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北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紈扇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明 唐寅 枯木寒鴉圖 扇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清弘旿設色花卉圖扇面 扇首自題:「獨坐閑庭看花舞」

明代文化繁榮 摺扇廣泛流傳



■南宋 梁楷 疏柳寒鴉圖 紈扇

■整理: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盧遠芳


根據漢代班婕妤的題詩扇、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為賣扇老媼書扇的故事,說明扇子在漢、晉時代有的已成為藝術品。長期以來,扇面繪畫成為了中國藝術中獨特的一種形制,故宮博物院書畫組組長潘深亮稱:「文人士大夫以在摺扇上題詩作畫為風雅,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


宋代宮廷扇興盛造型多樣


在宋代,手工紡織業的發展,促進了宮廷扇的興盛,除扇的質量得到提高外,造型也日益多樣,如有圓形、鐘形、宮燈形、雞心形等,綴以錦邊,墜以流蘇, 扇面上繪以山水、花鳥、人物或題書等,使扇子不僅是一種納涼的實用品,而且成為人們喜聞樂見、展示才華、寄寓情感的藝術形式。至於這種藝術始於何時,今已難考。

但據漢代班婕妤的題詩扇、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為賣扇老媼書扇的故事,說明扇子在漢、晉時代有的已成為藝術品,具有實用性和欣賞性的雙重價值。由於年代久遠,漢、晉時的扇面書畫未見傳世,但宋人的扇面、扇書還能見到。


故宮博物院書畫組組長潘深亮介紹:「如故宮博物院北宋趙佶《枇杷山鳥圖》、南宋林椿《葡萄草蟲圖》、張茂《雙鴛鴦圖》等。這些扇面,筆法精工,設色 富麗,不愧為精心之作。另如梁楷《疏柳寒鴉圖》、夏圭《松溪泛月圖》,筆法簡練,神完氣足,意境幽深,不愧為稀世傑作。此外元代夏永扇面《岳陽樓圖》,用 筆精細,細於毫髮,是研究古建築十分珍貴的形象史料;趙元扇畫《樹石圖》亦是難得的佳作。」


到了明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摺扇術得以廣泛流傳。關於摺扇產生的年代,一說南北朝時期,一說北宋時期,又有說產生於明代,由日本、高麗傳入,眾說不一。


但在潘深亮看來,明代已有摺扇存世是無可非議的,且至清代摺扇廣為流傳。「文人士大夫以在摺扇上題詩作畫為風雅,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他在文章中如此寫道。

扇面既要有巧妙構圖又要在經營上虛實相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畫法上,畫摺扇面的技法與畫大幅及卷冊有所不同。為了便於扇子的開合,扇面呈上寬下窄的半圓環狀,若隨著扇面的環形在其上作畫,畫 面下半部便沒有施展的餘地,而且扇子展開時下半截又不可能展平,畫家稍有疏忽便容易使畫中人物、樹石、屋宇等形成歪斜。這是扇面構圖的特殊形式決定的。


潘深亮認為,在畫扇時,既要有巧妙的構圖章法,又要在經營上虛實相生,重疊掩映,氣勢筆致都要有精心的剪裁。畫扇時,畫家都是精心運籌,意在筆先,雖咫尺幅,其神韻、神采絕對不遜於鴻篇巨製。


談及扇面繪畫,不得不提的是金箋扇面。據了解,畫金箋扇面比素紙面更要注重筆墨的運用和設色。潘深亮在文章中介紹,金箋扇面光滑且吸水性差,運筆必須生動熟練,簡潔靈活,水分掌握須恰到好處,這樣作品才能在金燦燦的扇面上顯得神采奕奕,情趣盎然。


「金面上設色尤為難能,有些顏色和金色相犯,會出現板滯之弊,當所避免。青綠設色更為不易,金箋扇面上由於先要加膠金粉,色彩不能反覆渲染,不然會泛起膠痕筆觸,使畫面粗陋。作畫時必須手妙心細,技藝熟練,才能克服難點。」


據了解,目前故宮藏明周臣《明皇游月宮圖》、唐寅《枯木寒鴉圖》、謝時臣《選梅接枝圖》、董其昌《仿倪瓚山水圖》、程嘉燧《蘆艇笛唱圖》、袁尚統《桃源洞天圖》、王時敏《山水圖》等,都能領略金箋扇面的風采。


明代以來扇面用熟宣糊制 出現中西合璧新畫風


明代以來的扇面都是用熟宣(生宣過礬之後)糊制,並在素麵上過膠,故質地十分光滑,很難出現生宣及一般熟宣上的筆墨意境,但古代那些優秀的藝術家能 以其爐火純青的技藝在這種紙上畫出淋漓盡致、 韻趣橫生的優秀作品來。像任薰《婕妤擋熊圖》扇和《梅竹幽禽圖》扇就是這樣的畫作。


18世紀前後,西方文化隨著水陸貿易進入中國,西洋水彩畫的用筆、用色、明暗、透視等技法很快被中國畫家吸收,出現了中西合璧的新畫風,如故宮藏惲壽平《香林紫雪圖》扇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古代扇面畫的辨偽


主要依據時代風格和畫家個人風格。從記載和傳世之作看,紈扇誕生在唐代,到宋代十分流行,但北宋時,因避宋真宗趙恆的諱改「紈扇」為「團扇」。


摺扇出現在明代,到明中期十分盛行,但不管紈扇還是摺扇繪畫,運筆都十分工細,構圖小巧玲瓏,一絲不苟。


此外扇面的質地、形制也是鑒定扇面畫的重要依據。


紙扇面、摺扇面大多用帶粉的紙,明代大多用金扇面,白紙素扇面在明末清初出現,康熙時則金、白並用。


關於灑金、泥金紙出現的大致年代,大片灑金紙出現在明代早期,酒金扇面出現在明中期,小金片和金星紙出現在明中後期。


清康熙至嘉慶時期,出現了一種粉箋和蠟箋紙。


這些都是鑒定扇畫時代和真偽的重要依據。


關於成扇


摺扇由扇骨和扇面組成,扇面又分「畫面」和「素麵」兩種,「畫面」由箋扇庄畫工完成,「素麵」又稱「凈面」或「白玉面」,則是提供書畫家筆耕的。明 代中葉,蘇州地區的「吳派」畫家們把中國傳統文人畫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特點移入扇畫中,使畫面具有極高的欣賞與收藏價值。


扇子的起源


傳說扇子起源於四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又有「堯時生於庖廚,扇暑納涼」的說法,可見扇子起源很早。商代金文中有「箑」字,即指用植物的葉作扇子。


據考證,我國最早的扇子是羽扇,長柄垂地,非取之納涼,乃用於王侯貴胄之儀仗。到了東晉時,出現了絹制扇子,稱絹宮扇,用於遮面,又稱「遮面」「便 面」「障面」。在手工絲紡業不發達的當時,扇子被視為昂貴的奢侈品。由於絹扇美觀實用,在晉孝武帝之後,便由王侯貴胄之家流傳民間,連民間姑娘出嫁也用絹 扇遮面了。當時扇子的形式也有很多種,如竹扇、草扇、羽扇、紈扇(宮廷用)等。據唐李淖《秦中歲時記》載,唐代出現了扇市,可見扇子在唐時已相當流傳。


(本文內容整理自《收藏》等)


來源:新快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扇面市場今年走高
讓人愛不釋手的《紅樓夢2》郵票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文人摺扇欣賞
摺扇扇清風,社區里品賞書畫雅韻
桂綸鎂韓國出席活動透視裙優雅 朴信惠與允兒斗美、權志龍摺扇遮面
榮昌摺扇 你名不虛傳
上海宛平劇場:海派「摺扇」展戲曲演藝新高地
素色古風實木摺扇
中國文人摺扇欣賞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台北故宮裡收藏的珍貴摺扇
李冰冰又變學霸,爆炸的氣質,小摺扇背單詞意境太美
古裝男神和摺扇更配 楊洋劉奕暢馬天宇翩翩公子帥出天際
王者榮耀:靈動刺客法師,輕盈摺扇下的爆發——不知火舞高階攻略
探秘金陵摺扇手工製作過程 工序複雜製作講究
墨綠的旗袍、暗藍色的摺扇
張涼 談摺扇之雅
從摺扇看文創產業
全是光頭!俞灝明滿臉坑窪被陳曉「調戲」 舞摺扇惹胡杏兒捂嘴大笑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50年歷史的榮昌摺扇
趣談洋扇(九)洋人也喜歡摺扇的「假大名」