲皆有禮儀制度。百丈以茶禮為叢林清修的必備禮儀。《家禮儀節》中,茶禮是重要內容。元代德輝《百丈清規》中,十分具體地規定了出入茶寮的規矩,如何入蒙堂,如何掛牌點茶,如何焚香,如何問訊,主客座位,點茶、起爐、收盞、獻茶,如何鳴板送點茶人……規定十分詳細。至於僧堂點茶儀式,同樣有詳細規定。這可以說是影響禪宗茶禮的主要經典,但同樣也影響了世俗茶禮的發展。明人丘濬《家常禮節》更深刻影響民間茶禮,甚至影響到國外。如韓國至今家常禮節仍重茶禮。這些茶禮表面看被各階層、各思想流派所運用,但總的說,都是中國儒家「禮制」思想的產物。

禮儀之邦說茶禮


茶禮過於繁瑣,當然使人感到不勝其煩,但其中貫徹的精神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唐代鼓勵文人奮進,向考場送「麒麟草」;清代表示尊重老人,舉行「百叟宴」;民間婚禮夫妻行茶禮表示愛情的堅定、純潔……都有一定積極意義。


當然,茶禮中也有一些陳規,舊北京有些官僚,不願聽客人談話了便「端茶送客」。


但總的來說,茶禮所表達的精神,主要是秩序、仁愛、敬意與友誼。現代茶禮可以說把儀程簡約化、活潑化,而「禮」的精神卻加強了。無論大型茶話會,或客來敬茶的「小禮」,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好禮的精神。人世間還是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尊重為好。

禮儀之邦說茶禮


最後,我們以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來總結儒家的茶道精神。原詩曰: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射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瑕,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凡論茶道者,皆好引此詩,但多取中間「七碗」之詞,捨去前後。而這樣一來,茶人諷諫的積極精神便丟了,盧仝被後人譽為茶之「亞聖」,不僅由於他以飽暢洸洋的筆墨描繪出飲茶的意境,而且特彆強調了懦家的治世精神,是對唐代正式形成的中國茶文化精神的總結。

禮儀之邦說茶禮



這首詩實際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將軍打開門,諫議送茶寫起,表面看是用鋪陳的方法寫過程,但實際既包括禮儀精神,又包含倫序與諷諫。諫議送茶,已含「以茶交友」之意,是講茶對人際友誼的作用。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又含了倫序。有的說從這裡便開始諷諫,其實,以盧仝這位封建文人說,先明倫序更符合他的思想。而「仁風暗結」,誇讚茶性「不奢」,又表達了儒家仁愛和養廉的精神。若說專以帝王、公侯與小民飲茶對比,也未免牽強。詩人首先以禮儀、倫序、友愛、仁義點出飲茶宗旨,倒更符合其思想實際。


中間當然是全詩精華。「一碗喉吻潤」,還只是物質效用,「兩碗破孤悶」已經開始對精神發生作用了。三碗喝下去,神思敏捷,李白斗酒詩百篇,盧仝卻三碗茶可得五千卷文字!四碗之時,人間的不平,心中的塊壘,都用茶澆開,正說明儒家茶人為天地立命的奮鬥精神。待到五碗、六碗之時,便肌清神爽,而有得道通神之感。表面看,飲到最後似有離世之意,但實際上.真正關心人間疾苦的茶人是不可能飛上蓬萊仙山的。所以,筆鋒一轉,便到第三層意思,最後是想到茶農的巔崖之苦,請孟諫議轉達對億萬蒼生的關懷與問候。這裡,才是真正的諷諫,是表達茶人「為生民立命」的精神。看來盧全被稱為自「茶聖」陸羽之後的「亞聖」也是當之無愧的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祥圖瑞景九種,你知道哪幾種?
10幅國畫中的消夏圖景
錢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
樓宇烈: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飲茶禮儀之伸掌禮與寓意禮
中國禮儀之「五禮」,禮儀文化的源頭
【佛門禮儀】-敬僧之禮
文榮老師說禮儀
禮儀之邦:中國古代禮儀大全
拜佛的禮儀
學禮記之,知曉古代奔喪禮儀
孔孟的禮儀之道
擇善而從,五大傳統禮節教你做「禮儀之邦」人
揭秘中國的拜師禮,丟掉這些何談禮儀之邦?
《禮記》千古智慧,中華禮儀之美
《禮記》千古智慧,中華禮儀之美!
禮儀玉系列之玉琮的傳奇故事
飯桌上的斟茶禮儀
接待來訪的禮儀——外交官說禮儀
葡萄酒禮儀之儲存
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歷史上那些令人崩潰的禮儀!
佛教禮儀之齋堂的規矩
漢服之美 重現我們華夏的「衣冠上國」「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