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因緣」起說華嚴學

「因緣」起說華嚴學




「因緣」起說華嚴學


「因緣」在中國人的話語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什麼是因緣呢?可能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涵義。唐代華嚴大德法藏法師在《華嚴經》的闡釋中,對「因緣」有非常精彩的論述。簡單地說,構成一個結果有諸多原因,其中導致這個結果產生的主要原因,稱為「親因」也就是「因」,而其它不能使結果跟自已性質相同的次要原因,稱為「疏緣」也就是「緣」。法藏大師由此展開了「因門六義」的論證,把因和緣、因和果的關係淋漓盡致地展現給大眾,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好好研讀,從中不僅可以看到因果關係的聯繫,而且如果能透徹了解,相信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會遊刃有餘。

「因緣」起說華嚴學


所以說,佛教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了廣大信眾的行為,而且給中華整體文化烙下了深刻的印跡,背後是有強大的理論支撐的。只是經年累月,人們習慣性地使用其中的結論,而不去翻閱其經典,不去追究其來龍去脈而已。法藏法師闡釋的《華嚴經》就是這樣一部宏偉巨著,古有「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之說。而五台山自北魏開始就是研習《華嚴經》的重鎮,所以頂禮文殊菩薩,不能不了解《華嚴經》和華嚴學。

「因緣」起說華嚴學



《華嚴經》的漢譯本有三種:東晉佛陀跋陀羅譯的60卷《華嚴經》,史稱《六十華嚴》;唐代實叉難陀譯的80卷《華嚴經》,史稱《八十華嚴》;唐代般若根據經中《入法界品》別譯出的40卷《華嚴經》,史稱《四十華嚴》。單單從篇幅來看,《華嚴經》可稱巨著,所以素有「經中之海」、「經中之王」的讚歎。

《華嚴經》明確寫到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五台山有濃厚的華嚴氛圍。著名的大顯通寺無梁殿,也稱「七處九會殿」,就是唐代著名華嚴學大師清涼國師撰述《華嚴經疏》的聖地,明萬曆年間妙峰祖師奉聖旨在此地用磨磚券成殊聖的華嚴道場,成為五台山古建的一絕。

「因緣」起說華嚴學



繞了這麼一大圈,我們今天先看看《華嚴經》經名的意義吧!《華嚴經》又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是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可以無限廣大又可以無限微細。「方」有軌範之義,「廣」有周遍之義,「大方廣」可以說廣大而無邊,包容一切。《華嚴經》中的主佛是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是全部佛法的精神體現和象徵。「華」比喻萬事萬行,「嚴」是嚴飾之義。「華嚴」就是演說因位的萬事萬行,從而嚴飾佛果的深義。《華嚴經》既論證了本體的無盡圓融,也指出了現象的紛繁複雜,同時說明了兩者的內在關係,啟迪眾生的智慧。


《華嚴經》篇幅龐大,內容豐富,涉及哲學、文學、心理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深遠的影響。所以,面對今天日益高速發展的時代,更加複雜的關係,學習《華嚴經》,起碼掌握一些經中的重要原則,是非常有益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佛教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五台山信仰國際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參訪清涼古剎,領略佛國文化
華嚴三聖之普賢菩薩
天台宗《小止觀》
修行人的四種快樂
迷悟之間:人生十二問

TAG:五台山佛教 |

您可能感興趣

龔自珍的學佛因緣
佛因何因緣說這部《楞嚴經》?
歐陽修的學佛因緣
武則天與華嚴經的因緣
南懷瑾老師:我的學詩因緣
「淮軍」子孫的文學因緣
是何因緣讓「你英俊瀟洒貌美如花」?
為什麼說一切都是因緣而生 因緣而滅?
是何因緣讓「你英俊瀟洒 我貌美如花」?
是何因緣讓「你英俊瀟洒我貌美如花」?
佛說: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
玄奘大師的般若因緣
弘一大師與承天寺因緣
馬祖道一禪師悟道因緣
為霖道霈禪師悟道因緣
障道的因緣,四個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我與兩岸儒學思想交流的因緣
佛學泰斗星雲大師的出家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