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上的「存在感」是什麼?

心理學上的「存在感」是什麼?


心理學上的「存在感」是什麼?


題圖:Michele Reina


文/Tfifthe(微信公眾號:假裝思考,pretendcogitate

心理學脫胎於心靈哲學,心靈哲學開創者笛卡爾(Descartes)有一句名言:I think, therefore I am.與很多名言的下場一樣,大部分人們總是記住了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是怎樣得出的。笛卡爾其實是想說,思考的主體是我,因為思考存在,所以我必須存在,如果我懷疑我的存在,懷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所以我也必須存在。

人們總是要做點什麼似乎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就是因為動作的主體是我,如果我發出的一個動作,一段聲音是存在的,那麼我就也是存在的。但這樣的理解在兩條路上走不通:


1. 邏輯層面:我如何保證自己的聲音和動作是存在的?(在笛卡爾的哲學語境中,思想是靠自省獲得,不是外顯行為)


2. 事實層面:如果人自發的動作就能獲得存在感的話,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人生感悟,而不是在廁所里?


另一位哲學家貝克萊(Berkeley)也有一句概括性的話語: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貝克萊是想說,被另外一個心靈所看見才能證明某事存在。在客體心理學中,社會化的人在進行交往過程中,他人對我們行為的回應才證明了我們所發出的信號是存在的,信號存在,所以我們也存在。

很多小孩子在下雪的時候喜歡在雪地上踩出自己的足跡。「踩」這個動作是我們的信號,「痕迹」是外界對我們的回應,當小孩子看見自己的足跡時,確認了自己的動作,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也就獲得了存在感。


一對戀人在進行冷戰的時候,互相不理睬對方,雙方都會有消極的情緒體驗。因為對於對方假裝漠不關心,不予回應,對方無法確認自己信號的存在,也就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從而巧妙地抹殺了對方的存在感。


當我們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狀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發布信號這個動作有存在感,而是別人積極的回應,熱烈的評論使得我們體驗到自己的信號是真實的,我們才會獲得存在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互動的關係,必有一方是缺乏存在感的。就像某些公共賬號設置一些自動回復,也是出於人性化的對人們存在感的考量。


所以,存在感並不是自己的動作,言語的發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應。外界的作用只是提供給我們回應,一條狗,一台機器,一片雪地就已足夠,並不一定必須是人。回應的質量有高有低,高質量的回應一般都是尊重、認同對方,低質量的回應一般會削弱對方的價值感。


嬰兒在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時,會採取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贏取關注。在很多的諮詢案例中,來訪者都會抱怨自己童年缺乏愛和關懷,現在都不知道如何愛別人。缺乏愛其實就是,在某些人的幼年時期,自己發出的信號沒有人去給予回應,或者回應質量不夠好,不夠及時。長期以往,需求只能被隱藏,卻無法消失,幼童對於外界的回應要求會越來越低,自己也越不越不傾向於向外界表達自己,因為缺乏對別人回應方式的學習,自己也不會有效回應別人,人際關係一般也會糟糕。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則認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就好像一塊獨立出來的拼圖,存在感的缺失會無法使我們建立起外界的聯繫,獨立出來的拼圖也無法知曉自己的價值是什麼。而在羅洛梅的存在心理療法中,就是要幫患者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我們在日常的聊天中,也能發現這個秘密。一個低質量的回應照樣會使得對方陷入消極的情緒體驗,比如「呵呵」。


回應有技巧,使用需謹慎。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一個完善人格的養成,有一個關鍵就在於人早期生命的存在感的發現和滿足。

心理學上的「存在感」是什麼?

本文已由 Tfifthe   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1879計劃」談心理諮詢之:熱門行業如何走上標準化之路
你的歡喜你做主
這是最為殘酷,又最為溫情的真理
創業心理學:創業者要掌握哪些心理學?
最害怕的是找不到一個能說說話的人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犯賤心理學?
心理諮詢≠心理學?學習心理諮詢,我能得到什麼?
心理學研:你一直活在自己的「認為」里
什麼是榮格心理學?
我學心理學,不是為了猜你在想什麼
你是學心理的,那你知道我心裡在想啥不?
溺愛的心理真相是什麼?
「心理奴隸」是什麼?
管理是一門心理學,乾的是良心活
以為心理學沒用?可是只有學好心理學你才能成為一個牛逼的人啊!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
飢餓感是心理作用嗎?
心理學人神段子:「我們是誰?」「心理學單身狗」
心理學:為什麼你不斷的刷朋友圈?
幸福課三:積極心理學是什麼不是什麼
心理學人答疑:我們研究的到底是什麼?
在上的心理
詭異心理學,你真的知道嗎?
心理學解讀沒有手機的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