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徐文兵:用藥如用兵 入口歸其經——舌尖上的中醫

徐文兵:用藥如用兵 入口歸其經——舌尖上的中醫

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十可快速關注

徐文兵:用藥如用兵 入口歸其經——舌尖上的中醫


導讀四氣五味,性味歸經,炮製煎煮,丸散膏丹,中藥性能若排兵布陣,本文徐文兵老師從舌尖上講述,中藥入口歸經,中醫用藥如用兵,方能臨床不怠、效驗不虛。


中醫藏象理論研究活人的動態生理功能,把它分成12大系統,即6臟6腑。體內的臟腑之氣沿著不同的路徑輸於體表就形成了經脈即12正經。中醫精氣神學說認為人在丹田煉精化炁,即元氣,元氣充溢會沿著與12正經不同的路徑循行,故稱之為奇經八脈。


人體出現疾病的原因往往是由於某一臟腑、經脈功能出現亢進、過熱或衰弱、過冷,從而導致全身失衡、失和。中藥歸經理論就是研究食物和藥物靶器官,也就是藥物對特定臟腑或經脈的影響和作用。明確了歸經,醫生就能在準確辨證診斷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藥物,精確制導,迅速準確調整臟腑、經脈的偏差,恢復和平。達到既治癒疾病,又不殃及無辜的目的,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俗話說「同氣相求、臭味相投。」食物和藥物因性質、氣味、劑量、炮製、煎煮的不同,對特定的臟腑、經脈產生影響和作用會產生變化。

藥物的【性】


性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簡單地說溫熱走表,影響腑以及循行在人體陽側的經脈,比如頭面、項背、手背、大腿外側,背側;寒涼入里,影響臟以及在人體陰面的經脈,比如胸腹、手足掌、腋窩、肘窩,大腿內側、陰部。


藥物的【質】


質指藥物的質地,礦物葯、金石介殼類藥物,比如磁石、生鐵落、生龍骨、生牡蠣殼等,質地堅硬,主沉降下行,能入里安心神、降心火、斂肝陽。


質地輕清的蟬蛻、木蝴蝶、蛇蛻多能解表散風。

動物類藥物,屬於血肉有情之品,大多能入心包和心,比如阿膠、鹿角膠、雞子黃、紫河車,能補益心氣心血。食用動物有以臟養臟之說,比如夜盲症、乾眼、經血稀少的人可以食用羊肝、豬肝。心氣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人可以用菖蒲燉豬心或雞心。小便失禁、夜尿過多、白帶浸淫、陽事不舉的人可以吃腰花、羊腎羊旦,甚至可以用狗鞭鹿鞭。比如全蠍、蜈蚣、白花蛇,能入血搜風、活血化瘀,解毒。而痛風的病人則不能吃這些陰寒的肉食,要去吃辛香苦溫的化肉毒植物類食品,比如普洱茶、磚茶、生薑、紫蘇等等植物葯中長在地下根莖類藥物,性多沉降入臟。


人蔘、党參、黃芪、甘草性溫入脾;生地、玄參、藕根入腎;山藥、沙參、麥門冬、何首烏入肺;烏頭、附子、當歸入肝。半夏、天南星、薤白、瓜蔞根入心。


花葉類藥物,大多輕清上浮入上焦走表,比如菊花、薄荷、麻黃、紫蘇葉、荷花、荷葉等。枝幹、表皮類藥物也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荊芥、桔梗、蘇梗、藿香、葦莖等等。果實種子類多能入里補益精氣,比如五穀、核桃仁、胡桃仁等等。


藥物的【形狀、顏色】


藥物的形狀、顏色也與歸經有一定關係,比如帶尖刺藥物多入肝,比如白蒺藜、皂刺、玫瑰、蒼耳子多能疏通氣血,驅風除痹;鉤藤狀如彎鉤,能收斂肝氣,安神定驚;絲瓜絡、橘絡能化痰通絡;茅根、葦莖中空能利濕排尿。丹參、硃砂、代赭石色赤入心;山藥、白芨、白果色白色白入肺;生地、玄參、磁石色黑入腎;麻黃、青皮、青黛色青入肝;党參、灶心土、黃芪色黃入脾。影響藥物歸經最主要的因素是其氣味。一般情況下,腥味入心,如魚蝦鱉蟹;芳香醒脾、如砂仁、白豆蔻、大料、桂皮。膻味入肝,如食草類動物羊、牛、馬、駱駝;腐臭味入肺,如臭豆腐、乳酪、黃醬。臊味入腎,如童便、豬腰子、馬尿。辛辣的藥物主入肝、脾、肺;甘淡的入脾、腎、肝;咸鮮的入心、肺、腎;酸澀的入肺、肝、心;焦苦的入心、腎、脾。

藥物的【炮製加工】


很多中藥通過炮製加工加強或削弱了本身的性味,也就加強或改變了歸經。


比如經過鹽漬或鹽炒的藥物,比如厚朴、黃柏、澤瀉、附子,加強或增加了入心腎的功效;


經過酒洗、酒炒的藥物比如柴胡、白芍、當歸等,增強了入肝辛散酸收的效果;

炒焦的藥物,大多改變了原來的性味,比如荊芥炭、茜草炭、棕櫚炭、焦三仙等,變成了入心止血、消化積滯的葯;


醋炙以後的藥物辛散的效果變得溫和,比如香附、柴胡、元胡等等;


經過蜜炙藥物更能入脾補氣、入腎利水,比如炙甘草、炙黃芪、熟地黃等。


藥物的【煎煮、劑型】


煎煮方法、製藥劑型也影響藥物的歸經。


比如許多芳香的藥物比如薄荷、細辛,久煎就失去了解表開竅的效果。


半夏放置久了,散去了辛辣味,入心化痰除痞效果才好。大黃久煎能入心化瘀血通小便,短時間煎煮能入大腸通大便。


開水短時間浸泡以後服用稱為飲、能走上焦,清心火,宣肺氣。比如桑菊飲、大黃黃連瀉心湯。煎煮甚至去滓以後濃縮再煎能入中下焦,比如小柴胡湯、小建中湯。


藥物研末成粗末做散服用,多能健脾燥濕,比如平胃散、參苓白朮散。


做成蜜丸服用多能緩補脾氣、或利小便。比如人蔘歸脾丸、烏雞白鳳丸。


做成膏服,能入心腎,補益精血。比如龜鹿二仙膏、龜板膏。


鮮榨果汁能補肺津,如五汁飲、秋梨汁。


火煉金丹能補命門之火,如女金丹、小金丹。


酒泡藥物能舒筋活血,比如虎骨酒、鹿鞭酒。


名醫李可論道中醫


業內的朋友都知道,李可老先生是當代中醫臨床大家,有膽有識,擅長是用經方治療危重病和疑難病。他使用所謂的劇毒中藥藝高膽大,得心應手。有一次得以拜見真人,真是喜不自禁。李老鶴髮童顏,穿著一身紅色夾襖,帶著自己的三個助手。寒暄之後,我奉上自己寫的《字里藏醫》,老先生很高興,稱讚這麼下功夫研究是正路,很高興中醫後繼有人。梁冬安排大家吃火熱辛辣的川菜,藉此話題就向李老提起使用附子的問題。


「陰虛自汗」的問題


李老說自秦漢以降中醫就逐漸沒落,後世腐儒庸醫心虛膽怯,根本不敢用麻黃、附子、細辛,稱之為虎狼葯。而急重症非虎狼葯不可。這與金元醫家誤讀誤解《內經》有關。林大夫詢問到底是哪些內經原文被誤讀,李老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陰虛自汗」,大家都解釋為腎陰虛導致烘熱汗出、或盜汗。


其實《內經》的陽泛指六腑,陰泛指六藏,所以陰可代表太陰和厥陰,比如肺虛,衛外不固,可以出現自汗。脾虛也會出現動輒汗出。後世醫家一見陰虛就誤以為是陰液不足,不考慮人的陽氣功能衰微,直接給患者大量陰寒的滋陰葯,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重病情。李老的一席話說的我恍然大悟,馬上想到(心包虛的人經常會臉紅心跳出熱汗,心虛的人經常會受驚嚇、出冷汗,心氣大衰瀕死的人會汗出如油)。而這些人是需要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的。


「陰虛內熱」的問題


李老接著說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陰虛內熱」的問題,很多人同樣誤以為是腎陰不足,出現低燒。其實手太陰肺虛一樣會出現低燒,肺結核,林黛玉就是例子。從古至今,醫生們一見低燒咳血就用寒涼滋陰,結果中醫治療肺結核幾乎沒有成功的。我曾經研究過《紅樓夢》的醫案,給那些金枝玉葉看病,大夫們唯恐惹禍,用藥只求穩當,讓人挑不出毛病,用個柴胡還得用鱉血拌了,生怕升舉了陽氣。哪敢用毒藥?有人戲問,如果林黛玉用附子會如何,李老笑而不答。我看過李老治療重症,耐葯的肺結核的醫案,不僅治癒而且快捷。想想多少人死於非命,死於不治,起因就是對經書的誤解。


有道是:用藥如用兵。掌握了中藥的歸經,就如同有了精確制導的導彈,使用得當就能收到簡便廉驗的效果。比起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走一個的霸道用藥手段來講,中醫可以說是行王道,中藥可以說是仁義之師。


=========聯繫我們=========


加入親情會員網路學中醫,歡迎諮詢我們:


中醫思維,品文化慧生活,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zhongyisw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病時得所思之物可治病
任應秋跟師:持一方烏梅丸,治雜病蜚聲一時
反向擰毛巾,中醫治療網球肘那些妙招
從蒲輔周用附子及溫法的規律談對火神派的思考
「葯穴雙調」,治療老年人諸多種因機體機能退化性之疼痛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用兵如用藥
用藥如用兵,中醫靠什麼調兵遣將?
中醫用藥如用兵,妙用附子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用藥如用兵:中醫治病如何「趁火打劫」
近代名醫施今墨 用藥如用兵
中醫香葯外用9法,極好的用藥經驗
沈紹功用藥經驗:雲苓葯食同用
中醫「用藥如用兵」,長見識了!
名老中醫朱良春經驗集:處方用藥,銳意創新
痛風患者的用藥指南
日本「網紅鼻噴劑」用上癮 小伙經診斷被迫終身用藥
用藥如用兵開方需謹慎 致所有的中醫人
慎用利巴韋林!手足口病臨床3型常用中成藥用藥指導
用藥如用兵,他竟然用一味中藥治好了傳染病!
痛經治療的聯合用藥指南
中醫入門:診脈及用藥歌訣大全
中醫五臟歸經用藥心得體會
中藥 | 伍炳彩:常用藥對經驗
中醫 | 腰痛、過敏、痛經……國醫大師如何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