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當代女性訪談


這是《藝術批評》推出的一檔關注女性創作者的訪談欄目。受訪者來自藝術家、詩人、演員、歌手等不同群體,年齡跨度從60後至90後,她們兼具才華與銳氣,且保有旺盛的創造力。本欄目通過與她們的交談,圍繞生活狀態、創作經驗、親密關係等話題,激發當代女性對於自身生活與創作的思考。


欄目策劃&主持 艾蕾爾

受訪者 行行


藝術批評:請描述一下你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行行:距離研究生畢業剛好有一年了,我現在仍然處於自由職業狀態。工作內容涉及繪畫、設計、插畫、攝影、裝置、動畫、文案,身份也不斷的在藝術家、設計師、新媒體運營、攝影師、商人、策劃、藝術顧問、高校外聘教師等等各種角色之間來回切換。接下來的兩個月我的工作還要涉及少兒藝術教育的課程研發,以及情景劇的編劇和拍攝。對於未來的工作方向,我依然不太明確,但是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缺乏那種訊速讓自己的心在某個點上定下來的能力,一方面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方面經常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在這裡而不是那裡?為什麼要做這樣而不是那樣?如果我可以做這個,那那個呢?


藝術批評:你對目前的生活滿意嗎?你的理想的生活是什麼?

行行:還算滿意,因為感覺自己一直有學到東西。即使習得之後除了用來忘卻,也不知道還能用來幹嘛。不確定是從小被那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洗腦,還是天生的原因,總之求知慾很強,無論如何都想多探索一些不知道的知識和規律,想要無限接近自己和世界的真相。如果有天真的混不下去了,大概也是死於好奇心泛濫。


我理想的生活是物質簡約有品質、精神豐滿又充實,能夠有作為一個人的基本自由,足夠維持身為一個社會動物的恰到好處的體面。我對物的要求是外貌控的,要好看同時好用。對人的要求是精神控的,要好玩好溝通,有同一個頻道。對環境的要求是要有包容性的,拒絕指指點點。我覺得很多附加的東西都是非必要的浮誇存在,所有脫離本質的異化我都會保持警惕。


藝術批評:什麼事情會令你產生焦慮感?


行行:我有曾經在國企和公司里工作的經歷,那種過了今天就知道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是做什麼樣的事情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這種情境會讓我無比焦慮,我會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呢?生活怎麼可以是這樣的呢?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藝術批評:焦慮感怎樣影響你的創作?

行行:我的焦慮感大體有兩種,一種生活的焦慮,一種創作的焦慮。生活的焦慮會讓我不能靜下心來,並且迫切想要通過創作來逃離這種狀態,治癒自己內心的焦躁,可是偏偏生活的焦慮又會讓人嚴重拖延,帶來更嚴重的焦慮。創作的焦慮通常在沒有靈感沒有想法的時候,這種焦慮會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做藝術,這麼做有什麼意義,但欣慰的是只要逼一下自己就總還是能有比較好的作品產出,還是對自己太懈怠。


藝術批評:能簡單描述一下你的原生家庭嗎?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行行:我的家鄉在洛陽附近的一個煤礦,父母都是國企員工,算來我是煤三代,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真的什麼都「沒」了,國企和煤炭行業遭遇的衝擊影響了相當大的一批人,無需贅述,我也還在構思一個相關的作品。我的媽媽在煤礦組織文藝活動,平時改歌、寫詩、排舞,什麼都搞。爸爸是工程師,早在八幾年就在北京大學進修計算機專業,一度是個文青,寫詩、參加詩社活動、電子琴、日語等等,後來北京開始學運,爸爸小打小鬧了一下就回來了,再後來才有了我。爸爸那時候的計算機還沒有滑鼠,屏幕上還都是綠色代碼。到了我小時候最愛玩的就是PC上的吃豆、掃雷,還有最原始蹩腳的繪圖工具畫圖。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學會用電腦制課程表再到列印出來放在文具盒裡的那種喜悅。可能是這樣的先天遺傳和家庭環境,讓我能幾乎沒有障礙的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去年過年回家,竟然從爸爸的舊物里翻出了一本比我還老的筆記,儼然寫著「油畫語言研究」,瞬間覺得兩代人之間有些滲透在血液里的東西,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彷彿一串刻在生命里的基因密碼,你用了有生二十多年千辛萬苦想要解開的時候發現答案早就寫在那裡,於是被那種宿命或是繩命的議題所震懾。


藝術批評:戀人或伴侶會怎樣影響你的創作?


行行:我的創作幾乎不受戀人或伴侶影響,一直都是,以前不影響學習現在不影響創作。我覺得做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雖然我願意主動嘗試很多未知,但是時常假裝跳出來看自己,盡量迴避被他人影響和干涉。我在感情中接受度比較高,屬於容易相處沒有底線的類型。現在感情穩定,男朋友是個有意思又暖心的人,雖然話癆神煩還有點矯情,但是這大概是相應的附加產品。因為你有更看重的那部分,就要心甘情願為之全盤接受。

藝術批評:你平時關注哪些問題?


行行:我平時關注的領域除了藝術和相關的哲學美學心理學等,就是生物和科學比較能引起我的興趣。問題的話,我比較關注社會問題,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簡直太多問題了,想不關注都做不到。


藝術批評:目前為止,創作方面投入的時間佔據生活的比例是多少?


行行:一半一半吧,創作並不是我的全部,我覺得生活才是,而創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兩者並不矛盾不對立。以前會在心理上把創作看得很重要,後來漸漸就不了,覺得生活才是藝術,而創作只構成這件畢生的藝術品的一部分。藝術給我最好的東西就是趁我年輕心浮的時候讓我思考,給我認識和建樹自己的時間,而不必在三觀尚未成熟的時候就被整個社會環境牽著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生活,對他人應有的關愛,耐心清醒,有基本常識,拒絕被他人他物綁架。

藝術批評:你迷戀過哪位女性或男性,為什麼迷戀?


行行:嚴格來說,我從沒迷戀過什麼人,沒所謂女性還是男性。我中意一類人,而且是發展變化的人。真實的、很聰明的、會自我更新,閃爍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芒、能夠直面自己和他人的醜陋,同時心底還能對大宇宙充滿愛的人,如果再能風趣幽默,就相當完美。


藝術批評:你喜歡女性身體嗎?


行行:喜歡,甚至相比男性還對女性身體更有感覺。雖然我不是啦啦,有點可惜。我覺得女人好美麗,重慶就是個盛產美女的地方,我常想連我一個女性看到美女都會頓覺世界美好,忍不住多看幾眼,更何況男性呢,愛美的心都是一樣的吧。當然有帥哥也不會放過,只是中國的兩性狀況影響下好像帥哥普遍比美女少,沒得看,慢慢也就習慣了。


藝術批評:「性」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行行:無愛無性,無性無愛。單純就這麼看和這麼做來說,我還是屬於比較保守的人吧。因為我知道對於我來說兩者少了任何一種都會給我帶來不同程度的不滿足和傷害,一旦破壞了內心的平和,就破壞了生活的平衡。


藝術批評:你的創作或者品味存在某些女性特質嗎,譬如說?


行行:木有吧,除了看到我是女性之外好像沒哪裡是女性特質的。我關注的是社會的問題、人的特質,不是女性或男性的特質。如果硬要說關注人本身就是比較嚴重的女性特質,我也沒辦法。


藝術批評:作為一個女人,你的生活艱難嗎?


行行:哈哈不艱難吧,我現在很想用那個笑哭的表情。我覺得女人在年輕時候還是有一些優待的,無論這種優待是不是出於什麼性別歧視。女人趁年輕時候就該好好享受這種來自自然和動物天性的饋贈,然後還能任性的拒絕一切想拒絕的人。不要像我一樣,不年輕了才明白這些道理。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適合的事情才是真的。今後也許等待我的就是結婚生子帶孩兒上有老下有小,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照顧家人的生活,還要照顧老公敏感脆弱的情緒。哈哈哈,想想後面的路是挺艱難的吧。我是個愛偷懶的女性男權捍衛者。


藝術批評:你敢在中國生孩子或養孩子嗎?


行行:敢,我還不是這麼長大的,那麼多人都這麼長大的。人人都想等到有好的條件了再生養孩子,但是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孩子們真的需要你看重的這些東西才能健康成長嗎?生個孩子最重要的是有愛,和懂得如何用好的方式來愛,這才是一個原生家庭最不可少的,其他物質條件只需要夠就行了。


藝術批評:孩子這件事會不會影響你的創作生命?


行行:不會吧我想,我還沒有呢,也許孩子還能給我帶來更多靈感,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創作上的。我覺得和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一兩個像你又像他但又完全不同的獨立個體,真的是一件最大最浪漫的付出,和生命工程藝術作品。


藝術批評:你的創作力通常會被哪些因素消耗?


行行:懶和拖延症。沒什麼好說的。。其他都是借口。


藝術批評:想像一下,你很有錢,你是一個億萬富豪,描述一下你想要的生活。


行行: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更多的自由,能做更多的事情,除了還是維持我前面提到的身為一個人的基本訴求,就把社會當作一件作品來慢慢打磨。經過嚴謹的評估系統,支持一些良性運轉的東西,能給社會和生活帶來一點良性的改變。呵呵,不過聽起來有點法西斯……


藝術批評:在目前的環境下,你認為成為一名詩人或藝術家的理想是否過時了?


行行:在現在看起來好像過時了,但是這是埋藏在每個人心裡的一顆種子,有的沒有生根發芽長大,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土壤和環境。即是自己不是詩人或是藝術家,也能夠向和往,就像向日葵總是對著太陽,它是非主觀迫不得已的,因為太陽之於向日葵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藝術批評:你認為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或者詩人需要社會環境與個人的哪些努力?


行行:社會環境總是會變化,彷彿有那麼個歷史規律,每隔多少年就會有一次文藝復興的高潮,那樣的時代十幾歲就可以成為文藝大家或者做一些大家的事情。這是多方原因共同集結的結果,需要社會在經濟或科技或戰爭方面有一個爆發,從而讓很大一部分人有足夠的繁榮、閑暇,或是寬容自由度、重視程度、反思程度、更新的手段等等。個人除了需要合適的家庭環境、足夠的智商、才華和機遇這種無法自己做主的條件,還需要你足夠努力,給自己洗腦,給自己信念。尤其是在現在藝術市場不景氣,而全社會都在看一個「錢」字的時候,要成為藝術家需要自己給自己多麼大的鼓勵。


藝術批評:描述一下你想達到的藝術高度。


行行:做對得起自己的作品,不虛偽浮誇,關注他人和社會,有公共性,有趣又不失深刻,不被某種媒材或市場限制走向、與陳屍的美術館無關。我一直認為雖然每個人都是個體性的,但是任何人都帶著人類共同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自己的就是世界的。高低的差別就是你站的高度,你的視野視角和表達方式。


關於受訪者


行行,1988年生於中國河南,2011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15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現工作生活於重慶,主要從事繪畫、影像、動畫、裝置的創作。


展覽:


2011年 成都藍頂青年藝術「合盒」計劃影像展,重慶,成都


2011年 成都雙年展之「邊界效應」展,成都


2011年 瑞士交流展「被異化的生活」,瑞士


2013年 成都當代美術館「細胞加工場」新媒體藝術展,成都,MOCA


2014年 四川美術學院「冰刀」新媒體藝術展,重慶


2015年 「舊處憶潮聲」邀請展,重慶,佳想安善美術館


2015年 「新視覺藝術節2015」窺視…放大!,深圳,OCAT


2015年 第十二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北京


2015年 「冰刀+」新媒體藝術實踐展,北京,藝門畫廊


2016年 「反熵伐紂」cult文化藝術展,上海,北外灘藝術園區


獲獎:


2011年 獲四川美術學院鳳凰畫材藝術獎學金三等獎


2012年 獲四川美術學院第九屆研究生年展優秀作品獎


2013年 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攝影大賽三等獎


2015年 獲四川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獎


2015年 作品《吞吞吐吐》收錄於栗憲庭電影基金會


行行作品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行行 陽光沙灘細雨海浪 布面油彩 50X50CMX4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行行Useless布面油彩 100X100CMX4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行行動畫裝置作品《#》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點擊播放 GIF/105K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點擊播放 GIF/175K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點擊播放 GIF/136K


當代女性訪談 行行



藝術批評


保留最終解釋權


微信號:SpiritualAr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批評 的精彩文章:

當代女性訪談 譚毅

TAG:藝術批評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代女性訪談 蕭勍
當代女性訪談|郭楨
當代女性訪談 譚毅
訪談手稿的故事
專家訪談,如何攻克轉移性癌症
井上雄彥,關於《浪客行》創作的訪談
俞承豪受訪談目標 稱想當真正的演員
庫哈斯訪談:「建築行業會為過慢的節奏付出代價」
菜菜緒訪談:我很享受演繹惡女的過程
【訪談】沃神對話喬治:雷霆感覺像家庭 對步行者仁至義盡
商界領袖訪談——楊一
《守望先鋒》總監訪談:女性角色同樣能拯救世界
少女時代允兒代言Crocs 接受專訪談保持正能量的秘訣
怪物獵人訪談
獸娘動物園監督訪談—貫徹興趣與變態的創作者たつき
焦點訪談採訪創業時代劇組 黃軒和楊穎代表發言
店主一行的完結撒花!《異世界食堂》最終訪談公布
變態淑女的自我修養!《戀愛暴君》聲優訪談
菲永子女受調查,妻子「打臉」訪談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