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作為享譽國內外的佛教聖地和清涼勝境,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五台山是地球演進的見證,是珍稀生物的寶庫,是文殊信仰的中心,是古建藝術的殿堂,是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名山勝境。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境內,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千米,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峰之中,坡緩溝闊,名曰台懷。五峰並列,恰如五指半收,迎天而聳,最高海拔3061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五台山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完美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台山經過了「鐵堡運動」「台懷運動」「五台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台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龍蟠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可以說,五台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迹、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台山當之無愧地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生態獨特,生物多樣,是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五台山地處黃土高原東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夏短而涼爽,冬長而嚴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山頂年平均溫度零下2℃,無霜期72天左右,年降雨量近960毫米,是全球同緯度地區中降雨比較多的地區。尤其每年的7—8月份,平均氣溫15—20℃,盛夏時亦可偶見降雪,正所謂「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因此,五台山亦稱清涼山,被譽為清涼勝境,是理想的避暑場所。五台山水源豐富,溪泉很多,終年不竭,鳴泉潺潺,清淳甜潤,著名的有清涼泉、甘露泉、卓錫泉、龍泉、玉泉、般若泉。更奇特的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山有泉,澗澗流瀑,匯聚成池,形成高懸如鏡的天池,較大的有黑龍池、玉花池、澡浴池、太華池,池水清澈,波光瀲灧,恍若明珠,令人心曠神怡。五台山草地面積廣闊,總面積84391公頃的山地草甸生態系統是華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並且相對穩定的典型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植物資源。植被類型從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為高山草甸、亞高山草甸、山地五花草甸、常綠針葉林及林間草甸、夏綠闊葉林草灌叢、旱牛灌木草叢。五台山共有維管束植物103科、459屬、1019種,種類繁多,四季皆有。其中金蓮花、迎紅杜鵑,被有關專家認定為國內獨有。五台山有鳥類16目、36科、142種,其中金雕、白鸛、黑鸛、白肩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白頭鶴、丹頂鶴、大鴇等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五台山海拔1000—3061米的山地昆蟲共有2000多種,目前資料記載的486種,包括20多個昆蟲新種。因此,五台山是北方高寒地區極為罕見的綠色寶庫。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文化博大精深,佛教地位尊崇,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千百年來,文殊信仰作為一種文化,自印度進入後,以五台山為中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信者眾多,經過中外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成為中國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文化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近兩千年的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早在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佛教就開始傳入五台山,並建有大孚靈鷲寺(顯通寺前身),是中國最早的兩座寺廟之一。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英宗、清聖祖、清高宗等都曾駕幸五台山,至於歷朝歷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禮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翻開五台山各大寺的「廟史」,第一頁幾乎全是「敕建」二字。由於佛教界認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文殊又是釋迦牟尼的首席菩薩,為顯密諸宗所崇奉,於是五台山就形成了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顯密並行、諸宗競秀、青廟和黃廟、子孫廟和十方廟共存,成為中國最早的漢藏佛教聖地,受到漢、藏、蒙、滿等各民族佛教徒的無比尊崇。五台佛國還誕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師,盛唐時期,這裡開始成了海外信徒留學聽經的高等佛教學院,印度、日本、蒙古、朝鮮、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信眾,都到五台山來朝聖求法巡禮,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終身。正因如此,五台山當之無愧地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列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目前,五台山共有44座宗教活動場所,有僧尼5600餘人。無疑,五台山作為中國聖跡最早、地位最高、教派最全、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從宗教的角度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五台山: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五台山古建密集,文物薈萃,是異彩紛呈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伴隨著佛教文化的傳播和興起,五台山保存下了鮮有的古建築群、罕見的佛造像群、獨特的佛教音樂,擁有大量國家級、省級以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目前,五台山共有7個朝代的寺院68座,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廟建築精品有唐建南禪寺大殿、唐建佛光寺東大殿、元建廣濟寺、明清建築顯通寺,以及延慶寺、塔院寺、殊像寺、碧山寺、圓照寺、羅侯寺、菩薩頂等。五台山的150餘座佛塔是古代建築精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是國內現存古塔中類型較多的地區之一,磚結構、石結構、銅結構、鐵結構、木結構,方形、圓形、尖錐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樓閣式、密檐式、單層式、多層式、金剛寶座式,形制繁多,應有盡有。塔建時間最早的是佛光寺祖師塔,是國內僅存的2座北魏(公元386—534年)古塔之一。五台山還是雕塑藝術的世界。其中的佛像雕塑,在吸收融匯外來佛教藝術技法的基礎上,創造了中國的民族風格和特色,迄今保存完好的佛像146000多尊。牌樓和影壁是清代至民國時期五台山的一大特色建築。菩薩頂、塔院寺、碧山寺、顯通寺、殊像寺的木結構牌樓高大雄偉,雍容華貴;古佛寺、南山寺、龍泉寺的石結構牌樓通體白色,雕刻精緻,是石雕藝術的精品;尊勝寺、南山寺、龍泉寺、普化寺的影壁雄大舒展,雕鏤精細,是磚石藝術精品,也是佛寺建築布局園林化的產物。此外,每一處寺院,每一處殿宇,每一孔石窟,每一座牌樓,以至每一尊佛像,每一件法器,甚至每一塊磚、瓦、木、石,都採用了雕塑藝術,精品甚多,給人以美的享受。五台山壁畫是又一藝術寶庫。佛光寺大佛殿壁畫是唐代壁畫之珍品,是唐代壁畫的代表作,在中國繪畫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五台山還是碑碣的海洋。現存碑碣1066塊,最古老的有唐代清涼寺碑,元代以後,歷代皆有,尤以康熙、乾隆御制碑文最多。這些碑文為研究歷代寺廟建築及佛教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五台山佛教音樂源遠流長,有明顯的風格和特點,是北方佛教音樂的典型代表。北魏時,就盛行《華嚴經》的唄讚、轉讀。唐宋以來,佛教音樂吸收了文化雜劇曲牌和民歌、民間器樂曲,使之更加豐富。流傳至今的佛教音樂,有青廟曲牌共5部47首,黃廟曲牌共3部40首。五台山金剛舞蹈,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這種舞蹈,由西藏傳入,藏傳佛教稱「跳布扎」,為廣大佛教徒和群眾喜聞樂見,也使外地旅遊者嘆為觀止。所有這些文化遺存,都全方位見證了近2000年間佛教中國化的成功演變及其在亞洲地區的傳播過程,為已消逝的中國皇家道場文化和生命力依然旺盛的文殊信仰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見證。


文:李平社 圖:五台山佛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佛教 的精彩文章:

星雲法師:生命的寶貴
五台山聖境聖水
星雲大師:佛教與和平
依止善知識的九大利益
虛雲老和尚關門弟子紹雲長老參訪五台山黛螺頂

TAG:五台山佛教 |

您可能感興趣

自然和文化珠聯璧合的佛國聖地
甘川洞文化藝術村,「釜山的聖托里尼」,以獨特、文藝的風景著稱
新安江山水畫廊以中國獨特的徽文化與自然風光著稱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紅色的聖地、將軍的搖籃——紅安七里坪鎮
雪域藏羌文化聖地 多彩四季山水畫廊——中國理縣
華夏文化之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
中國文化:大秦帝國里席地而坐的文化被日本繼承了
山西五台山書畫展:佛教與書畫文化的融合
色達:神秘的佛國文化
黃銅文化:中國的文藝復興
柯橋太平橋:浙東運河上的古代立交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盛京城,融合了滿、漢、藏傳佛教三種文化的精華!
與自然山水、古今人文對話:西山雅集論道永定河文化
旅行目的地:安昌古鎮——最接地氣的中國師爺文化之鄉!
葛劍雄:中國的地名、歷史和文化
文化資訊:台灣的宮廟文化
沈金浩:江湖與中國雅文化
葛劍雄:中國的地名、歷史和文化!
上海皓古文化藝術館:收藏家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