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學術期刊的尷尬與夢想

中國學術期刊的尷尬與夢想

中國學術期刊的尷尬與夢想



這幾天,2015年新一版的SCI影響因子出爐,引發了很多人的熱烈轉發和討論。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的論文數量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二,同時高被引論文也連年攀升到了全球第4位,然而與之對應的是,雖然中國部分期刊的影響因子也在不斷上升,然而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期刊並不多 。本文是南方周末曾經的一篇舊文,然而即使今日讀來依舊會有不少觸動。

快速增長的中國SCI論文數量


1980年前後,中國科研人員每年發表的論文中被SCI收錄的大約只有500篇。30多年過去,2009年中國的SCI論文數量已經突飛猛進到11.2萬篇,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同時,中國大陸出版的科技期刊數量大約有5000種,也位居世界前列。這種狀況曾被國際刊物以「波濤洶湧,滾滾向前」為題進行報道。


然而,與強大的論文生產能力和龐大的期刊數量不相稱的是,中國在國際科技界佔有一席之地的期刊並不多。近年在烏利希期刊指南所收錄的全球兩萬三千多份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中,美國的學術期刊佔了34%,中國的期刊大約只佔到2%。


在科學家言必提及的學術期刊中,比如《科學》、《自然》和《細胞》,更是毫無中國期刊的身影。一些中國辦刊人認為,這種情況需要改變,中國學術期刊界要辦出自己的名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總編張月紅最近在構思一篇文章,想要投到美國的《科學》雜誌去。「儘管可能投不中,但是我想寫,說中國的編輯也想出版能被全球認可的學術期刊。」張月紅說。《科學》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墨西哥辦刊人的來信,信中介紹了墨西哥的一本醫學期刊是如何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認為,中國人辦世界影響的期刊「是客觀需要」。「如果我們的優秀成果能在國內辦的優秀刊物上率先發表,則有利於爭奪科學發現的優先權。」他說,「我們想想,克里克和沃森當年的雙螺旋發現,是在英國做出的,也是在英國辦的《自然》上發表的。」


另一個常被提起的歷史案例,是居里夫人發現鐳之後,堅持將論文寫成波蘭文,投回自己的祖國。


走出落後圈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於2000年,作為一份大學學報,它的名字就顯示出它的中國特色。西方國家的大學也會辦學術期刊,但並不存在與中國的大學學報相對應的刊物。中國的大學學報被國際期刊界稱為「校園刊物」,這個標籤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偏見。


張月紅曾經申請更改刊名,未獲批准。於是她在刊物英文名的後面加上了「Science」(科學)一詞,以顯示這個「校園刊物」是與眾不同的。

創刊後兩年,張月紅帶著這份刊物去見SCI的人,尋求被SCI收錄的機會。對方看到期刊名稱中含有「科學」字樣,提出一個刻薄的問題:「你們這個期刊搞得那麼綜合,能和《自然》、《科學》比嗎?」


張月紅一時語塞,她無法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馬上反問了一句:「中國所有的好文章都能發表在《自然》和《科學》上嗎?」對方笑了起來。


這次《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沒有獲得收錄。根據SCI的評估規定,一個期刊被拒絕後24個月內不得再次申請。


中國幾乎每所大學都有一份自己的學報。武夷山推測,中國的大學都曾經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幼兒園,甚至自己的子弟學校、自己的醫務室,那麼,大學當然要有自己的學報。


大學學報近年來的處境越來越尷尬。一方面,大學學報上的論文大部分質量不高,它們被批評者稱為「垃圾文章」,大學學報因而也成了「垃圾刊物」。另一方面,刊號迄今是緊俏的,因此,即便大學學報的存在價值不大了,卻誰也不願意丟掉那個刊號。

「刊物名字沒辦法改,就只能借這個名字做好做精了。」張月紅說。在刊物的草創時期,浙江大學將它確定為學校的一級期刊,研究人員將論文發表在這裡與發表在其他優秀期刊上一樣在校內會獲得較高的學術評價。這個措施讓它從一開始就能吸引到較為優秀的論文,從而讓「馬太效應」的出現成為可能。


刊物從2003年開始實行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同行評議是編輯部收到論文後約請同領域專家匿名評審的過程,它是目前保證期刊質量的最有效手段。實際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的辦刊方法是緊跟國際規則與潛規則,加入國際上各個重要的檢索系統。


在申請進入SCI出師不利之後,張月紅就從對方的提問中悟出綜合期刊是不行的,於是很快將這本綜合刊物拆分,分成了應用物理與工程、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兩輯。這個改變被證明行之有效,兩本刊物都在2007年被收入SCI。


他們還借船出海,與全球知名的科技和醫學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合作,使該刊的電子內容由SpringerLink最新數字化出版平台向全球發布,打開學術交流的國際市場。

稿源問題


張月紅承認,她對於中國科技期刊的崛起懷有濃厚的情結。同時她也清楚地知道,僅有濃厚的情結和高調的評論,以及自上而下的運作體制和辦刊人員非主流的意識是無法讓中國的科技期刊走出落後圈的。


《自然》創辦於1869年,《科學》繼之始於1880年,兩刊至今均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中國醫學界享有盛譽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歷史更久,刊齡198年。僅僅是它們的先發優勢,就讓後來者望塵莫及。


《中國科學》在今年迎來創刊60周年的紀念,它在國內已經算是歷史較長的科技期刊了。它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願景是成為向國際展示中國科研成果的一扇窗。


背靠中國科學院這棵大樹,《中國科學》的一位副主編仍然坦承:「稿件來源這一塊,就是優質、高水平的投稿是問題。」國家圖書館金碧輝研究員2007年在中國科學雜誌社的另一份標誌性期刊《科學通報》上發表了一篇研究「h指數」的文章,它成為雜誌近幾年來引用頻次最高的論文。而實際上,她的這篇文章屬於文獻計量學,是一個非常小的學科。其他更大的學科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文章。


「缺少高質量的投稿是國內期刊普通性的問題。」《中國科學》的這位副主編補充說。中國科學家更願意把論文投向國外,原因在於「影響因子,包括研究評價――國內的研究評價裡面對國外期刊相對更重視一些。」


影響因子是了解一個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最直觀指標,一般而言,數字越大表明這個期刊在學術界的影響越大。中國目前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細胞研究》,達到8.151,在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全世界161種SCI期刊中排在第21位。


在去年的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細胞研究》主編裴鋼介紹了一番雜誌發展的良好狀況。講完之後,一名聽眾站起來說,只想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現在有一篇文章覺得不錯的話,你是投你自己的《細胞研究》,還是投世界最好的《細胞》?他想都沒想就說,我一定會投《細胞》,不投《細胞研究》。


這是在兩本刊物的影響因子有差異的情況下,而事實上,即便兩本刊物的影響因子不相上下,中國的科研人員也更願意首先將論文投到國外去。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研究評價這一塊可能就要調整,我發的文章你的評價都不承認的話,對我晉陞都沒有幫助的話,那科學家就不可能把稿件投過來。」《中國科學》的那位副主編說。


影響因子可以被操作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游蘇寧一直認為,中國實際上需要兩類辦刊人。一類是像科學院的,真的要找出幾本好刊來,打開一扇窗,讓世界了解中國。但對於他的整個團隊來說,他們實施的是「立足本土的國際化戰略」。


中華醫學會現有123種期刊,絕大部分都是中文刊。「SCI主要是個英文系統,你如果要做,你就要去做成英文。但是我們絕大部分是中文刊,中文刊衝擊SCI是沒有意義的。」游蘇寧說。


游蘇寧去年到加拿大參加審稿控制的國際研討會,注意到國外辦刊人討論的重點與國內的完全不同。中國討論的是怎麼讓影響因子升得更高;他們討論的是我們怎麼控制審稿,怎麼讓作者得到更好的待遇,讀者更方便。


「影響因子的高低是可以自己操作的。」游蘇寧說,某些中國期刊影響因子一年翻一倍只是典型的「大躍進」。


到國外訪問的時候,游蘇寧問老外,我們要不要辦英文刊?絕大部分外國科學家都跟他講沒有這個必要。他們對他說,你們最重要的是把英文摘要寫好。因為現在中國人遍布全世界,科研人員只要看見一個摘要不錯的話,他會找一個實驗室的中國人,說「你跟我講講這個裡面是什麼東西」。如果他再有興趣的話,他就會讓這個中國人把它翻譯成英文。


於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兩年前開闢了一個欄目,叫「發表在海外的優秀中國論文介紹」,將高質量論文的摘要譯介過來。


中國一些研究者的學術不端行為在國際上也對中國科學家的信譽造成負面的影響。《晶體學報E輯》在去年一次性撤銷了來自井岡山大學的70篇論文,創下了世界紀錄,同時讓井岡山大學「一夜成名」。


張月紅希望這樣的情況得到改善,至少她的學報要把學術不端行為杜絕在萌芽狀態。《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在去年加入了國際上的CrossCheck(交叉檢驗)項目,這個項目將論文與海量的文獻做比對,以查出存在抄襲的論文。浙大學報英文版成為國內第一家加入CrossCheck的期刊。


「50年內看不到」


一個國家是否需要出版自己的國際知名期刊,這是一個同樣困擾著墨西哥和日本辦刊人的問題。「我們的期刊在墨西哥之外很少或者根本看不到,在科學文獻中的影響微不足道。」墨西哥的一位期刊主編在《科學》雜誌上撰文說。


在2004年的一次討論中,日本支持發展知名期刊的科學家認為,出版英語的頂級刊物有利於傳播本土的科學成果,並有助於加強日本科學家評價和交流研究結果的能力。甚至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國外的期刊的評審過程是一個暗箱,只有自己人辦的刊物才令人放心。


到目前為止,日本缺乏世界級的科技期刊,儘管它的整體科技水平高於中國。武夷山認為,日本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雄心」。


武夷山曾接觸過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的一些高層官員。JST的職責之一是日本的科技學術交流,包括期刊出版。這些官員告訴武夷山,日本科技界的現狀是:官方、民間都覺得,能在國際英語刊物上發文就很好了,本國有沒有優秀期刊並非他們所關心的。


「如果他們像抓諾貝爾科學獎(他們2006年提出,要培養30位諾貝爾獎得主)那樣重視科技期刊,我不相信日本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會是今天的局面。」武夷山說。


美國麥克米蘭公司一位前總裁幾年前預言,中國要辦出《自然》這樣的雜誌,50年內是看不到了。


游蘇寧同意這一說法,他說,「第一,跟整體的科學水平有關;第二,語言還真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儘管很多人不承認。」《科技導報》副主編蘇青認為,中國要辦像《自然》、《科學》這樣有世界影響的綜合性科技雜誌,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注意避免為了趕超而搞「大躍進」。(作者:黃永明 / 來源:南方周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教育新聞 的精彩文章:

經典為何要重讀?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頂級學術期刊推薦的兒童塗色書,在藝術中學習數學
學者透析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網站存在的三大問題及對策
中國地質大學學生「玩石頭」寫出的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孟慶波:美國早期期刊對中國農業的記述
中圖公司和社科院聯合打造「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
中國期刊一哥里的心血管研究新思路
台灣大學研究團隊「盜圖」違反學術倫理 被撤下國際知名期刊
重要 | 《中國中藥雜誌》加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錄用定稿網路首發徵稿啟事
中國期刊首次集中亮相法蘭克福國際書展
神經科學學會期刊:大腦通信網路研究的最新進展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論文,發國內還是國外期刊?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LOS ONE》發表中國學者研究:轉基因致大豆微小RNA變異!
頂級期刊發文!中國科學家在食管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搞定食管癌,還是得靠我們中國自己的科學家」|科學大發現
楊振寧投稿國際期刊遭拒 是國外審稿比中國嚴?
學術期刊正走向墮落 精選
生物醫學領域掠奪性期刊重災區不在中國
國內科技期刊破冰:從科學家「糟心事」說起
「中國最美期刊」百強榜出爐,《看歷史》成為歷史類刊物唯一入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