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日本是个设计大国,而日本人的着装打扮,则是极为讲究场合的。不同的场合便有不同的着装要求。因此,走在日本街头,即使遇到不认识的日本人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看看对方的着装,也大致能猜测到他或她今天打算去干什么。


例如说:系白领带的人必定是去参加婚礼,系黑领带的人则肯定是去参加葬礼;从孩子到父母都身穿正装的,若不是去参加孩子的发表会,就是去参加孩子的入学典礼;若迎面遇到一群身穿崭新白衬衫与黑西装的年轻人,则七有八九是去参加公司招聘面试的;若再遇到一群男女,头带五颜六色的假发,服装夸张怪异,个个打扮得像漫画里的人物——不用说,这群男女肯定是去参加Cosplay聚会的。


所以当国内朋友来日本,看到日本街头各色人群的穿着,大呼日本人的着装如何有「个性」时,我就会感到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在日本生活久了,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着装,通常具有制服一般的群属特性,极为容易识别。在相同的场合所聚集的人,通常穿着特征也极为相近。因此,与其说日本人的时尚「个性化」,不如说日本人的时尚「制服化」。

而日本的这种「制服化时尚」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日本近代历史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日本人脱亚入欧的洋装化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制服化」过程。


Fashion——也就是中文所言的「时尚」,于17世纪首先出现在欧洲的宫廷。但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市民时尚」,则与民主思潮和自由理念一起,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并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完成了从下自上的逆转: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的时尚,是从宫廷贵族开始,逐步扩散到地方权贵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但法国大革命开始,穿着灯笼裙裤的贵族们害怕被穿着工作裤的平民们逮住送去断头台,不得不换上平民们的工作裤潜伏逃命……市民社会的形成,令服装所代表的权力记号消失,Fashion成为市民新生活的一部分。随后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批量生产批量消费,催速了Fashion的新陈代谢,令Fashion拥有了更为完善的、更具时效性的循环系统。Fashion不再属于传统的宫廷贵族,而成为新兴资产阶层的身份象征。


但Fashion进入日本,却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理念没什么关系,它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洋装化制服」而被日本政府引进的:明治三年(1870年),当时日本的「兵部省」发出公告:从同年10月开始,日本海军采用英式制服、陆军采用法式制服。作为「富国强兵」的国家政策之一,明治政府首先要求军队必须「洋装化」。(这儿要穿插一句:现在我们说起日本人的着装,除了和服,还必然会想到日本的学生装,日本中学或高中女生们的大披领学生装,便源自于日本海军的英式制服)


在军队「洋装化」之前,留学海外的日本学者和官僚们,已经从自己身着洋装开始实践改革,促进新生活。但大范围的洋装普及,则是从军队洋装化开始的。想想也是:过去日本人自己跟自己内战的时候,穿草鞋、踩木屐,咿咿呀呀地就可以冲向战场了,但西洋人带着洋枪洋炮来了,拖泥带水的和服、笨重的盔甲之类,统统行不通了。要战胜敌人,首先得各个方面与敌人不相上下,于是,明治政府不仅下令军队「洋装化」,还紧接着颁布了「散发脱刀令」,明治天皇以身作则,率先剪头发、着洋装,日本男人们则紧随其后,争相效仿——有如一夜豹变,日本男人喜滋滋地从外形上大致完成了「脱亚入欧」,

(博物馆展出的日本武士服)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一夜豹变的东西,总归会有点问题。所以当时的新闻杂志,用「异风变态」四个字,来形容日本男人「洋装化」之后的各种看不懂:例如身着西装大衣腰挎日本刀的武士、穿西装系领结再肩披和服外套足踏草履的学者、又或者头戴赤熊红毛假发战利品的官军将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各种看不懂的奇装异服,从本质上说,其实不过是日本人想要脱亚入欧却又「进化」得不彻底,但到后来反倒是为和洋折衷式的日本时尚衍生出各种创意。


继军队「洋装化」与「散发脱刀令」之后,更大范围的「洋装制服」被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采用:警察、巡查、铁道员、消防官、乃至邮递员、汽车司机,等等,全都开始拥有自己行业的洋装制服,包括作为「现代经营组织」概念的银行、会社、商店的职员们,也都理所当然地身着洋装出门上班,下班回家之后,再脱去洋装重新换上舒适的和服——这种「上班洋装、下班和服」的生活样式,带来的是「洋装时尚」与「和装时尚」的两极分化。因此,在日本有「洋裁」与「和裁」之说。我们常说日本人的传统保存得好,至今没有丢掉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服。其实,这种传统的保存,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日本人「内外有别」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大量的洋装制服需求,带动了日本洋服制造业的兴起与繁荣,各种「洋服屋」和「洋裁学校」也纷纷涌现。这为之后日本成衣制造业的发达,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日本的服装设计需求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与日本男人的洋装时尚相比,日本女人的洋装时尚明显滞后:明治时代,除了鹿鸣馆这类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之外,一般日常生活中,日本女人依旧以和服为主——因为日本女人大部分时间呆在家中,所以无需洋装。直到大正12年(1923年)关东大地震,身着和服的女子因逃生不便身葬火海,人们才再次认识到洋服的另一种好处:与和服相比,洋服轻捷便利,利于逃生。


(身穿日本传统和服的日本小朋友。)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关东大地震成为日本女人「洋装化」的契机。当女人也开始「洋气」起来时,日本人的洋装,才真正从「洋装制服」完成了过渡到「洋装时尚」的转型。所谓「大正的浪漫」,与日本女人开始变得多姿多彩的洋装时尚不无关系:明治末期被作为运动装而导入至学校的日本海军英式制服,开始作为正式的学生装,被日本各地学校采用。咖啡店的流行风靡,则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年轻女性有了外出就业的机会:伴随醇厚的咖啡香一起扑鼻而来的,是身着和服、腰系白色花边围兜的「和洋折衷」式咖啡女仆。这些美人女仆们,通常拥有西洋式妩媚和日本式甜美,充分地挑逗着刚刚经历过「文明开化」洗礼的日本男人们驿动的心。因此,大正时代的咖啡店,不得不被归纳到「风俗业」而由警署管辖。那个时候的「咖啡店」,与当下日本的「咖啡店」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各地效仿的日本咖啡女仆)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除了迷人的「咖啡女仆」,因为日本女性教育的高度普及(1912年大正元年,日本女性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98%),在其他行业:如在商店、银行、会社等就职的女性职员也越来越多。女职员的出现,让原本只有男人穿着的单调制服,从设计到色彩,都变得俏丽可爱起来。1924年,属于巴士女售票员的红色衣襟制服开始出现在东京街头,那想必也是「大正的浪漫」里一道美丽的原风景。


在日本女人洋装化的进程中,最受刺激的便是传统的和服店,面对和服店客人的急剧减少,和服设计师们开始绞尽脑汁,着手进行传统和服改良,并在和服设计中引入洋装的流行色彩与洋风图案。1925年,因为在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令几何图形作为一种时尚的装饰美术,开始在欧洲遍地开花极度流行。这种流行趋势自然很快蔓延到「脱亚入欧」的日本,受西方几何美学的影响,日本和服开始走出传统保守的瓶颈,迈入了一个更为开阔多元的设计领域。


温暖的色彩和大胆的线条构图与和服融为一体——这种带有洋风感觉的和服,在大正时代大正深受年轻女子们的青睐,日本的「和服时尚」与「洋装时尚」,开始并驾齐驱,分别朝着不同的两极平行发展。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时尚观」之变



日本物语姐妹版公众号日本良品,介绍日本优秀上等商品与日式生活体验分享,扫扫即关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物语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竟然是这样的关系

TAG:日本物语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歷史上日本人「時尚觀」之變
揭秘日本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抵制唐货」运动
日本歷史上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的實權機構——幕府
日本人男女混浴!揭秘日本從古至今的混浴歷史
揭秘日本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抵制唐貨」運動
日本人の長壽秘訣
日本史上的8位女天皇:瘋狂愛上唐朝和尚
揭秘日本古代最神秘兵種——忍者
揭秘日本古代最神秘兵種—忍者
揭秘古代的日本人如何作戰?
歷史揭秘:「日本」國名竟是武則天所賜?
揭秘:古代日本女人曾向中國男人獻身
香港人寿命赶超日本的秘诀
實拍:戰敗之日的日本人
日本女人和服里的驚天秘密
揭秘日本人喜歡吃芥末的五大原因
日本歷史上的「四大怨靈」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藝人,曾暴打日本人
揭秘日本偷襲珍珠港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