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治肝病,就這三招!老中醫畢生之絕學

治肝病,就這三招!老中醫畢生之絕學

治肝病,就這三招!老中醫畢生之絕學



肝病的病理,變化不一,極為複雜,有充血、瘀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在癥狀方面,有的來勢洶洶,有的纏綿反覆,有的困頓日甚,有的無明顯體征,非檢驗不能自知;在病程方面,長短不一,有的甚至長達數十年。每一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治療措施亦異,實難一概而論。而陳老簡練扼要地概括為肝病三治,以幾個自擬經驗方加減而應用於臨床,仍能絲絲入扣,應手而效者比比皆是,確可說是執簡馭繁之道。其治肝三法如下。

清肝療法


急性肝炎,是由於肝炎病毒作為一種「致病因子」侵入了人體,由此而引起了機體的對抗行為,於是出現了各種病證。當肝炎病毒正在猖獗發展時,肝臟發炎充血,肝組織受到瀰漫性破壞。因此,應用針對病因之療法,清除病理產物,勿令「助紂為虐」。這時應著重用抗病毒之有效中藥,以直折其銳氣。各家對於這一方面的報道,雖然方名不同,其清熱解毒的宗旨則如出一轍。不論是新病還是舊病復燃,只要是邪毒亢進,嘗用此法,總是有積極意義的。已故名醫姜春華先生針對肝炎的治療問題曾說:「病本於毒,應在治本。」這個「本」,就是指病原、病毒,所以要用清熱解毒為主的清肝療法。其具體內容如下。


1清熱


所謂「熱」,在中醫學中的含義包括體溫升高、機能亢進、組織充血,有時是人體機能的反應,有時是外邪直接造成。清熱葯中有些葯具有若干抗菌、抗病毒作用,在體內能協助肝臟解毒或抑制過亢之反應。

2解毒


中醫對一切外來或內在之邪,凡能損害人體者,均曰「毒」。對於各種傳染病,我們的祖先未能直接了解其為何種細菌、病毒,於是便名之為「邪毒」,如瘋狗毒、瘟毒等。解毒者,除解除毒素如蛇毒、砒毒等外,亦包括殺滅傳染之細菌、病毒、病原體。這一點,有的已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如銀花、連翹等便是廣譜抗菌葯,並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柴胡抗虐;板藍根提取物對腮腺病毒、肝炎病毒有作用;土茯苓對梅毒螺旋體有效等。


3利膽


肝膽相連,肝病時肝臟分泌膽汁功能亦生障礙,膽汁郁滯不能暢流,溢入血液則為黃疸。利膽之作用有三:通利膽管;稀釋膽液;排減血液中之膽紅素使之從腎臟排泄。故治肝病多伴用利膽葯,如茵陳五苓散之類。茵陳、鬱金則為主葯。


4退黃

退黃葯經常與利膽葯同用。肝炎肝腫脹致膽運梗阻,引起膽汁反流入血而生黃疸。故退黃以清肝利膽為主。肝炎後肝細胞損害,排泄膽紅素功能降低而引起之黃疸,名肝細胞性黃疸,須佐保肝養肝;脾大脾功能亢進,大量紅細胞被破壞,超過肝臟的排泄限度而出現之黃疸為溶血性黃疸,須扶肝抑脾、清熱扶正並用。


疏肝療法


所謂疏肝療法,實質上是肝臟的「祛除療法」。從肝的生理特性著眼,「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肝木宜條暢,最忌鬱結。所謂肝氣鬱結,多半指情緒不愉快而言。中醫治病,最重視病人的情緒問題,舒肝丸、逍遙散、合歡皮、忘憂草每為臨床常用。慢性肝病,大多數「在體為虛,在病為實」,正由邪而致虛,病因虛怯而益滯。虛而夾滯者,先疏其滯,後補其虛。下面所用的調氣、活血、化瘀、解凝、通絡、利濕,無非是一種祛除障礙的手段,所以皆隸屬於「疏肝療法」。


1調氣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通血活,何患不除」「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古人一系列名言,都說明氣調則血暢病癒的道理。陳老認為,在某些場合調氣含有調節神經的作用,而神經對機體血液供應具有很大的影響。此類葯以柴胡、香附、烏葯、木香為主。

2活血


血液貴在流暢,惡其凝滯。活血葯有興奮血管系統、活躍血液循環的作用。活血亦即使血液循環流暢。


3化瘀


肝臟是一個大血庫,血流本便濡緩,兼之肝病必然有凝瘀停留,或者形成血栓,或者伴有組織剝離下來的物質,就可以造成經絡瘀塞。所謂化瘀,實質上就是溶解血栓,滑利循環。

4解凝


肝是人體分配血液的調節器。流入人肝臟的兩路血液(肝動脈、門靜脈),本就較流入其他臟器為多。肝炎必有炎性分泌物,再加上壞死的肝細胞和來自門靜脈的瘀腐物質,凝聚附著於肝,可以使淋巴阻塞,造成痞滿癥狀。這種痞塞現象當然也得予以疏通。解凝之意即在於此。


5通絡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有旺盛的淋巴循環。全身近1/3~1/2的淋巴液流經肝臟。不難理解,肝病之後肝臟淋巴液的還流自然亦會產生障礙,肝區疼痛即提示絡道不通,「不通則痛」。通絡二字,一方面有宣通經絡的意思(疏通肝臟微血管),同時也含有疏通淋巴循環的意思。柴胡宣暢氣血,牡蠣軟堅行水,就包含這雙重作用。


6利濕


濕為陰凝黏膩之邪。陳老認為,一切體內的代謝產物(該去而不去的殘留物質,或炎性分泌物)都名為濕濁。它障礙了機體功能的正常發揮,便成為「濕邪」。利濕化濕,逐水辟濁,對於濕邪或化或排,可對某些組織起浣滌作用。


保肝療法


「肝為剛臟」,具有「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肝炎後期,正氣日衰,出現各種功能失調,往往出現虛中夾實的癥狀。病邪總是寄著於人體方致病,祛邪泄熱之不應,便當從人的體征著眼。尤其慢性肝炎,患者大多表現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脈來沉細(或濡細)、舌淡苔薄等虛證。故可在疏肝的基礎上選用助陽、育陰、醒脾、悅胃等方法以振奮人體元氣,恢復臟器功能之疲勞。這種方法針對患者體虛的特點,偏重於人的因素,故稱之為保肝療法。


1助陽


陽代表功能,凡是功能不足,都是陽用不彰。肝炎傷在物質,亦影響陽用。舉凡疲憊無力、怯冷倦惰、納呆腹脹,都是陽氣不足。慢性肝炎、肝硬化後期,常有睾丸萎縮、雄激素減少、性慾減退等現象,即屬陽虛。治法須當助陽。


2育陰


陰代表物質,育陰即是增加物質。西醫主張「三高」以增加營養,注射葡萄糖以保肝解毒利尿,服用維生素、肝製劑等都是增加物質之圖。這和中醫採用四物、六味之流,唯粗精不同,用意是一樣的。


3醒脾


肝炎患者最明顯的癥狀之一就是消化障礙。《素問·玉機真臟論》說:「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金匱要略》有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個脾並非僅指解剖部位上的脾,而是泛指消化系統的功能而言。健脾乃助長消化功能,從而增強人之體質。其實臨床所見之脾虛,也不是指實質的脾臟而多指消化功能的低落。故臨床由此而引起的吸收不良、大便溏薄等,中醫每命名為脾虛。脾虛睏乏,因此要醒脾健運。脾氣宜升,治療時多用健脾益氣之品。


4悅胃


胃主納食。食下不能化,責之在脾;知飢能食與否,責之在胃。胃氣宜降,肝炎病人大都納欲不振,食已作脹,是胃氣不降之象,治療時當注意用健胃潤下之品。故保肝不在蠻補,而在喚醒脾胃消化功能,旋動其升降樞紐。歷代先賢一貫重視這後天之本。陳老經常強調,藥物之轉運,須賴脾胃。能食能化,才是保證藥物能發揮治療作用的基本條件,即此便是最大的補益。


以上三種療法,以及三種療法下所包含的治療細則,只是簡要地敘述了治療肝病的綜合思路。各條下未羅列具體的藥物,但只要能掌握這種思維方法以及日常用藥的各種性能,自然能選出相應的藥物來。且肝病患者因病情緩急不同,人體反應強弱有異,遣方下藥自亦各有所宜,故三法在使用時應根據症情而有所側重。在肝炎急性期,病勢鴟張,人體內的病理產物亦相應壅盛,權衡輕重,自宜以清為主。肝炎後期,正氣日損,出現各種功能失調,此時邪正相搏,既需祛邪又需扶正。但二者之間,總是虛中夾實,所以因病施法,隨症加減,在三期(急性期、緩解期、後期)之中,總以疏肝療法適用較多。因「清肝」一法,僅是以清除病原體在人體中所產生之病理產物為主,尚不能說這些就是消滅肝炎病毒之特效藥;補法亦即保肝療法,雖然對提高抗病能力有幫助,但是否便可因此形成各種抗體,目前尚少依據;而疏肝療法的運用範圍較廣,幾乎適用於肝炎各期,這是肝臟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只有排除機體代謝上的一切障礙,使病灶部位氣血通暢,才能改善病肝的內環境,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從而對肝炎患者的康復創造有利條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補腎界中的乾果之王,每天來兩粒?
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排濕毒有奇穴,找到身體的「排污口」,把濕毒排出去
炎炎夏日要記住8個健康常識!
90%的人不知自己的五臟「已中毒」!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最古老的絕學之一——中醫
段子:老婆我學會一招中國失傳已久的絕學!
中醫五運六氣,不該遺忘的「絕學」
「養腎絕學」為你一招解決「男」言之隱
泡茶絕學十三式,看你骨骼驚奇不妨學學?
命理絕學,唯有十二長生訣!
創業者必學的四招絕學!
中藥絕學:一味能治呼吸系統疾病的奇葯,一般人想像不到!
看舌知健康,老中醫總結的6個私藏絕學,照著做百病消!快照鏡子
孔子的「學而不厭」與老子的「絕學無憂」
哪個老司機沒幾招獨門護膚絕學?
足背一拉,活到98!老中醫絕學,全部動態圖教學!
男女「十二立身命宮」表,直觀斷你一生錢祿大運!附二十八宿絕學
中藥絕學:一味附子,其中奧秘這麼多!
從馬雲身上學到培訓機構招生絕學!
脈診絕學:溫病中常見的脈象!
古代有門絕學叫帝王學,學什麼呢?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大濕畢生絕學,微信泡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