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

1.唱旦角的貼行人物扮戲,忌赤背。


雖然是男扮女裝,但既然外表已經是女兒郎,便不能在後台赤背,他們認為赤背是不祥之兆。既有此禁忌,無論天氣多熱,唱旦角的老闆們也得內穿襯褂,不能隨便脫去。


2.新筆由小花臉開筆。


彩匣子桌新添一批新筆,勾臉之用。新筆許亂動,必得由一個唱小花臉的開筆,勾一個豆腐塊兒之後,這筆才能由唱別的工的武花臉或武行使用。戴臉子不許隨便照鏡子,戴起加官臉子照鏡子那是對財神爺不恭敬的表示,不許隨意胡戴臉子,這都是大忌諱。

3.唱聖賢戲,以關聖規矩最大。


第二天要演關羽戲,無論《古城會》也好,《單刀會》也罷,這位扮關聖的主角,先一日便得潔身沐浴,或揉臉或勾臉以後,便不能隨便與人交談了。行頭穿完了,把預備妥當的老爺碼頂在盔頭裡,謂之為「頂老爺碼」。穿戴齊楚,閉目端坐,等這出關戲平平安安地唱下來,把頭頂的老爺碼再請下來,唱主燒香磕頭,再把神碼焚化送走,這時才能卸裝,用草紙加香油搽臉。所搽下的勾關聖臉用的銀硃油不能隨意亂扔,務必由夥計人等拋在最高的房頂上,以示恭敬之意。


4.第一後台不得張傘,禁說「傘」字。


代替「傘」叫「雨具」或「雨蓋」。比如唱《奇冤報》,劉世昌的家人劉升應該持傘上,及至場上表示出來下雨了,劉升在台上便也張起傘來,可是到下場門台簾前立刻把傘落下去,無論如何不能進入台簾後再落傘。他們對於這個忌諱的解釋是「傘」與「散」音同字不同,一個整齊堅固的戲班團體,當然忌諱「散啦」。為避免「散」字,故此便不許後台張傘、說傘,管傘叫「雨具」或「雨蓋」


5.後台不許下棋

因兩人對弈必會說「你走啦」、「我走啦」,都走了還唱甚麼呢?!(微笑臉)為避免這個「走」字,故此後台絕對不準對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戲曲 的精彩文章:

TAG:西部戲曲 |
您可能感興趣

老梁:360行,行行有規矩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規矩 亂人規矩自遭報應
行有行規,古代青樓的一些規矩讓人心驚肉跳
這個規矩實行了幾十年,毛主席一句話就給改了,如今成國際慣例
田蘊章行書作品,難得一見,每個字都規規矩矩
李維嘉暴瘦因經紀人背叛?經紀人這一行該有規矩了
新兵入伍第一頓吃什麼,軍營里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規規矩矩不惹事的十大明星,李連杰第八,張學友第九
張召忠:路上行車有交規,海上行船有啥規矩?意外相遇又咋辦?
禪七日記,準備中攝心聞法入堂修行時的規矩三
慈禧第一次坐火車要求的四個規矩,整的人很無奈
四菜一湯這規矩是誰定的,哪位開國元帥執行的最好最到位
古玩行的規矩:砍價一定要有分寸!
此人行軍打仗有一個規矩,士兵走到哪都要播種,老百姓至今感謝他
毛澤東的「六不」規矩,成了共產黨人日常的行為準則
玉石行業的規矩多
鄒市明破壞行業規矩金腰帶懸了?無知無恥言論不值一駁
清朝為此制度砍了幾十萬人,慈禧卻為一人打破此規矩,只因一原因
從兩次元宵節看賈府遵循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