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為何把中國和印度排除在外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為何把中國和印度排除在外

本文選自學者劉小楓為《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寫的中譯本前言,由六點圖書授權澎湃新聞使用。《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即將在上海書展上首發。


這部由德國的古典學學者編製的《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以歷史地理學的方式來展現古代世界的政治和軍事史,並通過對歷史事件進行分層來展現古代世界的經濟、行政、宗教和文化領域的發展狀況。尤其難得的是,《地圖集》所附文字扼要闡釋了古代世界的文明含義及其被探索的過程,為我們學習古代世界歷史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我們組譯這部歷史地圖集並非為了古代世界史專業或古典學專業,更非因為如地圖集的編者所說,「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世界似乎正在變成真正的地球村」。事實上,即便世界正在變成「全球化」的地球村,也未必有多少人會生髮「研習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古代文明」的願望。我們組譯這部歷史地圖集,僅僅為了讓所有願意「在智慧和情趣方面超脫日常無聊」的中國年輕人懂得:近兩百年來,中國所遭遇的「征服世界的力量」究竟是怎麼來的。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為何把中國和印度排除在外



這部歷史地圖集演示了宏大的古代世界歷史,時間跨度上起公元前3千紀(古代近東)、下至公元15世紀拜占庭帝國覆亡,尤其聚焦於古典時期東西文明之間的交往。編者宣稱「以冷靜、公正的態度回顧人類歷史……不再局限於地中海世界的希臘、羅馬文明」,而是涵蓋古代近東地區諸多文明,關注的主題也更加寬泛。儘管如此,這部歷史地圖集並沒有涵蓋古代遠東文明。對中國和印度古代文明隻字不提,能夠擅用「世界」這個語詞嗎?


這部歷史地圖集的編者們的「世界史」觀念將整個遠東地區的古代文明排除在外,我們禁不住馬上要給他們扣上一頂「歐洲中心論」的帽子。不過,我們應該知道,史稱現代史學奠基人的蘭克(1795-1886)在85歲那年(1880)開始出版的多卷本《世界史》,已經將遠東古代文明排除在他的「世界史」觀念之外。在蘭克看來,「世界歷史」不是自然史,而是政治史——相互爭鬥才使得民族或國家走出自然狀態,形成文明意識。因此,「世界歷史」這個概念指的是文明國家之間相互鬥爭的歷史,或者說,各個不同文明國家之間的相互爭鬥才形成了世界歷史。

蘭克把中國和印度古代文明排除在「世界歷史」之外的理由是:只有在古代的近東和地中海周邊才出現了諸文明國家(或稱為「大國」)之間的激烈拼搏。相比之下,古代的遠東地區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激烈的「大國」衝突。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文明古國在發展出「被視為人類所有文明發展之源」的政制之後,就「靜止不變」了。布克哈特儘管不贊同自己的老師蘭克的「大國」衝突論,他的世界史觀察同樣把中國和印度等古老「文明民族」排除在世界歷史之外。


對我們來說,「民族國家」是個現代概念,對於蘭克或布克哈特這樣的世界史家來說,則會是個古代概念。用這個概念來看待地球遠東地區的歷史毫無意義,畢竟,在遠東的古代,並沒有出現文明國家之間的衝突,長期存在的僅僅是定居的「文明」政治體與游居的「野蠻」政治體的衝突。


20世紀的西方史學大師布羅代爾在給整個歐洲的中學生寫的世界史教科書中還說:「遠東那些偉大的文明,尤其是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遇到的麻煩,主要是「其疆域內蒙昧原始的地區」。當然,「來自廣袤的沙漠和大草原(對中國來說在其西部和北部,對印度來說是在其北部和西部)」各游牧民族的覆亡威脅具有天罰般的力量。但是,這些民族儘管「兇猛、殘酷、富有亡命徒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文明研究」並沒有什麼重要意義——「他們令人難以置信的劫掠無疑延遲了與他們毗鄰的那些大型文明的發展」。


如今的中國知識人喜歡自豪地說:縱觀整個世界歷史,唯有中國文明政制在數千年的時間顛沛中不絕若線,無論種族還是政體更不用說語文,從未遭遇過徹底覆亡。然而,早在18世紀,西方的啟蒙思想家們就對這種自豪感表示過輕蔑,並對中國文明的歷史延續性給出過「合理解釋」:古代中國的文明政制能夠長期存在,不過是因為沒有遭遇過強壯的文明大國的攻擊。


游牧民族入侵併入主中國並沒有中斷中國文明,而是讓自己融入了中國文明政制。清人僅僅在如下意義上「延遲了」中國文明的發展:未能即時地有效應對西方民族為了實現自由民主文化而發動的東征。在康德式的「文化」戰爭的衝擊下,中國第一次遭遇強壯的文明民族的攻擊——中國雖然還沒有覆亡,知識人的文明意識已然覆亡。

無論如何,這部《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的編者們把中國的古代歷史排除在之外,並非沒有他們的理由,我們沒必要感到自己的文明情感受到傷害。相反,我們倒是應該深入認識他們歐洲人所理解的「古代世界歷史」。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為何把中國和印度排除在外


現代意義上最早的世界史之一:《世界史》(History of the World,1702)



納蘭容若(1655 -1685)飽讀過中國典籍,才獲得如此「情深而文明」的感覺。中國文明的偉大教化力量的確在於,納蘭容若出塞後也會覺得「滿目荒涼」,並用極佳的中文修養來表達自己的「荒涼」感——雖然他的祖籍就在這「滿目荒涼」之地。納蘭容若的祖上做了中國皇帝,整個皇族卻服膺華夏文明。如果納蘭容若出塞後往西去,穿過中亞,進入後來大英帝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麥金德(1861-1947)所界定的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大低地」地區,他會看到什麼呢?他會看到,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內戰演變而來的一場歷時30年的歐洲國際性戰爭剛剛結束,處處滿目蒼夷。一百年後,德意志詩人、史學家席勒(1759-1805)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出版的《三十年戰爭史》(1791)中還說:由於這場戰爭慘烈得史無前例,詩人要閉上嘴,史家要閉上眼睛。

納蘭若容主持編纂了《通志堂經解》,熟悉華夏文明的歷史。但是,由於缺乏歐洲的「古代世界歷史」知識,即便他看到德意志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慘烈場景,他也不會明白,這場戰爭標誌著史無前例的世界歷史「運動」正在形成:《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雖然確立了歐洲國際關係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卻拉開了歐洲土地上更為持久、更為慘烈的國際間戰爭的歷史帷幕。隨後,基於「自然狀態」和「自然權利」論的民主理論在歐洲連綿不斷的內戰和國際間的戰爭中長足發展,並終於迎來了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由一場內亂躍升為普世「民主理想」的化身,隨後的拿破崙果然採用康德所說的「戰爭」這一「不可或缺的手段」來實現普世的「民主文化」理想。 「拿破崙從西班牙到俄國的戰爭讓每個人都知道,革命不僅僅是法國憲政改革的問題」,更是「民主理想」的國際化問題——華盛頓在1798年已經寫信告訴拉法葉:自由民主的種子「將會一步步長遍全球」,「美利堅合眾國將成為所有國家的立法者」。


長達16年的拿破崙戰爭(1799-1815)雖敗猶榮,1815年的「神聖同盟」條約不過「一紙崇高的廢話」,從國際法角度來看則是一紙空文。拿破崙戰爭之後的一百年內(1815年到1914年),由「普遍民主」理想所驅動的戰爭迅速擴大為今天的世界性戰爭,「普遍民主」的歐洲式「運動」一步一個腳印吞噬世界歷史中所有文明民族的「今古河山」。如沃格林所看到的,從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到1944年的《雅爾塔協議》,無數的和約僅僅證明:人們絕不應該相信,這個世界憑靠一份國際條約就「可以免除困苦和恐懼」。


納蘭若容這樣的皇族精英如果在其有生之年知道一點兒世界歷史地理的政治知識,帝國的命運說不定會有所不同。可是,說到歷史地理學,我們又難免有歷史自豪感。據說,《漢書·地理志》中的下面這段話表明我國早就有了歷史地理學:「漢興,因秦制,……至漢武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先王之跡既遠,地名又數改易,是以採獲舊聞,考跡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下及戰國、秦、漢焉。」然而,由於古代中國從未遭遇過希波戰爭或英法百年戰爭那樣的文明衝突,中國的歷史地理學歷來主要關注疆域內部的行政沿革,而非像西方的歷史地理學那樣被迫關注世界性的文明政治衝突。

晚清時期大量引介西方地理學以來,我國的歷史地理學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仍然沒有脫離所謂「沿革地理學」的習慣。英格蘭經歷過數百年與法蘭西衝突的歷史,麥金德在這樣的國土上長大,其歷史地理學的視野和關注不可能僅僅在於英格蘭王國的歷史沿革。在他眼裡,古代中國雖治理良好,卻長期處於「獃滯狀態」,不值一提——我們沒有理由為此生氣。


具有文明抱負的國家之間的爭雄,首先比拼的是代表文明國家品格的卓越人物身上的政治德性。在《諸大國》一文中,蘭克給出的另一個史例是普魯士王國的國父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在蘭克看來,這位德意志的政治和軍事「天才」的思想紮根於「自己的土地和自己的祖國」。他的歷史事功讓在列強夾縫中生存的小小王國僅僅憑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大國」,給德意志人帶來「自信」,使得近千年來散漫慣了的德意志人終於有了形成統一的文明政治單位的基礎。弗里德里希二世也是詩人,且酷愛啟蒙哲學,在我們看來,他的詩人才華顯然沒法與毛澤東相提並論。但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詩作同樣產生於與國家的敵人殊死較量的危難處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男子氣概的靈魂激蕩」——如蘭克所說,越是生死存亡關頭,這種偉大的靈魂越顯出自己的道德力量。


在「七年戰爭」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偉大的個人品格」體現得最為充分,即便知道這場戰爭僅有極小的把握打贏,他的道德上「堅忍不拔」的品格讓他義無反顧地面對不可避免的戰爭:自己生長的「土地」被敵人圍困、國家的「榮譽」被剝奪、祖國孤立無援,除了戰爭還能靠什麼讓自己的國家擺脫險境呢。憑靠這場險勝的「七年戰爭」,弗里德里希二世讓德意志人以文明國家身份登上了歷史的「世界舞台」——正如憑靠極為艱難的朝鮮半島戰爭,毛澤東讓中國登上了歷史的「世界舞台」,進入了歐洲人認可的「世界歷史」……世界歷史地圖集從此增添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一頁,儘管在我們自己編製的歷史地圖集里,這一頁迄今尚未得到足以與其歷史意義相匹配的版面尺度。


附:《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為古典學界權威的「新寶利」(Der Neue Pauly)系列百科全書的附錄,該系列圖書自1996年起陸續在德國出版,全面收錄了世界古代史各專業領域最高水準的學術研究成果,並以其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和深入淺出的扼要論證,被譽為世界古代史最別具一格的現代參考文獻。


作為迄今為止最具專業性和學術性的一本關於世界古代歷史的地圖集,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結合了200多幅精準、詳實的古代歷史地理地圖和插圖,對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5世紀的古代希臘、羅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赫梯、巴比倫、腓尼基以及拜占庭帝國的歷史發展進程進行了全面而又精鍊的說明與論述,內容涉及古希臘羅馬文明與閃米特、凱爾特、日耳曼等眾多其周邊文明之間的相互關係。(文/劉小楓)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萌芽》60年,始終是培育文學青年的土壤
120年前首位中國高官訪美!紐約時報在報道李鴻章時都說了什麼?
1938年周作人:在輿論的風暴中
這個來自農村、沒上過大學的女性為什麼這麼「好運」
英國工程師無照撞殘一人後逃出境 中國妻被限制出境後才賠錢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外插畫師筆下的中國古代戰爭
蒙古帝國在中國統治以及蒙古語對中文的影響
鄭和七下印度洋:中國古代航海外交的巔峰
揭秘中國古代震驚世界的六大弓弩
《中國古建築叢書》出版
中國古代的廚師
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佛道天國的人間範本
淺析中國古代玉雕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文化之中國古代常識 寫歷史穿越等小說必備
中國古代最美皇后排名:集容貌和智慧於一身
《中國國家地理》圖片背後的故事
揭秘中國古代斧鉞發展史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出版
「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外蒙古
中國古代十大淫亂皇帝排行榜
湖北曾國墓地出土的這樣東西 將改寫中國音樂史
中國為何拍不出《侏羅紀世界》?
揭秘中國古代失傳的鑄劍術
沉澱入油彩中的中國古代歷史:一
英國珍藏的絕版中國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