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龍泉窯的觀賞級鑒別
龍泉窯梅子青釉菱花大盤
口徑:47cm 高:8cm 年代:明朝,此盤造型端莊、規整,大氣磅礴,胎釉釉質細膩,花口圓足,內外普施梅子青釉,做工精美。此盤是龍泉窯中的優秀產品。
此盤造型端莊、規整,大氣磅礴,胎釉釉質細膩,做工精美,代表龍泉青瓷在明朝時的最高水品。又是官窯器收藏價值極高。:花口圓足,內外普施梅子青釉,內壁口沿下刻花,盤心飾編織紋。國內罕見的梅子青釉大盤。
龍泉窯梅子青釉菱花大盤,源於明朝,此藏品是龍泉窯的梅子青釉,梅子青釉釉色濃翠瑩潤,如青梅色澤,故而得名。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
燒制梅子青釉時對瓷胎的要求較高,釉料採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鹼釉,以便於數次施釉以增加釉層的厚度。在1250--1280攝氏度高溫和較強的還原氣氛下燒造,釉層厚而透明,釉質瑩潤,蒼翠欲滴,色調可與翡翠媲美。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龍泉窯青釉鳳耳瓶
高17.5cm,口徑5.7cm,足徑6.3cm。瓶小盤口,直頸,折肩,直腹,圈足。頸部兩側各置一鳳耳。灰白色胎,通體施青釉,釉面開片紋,釉色青翠瑩潤。此瓶唯以典雅的風韻、秀美的造型、瑩潤的釉色,煥發出迷人的魅力。
南宋時的龍泉青瓷特別講究釉的色調。窯工們以多次上釉和改變釉的配方技術,燒成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燒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失透的情況下,北宋龍泉青瓷盛行的刻、劃花裝飾已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和浮雕技法。宋代龍泉窯燒制。
龍泉窯青釉刻花碗
高6.7cm 口徑16.8cm 底徑6cm,龍泉窯青釉刻花碗是明代的瓷器,屬於龍泉窯系。
此碗撇口、深弧腹,器形規整,渾圓大氣,釉色青中泛綠,釉質乳濁潤澤,刻花紋飾刀法勁健有力,線條瀟洒飄逸,一氣呵成,盡顯功底,修足時代特徵明顯,是件開門的元末明初時期龍泉窯製品。
龍泉窯燒造。圓口,弧腹,圈足。構造獨特,碗心與底呈夾層,外底中空,與空腹相通。通體施青釉,釉色淺綠,清純瑩澈。碗心刻折枝花卉紋,外壁刻仰蓮瓣紋,葉瓣有篦劃紋裝飾。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清末民初,日本、德國、美國先後有人來龍泉搜羅古青瓷,繼之輛大批古董商紛至沓來。由此,一方面引發了龍泉挖掘古窯址古墓之風:另一方面一批民國制瓷藝人開始研製仿造窯產品「牡丹瓶」、「鳳耳瓶」等70餘件郵寄國民政府實業部請功。
要判定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真偽,就要掌握不同時期器物的特徵,這些特徵要從器物的造型、胎體、釉色、紋飾以及款識等方面人手,典型特徵就是時代器物的名片。在了解器物時代特徵的同時,還要將不同時期的標準器熟記於心。所謂標準器就是這一時期最具有典型特徵、最能說明這一窯口特色或者最能代表這一釉色品種的器物,掌握了標準器就有了判定的標準,就能以此作為比照,從不同的方面來判定一件器物的時代和真偽。






TAG:鳳凰新聞 |
※速看!宋代龍泉窯瓷鑒賞及辨別小技巧
※鑒賞:各個朝代龍泉窯燒制的瓷器
※宋代龍泉青瓷的風格和特點
※龍泉窯五代與北宋初 各自特點與區別?
※宋代六大窯系——龍泉窯
※中國龍泉窯青瓷藝術欣賞
※「北宋龍泉窯瓷器」的特徵及鑒定要點
※中國古代瓷器之美:宋代六大窯系之龍泉窯
※故宮博物院館藏宋代龍泉窯瓷器精選
※龍泉窯瓷器類別區分及鑒定技巧
※北宋龍泉窯瓷器的特徵
※半部浙江陶瓷史:龍泉青瓷 翠色美景
※相貌清奇的南宋龍泉窯菱口折沿盤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七)龍泉窯!(長篇連載
※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瓷碗
※龍泉窯青瓷 中的「魚」
※南宋黃龍泉冰裂鱔血斗笠碗,官窯遺范宋還唐
※葉英挺:魚戲蓮葉間——詩意盎然的龍泉窯青釉洗
※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館長葉英挺:詳解一對元代龍泉窯點彩帶座吉字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