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早期道教戒律怎樣形成?

早期道教戒律怎樣形成?

早期道教戒律怎樣形成?



一、道教戒律建設概況

道教戒律建設,是道教教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道門自身建設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從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道教教義、道教經籍、道教科儀、道教活動場所、道士和道教組織等宗教要素的神聖、尊嚴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與價值,肯定道教的神聖性,進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價值選擇;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極力維繫道門內部的嚴肅性、清靜性和純潔性,有助於逐步實現道教徒的人生理想,從而切實體現道教的真正價值。因此,歷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視道教的戒律建設。


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隨著太平道和正一盟威道的出現,它標誌著早期道教正式形成。這裡所說的早期道教主要指道教創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道教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創教階段,並逐步走向了成熟期。早期道教,就已經開始注意和重視道教的戒律建設。這一時期的道教戒律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早期道教戒律的雛形期;二是早期道教戒律的正式形成期;三是早期道教戒律的發展期。本文主要介紹前兩個階段。


二、早期道教戒律的雛形


道教初創時,正一盟威道就規定了一些內部的組織紀律,名曰科律。《太平經》中大多為「道誡」,《老子想爾注》則更重「道戒」,認為「戒為淵,道猶水,人猶魚」,強調無戒則道不存,無戒則人不存。《三國志·張魯傳》、《後漢書·劉焉傳》及注引《典略》等稱:「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置義米肉,懸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殺;又禁酒」等。雖然,這些都還不是正式的道教戒律,但是卻已經形成了早期道教戒律的雛形。

早期道教戒律怎樣形成?



根據朱越利先生等研究認為:「原始道教已有戒律。初期有些戒律與齋合在一起。所謂節食齋、心齋,要求祭祀必恭敬清潔,要求去欲除穢,實際上就包含著戒」。陳耀庭先生則認為:「道教從它創立之初就制定了嚴格的規戒制度。例如《老君想爾戒》、《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等。」可見,道教戒律的起源是很早的,它幾乎與道教創立是同步的。也就是說,我們的道教先輩在創立道教時就已經意識到戒律的重要性,並在創教過程中就開始注意加強道教的戒律建設。那時的道戒,雖然只是一種道教戒律的雛形,但卻為後世道教戒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早期道教戒律的正式形成


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也根據道教歷史發展情況,我們一般認為,道教最早的正式戒律應當是以想爾九戒等為典型的一類道教戒律。《道教義樞》卷二《十二部義》稱:「戒之為義,又有詳略」,「略者,道民三戒,籙生五戒,祭酒八戒,想爾九戒」。《三洞珠囊》卷六《清戒品》引《正一法文》云:「凡為道民,便受護身符及三戒,進受五戒、八戒,然後受籙」。

可見,早期道教就有所謂三戒、五戒、八戒、想爾九戒等戒律。但此三戒、五戒、八戒究竟指的是何種戒律呢? 芽根據卿希泰先生的研究認為,這裡的三戒、五戒、八戒,當為「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想爾九戒即《太上老君經律》之道德尊經之想爾戒。」

早期道教戒律怎樣形成?



我們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戒律的基本思想主要來源於老子《道德經》,體現了《道德經》「守清靜、戒貪慾」的精神。如《洞神五戒》的基本內容是:目不貪五色,耳不聽五音,鼻不貪五氣,口不貪五味,身不貪五彩。道德尊經想爾戒的內容是:行五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此中最三行;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從上述部分戒律,可以看出其基本內容都充分體現了老子的思想。想爾戒之名,也源出於《老子想爾注》,體現了老子《道德經》的宗旨。所以,我們認為「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和想爾九戒」最有可能是早期道教的戒律。它們的出現,標誌著早期道教戒律的正式形成。

道家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 的精彩文章:

道教修持:存思三氣法
道教咒術,洞曉陰陽造化,明達鬼神機關!
守護三寶「精、氣、神」
道教煉丹術的真相
道教醫學中的「天人感應」思想是什麼?

TAG:道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早期道教戒律怎样形成?
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道教的五戒十善,道教的根本戒律!
道教正一派之戒律!
十條戒律教會你怎麼穿正裝
道教戒律的意义与类别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麼?
道教戒律與道德
道教主要戒律詳解
道教的戒律與禁忌,修道之人不可不知!
聽這位道長說 這個時代應該如何看待道教戒律
怎樣學戒律?
戒律是束縛還是保護?
道教的戒律與禁忌
為什麼佛教徒要受戒?戒律到底是什麼?
佛教的五條基本戒律!
依道奉行——道教戒律與道德的關係
佛教戒律允許抽煙嗎?
答問:受過三規五戒,違反戒律後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