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8個錯誤習慣,寶寶進餐零阻力
櫻桃小丸子:生病了可以要求媽媽做漢堡包,小丸子願意在病中度過一生。
孩子的飲食習慣似乎天生就和媽媽過不去,他們對「垃圾食品」樂此不疲,卻將媽媽精心調配的營養餐拋之腦後。算算從孩子會走開始,每晚家裡都要上演」追逐賽「——兒子在屋子裡來回亂竄,媽媽端著碗在他身後追。
唉,孩子挑食真是不對。
錯!錯!錯!
孩子不健康飲食習慣的根源在於媽媽——這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營養學家Leann Birch 教授提出的最新觀點。簡單地說就是父母在孩子的飲食習慣及飲食觀念形成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父母的飲食偏好還有可能影響孩子吃東西的好惡。
Birch 教授提出了8 種媽媽們最容易犯的飲食習慣錯誤,在糾正孩子飲食習慣之前,讓我們先來對照看看自己做錯了哪一條:
01
「媽媽廚師」挑挑揀揀
我們有時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歡。這種預先給孩子灌輸「哪種菜好吃,哪種菜不好吃」的思想,輕易地就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
建議:儘可能地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種類的營養食品,擴大孩子的選擇範圍。讓孩子親口嘗一嘗,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歡,也應該鼓勵他多吃一些。
02
「壓力進食」的暴力事件
小新和青椒
嘿、嘿、嘿??又把青椒倒掉嘍。
小新最不愛吃青椒,每次都「不擇手段」地把媽媽強迫他吃下去的青椒吐掉,媽媽自然火冒三丈,搞不好小新還要挨上一拳。
以為自己一貫正確的小新媽媽在「青椒問題」上的做法可是大錯特錯了。「壓力進食」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損害,他不但不會因為你的「高壓政策」而喜歡上某種食物,反而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嚴重者還會發生嘔吐的情況。孩子要在吃得健康的同時也要吃得愉快。
建議:不如把青椒換成別的青菜。
03
「賄賂飲食」的副作用:蛋糕和胡蘿蔔
胡蘿蔔和蛋糕
「寶寶,吃一口胡蘿蔔,媽媽就讓你咬一口巧克力蛋糕!」
媽媽為了能夠讓孩子「自願」地吃他們不喜歡的蔬果,不得不把一些孩子喜歡的甜品作為「誘餌」或者「交換條件」。這種方法似乎很有效,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抵擋不住誘惑,會把胡蘿蔔和蛋糕統統吃下去。但專家認為,「賄賂飲食」不會讓孩子真心喜歡上他眼中的甜品「附加物」,反而給了他一個錯誤的信息——甜品是一種獎勵,比蔬菜更有「食用價值」,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喜歡甜品,討厭有營養的蔬菜。
建議:如果孩子拒絕吃主食和蔬菜,那意味著他也不需要蛋糕和薯條——他根本不餓, 等到他主動要求吃飯的時候,再把有營養的飯菜放到他的面前,而不用夾帶任何附屬條件。
04
「投其所好」=偏食:宮保雞丁和貝貝
宮保雞丁和貝貝
貝貝愛吃「宮保雞丁」,媽媽幾乎每天都要為他特意做一道宮保雞丁,還經常向他人誇耀孩子吃飯很自覺,「不用催自己就能把一盤雞丁都吃光。」幼兒園組織孩子體檢,結果貝貝被查出嚴重「營養不良」,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宮保雞丁有菜有肉,怎麼會營養不夠呢?」
只給孩子做他喜歡吃的飯菜,很容易出現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媽媽實際上是寶寶偏食的「幫凶」。
建議:嘗試用不同的原料來做「宮保雞丁」,例如,把花生米換成胡蘿蔔,把雞肉換成牛肉或者魚肉,孩子剛開始可能不太習慣,但鑒於他對「宮保雞丁」的特殊喜好,相信他也會逐漸接受的。
05
未成年人的「成人餐」
成人餐和兒童餐
孩子為什麼喜歡「麥當勞」,因為那裡有兒童餐,因為兒童餐比較適合孩子的口味,量也相應少,不會導致孩子進食過量。
成人餐容易讓孩子有煩躁感——他想無論如何努力都吃不完,還可能因為浪費的飯菜而受到家長的責罵。
建議:為孩子準備兒童套餐或小份食物。如果就餐的餐廳不提供兒童餐,媽媽可以把每份菜都盛出幾勺擺在孩子面前,鼓勵孩子把它們統統吃下去,「因為爸爸媽媽可以把大盤子里的菜吃光,你也一定可以把小盤子里的吃乾淨!」
06
「潔癖」洗掉吃的樂趣
洗手和食慾
媽媽是一名醫生,對孩子的衛生習慣要求極其嚴格,其中就包括不允許孩子用手直接抓起食物來吃,更不允許孩子邊玩邊吃,理由自然是「病從口入」。
媽媽的想法看上去沒什麼錯誤,但卻剝奪了孩子吃的樂趣。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6 歲以前的大部分活動都是興趣所至,「吃」也不例外。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馬上品嘗到色彩有誘惑力的食物,當然也就不會顧及到應該洗手之後再吃。如果你在孩子抓起食物往口裡送的時候大喝一聲,孩子即使沒有被嗆到或噎到,也會失去吃的「興緻」。
建議:待孩子洗凈小手,再將食物隆重推出。
07
「味覺敏感」不是我的錯
熊貓不吃蘆筍
媽媽很愛吃蘆筍,可是5歲的晶晶堅持說:「蘆筍又苦又澀,熊貓也不要吃。」
科學研究發現,0~7歲的兒童味覺要比成年人敏感得多,特別是對苦澀味道的分辨力尤為準確,所以孩子對涼瓜一類有苦澀味道的蔬菜會抗拒。還有些時候孩子會抱怨某一道菜太咸了,成年人卻沒有這樣的感覺,於是媽媽就會認為孩子挑食。其實這完全是敏感味覺「惹的禍」,孩子被冤枉了。兒童味覺的敏感度還會根據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即使是一對雙胞胎品嘗同一道菜,口感也可能完全不同。
建議:媽媽在孩子不喜歡某個菜的味道時,可以改變一下烹飪方法,或許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08
「花樣百出」和什麼也不吃:
十全菜單
為了能讓寶寶獲得充分的營養,媽媽每天都要精心設計食譜,然後帶領保姆花大量時間、精力烹制許多種蔬菜和主食,讓寶寶每餐都有很多種選擇。可是寶寶吃飯卻越發挑剔。其實寶寶早就想說:吃飯真麻煩!
建議:每頓正餐中只要包括一種孩子比較熟悉或者喜歡的食物就足夠了,其他的飯菜沒有必要完全依照孩子的口味。如果其他種類、口味的菜不對胃口,他至少還能吃他能夠接受的那一種,不至於餓肚子。這樣做你還可以讓孩子明白「過分挑食只能挨餓」的道理。
這是專家特別提供的一個小測試,試著回答每個問題,參考正確答案,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營養師媽媽」
你是合格的營養師媽媽嗎?
1. 一個3 歲的兒童每天至少應該攝入多少種蔬菜?
A.2
B.3
C.4
D.5
2. 鐵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你知道下面哪組食物是補鐵的「能手」嗎?
A.瘦牛肉、豬肉、家禽;
B.麵包、燕麥片、大豆;
C 牛奶、乾酪、酸奶;
D.水果和蔬菜。
3. 紅色、桔紅色和綠色的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你知道下面的哪一種烹飪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胡蘿蔔素不流失嗎?
A.用熱水焯一下,然後撈上來涼拌;
B.炒熟之後吃;
C.炒到7分熟的時候吃;
D.直接食用。
4.室外活動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很有益處,但是現在的孩子每天待在室內的時間越來越多了,你知道全中國每天進行戶外活動的孩子佔多大比例嗎?
A.25%
B.33%
C.50%
D.66%
5.牛奶、乳酪、果汁、豆奶等等都是給孩子補充鈣元素的好食品,你還知道下列哪種食物能夠起到補鈣的作用嗎?
A.土豆和義大利面;
B.桃子和哈密瓜;
C.玉米和大豆;
D.雞蛋和麵包。
6.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吃東西,下面哪一種說法正確?
A.經常吃比薩餅、椒鹽餅乾一類的點心;
B.喜歡喝碳酸飲料;
C.很少吃蔬菜和水果;
D.上面3 種說法都不正確。
7. 5~12 歲兒童每天晚飯後進行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比較適合?
A.5~10 分鐘;
B.10~15 分鐘;
C.20~25 分鐘;
D.30~35 分鐘。
正確答案:
1.B。一個3歲的兒童每天至少需要3 種蔬菜,但是每一種的需要量都比較少,一般不超過6 匙。
2.A。動物蛋白中所亞鐵血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比蔬菜和水果的補鐵效果要好得多。奶製品是不含鐵元素的。
3.A。植物中的 纖維和蛋白質牢牢鎖住了胡蘿蔔素,用熱水微微焯一下,能夠把胡蘿蔔素釋放出來,身體比較容易吸收。煎、炒蔬菜都會導致胡蘿蔔素的完全流失。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直接食用西紅柿、黃瓜等等蔬菜,你最好把它們做成蔬菜沙拉,能夠促進身體的吸收。
4.A。還等什麼,快帶著你的孩子出去透透氣吧!
5.C。兒童每天需要300 毫克的鈣元素,而半碗的紅豆或者綠豆粥,就能提供64 毫克的鈣。
6.D。邊吃東西邊看電視是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孩子的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而且容易影響腸胃功能的揮。
7.B。飯後出去走走,就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如果你的正確率在80% 以上,你稱得上「營養師媽媽」;如果你的正確率在50%~80% 之間,說明你對某些方面了解還不夠,立刻改進;如果你的正確率在50% 以下,那你就有必要求助於營養師,聽聽他們的「育兒經」了。
新媒體編輯 Yonnie轉載自 時尚健康星媽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好的飲食習慣要從寶寶抓起!訓練吞咽咀嚼能力,規範進餐習慣,避免挑食偏食,這樣做就能事半功倍啦!
※寶寶如何進餐 時間規律很重要
※按這5個步驟進餐,「控制血糖」事半功倍
※進餐,別太快?
※如何正確進餐 飯前飯後都要懂
※寶寶良好的進餐行為咋養成
※怎麼吃飯才能減肥 進餐順序是關鍵
※食事求是︱先吃冷盤、餐餐有「魚」、來點炒飯,下館子還是先搞清「進餐順序」吧!
※狗狗被帶進餐廳坐在兒童座椅進食,是對是錯
※進餐館吃飯哪些菜品最好不要點,很多人都不會點菜!
※男子患進餐恐懼症,看見飯菜就害怕
※流浪蘇牧闖進餐館找吃的挨了頓揍,抱著個爛蘋果當寶貝好可憐
※增肌真的需要每隔三個小時就進餐一次嗎?
※想吃龍蝦沒有500萬盾,你都不要進餐廳大門!
※致命的糖尿病風險:藥物過量,延誤進餐,運動量過大!
※怎麼喝茶才最正確?睡前不飲茶 進餐時不飲茶
※三個進餐誤區讓你的壽命縮短
※正確的進餐順序才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就該這麼吃
※3D列印特殊餐具,解決手疾患者的進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