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正確使用人蔘
人蔘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補品,他的營養價值非常高,那麼中醫如何正確的使用人蔘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人蔘的功效與作用
1、人蔘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氣雄體潤,升多於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2、人蔘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泄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中醫是如何使用人蔘養生
人蔘泡酒應該很多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比較好的食用人蔘的方法。可以用兩根生曬參,放在50度的白酒里,泡兩個月就可以喝了。人蔘的藥力會不斷地溶出,酒喝完以後,還可以再加入一些酒。
氣虛的人可以多喝一些人蔘酒,能夠改善自身氣虛的狀況。人蔘酒適用於氣虛的人,這種人總感覺沒力氣,面色發白,動輒氣喘,容易出汗等。如果陰虛明顯,可在裡面放50克麥冬,以矯正人蔘的藥性。一般的人也可以將人蔘酒當保健酒喝。
雖然說喝酒可以養生,但是我們還需要注意喝酒的量,不要和太多,適當的喝對身體有好處,很多百歲老人都喝酒,但是他們每天只喝很少的一點,每次量都不大,只喝一小盅,長期堅持。這說明酒能活血通絡,對人的長壽是有好處的。
另外一個人蔘的用法,是一個簡單的方子,叫生脈飲。生脈飲,也叫生脈散,在清宮裡,從乾隆開始,歷代皇帝都服用人蔘,其中乾隆服用得最多,有時幾乎是每天都服。
但一般人服用人蔘易上火,為什麼乾隆天天服人蔘卻不上火呢?原來,乾隆服用人蔘是有講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脈散。其組方就是人蔘、麥冬、五味子三味葯。
生脈散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立。李東垣在很多方子里都用到人蔘、麥冬、五味子這三味葯,尤其是他在《脾胃論》的藥物加減中曾說過:「熱傷元氣,以人蔘、麥門冬、五味子生脈。脈者,元氣也,人蔘之甘,補元氣、瀉熱火也;麥門冬之苦寒,補水之源而清肅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瀉火,補庚大腸與肺金也。」這段話說明了李東垣創立這個方子的初衷。
這個方子創立出來以後,立刻廣為傳播。現在,在許多藥店、醫院,都可以見到生脈口服液、參麥注射液。在一些心臟病的救治中,參麥製劑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迅速補足心氣,使病情穩定。
4類人群需慎用人蔘:
健康人
如果是健康的人話,一定要注意慎用人蔘,可能會傷害身體,身體健康的人當以飲食和體育鍛煉為強身之良策,若多服、過服人蔘無益於健康,尤其是兒童、血氣方剛的青壯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蔘。
舌質紫暗的人
如果是舌質紫暗的人服用人蔘的話,可能會導致疾病更加的嚴重,所以這類人不宜使用人蔘。中醫學認為,舌質紫暗為氣血瘀滯之象,若服用人蔘反而會使氣血凝滯加重,出現煩躁不安、手足心發熱等癥狀。
紅光滿面的人
對於一些比較興奮的人來說,不能食用人蔘,會導致血壓升高的癥狀。臨床發現,紅光滿面之人情緒往往興奮,血壓常常偏高,服用人蔘會導致血壓上升、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病症。
舌苔黃厚的人
對於一些消化不良的人來說,應該慎用人蔘,如果食用人蔘的話,有可能會加重疾病,健康人的舌苔薄白、濕潤,黃則表示消化不良或有炎症,此時服用人蔘會引起食欲不振、腹脹、便秘等。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我們如果想要使用人蔘的話,最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用,不要自己盲目的食用,以免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TAG:搜狐新聞 |
※中醫無效?是你沒有正確用藥!
※中醫養生保健:你應該如何用中醫美容?
※平時如何正確認識中醫保健養生問題好?
※中醫教你該如何祛濕
※中醫教女性如何正確保護乳房
※中醫教你如何備孕
※看中醫如何運用枸杞抗癌
※經常用耳機?中醫教你如何護耳
※如何巧用生薑?老中醫告訴你
※祛雀斑 就吃它 中醫教你正確吃法效果極佳
※北方人春季最愛的野菜 中醫教如何正確吃 防止中毒
※春季如何用中醫的方式護肝?
※偏方與中醫,我們如何理解
※如何正確備孕 中醫推薦的備孕秘訣
※中醫教您如何應對不同類型的失眠
※女人如何保養,老中醫這樣說
※如何巧借中醫懟脫髮?
※脾臟對人體的意義 中醫如何健脾
※中醫如何看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