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門十規》第三規——「坐圜守靜」

《道門十規》第三規——「坐圜守靜」

本文為連載內容,推薦先行閱讀以下鏈接

《道門十規》第三規——「坐圜守靜」


《道門十規》第三規,是「坐圜(huán)守靜」,「圜」的意思是封閉而環繞起來的地方。這一條講的是關於內煉修持。


《道門十規》稱:「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張宇初天師把「坐圜守靜」提到了「入道之本」的高度。這是為什麼呢?張宇初天師認為,太上創立道教的目的是為了度人,為了使人超脫人世間的煩惱,徹底地明白生死的道理。如果一個學道的人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不能徹底明白「性、命」的由來,那麼他就不是真正學道的人。針對當時有人認為正一派道士只知科儀,不重修持的觀點,張宇初天師指出,正一派道士也修「性命」,也要「坐圜守靜」。


在這裡,張宇初天師認為:道教各派都以修鍊性、命作為基本內容。全真派如此、正一派也是如此。道教雖然有齋醮科儀,但是齋醮科儀也是「性、命」修鍊的內容。一個道士做齋醮科儀,修鍊自己,方便別人,救濟幽魂,度化信徒,如果沒有修鍊「性、命」的根基,怎麼可以做到功行兩全呢?這就是說,一個正一派道士,除了齋醮科儀,也要修鍊性命。這樣才能修己利人,功行全備,達到濟幽度顯的目的。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坐圜守靜」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

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持誦念經文,並將誦念經文作為自覺提高信仰、堅持信仰的一種手段。


二、是念經要用心念。要「心到」,就要理解經文、學習經文,還要研究經文。


三、是念經必須要虔誠。


四、是正一派舉行齋醮科儀,同樣是進行修鍊。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三規」的主要內容。


(本文節選自 丁常雲《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


《道門十規》第三規 原文


坐園守靜,為入道之本。蓋太上立教度人,正為超脫幻化,了悟生死。若非究竟本來,了達性命,則何所謂學道之士也。經曰:積心善行,絕世所欲,不興妄想,無有染著,不滯有無,永絕生滅,是名真人。近世以禪為性宗,道為命宗,全真為性命雙修,正一則惟習科教。孰知學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雖科教之設,亦惟性命之學而已。若夫修己利人,濟幽度顯,非明性命根基,曷得功行全備。況自上古以來,太上歷劫化現,諸師之修鍊成道,皆自靜定之工,庶得道功克就,神通自在。迨宋金之初,重陽王祖師遇鍾呂之傳,始立全真之教。蓋本經曰:養其無體,體故全真。是教則猶以坐圜守靜為要,五祖則太上、東華、鍾、呂、海蟾也,七真則丘、劉、譚、馬、郝、孫、王也,其下綿延,暨王苗祈完之輩。始今學之者眾,皆以真功實行為本。其初入道,先擇明師叅禮,開發性地,慤守修真十戒,白祖師、馮尊師堂規等文,收習身心,操持節操,究竟經典。既知入道之門,然後擇山水明秀、形全氣固之地,創立菴舍,把茆蓋頭,聊蔽風雨,風餐露宿,水跡雲蹤。次結道伴,惟務真素樸實之人,晨夕為侶,供送飲食,草衣木食,簞食瓢飲,但獲止饑蔽寒而已。直候百日,立基十月,胎圓三年。圓畢,或留圓,或出定,惟斷絕人事,情消緣滅,去來自由。其或有力之家,布施齋糧,衣鉢隨分,自給而已,不得妄貪過取,亦不得假設誇誕之辭,驚世駭俗,務吊虛名。其補破遮寒,乞食化衣,真功苦行,槁木死灰,乃磨勵身心分內之事,庶不負四恩,殃及九祖,苟或退怠,則草魔作障矣。其供圜道伴,竭力扶持,寒暑疾厄,務盡勤勞,亦積己之功、成人之善也,不得假以禪宗棒喝,互爭人我,取世非議。所究丹經,惟《石壁記》、《 龍虎經》、《叅同契》、《悟真篇》、《翠虛篇》、《還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藥鏡》、《金丹四百字》,並《諸仙語錄》,皆誘人修真入聖之梯航,所宜潛心研究,庶無差慝。其旁門左道之言,不許經目留心,悞己惑人,甚則毀謗經典,借證其非,則貽冥譴必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道以無心度有情
淺談「九老仙都法印」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圖說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道教為何說「不爭」

TAG:龍虎論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法應該如何傳承——《道門十規》第五規 道法傳緒
道觀的經濟應該如何管理?——《道門十規》第九規,是「金谷田糧」
宮觀當家需具備哪些優秀品質?——《道門十規》第六規 「住持領袖」
道門是如何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的——《道門十規》第八規,是「立觀度人」
籙壇講經:道門十規
道人云游參訪的目的和要求是什麼?——《道門十規》 第七規 「雲水參訪」
楊士霈:從《道門十規》談理想道教的形塑與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