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想不生病,身體調整的關鍵時刻到了!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宋)張嵲
今年處暑交接時刻為8月23日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後,身體由夏天的開放排汗排毒狀態轉為收斂狀態,開始為冬天存儲物質能量,這個階段應該注意:
1、處暑佔有「暑」和「燥」兩種外邪。所以,這個季節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點入睡,早晨5至6點起床為宜,中午時分應注意午休,有利於保養精氣。
2、睡覺時不能開窗而眠,腹部要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感冒腹瀉。
3、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少吃辛辣、忌吃苦,以養脾胃。
4、運動健身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
《黃帝內經》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應天時才能秋冬不生病。
處暑之民俗
1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3
開漁節
每年處暑期間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4
處暑吃鴨子——老北京的習俗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立秋養生——重在養「陰」護「陽」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還要適時添減衣服。
1
起居:早睡早起、春捂秋凍
1.早睡早起
起居應當早睡早起,保養秋收之氣。早卧就是大概晚上9、10點就可以入睡了,以順應陰精之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7點起床,以順應陽氣舒展,使肺氣得舒。
2.春捂秋凍
俗語「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讓身體適應逐漸降低的溫度,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2
飲食:滋陰潤肺、少辛增酸
1.多食蔬菜,排毒養肺
多食新鮮果蔬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如梨、柑橘、石榴、荸薺盡可享用,他們都有潤肺生津之效,若想美容可將這些水果搗爛或榨汁後敷在臉上效果會更加直接。
但是秋季養顏除外潤肺,重在排毒:蘋果含果膠有利於膽固醇代謝,地瓜的胡羅素可以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等。另外,木耳不僅潤肺生津,更擅排毒之功。
2.多食滋陰食物,以養肺臟
多食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因此處暑食用蜂蜜具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的養生功效。
3.增咸減辛,以養脾胃
處暑節氣飲食宜增咸減辛,以養脾胃。多食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茴香等。
3
運動:祛除濕熱、收斂氣機
1.祛除濕熱
處暑可適當選擇慢跑、爬山、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2.收斂氣機
秋季體內的陰陽、氣血亦應隨之產生「收」的改變,故運動量不可過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於秋季氣機的收斂。
處暑按摩/艾灸 調節氣血
處暑時節處於夏秋之交,人體已由「春夏養陽」到「秋冬養陰」的轉換,此時人體的氣血混亂,需要調節。
通過按摩、艾灸刺激人體的經穴,可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補充人體陽氣,以達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此時按摩、艾灸可以取穴:風池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湧泉穴。
1
風池穴——祛除濕熱、壯陽益氣
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並化為陽熱風氣輸散於頭頸各部。故按摩、艾灸有通經活絡,祛除體濕之功效。
取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2
委中穴——舒經活絡、調節氣血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中,指穴內氣血所在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為吸熱後的上行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故按摩、艾灸此穴有舒經活絡、調節氣血的功效。
取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左右腿各一。
3
足三里穴——生髮胃氣、燥化脾濕
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足三里燥化脾濕,生髮胃氣,三陰交在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經常按揉此穴對肝、脾、腎有保健作用。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4
湧泉穴——溫陽益氣,通絡活血
《靈樞經·本輸》:「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為急救要穴。故按摩該穴可溫陽益氣,通絡活血。
取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左右腿各一穴。
立秋之養生食譜
處暑後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症。所以在飲食上要養肺滋陰和祛暑化濕並重,不妨多食粥、銀耳、秋梨等潤燥食物。
1
百合蓮子湯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2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葯汁後去渣,然後將葯汁與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3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對胃口不開,食欲不振者尤其適合。
4
芝麻菠菜
原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凈,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開胸潤燥。
立秋之養生禁忌
1
忌吃蘿蔔和西瓜。
處暑飲食應以溫補、壯陽、滋陰的食物為主。西瓜性涼不易多吃,同時蘿蔔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
2
作息忌晚睡貪涼
天氣變得涼爽很多人還遵循著夏天晚睡納涼的作息,但進入秋季後天氣開始轉涼夜寢時不能貪涼,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3
室內忌閉門乾燥
應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4
忌過早過晚運動和對抗性運動
秋季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過早過晚運動。秋季主收斂,不適合做激烈的對抗性的運動,運動時情緒要慢慢收斂,贏了不躁進亢奮,輸了也要不畏縮鬱結。

TAG:掌上健康 |
※把酒戒了之後,你的身體會發生哪些想不到的變化?
※刮痧,對身體的好處,讓你意想不到!
※醫生們絕不在春天做的8件事,你卻以為對身體好!
※生這些病,不要慌,對身體是好事!
※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咋了?
※癲癇患者天做這幾個動作,身體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露膚的時候到了,你的身體角質去了嗎?
※女人身體想要的五個時刻,這時她真的很隨便!
※飯後的半小時其實決定你身體的健康,這些事情真的不能做!!
※醫生們絕不在春天做的8件事,你卻以為對身體好
※人體衰老時間表!再不注意身體就遲了!
※醫生們絕不在春天做的8件事,你卻還以為對身體好
※醫生們絕不在春天做這5件事,你卻還以為對身體好!
※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時刻注意著,夏天很容易出現毛病
※睡覺時意識清醒,身體用力掙扎卻怎麼也動彈不了,要死了?
※春天養好身體「一年」不生病,常吃這些,讓您身康體健
※冬天你可以不穿秋褲,但不能不抹身體乳
※你的情緒錯了,身體里就留下疾病的根兒了!
※沒事的時候多去健身房,不但能鍛煉身體,還處處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