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秋季養生知識你知道嗎

秋季養生知識你知道嗎

秋季,指我國農曆7、8、9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您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


1.營養原則

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鞏固攝人體內的正氣。由於天氣乾燥、涼爽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


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嘴唇開裂等氣候乾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


2.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米、小米、玉米、蕎麥、大麥、小麥、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漿、扁豆等。

2、肉蛋奶的選擇:羊肉、牛肉、鴨肉、魚類、豬腰子、豬肺、鱉肉、烏骨雞、鮑魚、鱔魚、蛋類、奶 類等。


3、蔬菜的選擇:豆芽、菜花、菠菜、胡蘿蔔、茄子、蓮藕、甘薯、馬鈴薯、山藥、芋艿、芹菜、小白菜、萵筍、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選擇:橘、柚、葡萄、柿子、梨、蘋果、棗、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3.飲食禁忌

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素滯留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欲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4.一日參考膳食


早餐:紅薯、大米、玉米面、雞蛋、茄子等,如紅薯粥、玉米餅、煮雞蛋、涼拌茄子


加餐:果汁一杯


午餐:大米、蓮藕、紅豆、羊肉、百合、西蘭花、紫菜、番茄等,如米飯、蓮藕紅豆煲羊肉、百合炒西蘭花、西紅柿紫菜湯

加餐:蘋果


晚餐:粳米、紅棗、蓮子、菠菜、綠豆芽等,如:紅棗蓮子粥、包子、菠菜綠豆芽。


5.備註


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秋季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調理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早起早睡: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增強體力: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4、預防疾病: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複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秋季養生知識你知道嗎



5、預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乾燥皸裂加重。


6、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7、適時進補: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8、多飲湯水:秋季空氣乾燥,把進補的物品製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 菜 豬 肝 湯、蘿蔔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荸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氣候乾燥,口渴感強,但不宜多飲含氣體的飲料,可選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頻頻飲服,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療作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養生常識與習慣 的精彩文章:

中醫養生:焦躁鬱悶試試四款「解煩湯」
菊花怎麼喝最養生?5類人別喝菊花茶
千萬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
養生:蜂蜜的8種食療作用 勝過頂級補品
這10種喝奶常識竟是錯的!

TAG:生活養生常識與習慣 |

您可能感興趣

春季應該知道的養生知識!
秋季養生小常識誰知道
你不知道的夏季養生小常識
夏季女性養生保健知識你知道多少?
今日大雪,你必須知道的養生知識!
昨日小滿,你必須知道的養生知識!
夏季養生小知識
唏噓!夏季養生保健知識,這六點你要知道
夏季刮痧養生你必須知道的事!
秋天的養生常識你知道多少
夏日養生你必須知道的五小常識
冬至過後,你必須知道的養生知識!
夏季女性養生保健知識 你知多少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養生知識
這些養生知識告訴你怎麼健康過冬?
今日小寒,這些防寒、養生小知識你必須知道
喝普洱茶也養生哦你知道嗎
小寒到了,「三九天」這些養生知識必須知道
貓眼知健康|春季養生您只要知道這9件事兒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