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丁光迪:我的幾點治學經驗

丁光迪:我的幾點治學經驗



中醫書友會第106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書要反覆讀,做學術有心人,聽起來容易的兩點做起來不容易。(編輯/張亞娟)



我的兩點體會

作者/丁光迪




從醫五十餘年,總結一些體會,有兩點是很重要的:一是書要反覆閱讀,二是要做學術有心人,而兩者又是密切相關的。學習中醫,並不是課程讀完,考試得分,就算成功。無論醫書多少,部頭大小,亦往往不能一次就讀通、讀懂,並且能用。而是要反覆閱讀,特別是在臨診時有重點的査證,遇到問題時,求助於前人、時人的資料,印象最深,理解最清,運用亦最好。而作為一個醫生,從事這個專業,一開始即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如醫書上講的,有時不懂;病人主訴,亦不易摸到頭腦。雖不是如在五里霧中,卻總有些若明若昧。如果敷衍一通,得過且過,成為一個糊塗醫生,亦是有的;但既不符合自己的願望,亦不是求學的途徑。只有處處留神,做個有心人,遇到問題,問幾個為什麼,力求能夠弄清楚,解決問題,更能知其前因後果。這樣,一個二個問題弄懂了,十個八個問題解決了,就是從中增長知識,提高工作能力,亦就是向成功之路邁出了腳步。無論書本上、臨床上的事,不怕不懂,而是要帶著問題去摸索,從摸索中闖人悟境,亦就是推動自己前進。




舉個例子,四診的望、聞、問、切,是學習的重點,臨床的基本功,書本上講得很多,如望診五色,「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從字而上似易理解,但非得存心觀察,方能知其究竟。痛症面色都青黑嗎?不一定。脘痛脅痛而見面色者熱的,肝膽疾病最多見,尤其是病程較久,反覆發作的,所謂病久入絡,氣血郁滯,每見氣色晦滯,青黃無華,或者晦紅泛黑,形如焦煤。這種面色,留心多了,往往不待問而能知其大略,並且預後較差。



黃赤為熱,濕熱之病多見,熱性病亦見,尤其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多見;這後一種病,治療不及時,遷延不愈,又有轉入青黑的可能性。白為寒,脾肺虛寒,脾腎陽虛之病多見,心腎陽虛的,有時亦可見到。但形體消瘦的,往往屏於肺病。此種病人,又多上午面色蒼白,下午兩顴泛赤,並伴有五心煩躁的虛熱。




又如《內經》上說:「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權是重,衡是平,規是圓形,矩是方象。又一說: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這些內容,從字面上解釋,很難把問題說透,但一經體會,又很平常,亦很生動,人人都能理解。比如說,人有少小壯老,體有長短肥瘦,無論面色身段,人各有相;又如春夏秋冬,溫熱涼寒,人的生活適應,又各有常情。這種「相"這種「常情」,我理解就是「權衡規矩」。是常態,或者說相跨,即是一種正常值,不必羅列多少數宇,提出什麼條件,只要留心觀察,大家心中有一個數,有一桿秤。稍有異常,或不相稱,就是病症所在。臨床經驗多了,處處用心,「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言簡意賅,真有些神!



史載扁鵲診齊桓侯病在骨髓,而驚駭退走;張仲景見王仲宣,謂四十當眉落而死。言而頗中,實非虛語,就是從觀權衡規矩中得來。中醫診病,自有獨到之處,一般是不易說清楚的,要慢慢留心體會,一人悟境,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此,學中醫強調神似,而不僅是形似,這是富有哲理的。




再如臨證,中醫重視「圓機活法」,反對執方不化。明確主證,有法有方,這是一般要求,應得做到。但疾病變化很多,方法亦大有講究。同樣一個病,在不同時令,不同體質,不同階段的病情,處理就不能一成不變。前人主張,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例如李東垣用補中益氣湯治內傷病,其成就是肯定的,而且還大有發展。但他的成功之處,不僅在創製一張方子,而在於靈活運用。如果背熟其方,生搬硬套,好事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如能把他的靈活運用方法學到手,則此方的運用,確能效如桴鼓之應。



東坦運用此方,在春天要加氣溫葯,以助升發之氣;夏天要加苦寒葯、保肺生脈葯,以消火炎;夏秋要加分消利濕葯,以助收降之氣;冬天要加溫熱祛寒葯,以御陰寒。這是「從時」用藥。又如氣虛易兼氣滯,要加理氣葯;氣虛血亦虛,要加補血藥;氣虛易濕勝,要加益氣化濕葯;中虛又易生痰,要加化痰葯;脾胃不足,又能虛風內動,要加搜風葯,氣虛亦致血瘀,要加活血通絡葯;尤其「火與元氣不兩立」,補氣還宜及時瀉陰火,溫清補瀉兼行。如此等等,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加減出入之方,他稱之為「從權」用藥。如果能學會他的用補中益氣治內傷,更能有心研究他的隨時、從權一套,你才可稱得上成功。




又如學《傷寒論》,亦應反覆閱讀,才能懂得《傷寒論》的整個精神。他的核心是「常變」二個字。如六經病,是其常,合、並病,兼、夾證,是其變;外感六淫,是其常,口病、雜病,是其變;在六淫中,外感風寒,又是其常,風溫暑濕、又是其變。全書三百九十七條,就是在知常達變中進行深人討論,演其所知的。傷寒一百一十三方,固然是經方、祖方,可師可法,歷驗有效;但在書中,張仲景亦強調:「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並未泥於一病一方,一證一方;相反,在全書中,反覆講述處方用藥的宜忌加減,靈活變通,卻有七八十處(約計)。




因此,毋論學習和運用,對《傷寒論》要從常變中去領會精神。而且書中示人規矩,掌握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個字中尤其要悟透表裡虛實,就能得其精髄。這在宋代名醫許叔微,早就闡透了這個門徑的。許氏從醫一生,寫了很多醫書,其中論傷寒的就有三種:《傷寒發微論》《傷寒百證歌》《傷寒九十論》。這實際就是反覆閱讀,做事業有心人成功的典範。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丁光迪》,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作者/丁光迪編輯/張亞娟,校對/張術強。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練習診脈,應以緩脈為標準
生水蛭是不一般的活血葯
林則徐的戒煙方
調和脾胃,可用山扁術金湯
從一例肺癌的治療,談中醫的思維過程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治學經驗
莫礪鋒治學經驗談:功底與眼光
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
豐子愷:我的苦學經驗
羅伯茨:在蘇超的經驗很寶貴,一直想回到曼城
馮友蘭:我的八十年讀書經驗
治日光性皮炎的三個經驗方
我的幾年養蘭經驗
顏德馨經驗薈萃:附子治療石淋有奇效
著名中醫內科學專家治胰腺癌的思路與經驗探析
名老中醫王琦經驗:治療陽痿的經驗
小學各年級學科學習重點提醒,都是從坑裡爬出來的經驗!
《經驗的疆界》:聰明的組織和個人如何從經驗中學習?
學好經方最寶貴的經驗看這裡!「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跟經方大師胡希恕:學習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經驗!
教育內容與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來自歷史的經驗
任繼學治中風臨床經驗
勵志美文: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
拉夫堡大學怎麼申?今天聽親學姐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